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参黄芪枸杞西洋参…99种常用中药功效大汇总,收藏备用

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

可用于急救、脾胃虚弱、糖尿病、改善记忆力。

西洋参

补气养阴,清火生津。

更适用于吃人参容易上火的人,也可用于糖尿病、心脏病。

党参

补中益气,生津,养血。

可用于夏日中暑,糖尿病消渴症等导致的气津两伤。

太子参

补气生津。

对于儿童进补更好,常用于小儿脾胃虚弱厌食,肺虚咳嗽。

黄芪

补气升阳,益卫固表,利水消肿,托疮生肌。

糖尿病、高血压和中风后遗症都可以辨证使用。

山药

益气养阴,补脾肺肾,固精止带。

用于脾虚食少腹胀,肺虚干咳无痰,肾气虚遗精、尿频,糖尿病消渴等。

刺五加

健脾益气,补肾强腰,养心安神,化痰平喘。

功效类似人参,常用于腰膝酸软、体虚乏力、心脑血管疾病。

绞股蓝

健脾益气,化痰止咳,清热解毒。

常用于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缓解癌症放化疗副作用。

白扁豆

健脾化湿,和中消暑,解毒。

常用于脾虚有湿气、食欲不振。

甘草

益气补中,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药性。

解百药毒,可用于心悸,手指关节疼痛,胃痛胃痉挛。

大枣

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缓和药性。

主要作用是补脾虚,调和脾胃。

蜂蜜

补中缓急,润燥,解毒。

脾肺双补,常用于胃痛胃溃疡、咳嗽、便秘等,反酸烧心慎用。

2、补阳药

补阳药-冬虫夏草

淫羊藿

温肾壮阳,强筋骨,祛风湿。

峻补命门之火。

仙茅

温肾壮阳,强筋骨,祛寒湿,温脾止泻。

常用于肾阳虚亏所致尿频、腰痛、关节痛,女性更年期高血压。

肉苁蓉

补肾阳,益精血,润肠通便。

作用缓慢从容,可用于老年人便秘。

冬虫夏草

益肾壮阳,补肺平喘,止血化痰。

常用于阳虚所致阳痿、遗精、腰痛、健忘、久虚体弱易感冒、虚咳虚喘等。

3、补血药

补血药-当归

当归

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

可用于血虚血瘀的心脏不适、胃痛,中老年人便秘。

熟地黄

补血滋阴,益精填髓。

四物汤和六味地黄丸主药,更年期烘热及头发白、脱发常用。

阿胶

补血,止血,滋阴润燥。

常用于血虚面色萎黄无华、头晕眼花,或妇科血虚、出血。

龙眼肉

补益心脾,养血安神。

补脾胃,养气血,改善睡眠。

4、补阴药

补阴药-枸杞子

麦冬

养阴润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烦。

补肺胃心三经之阴,常用于慢性胃炎胃溃疡、糖尿病、失眠等。

百合

养阴润肺止咳,清心安神。

常用于用于阴虚咳嗽、烦躁失眠、胃痛。

石斛

养阴清热,益胃生津。

常用于口干舌燥,牙龈肿痛,口舌生疮,腰膝酸软。

枸杞子

滋补肝肾,益精血,明目,安神,生津。

常用于肝肾阴虚,视物昏花,眼睛干涩,腰膝酸软、耳鸣、早衰脱发白发等。

桑椹

滋阴补血,生津,润肠。

常用于精血亏虚眩晕、耳鸣、眼花、便秘。

银耳

滋阴润肺,养胃生津。

除了预防秋天燥咳,改善体虚。

5、发散风寒药

发散风寒-麻黄

麻黄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常用于风寒感冒、皮肤病、荨麻疹、鼻炎等。

桂枝

发汗解肌,温经通脉,通阳化气。

常用于经脉受寒所致心脏病、颈椎病、肩周炎、妇科疾病等。

紫苏

发汗解表,行气宽中,解鱼蟹毒。

风寒感冒或兼有肠胃炎常用,缓解脾胃积滞引起的胃胀呕吐。

白芷1白芷2

祛风解表,宣通鼻窍,除湿止痛。

常用于头痛,胃痛胃溃疡,鼻炎,湿疹、黄褐斑等皮肤病,古代曾用来美容。

细辛

祛风解表,散寒止痛,温肺化饮,通窍。

用于风寒感冒,也是古代镇痛药,用于头痛、胃痛、关节痛。

6、发散风热药

发散风热-菊花

