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监即宦官,俗称公公等,是指古代宫廷中替皇室服务并割除睾丸或者全部生殖器官的男性。
我们在电视屏幕上,经常看到太监说话阴阳怪气的,对皇帝唯唯诺诺,但是太监的平均寿命却超过皇帝30岁,比同时期正常男人也要多活16年,这真是应了那句话“长得丑,活的久”!那么,太监为什么会更长寿呢?
01、太监的平均寿命比较长
在我国,古代太监的平均寿命竟然高达70岁,皇帝的平均寿命竟然只在40岁,太监的寿命竟然比皇帝长30岁。所以,我们经常从史书中看到某个太监常常侍奉过好几个帝王。有人认为皇帝日理万机,工作压力大,同时后宫佳丽三千,为了香火的延续,皇帝又必须不断地耕耘,“万恶淫为首”,过度纵欲使人精力憔悴。即便皇帝,也难以承受,所以古代皇帝大多命不长。
但是,同时期正常男性寿命只有56岁,太监平均寿命比正常男人高出16岁还多,让人觉得匪夷所思。
在韩国,为确定被阉割者寿命的长短,仁荷大学研究人员选择了一段介于1550年~1861年期间的编年史。他们选择了81位阉割者的数据与同时期其他三个家庭中的男性成员—具有类似的社会经济地位的,做了比较。
结果表明,宦官平均70岁,较之于正常男性长寿14年~19年。81位阉割者中有3位年龄甚至超过100岁。这百岁老人的比例是高于今天的工业化国家比如日本等。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太监更长寿?
02、从“激素调控”角度
有人认为大部分太监都在皇宫里,养尊处优,有的甚至有官衔。普通人就不同了,一日三餐都不能饱食,还要忍受各种劳役,甚至服兵役,寿命短也是很自然的。
但是,仁川仁荷大学KyungJinMin研究团队在《当代生物》"CurrentBiology"杂志发表论文认为,男人的性激素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
一般情况下,自然界中的雌性生物,普遍要比雄性生物的寿命略长一些,人类也是这样,在全球224个国家和地区中,目前男性平均寿命为70.31岁,女性为75.33岁,在许多动物也是如此。
一个共同的理论隐其背后——是雄性身上的资源分配冲突之所至:如果谁想繁衍后代,就必须在生殖细胞和雄性激素的生产和显示一个有吸引力的外观。为此所耗能量就会使其他方面如防御疾病或修复受损组织之所需不够用。
雄性激素,在某种程度上会破坏自身的免疫系统。谁产生睾丸激素的量大,那么老化得就快,死得也早。在动物实验中,这种假设已经可以证明:当绝育雄性老鼠或狗,它们的寿命就会增加。太监睾丸被切除,他们的生理不能正常地分泌雄性激素,这样对免疫系统的影响比较小,所以太监相对于普通男性来说,患病的概率相对较小。
不过,也有一部分认为,太监长寿可能与生长激素有关。
当人各组织器官处在发育期的时候,脑垂体释放的生长激素浓度是延年益寿的信号浓度,当我们的各组织器官生长发育成熟后,生长激素就变成死亡的信号了,每一次释放都使人进一步迈向死亡。生长激素另外一项功能就是促成其它激素的合成释放。当太监失去了性能力后,生长激素释放放缓,自然可以长寿。
03、从“DNA甲基化”角度
现代医学表明,如果想要获得长寿,就要尽量延缓DNA衰老的速度。在很早的时候,农场主就发现被阉割过的羊寿命比普通羊长很多,这引起了科学家们的好奇。科学家开始对阉割后的供养以及正常公羊的衰老速度进行对比。得到的结果是被阉割后公羊的DNA衰老速度会下降,说明大概延长了60%。
不仅如此,类似情况也发生在其他的动物身上,尤其是哺乳动物。在众多的哺乳动物中,绵羊是比较独特的,它们的雄性激素似乎对衰老有着独特的影响。
新西兰奥塔哥大学和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等组成的国际研究团队仔细研究了被阉割后公羊DNA衰老的速度和正常雄性公羊DNA的衰老速度。结果他们发现,被阉割后的公羊表观遗传时钟的指针要走得比正常雄性公羊的慢。
不仅如此,科学家还检测了被阉割后公羊的“DNA甲基化”情况。所谓“DNA甲基化”是指甲基被添加到了DNA分子上,这使得基因沉默化,进而丧失功能。
而被阉割后的公羊呈现低“DNA甲基化”的趋势,这就意味着从“DNA甲基化”的角度来看,被阉割后公羊衰老也要慢一点。而且这一点不仅在公羊身上起到了作用,科学家还对其他的哺乳动物进行了研究,比如蝙蝠、小白鼠,最后都得到了同样的结果。
《素问·金匮真言论》中说:“夫精者,生之本也。”,意淫则精气外泄,太监因为没性欲,容易心无杂念,甚至清心寡欲,所以“肾气有余”、“气脉常通”、“天寿过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