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卫工在北京西路清扫毛絮。本报记者徐琦摄
今年3月,绿化园林部门使用大型喷雾机,在中山路上对法桐夜洒“悬铃散”。通讯员胡罡本报记者马金摄
APP上发布毛絮预报。
写在前面
遮天蔽日、风格浑厚,作为行道树的约9万株法桐,已经成为南京的一张城市名片。不过,每到春夏之交,随着果球的成熟,法桐毛絮漫天飞舞,“毛毛雨”给市民生活带来了困扰,更让过敏体质人群苦不堪言,令人爱恨交织。
恼人“毛毛雨”,究竟何时休?
A“毛毛雨”到底是个啥?
昨天上午7点,西康路上,帽子、口罩,环卫工陶卫红把自己捂得严严实实,正在奋力将清扫出的法桐毛絮往大麻袋里装。这是她当天扫出的第四袋。
“这只是早晨5点到7点两个小时的量,全天能扫十几袋呢!”她说,自己负责西康路其中一段的保洁已有十多年,每年最痛苦的就是现在这时候,毛絮像下雨一样,清扫工作量大大增加不说,关键是法桐毛絮无孔不入,一天下来,全身又痒又难受。
南京人俗称的“法桐”,学名叫“二球悬铃木”。悬铃木分为一球、二球和三球,二球悬铃木由一球悬铃木(美国梧桐)和三球悬铃木(法国梧桐)杂交而成,适应能力更强、病虫害更少,也更利于在城市生长,因此在国内很多城市广有种植。
法桐树龄十多年后便开始结果。果实为聚合果,每一个圆形的大果由1000个以上的瘦长型小果组成,而每一个小果的外面又生长着数千条绒毛。“法桐下的‘毛毛雨’就是这些黄色的绒毛。”南京农业大学生科院教授强胜说,法桐分布在温带、亚热带地区,这些区域冬天比较寒冷,为了保证种子落地后能有效繁衍,法桐的果球不会在当年秋天掉落,而是熬到第二年春暖花开时才成熟开裂。而且,随着树龄增加,法桐的繁殖能力也在不断增强。尤其是进入衰老期以后,感觉到自身生存变得艰难时,它会结出更多的果球,播撒更多的种子,“传宗接代”的意识很强。
这些小小的“定时炸弹”,在气温20℃以上、天气干燥、风力较大的日子,就仿佛收到了统一指令,在半空中华丽丽地炸开。1株法桐,多的能结2000个果球,少的也能结500个左右的果球。每个果球有1000多个小果,每个小果外面又有数千条绒毛,而南京全城有9万多株法桐……如此一算,每年春夏之交,法桐毛絮量之大,确实让人“细思恐极”。
这两天,记者骑行在瑞金路上,一阵风起,毛絮直接扎入眼睑,泪水直淌。当时手不敢搓,眼睛又睁不开,只能下车推行。身边不少过敏体质的同事朋友,还因此引发了鼻炎、结膜炎、皮炎、咳嗽、哮喘、荨麻疹等多种疾病。
B南京行道树为何偏爱悬铃木?
南京大规模栽种悬铃木,始于上世纪初。记者查阅《南京园林志》发现,1929年时,有1600多株悬铃木植于中山路(挹江门—中山门)、中山陵园等处,之后数年陆续亦有栽植。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这些悬铃木并没有全部存活下来。到1950年,全市行道树保留下来的悬铃木、青桐、枫杨一共只有2111株,且主要集中在中山东路、陵园大道、长江路、中山北路和江苏路。
“上世纪50年代开始,南京大规模栽植悬铃木为行道树,其中很大一批如今已有五六十年树龄了。”市绿化园林局园林绿化管理处处长李铭说,目前南京主城区行道树约38万株,其中约24%是法桐。之所以选择悬铃木作为行道树骨干树种,是因为它有很强的环境适应能力,生长迅速,易于繁殖,抗土壤瘠薄、耐修剪,还能很好地吸收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净化空气,降低环境噪音,而且夏季遮荫效果好,冬季落叶不挡阳光。
“悬铃木有很多优点,缺点只有下‘毛毛雨’这一个。”李铭说,在南京的自然和气候条件下,悬铃木仍是优良的行道树树种。广玉兰长得慢,水杉夏季遮荫效果差,雪松容易倒伏,就连全市栽植数量第一、多达14万余株的香樟树,其实也不太适应南京的城市环境。“冬天如果连续多日气温在5℃以下,香樟就会冻伤。”强胜教授说,而且香樟冬天不落叶,其周围光照不足,特别阴冷。一旦遭遇大雪,香樟树枝条往往不堪重负被压断,存在安全隐患。
正因如此,在《南京市行道树树种规划(2014—2026)》中,香樟已经退居为“一般树种”,而悬铃木仍然是“骨干树种”。
C治理“毛毛雨”,南京尝试过各种方法
