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治疗作用范文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药理学治疗作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关键词]多囊卵巢综合征;中药;机制

[Keywords]polycysticovarysyndrome;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mechanism

doi:10.4268/cjcmm20162003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ovarysyndrome,PCOS)是女性最常见的内分泌紊乱性疾病,是以高雄激素、胰岛素抵抗和持续无排卵为基本特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占育龄妇女的6%~20%[1-2],PCOS不孕症患者已占因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50%~70%[3]。PCOS临床表现主要有月经不调或闭经、不孕,且多伴有痤疮、黑棘皮症、多毛、肥胖等症状。随着年龄的增长,可有日益明显的胰岛素抵抗(insulinresistance,IR)、高胰岛素血症和糖脂代谢异常,远期还可并发代谢综合征及乳腺癌、子宫内膜癌等妇科肿瘤疾病[4]。PCOS症状可持续女性一生,严重影响女性身心健康,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和难点。

1中医对PCOS病因病机的认识和用药分析

为了探析PCOS的病因病机,洪士翔[9]对1992―2012年国内学术期刊中关于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PCOS的209篇文献进行研究,发现其中67.46%认为PCOS的发病与肾虚关系密切,62.20%认为其发病与痰有关,36.84%认为与血瘀有关,18.66%认为与肝脏有关,10.53%认为与脾肾两虚有关,5.26%认为单独是因脾脏所致。

文献中记载治疗PCOS的144味中药,分属于19个药物种类,依据《中药学》各论中的顺序,分别是解表药、清热药、泻下药、祛风湿药、化湿药、利水渗湿药、温里药、理气药、消食药、止血药、活血化瘀药、化痰止咳平喘药、安神药、平肝熄风药、开窍药、补虚药、收涩药和解毒杀虫燥湿止痒药等。入选各种研究文献中治疗PCOS的药物排名前6位、频数相对较高的是:①补虚药(42.75%),常用补阳药有菟丝子、羊藿、巴戟天、鹿茸、补骨脂、仙茅、续断、肉苁蓉、杜仲和紫河车等,常用补气药有党参、黄芪、山药、甘草,常用补血药有当归、白芍、熟地和何首乌等,常用补阴药物有枸杞子、旱莲草和女贞子等;②活血化瘀药(13.70%),常用药物有川芎、丹参、郁金、红花、桃仁、益母草、鸡血藤、牛膝和穿山甲等;③清热药(8.00%),常用药物有夏枯草、黄芩、栀子、赤芍、生地、丹皮和知母等;④理气药(5.99%),常用药物有陈皮、香附和枳实等;⑤化痰药(5.84%),常用药物有半夏、皂角刺、贝母、胆南星和白芥子等;⑥利水渗湿药(5.35%),常用药物有茯苓、车前子、泽泻和薏苡仁等。这6类在用药所占比例达81.63%[9]。

因此,中医认为肾虚血瘀痰浊是PCOS的基本病机。PCOS治疗用药以补虚药、活血化瘀药为主导。依据药性理论和临床专业知识,聚为个聚类组合体,分别用于治疗PCOS各证型的基础方为:肝气郁结型;肾虚痰湿血瘀型;脾肾阳虚、瘀血内阻型;脾肾阳虚、痰湿阻滞型;肾虚血瘀证。

2中药治疗PCOS的药物机制

2.2影响基因及调控因子的表达PCOS存在遗传基础,且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基因因素在PCOS病因学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PCOS有关分子基因方面的研究发现,分子基因的不稳定性、多态性及染色体异常等对PCOS影响巨大[18-19]。

2.3改善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是机体内生理水平的胰岛素对器官、组织和细胞吸收利用葡萄糖能力下降的一种代谢状态,常需超常量胰岛素才能引起正常生理反应。1980年,Burghen等首次提出胰岛素抵抗参与了PCOS的病理发生过程,自此以后大量的研究结果证实了该说法。研究发现[26],50%~70%的PCOS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发生率高于普通人群(10%~25%),且发病年龄早,与同等条件的非PCOS患者相比,PCOS患者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高。大量证据表明,胰岛素抵抗所致高胰岛素血症的长期作用诱发了高雄激素血症,从而导致PCOS;而胰岛素抵抗又加重高雄激素血症和不排卵,形成了PCOS患者糖代谢异常和生殖功能障碍的病理基础[27]。

2.4纠正脂代谢PCOS是一种内分泌异常疾病,代谢异常表现复杂多样,其中较为突出的是脂代谢异常。约70%的PCOS患者存在脂代谢异常,进一步增加了患者患高脂血症、冠心病、高血压、2型糖尿病和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然而目前仍然缺乏针对PCOS脂代谢异常特异性的治疗药物和手段[31]。常用的抗雄激素药物如达英-35,其对脂代谢的作用尚存争议,而针对胰岛素抵抗治疗的药物二甲双胍和降脂药物如他汀类药物虽然具有改善脂代谢紊乱的作用,但对于长远治疗是否有益仍然需要进一步验证。此外,西药不良反应较大,因此长期治疗不易为患者所接受。中医药治疗PCOS脂代谢异常疗效显著,具有多靶点、多环节和多途径效应,可以同时调节PCOS患者内分泌与代谢紊乱,且服用相对安全,具有独特的优势。

2.6改善卵巢形态崔雪芳等[42]采用补肾祛痰法(菟丝子15g,肉苁蓉9g,仙茅10g,羊藿10g,熟地黄10g,当归10g,枸杞子10g,陈皮10g,法半夏10g,茯苓10g,路路通12g,桃仁10g)治疗50例PCOS患者,治疗后B超检测卵巢形态发现患者的卵巢体积明显缩小,卵巢功能明显改善。郭素璇等[43]采用中药天癸胶囊治疗19例PCOS患者3个月后,B超显示双侧卵巢明显缩小,形态明显改善。陈旭等[44]采用祛瘀化痰法(组成:紫河车、苍术、胆南星、丹参、益母草、茯苓、姜半夏、仙灵脾、山药、熟地黄、石斛、麦冬、巴戟天和陈皮)观察PCOS大鼠,发现祛瘀化痰法能显著降低大鼠血清T,LH含量,改善LH/FSH比值,增加卵巢颗粒细胞层数,增加黄体组织数量,抑制卵巢多囊化改变。林辉等[45]发现,补肾活络方能有效改善PCOS模型大鼠卵巢组织结构,使增厚的卵泡膜细胞层、卵巢包膜明显变薄,颗粒细胞层数明显增多,形态完整,排列整齐,黄体组织量增多,从而达到促进卵泡发育和排卵的作用。

3讨论及展望

PCOS是一类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多样的常见疾病,发病率逐年增加,已经成为妇科生殖内分泌疾病研究的难点和热点。目前认为,PCOS不单是育龄期妇女的疾病,而是从青春期就开始发生发展并持续影响妇女一生的疾病。现有的临床研究表明,中医药能综合调整人体的内分泌及生殖功能,治疗相对安全。中医理论虽然与西医理论不同,但合理运用可起到协同治疗作用。中医辩证论治,结合西医病理生理基础及诊断治疗,在治疗PCOS中可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但是单纯的中医治疗疗程较长、起效较慢、患者的依从性较差等问题,且中药的作用机制目前仍处于初步研究阶段,辨证及疗效评价的标准化、中药炮制及生产的规范化尚需进一步规范研究。因此今后仍需致力于对中药有效成分的研究、明确中药的疗效靶点和环节、科学客观地开展中医药实验及临床研究,充分发挥中医药在防治PCOS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FauserBCJM,TarlatzisBC,RebarRW,etal.Consensusonwomen′shealthaspectsofpolycysticovarysyndrome(PCOS):theamsterdamESHRE/ASRM-sponsored3rdPCOSconsensusworkshopgroup[J].FertSteril,2012,97(1):28.