薄荷

发散风热、清利咽喉,透疹解毒,疏肝解郁。

常用于感冒、头痛,五官各类上火。

桑叶

发散风热,润肺止咳,平肝明目。

常用于头面疾病、秋季燥咳及感冒。

菊花

发散风热,清肝明目,平抑肝阳,清热解毒。

泡茶可对高血压、高脂血症起辅助作用。

葛根

解肌退热,透发麻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

临床新用可用于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冠心病。

7、清热药

清热药-青蒿

知母

清热泻火,滋阴润燥。

虚实并治,可用于糖尿病三消,更年期综合征。

天花粉

清热生津,消肿排脓。

常用于糖尿病导致的口渴,肺热痰咳,阴虚燥咳。

淡竹叶

清热除烦,利尿。

配酸枣仁可用于失眠、心神不安。

夏枯草

清肝明目,消肿散结。

凉茶中常见中药,现代常用于肝火型目痛头痛、高血压。

决明子

清肝明目,润肠通便。

缓解视力下降,对便秘、高血压头痛起辅助作用。

黄连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脾胃湿热腹泻常用药,用于各类上火症状。

金银花

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夏季消暑良品,现代研究可抗菌抗病毒。

连翘

清热解毒,消痈散结,疏散风热。

连花清瘟、银翘片主药,现代研究可抑制鼠疫杆菌和抗病毒。

板蓝根

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用于温热病、外感风热,感冒或非感冒引起的咽喉肿痛。

蒲公英

清热解毒,利湿。

乳痈要药,常用于用于乳腺小叶增生、乳腺结节等。

马齿苋

清热解毒,凉血止痢,通淋。

可用于黄褐斑、痤疮、荨麻疹等各类皮肤科疾病。

胖大海

清热利咽,润肺开音,清热通便。

常用于肺热咳嗽,咽痛,声音嘶哑。

生地黄

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常用于阴虚便秘、咳嗽、反酸口苦。

青蒿

清虚热,凉血,解毒,截疟。

常用于阴虚内热,疟疾,黄疸型肝炎,中暑等。

8、泻下药

泻下药-大黄

大黄

泻下攻积,清热泻火,止血,解毒,活血祛瘀,清泻湿热。

小量健脾胃,大量治便秘,临床曾用于水肿、肥胖、高脂血症。

火麻仁

润肠通便。

用于老年人便秘、习惯性便秘,火麻仁油与长寿有密切关系。

9、祛风湿药

祛风湿药-独活

独活

祛风湿,止痹痛,解表。

常用于中老年腰腿痛,风湿关节炎,腰背酸痛、腰肌劳损。

防己

祛风湿,止痛,利水消肿。

常用于水肿、关节炎、高血压。

威灵仙

祛风湿,通经络,消痰水,治骨鲠。

用于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痛、骨质增生,还能化鱼刺。

秦艽

祛风湿,舒筋络,退虚热,清湿热。

常用于中风及脑梗后遗症、风湿关节痛、关节炎。

豨莶草

祛风除湿,通经活络,清热解毒。

用于高血压、中风后遗症,皮肤病瘙痒湿疹。

桑枝

祛风通络,行水消肿。

用于肩颈疼痛,肢体麻木,白癜风,还研发成了降糖药。

路路通

祛风活络,利水,通经下乳。

功效作用如其名,用于风湿、水肿,乳汁不下。

桑寄生

祛风湿,益肝肾,强筋骨,安胎。

缓解腰酸背痛的常用药,也可用于心脏不适和高血压。

10、化湿药

化湿药-藿香

藿香

化湿,解暑,止呕。

常用于急性胃炎、风湿感冒、夏天中暑、腹泻。

厚朴

燥湿,行气,消积,平喘。

推动胃里食物往下走,用于脾胃湿气所致胃胀、食欲不振。

11、利水渗湿药

薏苡仁

利水渗湿,健脾止泻,清热排脓,除痹。

常用于脾虚湿气重、水肿腹泻、前列腺炎、结肠炎。

12、温里药

附子

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

温一身阳气,现代常用于急性心梗、心绞痛暴发情势危急者。

肉桂

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经通脉。

