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首选以块状生石灰为好,以150千克/亩生石灰带水消毒法,以杀灭细菌、病毒和敌害生物.
二、优选水花,严把下塘关
1。选择优质的草鱼水花。最可靠的途径是直接检验水花质量,从孵化环道移出暂养在网箱中的水花,在网箱下风处取出一盆仔细观察,质量好的水花体色正常,平游活动迅速,活动自如,无畸形。
2。养鱼先养水。通常在消毒后13天左右,是投放水花的最佳时期.另外,池塘水温与装苗水温不得超过3℃,否则,将装苗器具放入池塘,待二者温度基本相同时,方可放心投放。
三、科学管理
1。水花下塘后每天应坚持早、中、晚3次全面巡塘。在池塘四周可随处观察到鱼苗的吃食及活动情况,及时准确掌握池塘的全部情况.
2.投苗1周内要想方设法营造一个适宜水花生活的环境。如果水色已退,浮游生物很少,应及时多投豆浆或粪肥。
3.合理投饵,谨防泛塘。要适量投喂人工豆浆等饲料,一般每天分上、下午各1次,并随着鱼苗的长大逐渐增加投饵量。除此之外,培育肥水繁殖大量的天然饵料.经过10天左右培育,已经有部分开始改变食性,此时要适量投喂些萍莎和小浮萍进行诱食,青饲料注意洁净新鲜,严防病从口入。同时密切观察池塘的溶氧情况.池内缺氧浮头严重时,应及时加注新水。遇到闷热天气又突然下雷阵雨,池内上下层水对流,大量的残渣从池底涌上水面,鱼苗减食或基本停食,这种情况很容易诱发泛塘,遇到此种情况立即注入新水或打开增氧机。
4。及时分塘管理.鱼苗经1个月左右的培育,食性早已经转变完成,规格均在3~4厘米,此时是夏花鱼苗了,除了部分出售外,就必须分塘管理,只留每亩约1万尾的夏花继续培育至冬春鱼种。在分塘的前2天,要进行拉网适应性锻炼,操作要轻快敏捷,减少人为造成刨伤.
四、鱼苗的秋冬管理
经分塘后的夏花池塘密度已较小,饲料应以青饲料和商品饲料相结合,水质也应该转变到清新高溶氧.在防病方面,一般按常规消毒法进行。秋后投饵按上、下午各投饵1次.经过几个月的精心养殖后至冬季,鱼苗基本达到10~20厘米,进入冬季,气温很低,如暂不投放,把鱼种并在较深的池塘越冬,等待春天投放.
淡水鱼繁殖把好四关
选择优质鱼种
鱼种是养鱼的首要物质基础,放养优质鱼种是获取高产的重要条件.优质鱼种必须符合以下要求:体形好:体色鲜艳有光泽,鳞片、鳍条完整,无损伤,无病状。体质好:背宽腹厚,肌肉丰满有弹性,游动活泼,溯水性强.在密集环境下,头向下、尾向上不断摆动。规格一致:同一批鱼种个体整齐,大小均匀。不符合上述条件者即视为劣质鱼种.
掌握放养时机
生产,最好由养鱼场(户)自行培育大规格鱼种。一来可做到计划生产,满足放养需要;二来可避免长途运输导致鱼种损伤并死亡,提高鱼种成活率.
放养注意事项
冬放鱼种时,必须选择无风、较温暖的晴天进行。切忌在刮风、雨雪或严寒的天气操作,以免鱼体冻伤、出血.盛鱼容器要求光滑,鱼种下塘时动作要轻快。将装鱼种的桶(盆)全部浸没于塘水中,让鱼种自行游入鱼塘,以免鱼种受伤。鱼种下塘前必须使用药物溶液浸洗消毒,以杀灭体表寄生虫。对草鱼种还要注射疫苗防病。
冬季鱼虱病的防治
10月下旬气温明显下降,是鱼类疾病的低发期,但应注意鱼虱病的预防。
鱼虱病是一种侵袭性鱼病,是附着在鱼体表的一种寄生虫引起的,该病在低温季节极易流行,致使鱼体瘦弱。一般鱼虱可在鱼体表自由爬行,形成很多伤口,使鱼体发生溃疡,并可继发感染细菌性疾病。
病原鱼虱,外形似臭虫,通体透明呈青白色,一般寄生在鱼体各部位,腹下和鳍、尾部寄生比较多。鱼虱寄生时以口刺刺伤鱼体表组织,吸取血液与体液。鱼虱寄生在鱼身上时,随着鱼体色的变化而变化,不易被发现。
症状肉眼可见扁圆形的虫体在鱼体上爬行或叮咬,鱼表现出极度焦躁不安、跃出水面、急剧狂游等症状,有的病鱼靠池壁摩擦、翻滚等,病重鱼逐渐消瘦死亡。
防治(1)用生石灰或茶麸清塘消毒,杀死鱼虱的成虫、幼虫和卵块.
(2)个别鱼体发现少量鱼虱时,可用镊子夹去,鱼体出血的地方涂抹紫药水消毒。
(3)放养鱼种时用3%的氯化钠(食盐)溶液浸泡消毒5分钟(20℃时)。
(4)大量发生鱼虱的鱼池,将病鱼全部捞出,放入0.1~0。15%的晶体敌百虫药液中浸洗2~5分钟后将鱼放入已经消过毒换过水的池塘中,很快就会恢复正常。
(5)中草药防治,每亩水面取樟树叶15公斤捣烂,连渣带汁全池泼洒;或每亩用马尾松针15公斤,捣碎浸出汁液全池泼洒,3天左右可使鱼虱脱落;也可每亩鱼池用新鲜带针松枝20公斤扎成大捆放入鱼池,5天左右可使鱼虱脱落.
中草药防治鱼类细菌性病害技术
中草药是一种理想的天然、环保型绿色药物,具有天然、高效、毒副作用小、安全性高、残留少等诸多优点.在目前全面提倡健康养殖的新形势下,推广中草药防治鱼病,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现将中草药防治鱼类病害技术总结如下.
1)正确诊断病因
使用中草药防治鱼病应坚持对症下药原则,对症下药相当重要,只有查出病因,才能对症治疗。鱼病发生原因有水体环境因素、饲养管理因素、病原生物因素影响,前两种可通过人为调控得到解决,对于病原生物因素而致病,也要分清是病毒性的,还是细菌性的,或真菌类或寄生虫类,找准致病原因,发病症状,才能选择合适的中草药对症治疗.
2)注意药物性能
3)掌握使用方法
中草药的使用方法主要有四种:
(1)投喂法:将中草药粉碎与精饲料拌合后投喂;或将干药则切碎后煎汁,用药汁拌饲料投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