[2]MarchWA,MooreVM,WillsonKJ,etal.Theprevalenceofpolycysticovarysyndromeinacommunitysampleassessedundercontrastingdiagnosticcriteria[J].HumanRep,2009,25(2):544.

[3]土增荣,王丽媛,田秀珠,等.补中益气汤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耐氯米芬多囊卵巢综合征[J].山西医药杂志,2008,37(9):815.

[4]FoeckingEM,McDevittMA,Acosta-MartinezM,etal.Neuroendocrineconsequencesofandrogenexcessinfemalerodents[J].HormBehav,2008,53(5):673.

[5]罗雪.中医药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系统评价[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

[6]李娟,马红霞,宋金龙,等.多囊卵巢综合征脂代谢异常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及中医药治疗优势探讨[J].世界中医药,2015,10(7):1112.

[7]兰玛.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中医治疗概述[J].世界中医药,2012,7(3):274.

[8]乔杰.多囊卵巢综合征[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0:221.

[9]洪士翔.多囊卵巢综合征近20年的中医和中西医结合文献研究[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3.

[10]黄荷凤,郦美根.多囊卵巢综合征和高雄激素血症[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2,18(11):647.

[11]陈静,丘彦.多囊卵巢综合征雌激素水平的研究[J].中华医学写作杂志,2004,11(10):887.

[12]武忠长,韩波.中药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血清性激素的变化[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11(4):303.

[13]孙忻,丁彩飞,展晓日,等.中药复方对非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性激素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5,33(2):404.

[14]潘文,李明明,王晓萍.补肾化瘀方对多囊卵巢综合征伴胰岛素抵抗大鼠激素水平及血糖的影响[J].新中医,2015,47(12):222.

[15]骆世存,许志M,彭小鹏.苍附导痰丸加减对多囊卵巢综合征大鼠卵巢形态及性激素水平的影响[J].中华医药信息,2014,31(3):118.

[16]徐彩生,罗丽莉,曾如辉,等.羊藿总黄酮对多囊卵巢综合征大鼠性激素水平的影响[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3,38(2):147.

[17]陈旭.天癸方对多囊卵巢综合征大鼠性激素及胰岛素抵抗影响机制的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5,33(3):682.

[18]WoodJR,HoCKM,Nelson-DegraveVL,etal.Themolecularsignatureofpolycysticovarysyndrome(PCOS)thecacellsdefinedbygeneexpressionprofiling[J].JReprodImmunol,2004,63(1):51.

[19]JonesMR,ChuaA,ChenYDI,etal.Harnessingexpressiondatatoidentifynovelcandidategenesinpolycysticovarysyndrome[J].PLoSONE,2011,6(5):e20120.

[20]吴春凤,赵小丽.中药对多囊卵巢综合征大鼠雄激素合成酶表达的影响[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8(10):1003.

[21]董华娟,谢震,钟雪梅.补肾养经汤对多囊卵巢模型大鼠子宫AQP9表达的影响[J].时珍国医国药,2012,23(1):239.

[22]许志M,骆世存,宁艳,等.苍附导痰丸加减对多囊卵巢综合征大鼠肿瘤坏死因子-α及其受体表达的影响[J].新中医,2013,45(3):161.

[23]卢莉莉,程泾,程蕾,等.益肾导痰调冲汤对多囊卵巢综合征大鼠瘦素及其受体和IGF-IR表达的影响[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2(1):11.

[24]YuJ,WangZZ,ZhouLH,etal.Studyofcryptotanshinoneonimprovinghyperandrogenismofpolycysticovarysyndromeviadown-regulatingtheexpressionofgeneCYP17andAR[J].JNewChinMed,2014,29(5):1699.

[25]张丽华,靖林林,黄璜,等.丹栀逍遥散防治大鼠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蛋白质组学研究[J].中药药理与临床,2013,29(1):1.

[26]OvalleF,AzzizR.Insulinresistance,polycysticovarysyndrome,andtype2diabetesmellitus[J].FertSteril,2002,77(6):1095.

[27]DunaifA,ScottD,FinegoodD,etal.Theinsulin-sensitizingagenttroglitazoneimprovesmetabolicandreproductiveabnormalitiesinthepolycysticovarysyndrome[J].JClinEndocrinolMetab,1996,81(9):110.

[28]洪艳丽,吴飞.补肾化痰方对多囊卵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Akt通路调控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34(2):230.

[29]王昕.中药对胰岛素抵抗多囊卵巢综合征大鼠卵巢组织胰岛素受体及其底物表达的初步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5,33(3):630.

[30]张婷,郭建友.地骨皮煎煮液对多囊卵巢大鼠胰岛素信号传导途径中PI3K/PKB分子表达的影响[J].中国中药杂志,2015,40(10):2004.

[31]黎红芳.多囊卵巢综合症脂代谢情况的研究[D].南宁:广西医科大学,2009.

[32]陈燕,刘何h,杨冰馨,等.补肾活血化痰中药治疗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30例临床观察[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5,15(10):36.

[33]邵晓曼.黄连素联合桂枝茯苓丸对多囊卵巢综合征伴胰岛素抵抗患者的临床研究[J].中国临床研究,2013,26(8):803.

[34]李惠芳.红花逍遥片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内分泌及代谢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4,29(22):3622.

[35]王娜梅.小檗碱对多囊卵巢综合征大鼠代谢及生殖作用的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5,25(35):13.

[36]赵秋生,谭秀芬,王南苏.桂枝茯苓丸对多囊卵巢综合征大鼠胰岛素抵抗及脂联素的影响[J].新中医,2012,44(1):116.

[37]王慧颖,林喧.加减苍附导痰汤调控痰湿阻滞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研究[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4(6):31.

[38]范海英,周丽,宋金梅,等.补肾助孕方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临床观察[J].四川中医,2015,33(9):145.

[39]杜鹃.补肾调经汤对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患者的促排卵作用[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5,21(16):171.

[40]张宁.中药干预在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中疗效评价[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13(7):56.

[41]金炫廷,马遥单婧.补肾活血中药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导致排卵障碍性不孕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14,39(1):140.

[42]崔雪芳,莫小宇.补肾祛痰法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高雄激素血症50例[J].吉林中医药,2012,32(4):378.

[43]KuekS,WangWJ,GuiSQ.EfficacyofChinesepatentmedicineTianGuiCapsuleinpatientswithpolycysticovarysyndrome:a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J].ChinJIntegrMed,2011,9(9):965.

[关键词]兽医药理学唯物辩证法矛盾对立统一规律

“辩证法不过是关于自然、人类社会和思维的运动和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兽医药理学是动物医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它是研究药物与动物机体之间相互作用规律的科学。作为一门自然学科,其中无处不渗透着唯物辩证法。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将唯物辩证法的思维贯穿始终,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高分析问题、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以辩证法的观点认识和把握药理学的规律,全面、系统地理解和掌握兽医药理学知识。

本文试就兽医药理学教学中的对立统一规律问题谈一些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一、矛盾的同一性

任何矛盾的双方始终存在着既互相斗争,又互相同一的关系。

(一)药物机体

药物与机体之间是相互作用和相互依存的矛盾统一体,药理作用的产生,是药物和机体相互作用的结果,药物特定的作用与其本身化学结构、理化性质、药理活性以及其他药效学过程密不可分,但其药效学过程又与药动学过程相互依赖,共同存在。药物需要依靠机体吸收才能进入体内,并被输送到相应的组织器官,然后才产生相应的作用。药物进入机体,随着体内的血液循环被运送到相应的组织器官(靶器官),对机体的生理生化过程产生影响,发挥药理作用;与此同时,机体对药物也有反作用,即对药物进行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对药物的作用产生影响。离开了动物机体,药物便失去作用对象;同样地,没有动物机体对药物的吸收运转乃至代谢和排泄过程,药物就无法发挥相应的药理作用。

