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规范注射操作,确保药品、疫苗疗效。
2范围
适用于各猪场。
3职责
3.1事业部负责标准制定、监督、检查、通报。
3.2各猪场负责执行。
4内容
4.1肌肉注射针头选择
4.1.1产房仔猪:出生-15日龄仔猪用9*13或9*15的针头,15日龄-断奶猪用12*25的针头。
4.1.2保育育肥猪:转入保育—65日龄用12*25的针头;66日龄-出栏的猪用16*38或16*40的针头。
4.1.3后备猪、成年猪:选用16*38或16*40的针头。
4.1.4针头选择可根据本场生猪实际情况定,不要选择过长或过短的针头;针头过短,影响注射效果;针头过长,给生猪造成的创口大,对猪的颈部肌肉损失大。
4.2针头更换
4.2.1免疫时,分娩舍仔猪、保育猪、育肥猪一栏至少一换针头;成年公猪免疫:每一头猪更换一针头;成年母猪免疫:可每一注射器疫苗一换针头。
4.2.2治疗时,原则上,后备猪、成年猪一猪一换针头,产房仔猪、保育育肥猪一栏一换针头。
4.3注射部位:颈部肌肉注射时,在耳根后部,要垂直颈部进针,要确保注射部位和进针角度正确;皮下注射时,先拉出颈部皮肤,平行颈部进针。
图一:颈部肌肉注射位置
图二:皮下注射位置
4.4静脉注射:用手指按压耳根部血管,使耳静脉突出,用酒精棉球对扎针部位擦拭消毒,静脉充血明显后。将针头斜面垂直于猪耳朵平面,以30-40度角缓慢沿血管刺入,如见回血即为已刺入血管,用手指压住针头和猪耳交接处部,将针头与猪耳固定,进行注射或输液。
4.5标记:治疗或免疫后,在猪身上用喷漆或蜡笔做好标记。治疗时,在猪肩背部标记一圆点,治疗一次标记一圆点;免疫时,在猪身躯后端标记一圆点。
4.6器具检查、消毒
4.6.1注射前,先检查注射器是否冲洗干净、是否拧紧、是否漏水等现象,检查针头规格是否符合要求。
4.6.3注射器使用后,立刻冲洗干净,定期煮沸消毒;按说明书要求,对注射器橡胶垫进行涂油保养。
4.7注意事项
4.7.1抽取药液、疫苗前,再次进行检查是否在有效期内;当一次抽取两种及以上药液混合注射时,检查有无配伍禁忌。
4.7.2治疗时,按量注射,避免超量用药;如:在一个注射点注射药物过多,药物会被吸收不彻底,造成组织损伤。
4.7.4一周内猪只免疫两种疫苗时,要左、右颈部分别注射(例:本周免疫需猪瘟、伪狂犬,如猪瘟注射在左颈部,伪狂犬注射在右颈部),不要将两种疫苗都注射在猪颈部同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