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能解毒消肿止痛,又开窍辟秽的药是()
能解毒、除湿、利关节的药物是
既能凉血止血,又可解毒敛疮的药物是
性温而能解毒杀虫的药物是
具有利水消肿功效的药物是具有清热解毒功效的药物是
具有清热凉血活血、解毒透疹功效的药物是
功用为泻火解毒的方剂是
临床常见眩晕患者。中医认为眩晕病因病机有几种:有“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有“无痰则不作眩”;“无虚不作眩”……相对容易治疗,但是如果伴有严重耳鸣,病机相对复杂,治疗不容易,以某一单方治疗难取效,必须经过加减方能收效。兹举以典型病例如下。
本文四例在慢性萎缩性胃炎基础上伴发银屑病、糖尿病、抑郁症、口腔溃疡,分属不同系统疾病,但其有共同特点:其发病脏腑与脾胃有关,病因与浊毒内蕴密切,病机演变过程均可归纳为脾失健运→湿浊困脾→日久蕴毒→浊毒内蕴→临床症状各异。
卵巢癌术后极易复发。CA125是判断疗效和复发的良好指标,药物与手术可使CA125迅速下降,反之则持续增高,复发时CA125会迅速升高,该例患者CA125术前186umol/ml,术后76umol/ml。为防止复发,寻求中医治疗。
放射性损伤的基本病机为毒热过盛,阴津受损,治疗应以清热解毒、养阴生津为基本大法。临床应根据各种放射性损伤的受损部位、疾病阶段、病机演变等分别采用或合用清热解毒、凉血化瘀、清热养阴、养阴生津、养阴行血等治法。本案患者西医诊断为小细胞肺癌合并放射性肺炎,中医诊断为咳嗽,病机乃阴虚毒蕴、瘀血阻络,治以养阴生津、清肺解毒、行血化瘀,以养阴益肺解毒方加味。
患者由于郁怒使肝气郁结,“气有余便是火”,肝火引动心火,火旺伤津,津聚成痰,痰火扰乱神明,则见凭空闻语、心烦易怒、不寐等候;阳明津枯燥结,可见肠燥便秘。“盛则泻之,热则疾之”,就治法而言,亦包括苦寒方药的清泻法。
本案患者属肺癌晚期,年老体弱,且行多次化疗,正气日衰,结合苔脉,总病机为肺脾肾三脏亏虚,痰瘀毒结于肺,治当补肺健脾益肾、祛痰化瘀、解毒散结,攻补兼施,平衡轻重。方中党参、黄芪、白术、茯苓、薏苡仁益气健脾培土生金;焦山楂、红枣和胃消食,调和药味;巴戟天、制女贞子温肾填精,使金水相生;石上柏、红豆杉、金荞麦、山海螺、干蟾皮解毒抗癌;八月札、陈皮、莪术、水红花子行气化瘀;石见穿、夏枯草、海藻软坚散结;桔梗引药归经。
生苦瓜120克,白砂糖40克,咖啡25克。清热解毒。苦瓜苦寒,适宜疔疮患者服用。
干丝瓜络20克,白酒20毫升。通经活络,清热解毒。主治急性乳腺炎(乳痈)。
三白草根90g,野芥菜(大蓟)根90g。功能清利湿热,消积解毒。主治:原发性肝癌,肝癌伴有腹水,食水不进者。
山豆根1克;麦冬3克;射干3克;天花粉3克;甘草5克;绿茶3克清热泻火,解毒利咽。适用风寒壅遏留连咽喉发肿;口腔溃疡;疮疡。
牛黄、郁金、犀角(水牛角浓缩粉代)、黄连、黄芩、山栀子、朱砂、雄黄各一两(30g),梅片、麝香各二钱五分(7.5g),珍珠五钱(15g)清热解毒,豁痰开窍。温热病,热邪内陷心包,痰热壅闭心窍,高热烦
白茅根30~60克天花粉15~30克茜草根9~15克紫草根9~15克板蓝根9~15克凉血活血,解毒化斑。治多形性红斑(血风疮),丹毒初起,紫癜,结节性红斑(瓜藤缠)及一切红斑类皮肤病的初期,偏
红花9~15克鸡冠花9~15克凌霄花9~15克玫瑰花9~15克野菊花9~15克凉血活血,疏风解毒。治盘状红斑性狼疮初期,玫瑰糠疹(风癣),多形性红斑(血风疮)及一切红斑性皮肤病初期。偏于上半身
白附子(炮)石菖蒲远志肉天麻全蝎(去毒,酒炒)羌活僵蚕各30克木香15克牛胆南星30克熄风,化痰,开窍。治心脾中风,痰阻廉泉,舌强不语,半身不遂。
凡功能清热邪、解热毒,适用于各种热毒病症的药物,就叫清热解毒药。热毒病症主要是指丹毒、斑疹、疮痈、喉痹、痢疾等,由于火热痈盛、郁结成毒的病症。本节药物都能清热解毒,但由于各药性能不同,所以在应用上又各
治斑或瘾疹痒或痛。防风(二钱)地骨皮黄芍药荆芥枳壳(各二钱炒)水一钟。煎五分。徐徐服。
凉血清热解毒,口疮可任之。黄连、黄柏、黄芩,水煎服,此即三黄汤也。
肝窍于目,心窍于舌,脾窍于口,肺窍于鼻,肾窍于耳,五脏之精气开窍于头上,是谓五官。手之三阳,自手走头。足之三阳,自头走足。头为手足六阳之所聚会。五脏阴也,阴极生阳。阳性清虚而亲上,清虚之极,神明出焉。
治诸热眼,赤肿羞明,冒暑饮酒患眼通用。黄连(去须,捣碎,色红者,随意,新水浸半日)上以瓷碗盛,重汤烑,食后服,滓再烑。
治中火酒毒,兼治热泄痢疾。白术(一钱)茯苓(一钱)猪苓(一钱)泽泻(一钱)干葛(二钱)黄连(一钱五分)甘草(一钱)灯心二十寸水煎,候冷,频频当水灌之。热甚,加香薷柴胡黄芩木通;痰甚,加贝母麦冬花粉黄芩
用苦参为末,冷水调下一大钱,药毒吐出即瘥。
解世间不测一切毒山豆根山慈姑绿豆粉(各三两)板蓝根(即大叶靛)土马?黄药草紫河车草续随子木通盆硝藿香五倍子薄荷贯仲石膏僵蚕干葛雄黄百草煎(各二两)茜草根大黄朱砂(各一两)麝香(五钱)甘草(炙,四两)上
杨某,男,4岁,初诊:1987年7月29日。诉反复咽喉红肿疼痛年余,加重1周。患儿平素常反复咽喉肿痛,扁桃体肿大。3天前出现发热,全身不适,咽喉疼痛,扁桃体肿大,吞咽困难,经西医诊治,服用
山某,57岁,女。初诊1983年3月。体格、营养、面色均一般。主诉5年前起易感冒,反复患扁桃体炎,易化脓,每次均发高热。近来手指发颤、躯体也有时颤抖。其他有鼻塞、口苦、口渴、恶心等。咽部诊
王姓小儿,男,11个月。时值仲春,二周前出温疹,四五日后疹退,失于清解,延至十二日,邪热深陷,身热口干,手心热甚,舌苔白厚微黄,眼眵甚多,视物呆直,大便不实,吮乳不咽,关纹深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