(二)药物―机体―病原体

化学治疗药是一类能够抑制和杀灭病原体,但同时对动物机体毒性相对较小的一类药物。这类药物与动物机体和病原体之间存在着“三角关系”,即存在药物与动物机体、药物与病原体、病原体与动物机体彼此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三对矛盾。药物对病原体有杀灭抑制作用,病原体对药物发生反作用,产生耐药性。

(三)联合用药

不同的药物之间也存在着联系,联合应用时会产生协同作用或拮抗作用。有的抗菌药物之间联合应用可以扩大抗菌范围,增强抗菌效果,如:β-内酰胺类抗生素阿莫西林、氨苄西林等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克拉维酸或舒巴坦合用,磺胺药与TMP合用,大观霉素和林可霉素合用等,可产生协同作用,提高疗效。这是矛盾的同一性所在;但有的联合应用会产生拮抗作用,表现为药物作用的减弱或毒性的增加。例如:青霉素与氯霉素和四环素合用,会影响相互的抗菌作用。

二、矛盾的对立性

(一)矛盾的对立

药物的治疗作用和不良反应是药物作用的两重性,是药物作用的基本规律之一,也是相互排斥和相互对立的一对矛盾。例如,抗生素类药物可用于各种细菌感染性疾病,但大多抗生素都有这样和那样的不良反应,青霉素可引起某些动物过敏反应,链霉素除了过敏反应之外还有神经毒性、肾毒性和肌肉毒性,磺胺药由于其乙酰化代谢产物在肾脏形成结晶,可对肾脏造成损害。

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一分为二”的观点,可以使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药物的两重性,准确地把握药物的利与弊,充分发挥药物防治动物疾病、提高动物生产性能的作用,同时采取相应措施避免或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达到合理用药的目的。

(二)矛盾的转化

治疗作用和不良反应不是固定不变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互相转化。如:阿托品具有抑制平滑肌收缩和抑制腺体分泌的药理作用,当用于缓解支气管和胃肠平滑肌痉挛时,同时会引起腺体分泌减少,导致动物口腔干燥,原先抑制腺体分泌作为药物的治疗作用,此时转化为不良反应。又如:广谱抗菌药,可以对抗多种致病菌,但却不适宜用于反刍动物,特别是成年反刍兽。原因是其瘤胃内微生物菌群之间相互依存和制约,保持着动态平衡,使用广谱抗菌药会打破菌群之间正常的平衡,引起菌群失调症,甚至导致二重感染。

剂量的增减会使药物发生量变到质变的变化。一般来说,以适当的剂量用药,可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用药剂量过大则会使动物机体出现毒性反应,甚至引起动物死亡。

给药途径或给药方法的不同,也会使药物的作用性质发生变化,如:硫酸镁经静脉注射给药具有中枢抑制作用,作为抗惊厥药物使用;但口服给药则表现为泻下作用,用于动物的胃肠积食;马钱子是一种中药,味苦,口服具有健胃作用,但以其有效成分做成的注射液注射给药,则具有脊髓中枢兴奋作用。

三、内因和外因的相互关系

(一)动物机体(内因)

内部矛盾(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决定着事物发展的方向和程度;外部矛盾(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它影响事物的方向、速度和具体过程。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内因和外因在事物的发展中是同时存在、缺一不可的。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发挥作用,当作为内因的机体处于不同状态下时,药物的疗效可能产生变化,甚至无从发挥作用。

动物机体的功能状态与药物的作用有着密切的关系,药物的作用是通过与动物机体作用来实现的,也是通过动物的生理生化机能的改变而表现出来的,药物本身一般不会脱离动物机体本身固有的或潜在的机能活动而产生新功能,只能使机体固有的功能增强或减弱。在这里,药物是外因,机体是内因,药物要达到用药目的,必须调动动物机体本身的积极性,增强机体的抵抗力或机体的防御机能。如:化疗药物的作用与机体的免疫力、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能力有密切关系。药物发挥药理效应,有赖于机体对药物分子的吸收,并将药物输送到作用部位,同时动物肝肾的机能状况直接影响药物在体内的生物转化和排出,影响体内药物的浓度变化。肝肾状态良好,有利于药物及其代谢产物的消除,减少药物在体内的蓄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相反,肝肾状态不佳,不利于药物的消除,容易引起蓄积中毒。所以,加强饲养管理,合理调配日粮、改善环境生态条件,减少动物的应激反应,乃至提倡动物福利等等,都是实现合理用药不可忽视的因素。

(二)药物(外因)

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必不可少的条件。不具备一定的条件,事物不会发生变化。当动物受到病原体的感染或侵害,机体会动员自身的防御功能对抗疾病,但是如果没有相应的抗感染药物,很难彻底杀灭和抑制病原体。对于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抗菌药物甚至起着决定性作用。

四、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是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是矛盾的个性。任何事物都是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统一,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共性与个性、一般和个别、绝对和相对的关系。药理学中诸多方面体现着共性与个性的关系。药物有基本的作用规律,这是所有药物的共性,但是不同的则有其自身的作用机制,这是具体药物的个性;同类药物具有相似的理化性质、体内过程、临床用途、不良反应,这是该类药物的共性,但是不同药物的作用强度、半衰期长短、不良反应的强弱则是该药物的个性;进入体内的药物都有被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的共性,但对于具体的药物,在个别过程中其具体情况有所差别,则是个性。

五、小结

综上所述,动物药理学中辩证法无处不在,把对立统一的规律引入教学,有助于全面理解动物药理学的规律,有助于把握不同药物的特点,以便系统掌握动物药理学知识;而且可以加深加快学生的理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辩证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增强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的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实现大学生能力和素质的提高。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陈杖榴.兽医药理学(第二版)[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

1原理

2适用范围

3该用药方法与传统用药方法的比较

4开展该技术项目的必要性

5设施设备、人员配备、实施方案

参考文献

[3]尹兵;浅谈时辰用药与临床实践;安徽医学1991年第12卷第2期

【关键词】神经元损伤;谷氨酸;清脑益智方;实验研究

清脑益智方在临床中多应用于多发梗塞性痴呆或血管性痴呆患者的治疗当中。此次实验为探讨清脑益智方的作用机理,采用含有中药有效成分的脑脊液,利用神经元谷氨酸损伤模型从神经胶质细胞和神经元互相作用的角度进行离体实验研究。

1材料与方法

1.1体外培养【2】

2结果

2.1中药对谷氨酸损伤神经元存活的影响

谷氨酸损伤模型组神经元死亡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再加入中药脑脊液培养液后,神经元死亡率明显下降,而正常脑脊液培养液组未见次变化。

2.2中药对谷氨酸损伤神经元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含量的影响

谷氨酸损伤模型组培养液中LDH含量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在加入中药脑脊液培养液后,LDH含量较模型组明显下降。

2.3中药对星形胶质细胞增殖的影响

正常脑脊液和中药脑脊液对星形胶质细胞的增殖均无影响,但正常血清和中药血清均出现对星形胶质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如表1;2.4中药对星形胶质细胞增殖的影响正常脑脊液和中药脑脊液对星形胶质细胞的增殖均无影响,但是正常血清和中药血清均出现对星形胶质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如表2;

表1各组OD值比较

3讨论

胶质细胞构成中枢神经元生存的微环境,对神经元的发育、生长以及损伤后再生发挥重要作用。在一些体外实验中已被证明,星形胶质细胞可被某些因素诱导而分泌神经营养因子。本实验结果表明,中药清脑益智方通过星形胶质细胞间接地对谷氨酸损伤神经元起到保护作用,推论可能是由于中药清脑益智方刺激星形胶质细胞分泌神经营养因子所致。清脑益智方主要针对中风后脑内瘀热化毒、毒损脑络所设,对于兴奋性氨基酸引起的神经兴奋毒性,并非直接针对病因治疗,而是对于兴奋毒性造成的神经元这样一种结果间接的发挥其整合调节作用。

作为一种药理实验方法和手段,中药血清药理为我们拓展了思路,但它对于血脑障碍以内的细胞是否也同样适用?目前报道仍较少。本实验研究结果发现,无论是空白血清还是中药血清均没有出现明显的治疗作用,遵循血清药理学的思路,我们采用脑脊液来开展研究,结果显示此种方法可以克服血清药理学的某些局限,姑且称这种方法为“中药脑脊液药理学”。

参考文献:

[1]梅建勋,张伯礼,陆融.清脑益智方对谷氨酸损伤神经元保护作用的体外实验观察[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01.12(04):252-255

[1]AleksandraPG,DonaldB,EtsuroU.Theinhibitoryef-fectsofamyloidonglutamateandglucosebyculturedastrocytes[J].BrainRes,1977,754:65-71.

