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在小编看来,那些自由,都没有实现就医自由来得实在。毕竟如果看不起病,那些自由也都不再自由了。
咱们现在几乎人手都有医保,但真正陪家人看过病的朋友都知道,其实医保能报销的费用也是有限的。我们看了病医保并不能全额报销费用,有的能报销一半,有的可能只能报销百分之二三十。
这是因为医保报销中有个医保目录,进入目录的“甲类”可以全额报销,“乙类”可以部分报销。
没有进入医保目录的需要全额自费。而目前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收录的药品共有16万种,除去甲乙两类2800多种药品外,98%的药品是需要我们自费的。只要药品和服务在医保目录外,就无法用基本医保报销。这部分费用可高可低,里面包括一些新型的特效药,手术材料,还有检查项目,都要靠自费。
而且除了这些医保目录外的费用,医保目录内的费用也有封顶线和报销比例的限制,很多费用也需要自付。
比如去年,上海有位病友,因为骨折住院开刀,装了8根钢钉,医保报销之后,自费还花了六万多,像钢钉这类手术材料,不在医保目录范围内,一般常规的就是几千块钱,贵的可能需要几万块钱,虽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看病用的东西用的越贵越好,但是毕竟花的是自己的钱,事后算起来还是有点肉痛。
而这位病友的朋友,同样是骨折,住院做手术,做了手术打了6根钢钉,自费花了4万左右,最终却只自费了两万多,就是因为这位病友在医保之外,还用给自己买了“沪惠保”。
只要去支付宝看看“沪惠保”保障明细,我们就可以发现,沪惠保专门负责赔付医保不赔的部分,换言之就是看病自费的部分越多,赔付的就越多,一定程度上给了我们看病时的底气,让我们敢用那些效果好的药。
比如去年的一则赔付案例张女士的父亲,因为从工地上跌落,造成了360度脚踝粉碎性骨折,扣除医保报销的部分,光是第一期手术预缴就达到了10万元。
结果第一次手术后,沪惠保给张女士的父亲赔付了4.4万元,于是第二次手术时,张女士就特地叮嘱医生,不用担心医疗费用,尽量帮父亲减少后遗症,整个治疗过程中,张女士一家自费了16万元,沪惠保帮忙减轻了约8万元的经济负担。
跟沪惠保带来的看病自由相比,沪惠保一年只需要一百多块,上支付宝买,还能用医保个账支付,最高赔付额度却可以达到310万元,而且没有年龄和健康状况门槛,只要有上海医保就能投。
2022版“沪惠保”的投保入口在8月20号关闭,在那之前大家都可以去官方投保入口支付宝搜索“沪惠保”投保。有不清楚的可以问蚂蚁保的7*24小时蚂蚁管家,咨询清楚看自己是否有需要投保再做决定。
没来得及投保的朋友记得及时投保,也可以转发给自己的家人和朋友,很多事情的发生我们控制不了,至少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准备,把伤害减到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