例如,高压水枪冲刷法,很多“毛毛”并没有被冲落地面,水分挥发后继续飘飞,几乎没有效果;用摘果器人工摘果,20分钟只能摘下18个果球,机器还经常与树枝绞在一起;冬季高位修剪法,只留下主要的粗壮枝干,结果树干越来越粗、树冠永远那么小,直接影响树形美观和夏天的遮荫效果,而且粗壮的法桐高位修剪创面很大,容易腐烂和滋生虫害,严重影响其健康生长。
上世纪80年代,南京尝试用“打针法”治理法桐毛絮。当时使用的是一种叫“乙唏利”的生长激素,希望能将果球直接催熟落地,后因实施效果不突出而放弃;2008年,继续研究“打针法”,这次打的是“绝育针”。但是注射药剂需要每年在树干上打一个直径5毫米左右的洞,长此以往,这些伤口难免会对大树的健康产生影响,而且每株法桐的规格、抗性、冠幅都不一样,使用剂量标准一直未有结论,最终也只能放弃。
强胜是一名严重过敏反应患者,有一回在南京农业大学校园里遭遇法桐飞絮过敏,差点昏迷。“当时我就下决心,要研制一种药剂来治理法桐飞絮。”强胜说。经过努力,2005年,他带领团队研制出植物生长抑制剂“悬铃散”,原理是通过抑制法桐花芽分化,导致花序球败育,减少法桐结球。最重要的是,“悬铃散”只需喷洒,不用注射,不影响树木的正常生长。
2006年,南京登博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始使用“悬铃散”,在南京农业大学内对法桐进行毛絮治理。“一开始不知道效果好不好,对树木本身会不会有伤害,只敢悄悄地试验。”登博科技公司工程师丁万文说,经过几年试验发现,“悬铃散”可以安全有效地抑制法桐花芽分化,于是从2009年开始,在板仓街、东苑路等少数路段进行了喷洒治理,期间不断优化药剂配方和施药方式。
几年下来,板仓街、东苑路等试验段的“毛毛雨”得到了有效控制。“统计发现,每株法桐的果球减少了20%,结出来的果球体积也缩小了一半。综合下来果毛减少了60%。”强胜说。
丁万文说,目前,长江路、珠江路、北京西路、宁海路等39条道路都通过“悬铃散”治理法桐飘絮,占到主城区栽植法桐道路的一半以上。徐女士在宁海路经营报刊亭已有20多年,她告诉记者,最近几年飘落在报刊亭前的“毛毛雨”确实明显少了。
但是,使用“悬铃散”大范围治理也遭遇到难题——
二是,主城区很多法桐非常高大,有的甚至高达三四十米,而目前功率最大的大炮喷雾机最高只能喷到25—30米。“特别高的法桐,树冠顶部喷不到药剂。而且我们是开着车在快车道上喷洒,靠近人行道一侧喷到的药剂就相对少很多。喷洒不能全覆盖,也直接影响治理效果。”丁万文说。
据悉,我市还曾尝试用无人机向树冠喷洒“悬铃散”,但实际操作中,由于城市里的高层建筑过多,喷洒效率和飞行安全都存在问题。目前我市主要采用大型喷雾机喷洒“悬铃散”,并且每年都在改进设备,提高药剂的雾化程度和喷洒高度,以期达到更好的治理效果。
D恼人“毛毛雨”何时能根治?
“毛毛雨”问题不仅困扰着南京,也同样困扰着上海、杭州、武汉、郑州、合肥、淮南、淮安、镇江、淄博等大量种植法桐的城市。和南京一样,他们现阶段也都没有找到好的治理方法。
“近几年,镇江、淮安、淮南、武汉、郑州、淄博都陆陆续续请我们去帮助治理‘毛毛雨’。”丁万文说。2015年,镇江和平路100多株法桐引入“悬铃散”治理,此后逐年推广到更多路段,今年全市3000多株法桐全部都喷洒了“悬铃散”。“治理效果很明显,法桐毛絮平均减少约60%。”镇江市城市绿化工程养护处工程师曹玉婷说。
记者了解到,华中农业大学一直在尝试通过染色体诱变处理,培育无果的悬铃木,但目前尚未成功。
“现阶段通过适度治理,把‘毛毛雨’控制在市民能够接受的范围内,应该是可以实现的努力方向。”强胜认为。
行道树树种的逐渐多样化,自然也是解决“毛毛雨”的路径之一。昨天市委、市政府的新闻发布会上透露,按照已有行道树树种规划和正在实施的彩色化树种更新优化工程,我市对核心区域尤其是市民居住区附近的行道树,将结合城市更新,适时对树种进行优化调整。《南京市行道树树种规划(2014—2026)》也明确,我市一方面要加大对老城区法桐、进香河路水杉、北京西路银杏等特色道路行道树的保护力度,同时也将控制法桐在新城区的应用,适当增加栾树、女贞、榉树、朴树等适生树种的应用,以丰富植物多样性。未来还将加大乡土树种应用,丰富行道树树种种类。
园林部门一位负责人说,虽然这两年市民对“毛毛雨”的意见越来越大,但从专业的角度看,作为城市行道树,无论哪种树木都有优点和缺点,“我们选种了它,也应该适当包容它的缺点”。(记者李芳马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