新形势下医学生医德教育中存在诸多问题,致使医德素养不断下降,如何改进和加强医学生医德教育是医学院校新形势下面临的新课题。药理学是一门连接基础与临床的重要桥梁学科,如何通过药理学理论教学过程对医学生进行医德教育与渗透是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

1.医德高尚是对医务工作者的本质要求

医乃仁术,贵在医德。医学教育,当先授医德。医德的概念是医务人员与病人、医务人员之间以及与社会之间各种关系的行为准则,是一种职业道德,是一般社会道德在医疗卫生领域中的特殊表现。医德教育是医学院校德育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培养精于医术、诚于品格的优秀医务工作者是我国医学生培养的重要目标。历代医学家十分强调学医、业医必需以救人疾苦为己任,以赤诚之心、仁爱精神为准则,要求在行医过程中不分贫富、贵贱、清廉正直。三国时候,吴国侯官董奉治病不取钱,病愈使栽杏,轻者一株,重者五株,如此数载,蔚然成林,每年货杏得谷,旋以救贫,“杏林春暖”便成为历代医者医德追求的最高境界。

2.新形势下医学生医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医疗卫生行业由单一社会福利型向经营服务型转变,这种转变使得医院获得长足发展,人民群众获得高水平、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同时也带来医院片面强调经济效益,医生服务宗旨意识淡薄,医德修养下降,甚至谋私现象严重等负面效应。就学生而言,在目前的高考制度下,医学生选择学医的主观性不强,单纯因为对医学有兴趣而考入医学院校的学生并不占多数,很多学生是“被学医”,或是依赖于父母之命,或是迫于当前社会就业压力,或者因为医务工作者的社会认可度而选择学医,专业思想不牢固,从医的责任感、使命感不牢固,道德意识薄弱。另一方面,学校德育目标过于理想化,德育内容过于泛化,德育的贯彻缺乏力度,缺少有效科学的德育评价方法等等现状,导致医德教育过程空洞无力,流于形式。由于医学生对医德认知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导致医学生极易受到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思想认识上产生困惑、出现误区。

3.医学生医德形成特点

4.将医德教育融入药理学专业教学中是医学教育的必然选择

药理学是一门连接基础与临床的重要桥梁学科,一方面以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生理学等基础学科为基础,阐明药物的药理作用及原理,另一方面又能够为临床实践中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在医学系统教育以及临床医疗实践与科研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将药理学专业教学与医德教育相结合,既有利于丰富专业教学内容,强化专业教学效果,又有利于医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真正实现授医学之业,传医德之道,帮助学生准确理解医德中所倡导的“仁、义、礼、智、信”的精神。药理学的学科特点决定了药理学教学过程是对医学生实行医德教育的最佳时机,药理学教育过程中融入医德教育具有如下独特优势。

4.2有利于培养医学生“一分为二”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药理学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即明确药物安全性和有效性,有效性即药物药理作用,这是药理学本科教育阶段重点教授内容,药物安全性则是强调药物不良反应。所谓“是药三分毒”,这句谚语充分说明了药物的双刃剑作用。例如在讲授药物不良反应时,笔者经常提及著名的“反应停事件”给人类带来的警示,药物“反应停”虽可明显缓解孕妇的早孕反应,但却是导致“海豹畸形儿”的罪魁祸首。以此为例,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药物是把双刃剑,诸如此类的用药案例在药理教学中还有很多,有利于反复给学生加深印象。因此,在教育医学生学习药理理论知识的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明确药物适应症、不良反应及禁忌症,更要学生学会利用这种辩证思想权衡药物的利弊,科学利用其治疗作用,尽量避免或减少其毒副作用,真正做到合理用药!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将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贯穿于药理学理论教学中有利于培养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思维。

灵芝,又称灵芝草或瑞草,在我国民间有许多关于灵芝草的传说,其中流传最广也最有趣味的当属家喻户晓的《白蛇传》。故事中的白娘子为了挽救丈夫的性命,冒着生命危险去南极仙翁所居住的昆仑山上盗取“仙草”,使得许仙起死回生,这棵救命的“仙草”即是灵芝。又如民间年画的长寿图中,可见到鹤发童颜的老寿星手拄着拐杖站在一棵苍劲的古松之下,身旁的梅花鹿口中衔着一棵“瑞草”,这枝象征着“吉祥如意”的瑞草也是灵芝。这些美好的传说,既说明古人对灵芝的崇拜,也使其具有了某种神秘的色彩。

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的中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中就有关于灵芝的记载,并按其颜色分为青、赤、黄、白、黑、紫等六种,具有“益精气,坚筋骨,好颜色,轻身,不老延年”的功效。由于野生灵芝的产量极少,所以成了人们心目中可望而不可及的“人间仙草”。近年来,灵芝的人工培植技术获得成功并进行了广泛的推广,为灵芝的科研和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灵芝的分类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多孔菌科灵芝属的药用真菌有数十种之多,仅供药用的灵芝就有15种。但目前市场上经销最多的是赤芝和紫芝的各种制剂,其原料主要分为三大类:即灵芝的子实体、灵芝孢子粉及灵芝发酵菌丝体。

何谓“灵芝的子实体”?灵芝属于真菌,也就是说灵芝同我们日常食用的蘑菇一样同属于真菌类物质,所以它们的形状和特征基本相同。我们都知道蘑菇的样子像一把伞,伞是由伞盖和伞柄两部分组成的,灵芝也是同样。我们把灵芝这个“像伞样的整体”称为“子实体”,将其“伞盖”称为“菌盖”,将“伞柄”称为“菌柄”。由于灵芝的子实体产量最多,所以是灵芝制剂的主流原料。

何谓“灵芝孢子粉”?是指呈淡褐色细粉样的灵芝孢子。灵芝孢子是灵芝繁殖后代的雌雄配子,也就是灵芝的种子。单个灵芝孢子的个体非常小,仅几微米,肉眼根本看不到。由于灵芝孢子的产量很少,据说1000千克的灵芝才能收集到1千克的孢子粉,可见其珍贵。市场根据灵芝孢子粉其加工方法不同又可分为未破壁的和破壁的两种。我们都知道,鸡蛋的外面是一个坚硬的壳,保护着里面的蛋清和蛋黄,单个的灵芝孢子也如同鸡蛋一样,外面有双层的外壁保护着里面的物质。所谓未破壁即是未经破壁技术处理过的灵芝孢子,显微镜下可见到孢子的形态完整,双壁结构清晰。破壁的灵芝孢子是用机械破壁法或酶破壁法将孢子的外壁破坏,显微镜下的孢子形态不一,外壁有不同程度破坏。

灵芝发酵菌丝体是利用现代生物学技术进行人工发酵方法使孢子生长发育所形成菌丝体时即用于生产的灵芝制剂。

灵芝的现代研究

从中医药理论来讲,灵芝味甘性平,归心脾肾经,有滋补强壮,扶正固本的功效,而且药性平和,无明显不良反应。现代医学研究也证实,灵芝的子实体、孢子粉及菌丝体的毒副作用极少,给予大鼠长期食用未见明显毒副作用。

