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近日一则消息传遍网络,天猫医药馆向众多商家发送了《关于药品类目紧急管控措施的通知》,宣布暂停药品业务,有人猜测:互联网第三方平台药品网上零售试点或将全面叫停。
网络售药是否会被叫停,网上购药又存在哪些风险呢?
1第三方网络售药被叫停
直到一年之后的2005年9月29日,SFDA下发了《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审批暂行规定》,首次对网上药店进行了立规。《规定》指出,从2005年12月1日起,具备相应资质的企业可以在互联网上为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医疗机构及个人提供药品交易服务,网上药店正式解禁。
随后的2006年1月10日,全国首张《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资格证书》“花落”京卫大药房。
因为网络售药缺乏较完善的监管体系,为防止假药盛行,危及消费者生命安全,监管系统一直没有放权。之后的几年间,也只有为数不多的连锁药房陆陆续续获得网上药店的经营许可。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售药开始向第三方平台倾斜。国家食药监总局分别于2013年11月12日、2014年7月7日、2014年7月25日向河北慧眼医药科技有限公司95095医药平台、广州八百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纽海电子商务(上海)有限公司(即1号店)授予了“互联网第三方平台药品网上零售试点”,相当于A证试点。这些平台企业可以招募获得互联网药品交易C证的药店,面向消费者销售药品,并在平台内进行结算。2014年,阿里巴巴收购了95095医药平台,使天猫医药馆获得了合法卖药的身份。
据了解,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资格证书是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给从事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的企业颁发的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机构资格证书,分为A证、B证、C证三种。其中拥有A证书企业只能做“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之间的平台服务商”,不得向个人提供药品销售服务。拥有B证书企业可与其他企业进行药品交易。拥有C证企业可向个人消费者提供自营非处方药品,即企业须拥有线下的零售药店。
2部分售药平台无证经营
记者调查中发现,除了国家食药监总局批准试点的上文三家互联网第三方平台外,网络上销售药品的平台还真不少,有的在网页下方挂出了药监部门发的牌照,有的则属“无证经营”。不过,相同的一点是,这些平台纷纷主打“送药快、更安全”等卖点。一些平台上,不管是非处方药还是处方药,全部都能买到。
6月17日,记者在百度搜索“送药上门”后发现,不少平台和企业都开辟了这项业务,有的打出了“全网底价,直降到底,一站式购药,支持30天退换货保障”,
有的主打“1小时送药上门,半夜也能送”卖点,有的甚至声称“26座城市核心区域28分钟免费送到家”。
记者调查还发现,在多个网络售药网页上,记者不仅可以轻松搜到各类处方药信息,而且直接可以下单付款购药,没有任何有关处方药的提示和门槛。一些网上药店虽然提示处方药需要提交信息到门店登记,但也无需用户提供处方信息。
网络售药和其他电商一样,自然少不了配送环节。但药品配送与普通产品不同,对时效性、温度、湿度等都有要求,否则会影响药品质量,不仅治不了病,反而可能影响健康。因此国家食药监总局出台“商家须自行配送”的通知,给网上售药套上“紧箍咒”。不过记者调查中发现,目前多数网络售药平台都未建立自己的配送队伍,而是用快递的方式委托第三方配送。
记者注意到,不少售药平台的配送方式采用的是类似网络订餐配送员式的抢单模式,客户网络下单后,快递员随后抢单。
3安全是最大软肋
业内人士张先生告诉记者,网上第三方平台售药试点期间暴露的诸多问题,尤其是线上销售处方药的问题,恐怕是监管部门下决心紧急叫停的根本原因。
在试点两年多之后,国家食药监总局为何突然叫停网上售药?据媒体报道,国家食药监总局表示,目前总局没有发叫停通知,这是各省局的行为,估计是试点到期了。但也有消息称,国家食药监总局正在就网上售药面临监管环节缺失问题商讨解决方案。
业内人士张先生告诉记者,两年前正是互联网大放异彩的时期,“那个时候人们认为互联网无所不能,不仅对于互联网售卖非处方药非常有信心,甚至于提出了要放开网售处方药。”
