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消毒液的大名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它是医院的“代言味道”,大部分的中国家庭也都在使用。
“84”消毒液的发明,是团体智慧的结晶,但也离不开一个人对消毒事业的执着追求:金耀光——一位走过战火硝烟的消毒专家。
金耀光为中学生做革命史报告
金耀光1930年生于山东蓬莱市大辛店镇郭家店村,在家乡小学读了3年半书。在叔父被日本鬼子杀害、父亲被日本鬼子吊打的抗战年代,他带着国恨家仇,年仅14岁就参加了八路军,在部队里从事战地救护工作,枪林弹雨中经历了九死一生。
“84”消毒液的诞生始末
在医院工作期间,金耀光每天都要参加临床查房,一些反常的现象令他十分焦虑:住院治疗的小儿麻痹、麻疹肺炎患儿,开始病情并不严重,一般均在出疹以后体温下降,恢复出院。但有些患儿却在住院出疹后出现二次高烧,而且高烧不退,使用任何抗生素均无疗效。有的病房连续有多个病儿死亡。是什么原因导致患儿二次高烧、连续死亡呢?
经进一步的细菌培养化验证实:是金黄色葡萄球菌交叉感染所致。在医院病例分析会上,金耀光把他经过化验得出的结论摆了出来,对此大家均表示没有异议,院领导立即责成金耀光采取有效措施,杀灭感染病菌源。于是金耀光采用污水消毒的氯液喷雾、乳酸熏蒸、清洗病房等方法对医院各个角落进行了彻底消毒,效果立竿见影,收治的住院病人,就再没有出现感染死亡的现象了。
他逐渐认识到:治疗是被动的,只能是少数人得到医治,而且很多传染病是无药可治的;而预防是主动的,可以使更多的人远离疾病,保证健康。毛主席“预防为主”的方针为他提供了依据。他萌发了投身于消毒事业的想法,很多人劝导金耀光说:“干消毒没什么出息,金耀光的决心与期望不如干临床。”可金耀光认为,正因为消毒工作不被重视,还处于起步阶段,社会才更加需要,也更能做出成绩。
在北京第二传染病医院院办担任干事时,金耀光就有点“不务正业”,开始鼓捣起消毒液来。几年后金耀光被调到北京第一传染病医院,在他的建议下,医院成立了消毒科,并由他担任科主任,这样金耀光就可以名正言顺地抓隔离消毒和研究消毒了。
为了补上消毒知识欠缺这一课,金耀光主动向著名的消毒专家——军事医学科学院的顾德鸿教授、马世璋研究员等请教有关消毒的理论和知识,又拜北京疾控中心主任张锦屏和彭国克等为师。金耀光像一个小学生一样,不懂就问,虚心求教。在老师顾德鸿教授等人的指导下,金耀光一方面狠抓医院隔离消毒制度,同时开始了消毒液的研制工作。不久,含氯消毒剂——“洗消净”研制成功,后由顾教授命名为“优安净”,先是在北京第一传染病医院试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不过,“优安净”消毒剂有着很大的缺陷,在灭活肝炎病毒方面效果既不理想又无实验依据。当时,乙型肝炎在全国有大流行的趋势,有关部门急于找到一种能够有效杀灭肝炎病毒的消毒产品,金耀光卓有成效的工作让他们看到了希望。1982年,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正式立项,在第一传染病医院成立“肝炎消毒剂”研究课题组,由金耀光主持研制工作。为此,北京市科委拨款15万元,并提供了300多平方米的实验室。金耀光课题组与北京市科委郑重地签订了合同,合同规定三年内研制开发出肝炎消毒产品。
金耀光的“84”消毒液获奖证书
“84”消毒液推向市场的第二年,上海爆发了“甲肝”并有向全国流行的趋势,“84”消毒液立即派上了用场,在灭活甲肝病毒中大显身手。2003年爆发的“SARS”以及后
来的传染病大流行的时期,“84”消毒液一次又一次显示了巨大威力,从此名扬天下。全国几乎每个家庭都备有“84”消毒液,其销量稳居全国第一,其品牌也是家喻户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