现代医学研究已从灵芝中分离出数百种化学成分,其中多糖类物质就有近200种,例如还核苷类、呋喃类、甾醇类、生物碱类、蛋白氨基酸类、三萜类、油脂类、维生素类及微量元素等多种化学成分,其中灵芝多糖及有机锗被认为是灵芝的主要有效成分。

灵芝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灵芝制剂对冠心病患者有辅助治疗作用,有临床研究资料表明,对冠心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56%~86%,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为42%~94%,患者的心悸、气短、心前区疼痛及水肿等症状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药理学试验也证实,灵芝具有强心作用,能够增强心肌的收缩力,增加冠状动脉的血流量和心肌营养性血流量,降低心肌耗氧量和血流阻力。灵芝还可能改善心肌缺血缺氧的状态,保护心肌细胞,说明服用灵芝对冠心病患者的心脏是有益的。冠心病患者每日可用灵芝10克,丹参12克,水煎服,具有益气活血,改善症状的作用。

灵芝用于高血脂症患者的辅助治疗。临床应用灵芝制剂能够明显降低患者的血脂水平,其中以降低胆固醇的作用较为明显。动物实验证实,灵芝除具有降低血脂外,还有延缓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作用。高血脂症患者可用灵芝10克,山楂10克,何首乌10克,水煎服,有降血脂,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灵芝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灵芝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灵芝制剂对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有较好的疗效,特别是对喘息型的慢性支气管炎疗效更好。药理学试验证实,灵芝具有明显的镇咳、祛痰和平喘的作用,并有增强免疫功能,减轻炎症的作用。中老年人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可用灵芝15克,核桃仁10克,甜杏仁10克,有扶正固本,润肺止咳的功效。服用方法:将灵芝与贝母煎煮2次,将核桃仁与杏仁捣碎用沸药液冲泡,每日分早晚服用。

灵芝在肿瘤疾病中的应用

灵芝用于肿瘤患者的辅助治疗。肿瘤患者可用灵芝20克,大枣50克,煎煮2次,加蜂蜜少许服用,有扶正固本,抑制肿瘤,可作为辅助治疗的方法之一。灵芝制剂还可用于放化疗后的肿瘤患者,有减轻放化疗的毒副反应,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改善机体症状的作用,所以有人称灵芝是放化疗的增效减毒剂。药理学研究证实,灵芝可以通过几个方面来调节免疫功能而达到抗肿瘤的目的。(1)促进机体T淋巴细胞的增殖和免疫功能,并提高体液免疫水平,增强机体对肿瘤细胞抑制能力。(2)提高机体内自然杀伤细胞(NK)和杀伤性T细胞(CTL)的活性,加强机体对肿瘤细胞杀伤能力。(3)增强体内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显著地提高了抑制肿瘤细胞的转移。(4)有的研究资料还证实,灵芝的某些化学成分有直接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但总体来讲,灵芝的抗肿瘤作用主要是通过增强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来实现的。

灵芝在其他疾病中的应用

延年益寿药茶的功用,随着配伍药物的不同,对衰老的不同环节及各种老年病发挥着预防和治疗作用。其功效具体归纳如下:

1.滋补强壮

滋补茶方,性味多甘平,有补益的功能。适合于老年人头昏、面色苍白、肢倦乏力、心悸气短、自汗盗汗等。这类药茶也多具有抗老延寿功能。如人参茶、首乌茶、龙眼茶、菟丝子茶、二子延年茶等。近代药理学研究认为,以补为主的中草药多具有调节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如人参、刺五加、黄芪、灵芝等能增强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促进T细胞数,增加抗体生成。补阳药菟丝子、桑寄生等能增强肾虚患者T淋巴细胞的比值,促进健康人淋巴细胞转化。补阴药如枸杞子、五味子、山萸肉、桑叶、黄精均有促进健康人淋巴细胞转化的作用;补血药当归、首乌对细胞免疫有促进作用等。

2.养心安神

心血不足,不能安养心神。症见心悸、怔忡、健忘、失眠多梦等。可用人参茶、丹参茶、柏子仁茶、首乌茶、安神茶等。现代医学研究证实,此类药茶中的中药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双相调节作用,即使得中枢神经系统兴奋过程灵活、抑制过程逐渐集中,有助于机体消除疲劳和提高生命活力。

3.降脂减肥

用于形体肥胖少动,头晕心悸,动则气喘,下肢浮肿或多年不孕,舌淡苔腻,脉滑的荷叶茶、减肥茶、桑白皮茶、三花减肥茶、山楂茶等。根据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药茶中的部分药物有降低血脂的作用。如荷叶有消肿降脂和扩张血管作用;山楂能增加胃中酶类分泌,所含解脂酶能促进脂肪类食物的消化,且具有降低血脂蛋白的作用。

4.平肝潜阳作用

用于头痛眩晕,时轻时重,耳鸣耳聋,两目干涩或面红目赤,肢体震颤,脉弦有力的决明子茶、茶、三子茶等,有平肝潜阳作用。研究表明,药茶中的部分中药有降低血压的作用。如野降压作用缓慢而持久,决明子亦有显著的降压作用等。

5.滋阴壮阳

男子障碍乃致痿弱不举,临房不举或举而不坚。此种性神经衰弱多是衰老的指标之一。功能障碍而兼见精神萎软、面色白光白、时头晕耳鸣、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细者,在综合治疗功能障碍的同时,可选用羊藿茶、五子补肾茶等。

6.活血祛瘀

气虚血瘀乃是人体衰老本质之一。从活血祛瘀着手,改善机体微循环,消除各脏器的瘀血现象,最终可有效地防治老年病与延缓衰老。在许多老年病症中可出现瘀症表现,均可用活血祛瘀治之。此类药茶有:田七丹参茶、活血茶、茶树根茶、灵芝茶等。近代药理研究证实:红花、山楂、当归、丹参、大黄等能恢复由肾上腺素造成的局部血流微循环障碍,使血脉瘀滞得以通畅。

延年益寿药茶的应用范围

延年益寿药茶是养生延年、老年保健的佳品,在老年保健方面具有两种含义:一是缓衰抗老,即所谓延年益寿;二是防治老年疾病。

在防治老年疾病方面,药茶方也广为使用,如用于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的茶方,就有50余则。

还有决明子茶、柏子仁茶治疗老年性便秘。

萱草根治疗老年性癃闭。

【关键词】便秘;穴位贴敷法;中医药疗法;护理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月笔者所在科收治的82例便秘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4例,女18例;年龄52~80岁。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护理干预组(n=42)和对照组(n=40)。两组患者的年龄及基本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1.2诊断标准根据罗马标准Ⅲ,哺乳期及妊娠期妇女排除在外;还要排除伴有造血系统、精神系统疾病及心血管、肝、肾方面的原发病患者,结肠、直肠器质性病变引起肠道狭窄的患者也要排除外。

1.3护理干预护理干预组:把大黄粉、生地粉、三棱粉、莪术粉、冰片粉末用麻油按照2:1:2:2:1的比例调成膏状,做成圆饼状,面积约为1.0cm2,厚度约为0.25cm,使用胶布敷于患者的关元、天枢、神阙、气海等穴位,每次12h,1次/d,一个疗程7次。对照组:口服乳果糖口服液(北京韩美药品有限公司出品,国药准字:H20065730),每次10ml,

1.5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字2检验,以P

2.1两组疗效比较护理干预组的总有效率为97.38%,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5.00%,护理干预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3两组不良反应比较两组均未出现腹痛、腹胀等明显的不良反应。

