主持人:这套节目的出资人是陈晓旭,非常遗憾她没有能够看到后来的节目,包括今天的节目。我过去跟她也认识,她的葬礼是我主持的。现在我很想替那些对佛法有些疑问这样的人来提这样的一个问题,就是说她学佛十年,而且心地善良,和一般人比起来她捐的钱已经很多了,还捐过寺庙,印过法宝,她为什么四十二岁就有这样的一个果报?
老和尚:她是信心不足,我一直帮助她。她如果有“山西小院”那些人的信心,她什么事都没有了。
主持人:信心,学了十年信心不足?老和尚:信心不足。你看那时候我们大家都念佛帮助她,她不念佛,她天天想着我这个病能好吗?这个就问题严重了,让我们帮不上忙。如果她坚定的信心,你的病决定会好,意念能够转变。她的意念就是常常念着,我这个病还会好吗?这怎么劝她都回不转来,劝她的时候,点头,但是我们离开她的病房的时候,她的念头又起来了,又问别人,我还能好吗?
主持人:那出了家都不行,也转不过来?老和尚:转不过来。所以这个意念很重要。她还是什么?佛法底子不深,听经太少。
主持人:尊敬的老教授,我们还有最后的问题向您老请教,就是刚才讲过的,说到故去的人,我们就想到了一个学佛的人,刚才我把这个问题问过了,就是晓旭来出资做这个“和Xie”。但是非常遗憾,后来她没有能看到。很多人就提这个问题,她那么善良,又出钱修寺庙、印法宝,她为什么四十二岁就是这样的一个结果?
主持人:那现在我们看看很多企业家,他们做的这些产品,做的这些生意?老和尚:没错,所以今天这个世界有这么混乱,灾难这么多,你要晓得,原因在哪里?你看这个媒体传播的,总的来说,就是暴力、色情、杀盗淫妄,天天宣传这个。主持人:那看来佛家的这些衣服也是一种教学的工具。老和尚:是教学。主持人:让人看了之后,心生觉悟的心、清净的心。老和尚:不错,饮食起居他都是清心寡欲。主持人:那像我们很多记者、主持人穿的这些西装,让人看了之后生贪爱心,那造这些名牌的,来做这些表演的,都有恶业?老和尚:没错,都有恶业,都在造恶业,所以这个社会它怎么能会好?你说问题多严重。
主持人:那我们这些都需要忏悔。老和尚:是,是应该要求忏悔。主持人:我们在过去曾经有一个愿望,很希望陈晓旭能够不再帮助卖酒。假如说她是学佛的,她依照佛陀的教育,她依照佛法的教导,她能够在社会大众之前做一个忏悔,就是我错了,佛劝大家不要喝酒,我劝大家喝酒,那我错了,我向社会大众全天下的人都忏悔。卖酒的人、喝酒的人你们都应该听佛法的,因为那是自然的规律,你们就不会有灾难了。如果她做这么一个忏悔?老和尚:那她的功德就不得了,她就做了天大的好事了。主持人:因为大家都相信她讲的话,她是名人。老和尚:没错,那灾难就会化解了。这个一回头还得了,你能够叫多少天下人能够觉悟,能够回头,这个功德就大了。我们原先帮助她,也就是要帮助她这一点,希望她忏悔,希望她回头,希望她讲经说法。但是她不念着这个东西,她天天去念她的病,天天提心吊胆,这个病能不能好?念病,病就重了。如果她要念佛、念经,病不要去理它,那病就复原。意念!“一切法从心想生”,你念头转过来。她的念头转不过来,我们感到非常遗憾。
主持人:那佛法教人是知恩报恩,这些节目都是她出资的,“HeXie拯救危机”都是她来出资。老和尚:所以她以这个功德的话,她就能往上升了,你这个影响力愈大,效果愈大,她的福分就愈高,这个不是功德,是福德。这福德,人间没有这么大的福报,她就生天了,天人的福报比人大。
主持人:她能够在天道全都是因为这些。老和尚:没错,到天道慢慢再修,再向上提升。主持人:佛法教人知恩报恩,那我们知道有很多人他是受法宝的益处,受这些教育的益处,他们很想来感恩陈晓旭,很想来报答她。老和尚:报答是你能够依教修行就是报答,其他的报答是假的。主持人:就是受这套节目的影响,你做得愈好……老和尚:不错,你这里一回头的时候,这个功德她就是沾一分光。主持人:这是对亡人最好的纪念。老和尚:这最好最好的,不在其他的形式,其他形式是假的。主持人:真的是完全可以到好道?在那个地方去?老和尚:没错,没错。
佛经汇集
《大智度论》卷第八:有人施酒,及自饮酒,得狂愚报。《瑜伽》七十一卷:何所应受?谓清净物,如来所许。除酒、肉等所不应饮,不应食物。齐何应受?谓知量而受。勿令自损,或损于他。护不饮酒戒五神:一、阿摩罗斯兜嘻,护持戒人若入山林,不为虎狼所害;二、那罗门阇兜帝,护持戒人不为伤亡所娆;三、鞞尼干那波护,持戒人除恶鸟鸣狐鸣;四、荼鞞斗毗舍罗,护持戒人除犬鼠变怪;五、伽摩毗那阇尼佉,护持戒人不为凶注所牵。(凶注者,谓阴司注写凶恶之事也。)
——《三藏法数》【五种不应施】之〔二、酒及毒药〕:
酒及毒药,能令众生狂乱失命,故不应施与人也。
——《法苑珠林》
龙树菩萨告诉我们35条不能饮酒的因缘
问曰:酒能破冷益身,令心欢喜,何以不饮?
答曰:益身甚少,所损甚多,是故不应饮。譬如美饮,其中杂毒,是何等毒?如佛语难提迦优婆塞:酒有三十五失,何等三十五?
一者、现世财物虚竭,何以故?人饮酒醉,心无节限,用费无度故;
二者、众病之门;
三者、鬪诤之本;
四者、裸露无耻;
五者、丑名恶声,人所不敬;
六者、覆没智慧;
七者、应所得物而不得,已所得物而散失;
八者、伏匿之事,尽向人说;
九者、种种事业,废不成办;
十者、醉为愁本,何以故?醉中多失,醒已惭愧、忧愁;
十一者、身力转少;
十二者、身色坏;
十三者、不知敬父;
十四者、不知敬母;
十五者、不敬沙门;
十六者、不敬婆罗门;
十七者、不敬伯、叔及尊长,何以故?醉闷恍惚无所别故。
十八者、不尊敬佛;
十九者、不敬法;
二十者、不敬僧;
二十一者、朋党恶人;
二十二者、踈远贤善;
二十三者、作破戒人;
二十四者、无惭、无愧;
二十五者、不守六情;
二十六者、纵色放逸;
二十七者、人所憎恶,不喜见之;
二十八者、贵重亲属,及诸知识所共摈弃;
二十九者、行不善法;
三十者、弃舍善法;
三十一者、明人、智士所不信用,何以故?酒放逸故;
三十二者、远离涅盘;
三十三者、种狂痴因缘;
三十四者、身坏命终,堕恶道泥梨(即地狱);
三十五者、若得为人,所生之处,常当狂騃。如是等种种过失,是故不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