常用于肾阳虚老年人腰痛久泻、夜尿多,婴幼儿腹泻。

13、理气药

理气药-香附

香附

疏肝理气,调经止痛。

李时珍称为“女科之主帅”,尤其适合肝郁、情绪压抑的女性。

玫瑰花

行气解郁,活血止痛。

缓解女性经前乳房胀痛、烦躁易怒。

14、消食药

消食药-鸡内金

山楂

消食化积,行气散瘀。

消肠胃之积,还可用于高脂血症。

鸡内金

健脾消食,涩精止遗,通淋化石。

健脾消食的良药,常用于食积胃胀呕吐、胆结石。

15、止血药

三七

化瘀止血,消肿定痛。

心脑血管疾病常用药,止血不留瘀,用于出血兼有瘀滞者。

艾叶

温经止血,散寒止痛,调经安胎,祛湿止痒。

临床曾用于痛经、月经不调、怀孕胎动不安等妇产科疾病。

16、活血化瘀药

活血药-川芎

川芎

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头痛、心脏病常用药,“头痛须用川芎”。

延胡索

活血,行气,止痛。

用于“一身上下诸痛”,尤其是胃痛、偏头痛、痛经。

丹参

活血调经,凉血消痈,清心安神。

最擅长妇科疾病,用于心脏病、心绞痛。

红花

活血通经,祛瘀止痛。

活血力道大,常用于各类月经、产后妇科疾病,以及疑难杂症。

藏红花

活血通经,凉血解毒,解郁安神。

用于各类血瘀证的妇科疾病、跌打损伤。

桃仁

活血祛瘀,润肠通便,止咳平喘。

常用于妇科疾病,冠心病心绞痛等心血管疾病。

益母草

活血祛瘀,利水消肿,清热解毒。

经产要药,可用于调经及产妇身体恢复,也能用于皮肤病、鼻炎。

泽兰

活血化瘀,通经,利水消肿。

妇科活血调经常用药,用于女性月经、产后疾病。

骨碎补

活血续筋,补肾强骨。

用于肾阳亏虚所致腰痛,耳鸣耳聋,牙痛久泻。

水蛭

破血逐瘀消癥。

常用于冠心病、高血压、血栓性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

17、化痰止咳平喘药

化痰药-半夏

半夏

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外用消肿止痛。

用于痰证和呕吐,临床曾用于子宫颈癌和食道癌。

皂角刺

消肿托毒,排脓,杀虫。

善于祛风,用于皮肤病,瘙痒,风疹、荨麻疹。

旋覆花

降气化痰,降逆止呕。

反流性食管炎、慢性胃炎、胃溃疡、支气管炎临床常用药。

桔梗

开宣肺气,祛痰排脓,利咽。

可用于感冒后咳嗽反复,痰多,咽炎,咽喉肿痛,失声等。

川贝母

清热化痰,润肺止咳,散结消肿。

用于热咳燥咳,咽炎,甲状腺肿瘤。

浙贝母

清热散结,化痰止咳。

用于热痰、肿块郁结、乳腺增生、胃溃疡。

款冬花

润肺下气,止咳化痰。

常用于各类咳嗽,尤其是伤风感冒后咳嗽老不好。

白果

敛肺定喘,收涩止带,固精缩尿。

常用于咳嗽哮喘、支气管炎、肺炎,但有毒不能多吃。

18、安神药

安神药-酸枣仁

珍珠

镇静安神,明目祛翳,收敛生肌。

古代也曾用来护肤,临床用于中老年高血压、冠心病、胃溃疡。

酸枣仁

养心益肝,安神,敛汗。

可用于白天睡不醒,晚上睡不着类型的失眠。

远志

宁心安神,祛痰开窍,消散痈肿。

读书易健忘常用,蜜制后对胃肠刺激减少。

19、平肝息风药

天麻

石决明

平肝潜阳,清肝明目。

可缓解中老年人高血压头痛、眼花,配伍用于癫痫抽搐。

赭石

平肝潜阳,重镇降逆,凉血止血。

常用于高血压头痛、反流性食管炎、慢性咽炎支气管炎。

牛黄

息风止痉,化痰开窍,清热解毒。

常用于用于中风昏迷,高血压,头晕目眩。

息风止痉,平抑肝阳,祛风通络。

常用于高血压、头痛头晕。

僵蚕

息风止痉,祛风止痛,化痰散结。

曾辨证应用于非典型肺炎、中风后遗症。

20、开窍药

开窍药-石菖蒲

石菖蒲

开窍宁神,化湿和胃。

祛脾胃湿气,曾作为慢性胃炎、癫痫、脑梗辅助药。

21、收涩药

麻黄根

收敛止汗。

一味专用于出汗证的药,气虚自汗和阴虚盗汗都能用。

五味子

敛肺滋肾,生津敛汗,涩精止泻,宁心安神。

本文为黄药师原创作品,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转载请注明来自头条号黄药师健康手记。