本研究所用膏方中大黄为君药,性味苦寒,具有清热解毒,泻火除湿、通便等功效,经过现代药理研究,其可能通过兴奋肠道平滑肌上的M受体,增加肠蠕动;刺激骨盆神经反射;抑制肠细胞膜上Na+-K+-ATP酶,阻碍Na+转运吸收,使肠内渗透压增高;刺激肠壁组织中的5羟色胺(5-HT)细胞,使5-HT的分泌增强,并通过5-HTR的介导促进肠道收缩肠液的分泌;也通过G道自信号转导通路,提高钙致钙环节产生的胞内钙离子浓度,从而促进结肠平滑肌收缩等机制而发挥通大便的功效[5-6]。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大黄素能促进结肠上皮分泌Cl-,使肠道中的渗透压增高,有利于水的出胞[8-10];最近,还有研究显示大黄总蒽醌在发挥泻下作用的同时,能够有效下调大鼠近端结肠AQP4的表达,明显抑制AQP4在体外培养的结肠癌(LoVo)细胞中的表达,推测其主要原因可能是大黄能调节结肠水通道转运蛋白(AQPs)的含量[8-9]。以三棱、莪术为臣药,三棱味苦,性平,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其可加速血液循环,促进大黄有效成分的充分吸收[11];莪术味苦,性温,现代研究表明,莪术具有抗肿瘤、抗血小板聚集、促进机体免疫力,改善胃动力等作用[12];以冰片为佐使,冰片是常用的中药透皮吸收促透剂[13]。

总之,应用中药润肠膏穴位贴敷对便秘患者进行干预是一种方便、安全、有效的护理手段。

[1]陈灏珠,林果为.实用内科手册[M].第13版.北京:人民生出版社,2009:1638.

[3]刘志顺,郑成哲,张维,等.深刺天枢治疗老年性便秘临床观察[J].中国针灸,2004;24(3):155.

[4]程碧玉.老年人手术后便秘的预防和护理[J].中国医药科学,2011,1(6):68.

[5]李峰,王胜春,王新,等.大黄泻下效应的药理学新解释[J].中国中药杂志,2008,33(4):481.

[6]金琦.论大黄在不同剂量中的不同药理与应用[J].浙江中医杂志,2001,9(36):401.

[7]李玉敏.大黄的药理作用机理探讨[J].河南医药信息,2002,10(6):37.

[8]徐敬东,王文,李利生,等.大黄素促进大鼠结肠粘膜氯离子分泌作用的研究[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8,24(10):1326.

[9]ZhangWS,LiF,BaoJQ,etal.Regulativeeffectsofaquapoin4expressionbyrheininrhubarbtointestinalepithelialcelllineLovo[J].ZhongYaoCai,2008,31(5):702.

[10]ZhangWS,LiF,BaoJQ,eta1.EffectofAnthraquinoneDerivativesfromRhubarbonAquapoin4ExpressioninColonofRatsandinLoVoCellLine[J].ChineseJournalofIntegratedTraditionalandWesternMedicine,2008,28(9):818.

[11]董学,姚庆强.中药三棱的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进展[J].齐鲁药事,2005,24(10):612-614.

[12]钟锋,顾健,张亮亮.莪术药理作用的现代研究进展[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19(13):67-69.

[关键词]川芎嗪;癌症;机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癌症,特别是肺癌的发病率、病死率增长迅速,严重威胁到人类的健康。目前,采用化疗药物治疗癌症还是必要的方法。但化疗药物易产生多种严重的不良反应、转移、多药耐药性,严重影响癌症的治疗。肿瘤的发生、发展需有大量的新生血管生成。在血管生成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起重要作用。川芎嗪(tetramethylpyrazine,TMP)是活血中药川芎的主要有效成分,其化学名称为:2,3,5,6-四甲基吡嗪。目前临床上主要用于闭塞性脑血管疾病如脑供血不全、脑血栓形成、脑栓塞及其他缺血性血管疾病如冠心病、脉管炎等的治疗。研究发现,川芎嗪具抗癌活性,进而进行了大量抗癌作用的研究。

1抗癌症的范围

1.1肺癌

1.1.1抑制肺癌细胞的生长与增殖川芎嗪能减少C57BL小鼠Lewis肺癌和小鼠小细胞肺癌肿瘤体积、重量,减少肺癌转移灶数,稳定病灶,降低肿瘤微血管密度,提高荷瘤小鼠的生存质量。并与环磷酰胺具有协同效果[1-4]。还可诱导人肺癌A549细胞[5]和H446细胞凋亡并使H446细胞的生长停滞在S期,抑制其有丝分裂及DNA的合成[6],因而抑制肺癌A549和细胞的生长与增殖[5-6]。

1.1.2抑制肿瘤的肺转移川芎嗪能减少小鼠黑色素瘤肺转移灶数目,增加其血清iNOS和NO含量,从而抑制小鼠黑色素瘤B16-F1细胞的肺转移[7]。也可增加高转移人巨细胞肺癌PGCL3细胞的黏附,抑制PGCL3细胞对Boyden小室的侵袭,抑制血小板与PGCL3和低转移人肺腺癌PAa细胞侵袭的协同作用。因此,川芎嗪有抑制肺癌细胞侵袭和转移的作用[8]。

1.1.3抑制肺癌细胞的VEGF的表达川芎嗪能抑制C57BL小鼠Lewis肺癌细胞和小细胞肺癌细胞VEGF的表达[1-2],因而,川芎嗪也可通过抑制肺癌细胞VEGF的表达来抑制肺癌的生长。

1.2肝癌

川芎嗪能降低人肝癌Bel-7402细胞的甲胎蛋白(AFP)分泌量与γ-谷氨酰转肽酶(γ-GT)的活性;而增强鸟氨酸氨基甲酰转移酶(OTC)、α-酮戊二酸转氨酶(TAT)及醛缩酶(ALD)的活力,从而逆转肝癌的发生发展[9]。抑制肝癌细胞株HepG2细胞的增殖,降低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的数量,抑制其活性,从而抑制肝癌的进展[10]。

1.3胃癌

川芎嗪可直接杀伤胃腺癌MKN45细胞[11],可用于胃癌的治疗。

1.4乳腺癌

川芎嗪对人乳腺癌MCF-7/S和MCF-7/ADM细胞具有细胞毒性,呈一定浓度依赖性[12],且MCF-7/ADM细胞对它不具耐药性,抑制它们的生长与增殖,抑制乳腺癌的进展[5,13]。

2间接抗癌作用

研究表明,川芎嗪还能直接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生长与增殖[14],诱导人体静脉内皮细胞VEC-304细胞凋亡,抑制其VEGF的表达[15]以及抑制由VEGF诱导的该细胞的增殖[16]等来协同抑制肿瘤的生长。

3展望

川芎嗪既有直接抗癌作用,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生长与增殖,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和癌症细胞凋亡,又能抑制癌症细胞VEGF的表达及抑制由VEGF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等间接抗癌作用。总之,川芎嗪具有多种抗癌作用,可用于多种癌症,特别是肺癌的治疗,是一种较安全的多功能的药物。但川芎嗪剂量较大时即具细胞毒性,因此,要同时更强地发挥川芎嗪的双重作用势必临床剂量会过大。为此,今后应研发既能杀灭癌细胞又对机体更安全的川芎嗪制剂,更好地发挥其双重抗癌作用。

[1]徐晓玉,严鹏科,陈刚,等.川芎嗪对小鼠肺癌血管生长和VEGF表达的抑制[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4,20(2):151-154.

[2]刘志良,崔伦伯.川芎嗪对小鼠小细胞肺癌血管生长和VEGF表达的抑制[J].辽宁医学院学报,2009,30(1):13-16.

[3]刘志良.川芎嗪对小细胞肺癌治疗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医药通报,2008,7(6):59-61.

[4]王文武,戴西湖,欧阳学农,等.川芎嗪对小鼠Lewis肺癌的治疗作用[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05,10(4):421-423.

