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苯达唑伊维菌素是一种复方制剂,兼具阿苯达唑和伊维菌素两种药物的驱虫特性,对体内外多种寄生虫都有良好的驱虫效果。
一、体内驱虫作用
驱虫谱
线虫:阿苯达唑对蛔虫、钩虫、鞭虫等常见的肠道线虫有强大的驱虫作用。它能抑制虫体对葡萄糖的摄取,使虫体糖原耗竭,导致虫体无法生存而死亡。例如蛔虫感染,阿苯达唑可使蛔虫在肠道内失去活性,随后被肠道蠕动排出体外。伊维菌素对类圆线虫等线虫也有较好的驱虫效果,它可以通过干扰线虫的神经肌肉传递,使线虫麻痹,从而无法在宿主体内正常寄生。
绦虫:阿苯达唑能够抑制绦虫对营养物质的吸收,破坏绦虫的组织结构。当用于治疗猪带绦虫、牛带绦虫等绦虫感染时,可使绦虫体节从虫体末端开始逐渐解体,最终随粪便排出体外。
吸虫(部分):对于一些吸虫,如肝吸虫等,阿苯达唑也有一定的驱虫活性。它可以干扰吸虫的代谢过程,影响其生存和繁殖。
药物在体内的过程
阿苯达唑口服后吸收迅速,在体内经过肝脏代谢,其代谢产物仍具有驱虫活性。药物主要通过胆汁排泄,在肠道内形成高浓度,这有利于对肠道寄生虫的杀灭。伊维菌素口服后也能被很好地吸收,广泛分布于全身组织,在肝脏和脂肪组织中浓度较高。它主要通过粪便排泄,少量通过尿液排出。
二、体外驱虫作用
节肢动物:伊维菌素对体外寄生虫如蜱、螨、虱等节肢动物有显著的驱杀作用。它能作用于节肢动物的神经系统,导致其麻痹和死亡。例如,对于寄生在动物体表的疥螨,伊维菌素可以透过皮肤进入螨体,干扰其神经传导,使疥螨从宿主皮肤表面脱落死亡。
作用方式
当用于体外驱虫时,药物可以通过局部涂抹、药浴等方式应用。在药浴的情况下,药物能够均匀地分布在动物体表,直接接触并杀死体外寄生虫。对于一些不易药浴的动物,如大型家畜,局部涂抹在寄生虫聚集较多的部位,如耳部、颈部等,也能有效地控制体外寄生虫。
三、使用注意事项
适用对象:主要用于家畜、家禽等动物的驱虫。不同动物对药物的耐受性可能不同,例如,某些品种的犬对伊维菌素可能较为敏感,容易出现中毒反应,使用时需要严格按照剂量使用。
剂量和用法:应根据动物的种类、体重和寄生虫感染程度来确定合适的剂量。一般为口服给药,在使用时要确保药物完全被动物摄入。如果是用于体外驱虫,涂抹或药浴的浓度也要准确配制,避免药物浓度过高对动物皮肤造成刺激,或浓度过低而达不到驱虫效果。
不良反应:可能会出现一些轻微的不良反应,如动物出现短暂的食欲不振、呕吐、腹泻等胃肠道反应。在极少数情况下,可能会出现过敏反应或神经系统症状。如果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如共济失调、呼吸困难等,应立即停止使用药物,并采取相应的救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