文中涉及处方、用法,仅供学习、参考,不作商用,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如需就诊,请到正规医院专业医生处辨治。

进与病谋,退与心谋。有问题欢迎理性讨论、留言,祝诸君身体健康,诸事顺心

阿里巴巴国际站成立于1999年,是阿里巴巴集团的第一个业务板块,现已成为全球数字化出海服务平台。阿里巴巴国际站累计服务20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超过2600万活跃企业买家,近三年支付买家的复合增长超过100%。

阿里巴巴国际站致力于让所有的中小企业成为跨国公司。打造更公平、绿色、可持续的贸易规则。提供更简单、可信、有保障的生意平台。它始终以创新技术为内核,高效链接生意全链路,用数字能力普惠广大外贸中小企业,加速全球贸易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未来三年,阿里巴巴国际站将赋能全球3000万活跃中小企业,实现全面无纸化出口、货通全球。

THE END
1.开窍药是什么意思开窍药是指具有开泄神志、开通闭塞作用,适用于治疗神志昏蒙、痰涎壅盛等症的药物。 开窍药主要用于治疗由气血凝滞引起的疼痛。这类药物通过疏通经络、活血化瘀来缓解疼痛。使用开窍药可以改善因气血不畅导致的胸痹心痛、肢体麻木、舌强语謇等症状。 针对上述情况,可以通过磁共振成像(MRI)或超声心动图来评估大脑血管状...https://m.39.net/cm/mip_j9ro98o.html
2.开窍药的使用注意问答频道2.应进行对症用药。由于各种原因,必须选择相应的药物进行治疗。气郁症发作时必须配合气虚药一起使用。https://www.bohe.cn/ask/view/104601550.html
3.开窍药的功效和主治病情分析:开窍药通常是指中药,其功效是能够疏通经络、开启脉络、清除湿热、通达气血,并具有一定的镇痛作用。其主治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1、头痛眩晕:开窍药可以改善血液循环和血压,缓解头痛和眩晕等症状。 2、口眼歪斜:开窍药可以帮助舒展经络,疏通气血,改善面瘫或半身不遂等病症。 3、鼻塞流涕:开窍药有些可以清热解毒...https://mip.pingguolv.com/ask/abhhdbgeh.html
4.第六十六讲开窍药概述开窍药的配伍应用,这是概述的第四个问题。原则上,也适合于寒热虚实,但是有一点,闭证本身就是实证,它不存在虚的问题,虚证不能用开窍药,所以这个虚在配伍应用当中,不应当考虑,所以这个配伍就比较简单。如果说这个闭证神昏,是属于热证,就称为热闭,比如说它有明显的热象,舌质红,舌苔黄,脉比较洪、数,或者有发热...https://www.360doc.cn/article/56368020_1110340918.html
5.醒脑开窍药吃了会有什么后遗症吗有问必答他说这个药物吃了以后没有什么后遗症主要是看一下病人目前的一般情况是什么样的假如是在脑出血急性期的...https://www.120ask.com/question/89647240.htm
6.开窍药的功用中药基础开窍药的功用分享到上一篇 目录 相关 下一篇 就医 生活 用药 药识 知识 饮食 健康关注微信公众号,每日更新 >>>孕妇用药 中药常识 中药化学 中药基础 中药煎服 中药鉴别 中药禁忌开窍药,味辛气香走窜,主人心经,以开窍醒神为主。主治神昏窍闭证。“添加门”王老吉_中药企业湿家_病因病机术语解释白敬宇眼药_眼科...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ao/a8404.html
7.从安宫牛黄丸说起:醒脑开窍药在脑血管病防治中的应用从中医角度讲,开窍药就是药性辛香走窜,具有引药上行、开窍醒神作用的一类药物。单味药物有麝香、冰片、苏合香、石菖蒲、薄荷脑,复方有安宫牛黄丸、苏合香丸、紫雪丹、至宝丸,注射剂有源于“安宫牛黄丸”的复方麝香注射液(主要成分:麝香、郁金、石菖蒲、藿香、冰片、薄荷脑)、醒脑静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等。现代药理...https://www.guahao.com/article/detail/HQlzP167751971611148290
8.开窍药为何虚症不可用那么开窍药主治的是闭证,也就是实证,虚证不用开窍药,这个是在主治当中需要说明的一个问题。另外开窍药,都兼有一个比较共同的功效,就是止痛,几乎所有的开窍药,除了我们前面这个牛黄,它也是一个开窍药,放在了其它的章里面,息风止痉药这一章,除了这一味开窍药,我们这一章里面的开窍药,都有比较好的止痛作用,除...http://www.360doc.com/content/21/0611/06/11682556_981527194.shtml