[5]刘宝瑞,徐修礼,刘文超,等.4种中药制剂对人肺癌A549细胞增殖的影响[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2,18(1):94-96.

[6]张会军,阎蕴力,张朱欣,等.川芎嗪对人小细胞肺癌H446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J].肿瘤防治研究,2003,30(6):452-454.

[7]鲁向明,王仲,陈景三.川芎嗪诱导iNOS和NO表达抗荷黑色素瘤鼠肺转移[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6,16(21):3208-3210.

[8]张培彤,裴迎霞,祁鑫,等.活血药对人肺癌细胞粘附和侵袭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9,19(2):103-105.

[9]彭安,叶.川芎嗪诱导Bel-7402人肝癌细胞恶性表型逆转的研究[J].临床肝胆病杂志,2002,18(3):157-158.

[10]杨长春,韩盈,张安生,等.黄芪、当归及川芎嗪等活血化瘀药对肝癌细胞株HepG2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表达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05,9(19):212.

[11]张振玉,王崇文,祝金泉,等.川芎嗪及联合化疗药物对胃癌细胞杀伤作用的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1999,9(1):68-69.

[12]解霞,郝立宏,高清波,等.川芎嗪逆转肿瘤多药耐药性及其机制的研究[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06,13(18):1368-1370.

[13]解霞,吕鹏,高清波,等.川芎嗪逆转人乳腺癌MCF-7/ADM细胞对阿霉素的耐药性[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6,18(6):449-450.

[14]黄正华,邹移海.川芎嗪对胃癌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25(1):20-22.

[15]彭军,姜丹,吴银霞.川芎嗪诱导血管内皮细胞的凋亡及对VEGF表达的影响[J].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6,19(21):2562-2564.

1鹿产品中胶原蛋白的研究现状

1.4鹿皮中提取胶原蛋白鹿皮是鹿科动物马鹿(CervuselaphusLinnae-us)或梅花鹿(CervusnipponTemmick)的皮,它是梅花鹿系列产品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草纲目》中记载鹿皮“补气,涩精,敛疮”。《四川中药志》收录:“性温,味咸,无毒,能补气,涩虚滑。治妇女白带,血崩不止,肾虚滑精;涂一切疮。”王建辉等[37]采用酸法和酶法从东北特产梅花鹿鹿皮中提取胶原蛋白,其中,酶法提取的胶原蛋白含量高于酸法的1.5倍,而且纯度较高。酶法提取鹿皮胶原蛋白中蛋白质含量为81.4%,鹿皮胶原的相对分子量分布为(11.7~21.4)×104,饱湿倍数、吸水倍数分别为20、2.4,等电点为4.19。鹿皮胶原蛋白中含有18种氨基酸(谷氨酸、甘氨酸、丙氨酸、精氨酸、脯氨酸和羟脯氨酸的含量较高)和21种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其中Zn、Ge、Se的含量较高,分别为93.4,0.56,0.01μg/g)。

2鹿产品胶原蛋白的应用现状

2.2在化妆品行业中的应用胶原蛋白具有纯天然的防皱、祛斑、美白保湿等作用,胶原蛋白广泛应用于化妆品中主要有亲和性、保湿性、修复性、营养性及配伍性等功效。在化妆品工业中,胶原蛋白作为化妆品原料的有效性已经确定。胶原蛋白可从动物皮中提取,其中,从鹿皮中提取的胶原蛋白具有较强的吸水性和饱湿性,利用这一性质,可以用于化妆品生产。研究表明,鹿皮胶具有特有香气,鹿皮胶营养液具有养颜、润肤作用[40-41]。鹿产品中鹿皮、鹿筋、鹿茸等都含有丰富的胶原蛋白,我国古籍中有许多鹿产品用于美容化妆的记载,如“永和公主澡豆方”《太平圣惠方》中的鹿角胶、鹿角霜;“小地黄煎丸”《圣济总录》中的鹿角胶等[42]。现在市场上也不断有鹿产品为原料的高档美容化妆品上市,如鹿胎素化妆品、康鹿鹿茸养颜宝、鹿脂蛋白乳等,不断满足消费者对天然、高档美容化妆品的需求。

2.3在医疗卫生行业中的应用胶原蛋白是细胞重要的组成成分,可构成细胞外基质的骨架,胶原蛋白能防止血栓、保持血管壁弹性、提高韧带及软骨的、减轻关节僵硬等,其在治疗真皮缺陷或损伤、美容整形、增强机体免疫力等方面的作用已被认可。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将鹿产品列入药用的国家,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仅将鹿茸、鹿角及鹿角制品鹿角胶、鹿角霜4种鹿产品列入法定中药材,在民间,我国应用鹿花盘治疗儿童腮腺炎及肿块等疾病具有较悠久的历史。鹿角盘中具有丰富的蛋白质及多肽;临床上,鹿角盘胶原蛋白具有治疗骨质疏松、乳腺增生等作用。张金宝[43]报道了1例鹿角盘治疗胃癌晚期患者的病例,2年后痊愈。张维滋等[44]通过146例临床观察证实,鹿花盘注射液对乳腺增生的良好疗效。药理研究结果表明,鹿茸胶原多肽可以应用于治疗骨质疏松[45]、成骨细胞生长[21]、组织修复[46]、乳腺增生等,鹿茸液能够减少CHF大鼠心肌细胞凋亡,从而抑制左室重构,具有良好的临床研究前景[47]。