一直以来,出于用药安全方面的考虑,国家对于互联网售药有着十分严格的规定,其中处方药更是严令禁止销售。国家食药监总局于2007年颁布的《药品流通监督管理办法》第二十一条明确规定:药品生产、经营企业不得采用邮售、互联网交易等方式直接向公众销售处方药。换句话说,即使是拿到《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资格证书》和《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的合法医药电商也禁止销售处方药。
不过国家食药监总局药品化妆品监管司司长李国庆在2013年10月谈到规范互联网售药问题时就曾公开表示,从市场发展的角度来看,这项禁令迟早会被打破。“目前网上只能销售非处方药,不能变相销售处方药。这条政策将来肯定会逐步调整。网上售药最大的潜力不是销售非处方药,而是销售处方药。”李国庆说。他当时透露,由于老的药品流通管理办法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现在的形势要求,因此国家食药监总局正在研究制定一份关于规范互联网药品交易的管理办法。
果然,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半年后发布的《互联网食品药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第八条明确指出:“互联网药品经营者应当按照药品分类管理规定的要求,凭处方销售处方药;处方的标准、格式、有效期等,应当符合处方管理的有关规定。”这也就意味着,如果这则《征求意见稿》能够顺利落地,那么在不远的将来,网上不得销售处方药的禁忌将被彻底打破。
除了处方的问题,他认为,网售药品还涉及采购、物流、配送的管理和监控问题,药监部门如何进行监管,是一项非常庞大的工程。他认为,网络售药未必会被完全叫停,但只能销售非处方药,为老百姓提供一些购药便利,但处方药仍需禁止在网络上销售。此外,对于患者来说,网购药品还有一个风险就是不小心购买了不合格药品、已变质的药品则后患无穷。
□服务篇
当心卖药网站“瞎忽悠”
卫计委全国合理用药监测系统专家孙忠实提醒,目前网上售药存在的问题,一是个别网上药品经营者未取得互联网药品交易资质,非法从事药品销售;二是具有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或药品交易资质,但发布虚假药品信息或违法销售药品欺骗公众;三是个别药品经营者通过网上非法发布药品信息,夸大宣传、夸大疗效;四是一些合法网站违规售药,销售不该销售的药品,如处方药等;五是售卖假药,通过网络渠道销售假药的案件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
所以,网络购药一定要认准正规的网上药店。
小心李鬼冒充李逵
由于目前网络售药有药店及第三方平台,因此专家提醒,药品是特殊的商品,网络购药要擦亮眼睛,在二者中选择前者相对更为安全。不过,在一家网上药店下单购药之前,消费者也需先查看其是否具备资质。
专家还提醒,消费者要谨慎对待网站客服推荐品种,应有明确购药需求,不要相信所谓“灵丹妙药”。同时,消费者在接收药品时,要查验药品外观,查看运输温度是否符合药品说明书标明的储存要求。破损、受潮及污染的不应接收,运输温度与说明书标明的储存要求不符合的,不应接收。
此外,国家食药监总局规定,网上药店只能销售非处方药,而对于处方药,网上药店是不能销售的。如果有药店表示,可以直接出售处方药,那么其合法性就非常值得怀疑了。
国家食药监总局还有规定,要申办网上药店,必须先拥有依法设立的药品连锁零售企业。也就是说,一家正规的网上药店肯定会拥有与之相对应的实体药店,消费者可以从这个方向入手,去辨别网上药店的真假。
优先选择实体药店
虽然网络确实便捷,但专家提醒,由于药品不同于普通商品,消费者最好还是去实体药店购买。
孙忠实指出,目前我国的电子商务市场还不规范、诚信度还不够,而且目前监管能力还有限,消费者买衣服帽子,不合适还可以退换,但药品销售商执行的都是“出门不换”的原则,所以不建议老百姓日常什么药都去网上买,能去实体店还是去实体店。
孙忠实提醒,同类药和同一种病的衔接,中间有很多讲究,所以药店里必须配备专业药师,帮助患者答疑解惑,指导用药,但网上药店这一块目前很欠缺,消费者难以实现科学购药。
此外还要提醒的是,不管是实体店购药还是网购,消费者一定要索要发票,并在收到药时现场验货,然后保留好购买凭据。因为消费者购买的药品事先无法看到实物,如果网站配送过来的药品保质期已经只剩下不到半年了,消费者有权与网站协商进行调换或拒绝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