9.(语雀)如何看待中医药,中药专业的科学主义者给大家的意见用一句话送个大家:中医不科学,但是有用;科学最大的问题在于他还不够科学。 中医药分享目标 目标:1、如何去看待中医,建立对中医的正确看法。 2、介绍中医药的基本内容。中医有很多流派,有些也是水火不容的。我讲的学院派的东西(一些中医大家整理出来的大学教材),然后从自己一个科学主义者的角度的认知。 https://www.jianshu.com/p/f7644e37eff8
1.开窍药的使用注意事项——2020年传统医学师承考试中药学考点开窍药的使用注意事项——2020年传统医学师承考试中药学考点分享给大家,医学教育网为了帮助大家顺利备考,开设网络辅导课程,点击下方图片可以查看课程详细介绍。 开窍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1.开窍药辛香走窜,为救急、治标之品,且能耗伤正气,故只宜暂服,不可久用。 https://www.med66.com/zhongyiyishi/shicheng/fudao/su2012248267.shtml
2.何谓芳香开窍药,应用芳香开窍药应注意哪些问题全国何谓芳2113香开窍药,应用芳香开窍药应注意哪些问题 含义:凡具有辛香走窜之性,以开窍醒神,治疗窍闭...https://m.1633.com/ask/244144.html
3.醒脑开窍的中成药有哪些问题描述:醒脑开窍的中成药有哪些 医生回答 干磊 主任医师 中医内科 主任医师 病情分析:醒脑开窍的中成药有哪些:常用的有如下几种:1.安宫牛黄丸:由多种成分组成,具有清热解毒、镇惊、开窍的作用。2.紫雪散:由多种成分组成,具有清热、安神,开窍、止痉的作用。3.苏合香丸:由多种成分组成,具有行气止痛、芳香、...https://mip.3zhijk.com/doctor/mip/mip_question/4a0ef9814e598e9d8e498e34e1f52562.html
4.中药药理学(重点总结)(精选6篇)部分温热药提高交感神经的功能;提高细胞内cAMP含量,例麻黄兴奋α受体,升高血压;黄芪增加β受体等。 C.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 部分温热药提高内分泌系统的功能,①增强肾上腺皮质的功能(例人参.等)②增强甲状腺功能.(例附子等); ③增强性腺功能,(例冬虫夏草、淫羊藿等)。部分寒凉药抑制内分泌功能。例:龟板等。D.对...https://www.360wenmi.com/f/filel8i9vpm8.html
5.08年执业中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模拟试题(二)23、 开窍药主入何经 A.肝经 B.心经 C.脾经 D.肺经 E.肾经 正确答案:B 24、 治血瘀气滞诸痛宜用 A.桃仁配红花 B.川楝子配延胡索 C.橘皮配半夏 D.郁金配蒲黄 E.青皮配陈皮 二、配伍选择题 配伍选择题是一组试题(2至4个)共用一组A、B、C、D、E五个备选答案。选项在前,题干在后。每题只有一...https://www.hqwx.com/web_news/html/2008-6/2008625161059886.html
6.2018年执业药师考试真题中药学二单选答案及解析执业中药师27.麝香芳香辛温,是临床常用的开窍药,其主治病证不包括() A.健忘恍惚 B.热病神昏 C.气郁暴厥 D.咽喉肿痛 E.跌打损伤 【答案解析】A。麝香功效开窍醒神,活血通经,消肿止痛。主治热病神昏,中风痰厥,气郁暴厥,中恶神昏。经闭,癥瘕,难产死胎。胸痹心痛,心腹暴痛,痹痛麻木,跌打损伤。疮肿,瘰疬,咽喉肿痛。 https://www.educity.cn/zyys/1868125.html
7.中药学3通宣理肺丸和木香顺气丸能同服吗20.石菖蒲辛苦温,是临床常用的开窍药,其主治病证不包括() A.胸痹心痛 B.噤口痢 C.心悸失眠 D.耳鸣耳聋 E.脘腹痞胀 21.地榆槐角丸既能疏风、润燥,又能() A.凉血,泻热 B.凉血,息风 C.凉血,祛湿 D.凉血,活血 E.凉血,排脓 22.桂枝合剂源于张仲景的桂枝汤方。关于桂枝合剂的说法,错误的是() ...https://blog.csdn.net/robin9409/article/details/123424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