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20.05.31
提起中药,很多人都会说:中药治本。
中医有一个指导理论:“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也就是说,中药也有治标不治本的。
那么哪些中药是治标的呢?
中药分类有:解表药、清热药、泻下药、去风湿药、化湿药、利水渗湿药、温里药、行气药、消食药、止血药、活血化瘀药、化痰药、止咳平喘药、安神药、平肝潜阳药、息风止痉药、开窍药、补虚药、收敛固涩药、涌吐药、攻毒杀虫去腐敛疮药、驱虫药。
中药是治标还是治本与方剂配伍有关。一般情况下,清热药、利水药、泻下药、止泻药、止血药、止咳药等多用来治标;补虚药、温里药、活血化瘀药、平肝潜阳药等多用来治本。
什么情况下适合用治标药,什么情况下适合用治本药呢?
比如:除外力作用以外的经常发炎。炎症比较严重就应该先着重用一些清热解毒药以治标。再找到发炎的病因,根据病因对症下药以治本。
有人说,发炎不就是免疫力低下。那么,多问一句。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免疫力低下?一样的生活环境,为什么有的人就不免疫力低下呢?凡病皆有因。
再比如:非外力作用情况下,经常泻肚。泻肚严重的情况下就需要着重用一些止泻药以治标,再根据造成泻肚的病因对症下药以治本。
再比如:非外力作用情况下经常失眠。用安神药治标的同时,再根据病因对症下药以治本。
如今最普遍的现象是用中药通便以达到减肥或者美颜的作用,这是非常不可取的。用通便药短期会见到减肥或美颜的效果,长期使用会伤脾。
“肾是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先天之本需要后天之本提供营养物质的濡养。如果脾受伤日久就会造成脾虚,脾虚了提供给肾的营养物质就会不足,肾得不到充足营养物质的濡养日久也会虚。如此,亚健康体质便形成了。
所以说,中药是不是治本还得看中医对疾病的理解和中医所开的中药处方。
现在有很多中医只喜欢清热。虽然清热药能够降火,但人长期服用清热药会伤及阳气。人体的血液循环、食物消化、水液吸收、新陈代谢等等都需要阳气的作用才能正常完成。阳气受伤就会造成水湿不化,寒湿内生;新陈代谢障碍等等。
很多人会经常感觉上火,但泄火不一定用清热药。
人体的上火分实火和虚火。实火需要清热再辅助对症中药以达到治本的目的。虚火需要看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如果是因为食积造成的上火,并且上火不是很严重,只需要祛食积即可以泄火。再看看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上火,根据病因对症下药即可;如果是寒於化火,需要先考虑祛寒,再适当辅助去火药即可;还有肝郁气滞造成的火旺,应该舒肝理气。肝气舒畅了,也就不容易上火了。
很多人认为西医治标,中医治本。西医与中医的临床指导理论不同,导致西医与中医在临床上对疾病的治疗方法有所不同。西医理论与中医理论的根本区别在于:如果说西医理论对人体的理解是二维的话,那中医理论对人体的理解至少在三维以上。
事实上中医与西医各有所长。如果在临床上能够做到取长补短,将是更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