THE END
1.汤头歌诀——固摄,安神,开窍之剂安宫牛黄丸安宫牛黄开窍方,芩连栀郁朱雄黄,牛角珍珠冰麝箔,热闭心包功效良。 苏合香丸苏合香丸麝息香,木丁荜茇乳檀芳,犀冰术沉诃香附,衣用朱砂中恶尝。 温里剂 理中丸理中丸主温中阳,甘草人参术干姜,吐利腹痛阴寒盛,或加附子更扶阳。 吴茱萸汤吴茱萸汤参枣姜,肝胃虚寒此法良,阳明寒呕少阴利,厥阴头痛亦堪...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1112/07/11348251_1139116468.shtml
2.小金药师说药事小金药师说药事2022年度总结和新年展望 2023-01-01 14:52 国家卫健委《关于城乡基层充分应用中药汤剂开展新冠病毒感染治疗的通知》全解读 2022-12-31 17:35 新冠病毒感染后咳嗽不断,该怎么办? 2022-12-28 23:40 都是“复方磷酸可待因口服溶液”,成分和功效却有所不同 ...https://www.163.com/dy/media/T1455783087939.html
3....脏腑辨证临床用药+中药中引经药的临证心得+中药功效适应症...药物配伍是中医精华转载自彭超Candy药物配伍是中医精华,精于方者,必精于药之配伍.将朱氏常用的妇科药对简述如下: 1.党参、黄芪:气虚者补之以甘温,参芪分健脾培中,益气升阳,凡妇科脾肾气虚所致的崩中漏下、月经过多、白带绵绵、胎漏、滑胎等症皆为首选之药。脾肾阳虚之不孕症多见基础体温上升、黄体期短,甚则卵...https://zzk.fh21.com.cn/article/detail/137054.html
4.牛黄清脑开窍丸价格说明书功效与作用用法用量副作用适应症:清热解毒,开窍镇痉。用于温病高热,气血两燔,症见高热神昏,惊厥谵语。 主要成分:人工牛黄、胆汁膏、连翘、栀子、黄连、黄芩、金银花、石菖蒲、郁金、山羊角、全蝎、冰片等22味。 规格:每丸重6g 相互作用: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https://m.120ask.com/yaopin/detail/120506.html
5.石菖蒲药理作用研究进展,属开窍药,善清 痰湿以开窍醒神, 因痰湿致病广泛,临床上常配伍化痰药或安神药治疗痰蒙清窍引起的头晕、神昏、嗜睡等症。除开窍醒神外,石菖蒲还兼具化湿和胃、宁神益智之功,湿阻中焦所致胸脘痞闷、腹胀及心肾失养所致的耳鸣、失眠、健忘等均可配伍他药治疗。 由于石菖蒲分布广泛,各地区石菖蒲所含化学成分及含量...https://www.360docs.net/doc/5813069265.html
6.云南省卫生厅关于印发云南省卫生系统职工中医药传统技能大赛活动...根据《云南省卫生厅、云南省总工会关于举办全省卫生系统职工中医药传统技能大赛的通知》(云卫发〔2009〕126号)要求,为确保大赛的顺利进行,省卫生厅制定了《云南省卫生系统职工中医药传统技能大赛活动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各州、市,各有关单位,按照该《活动方案》认真制定本地、本单位大赛的实施办法,积极组织开展好...http://ynswsjkw.yn.gov.cn/html/2009/gongshigonggao_0306/192.html
7.别把安宫牛黄丸当日常保健药好药也要讲究服用方法,用法不对,效果可能大打折扣,或者适得其反。使用安宫牛黄丸一定要掌握适应症以及注意事项,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成年人一般每天服用1丸,连续2~3天即当停用,绝对不宜超过7丸。当用于急救时,病人神志清醒后即当停用。 只要辨证准确,安宫牛黄丸的疗效是不容置疑的,但它绝对不是有病治病、...https://jiankang.cctv.com/m/a/index.shtml?id=ARTIfIF61SyIrYQeUgEyZwvA170602
8.《中兽医学》大纲.docx4 同上中兽医学用药心得十讲中药大辞典中药和方剂各论之平肝药 12、了解平肝药的分类、功能特点、使用时的注意事项以及常用平肝药的性味、归经和适应症,常用平肝方的组成、功效、主治及其加减变化。 2 同上中兽医学用药心得十讲中药大辞典中药和方剂各论之安神开窍药 13、了解安神开窍药的分类、功能特点、使用...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2/0320/5241343204004202.shtm
1.2024年中医助理医师考试《中药学》重要考点总结6.升阳(适应症不同) 中气下陷(脱肛、子宫下垂)——柴胡、升麻 中气下陷——黄芩 升阳止泻——葛根 7.头痛 太阳(巅顶)——羌活、藁本、蔓荆子 阳明(前额)——白芷 少阳——柴胡 太阴——苍术 少阴——细辛 厥阴——吴茱萸 8.胸痹 通阳散结——薤白、枳实 ...https://m.oh100.com/peixun/TCMA/160237.html
2.中药学重点总结6.升阳(适应症不同) 中气下陷(脱肛、子宫下垂)——柴胡、升麻 中气下陷——黄芩 升阳止泻——葛根 7.头痛 太阳(巅顶)——羌活、藁本、蔓荆子 阳明(前额)——白芷 少阳——柴胡 太阴——苍术 少阴——细辛 厥阴——吴茱萸 8.胸痹 通阳散结——薤白、枳实 ...https://www.ruiwen.com/zongjie/1395199.html
3.《中药学》具有《中药学》中药基本理论知识和各种中药临床应用的能力;具有运用中医药理论分析各章药物的性能特点、功效、适应证、分类、配伍原则、使用注意的能力;具有分析各节药物的性能特点、各种药物的功效,以功效联系主治、性能特点、用法用量的能力;具有辨证配伍应用药物的能力;具有能用归纳比较法区别性能功效及应用相似药物的能...https://www.hnyzzy.com/yxy/info/1168/1773.htm
4.醒脑开窍的中成药有哪些目前该药的禁忌尚不明确,但孕妇和运动员慎用。同时需要注意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 总体而言,醒脑开窍的中成药较多,但是在使用时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规范诊治。另外,每种药物都有其特定的适应症和禁忌,患者在使用之前应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并严格按照医嘱使用。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适,应及时咨询医师或药师。https://mip.3zhijk.com/doctor/mip/mip_article/86bc69c479ee59ed0e920a99a3bddc79.html
5.常用中草药(800多种)(下)13.开窍药 名称 别名 性味 归经 功效 适应症 用量 注意事项 九节菖蒲 京菖蒲 辛,微温 开窍豁痰,祛风宣湿,健胃,解毒 气闭耳聋,多梦健忘,神经衰弱,神昏谵语 2.5-6 滑精者慎服 石菖蒲 辛,微温 心肝脾 开窍豁痰,理气活血,散风祛湿 癫狂,高烧神昏,健忘,胃痛,耳聋,风寒湿痹 3-8 吐血者慎用 冰片 辛苦凉 心...https://m.wang1314.com/doc/webapp/topic/21094475.html
6.北京各大医院自制药,功效强大,收藏留存,给家人备用!调节大脑皮层功能,镇静,安眠,可以治疗适应症神经衰弱等疾病。主治神经各种疑难杂症、遗传病、眩晕、头痛神经衰弱、失眠、焦虑不安,主治植物神经紊乱,有调节大脑皮层功能、镇静助眠作用,健脑益智,安眠补身。用于用脑过度,记忆衰退,神经衰弱,头晕目眩,惊悸失眠,心烦易倦,畏寒体虚,老年痴呆等症。 https://maimai.cn/article/detail?fid=1790544165&efid=2r65a0a3ESiNftBWzJ7ezQ
7.行军散说明书作用和功效用法用量不良反应行军散,药品说明书信息,提供的官方说明书,包括药品名称、不良反应,适应症,药理毒理等全面权威信息https://db.yaozh.com/instruct/49457.html
8.2014执业药师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真题试卷(一)解析:本题考查五官科常用中成药的功能与适应症。可用排除法进行选择。 30.A 解析:本题考查了六腑的生理功能。因胆汁直接有助于饮食的消化,故胆为六腑之一。 但胆本身并无转化饮食的生理功能,且贮藏精汁,与胃肠等有别。又属奇恒之腹。 二、配伍选择题 ...https://www.hqwx.com/web_news/html/2013-9/201309120235517594.html
9.开窍药分类和适应症开窍药分类和适应症是初级中药士考试中涉及的知识点,医学教育网小编整理了相关内容,如下: 根据药性和主治病证的不同,开窍药主要分为温宣开窍药和凉宣开窍药两类。 ①温宣开窍药。多辛温芳香,有辛散温通、芳香辟秽、开窍醒神的作用。主治中风痰迷、气郁暴厥或感受秽浊之气而出现猝然昏倒、不省人事、两手握拳、牙...https://www.med66.com/zhongyaoshi/jy1406118674.shtml
10.《中成药学》课程质量标准课程二教学运行与管理药物分析教研室通过本课程的课堂讲授,使学生能够掌握中成药的治则治法;了解常见病证的临床表现及中成药治疗机理;掌握常用代表性中成药的功效、适应症及注意事项;熟悉中成药的历史及影响中成药质量的因素。 3.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课堂讲授,使学生能够:进行代表性同类中成药的比较;根据病人的需求推荐中成药;能介绍部分常用中成药的...https://www.gxtcmu.edu.cn/yxy/kstd/ywfxjys/jxyhygl4/kce4/content_36456
11.充分发挥中医“治未病”优势提升自身免疫力“国医大师杨震”为你...功效:具有芳香化浊、驱瘟避瘴作用。 适应症:用于预防新冠病毒肺炎和恢复期辅助治疗手段之一。 用法用量:随身佩戴,每次1个,3天更换一次,6次为一疗程。 2.药王驱瘴香(蚊香型):用于室内药熏。 中药香囊是利用芳香药物“通经走络、开窍透骨”的作用,通过口鼻吸入和皮肤、经络穴位吸收,疏通脏腑经络体系,对人体进行整...https://www.xiancn.com/content/2022-12/16/content_666655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