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里的芳香法宝

某些古装电视剧的热播导致“麝香能导致流产”的说法广为流传,医生在门诊也经常遇见一些体质偏弱的患者咨询是否可以薰香。那么,究竟芳香中药对人体是好还是坏?都有哪些功效呢?今天我们就来仔细谈谈。

芳香中药的发现和使用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

早在殷商甲骨文中就有熏燎、艾蒸和酿制香酒及香疗专职人员分工的记载,至周代已有佩戴香囊、沐浴兰汤的习俗,《周礼》有薰香防治害虫的描述,《山海经》载薰草“佩之可以已疠”。随着理论探索的逐步深入,以及外来香药的引进,宋元及明清时期芳香中药的应用形式也更加丰富,清代吴师机《理瀹骈文》载外治膏药常以芳香药物为主,“率领群药开结行滞,直达其所”,其理论使中医香疗学的研究与实践产生了质的飞跃,具备了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近现代以来,国外出现了芳香疗法、精油疗法,也与丁香、藿香、木香、白芷、薄荷、冰片、麝香等芳香中药的使用密不可分。芳香中药的实践与理论总结历史悠久,目前已成为祛病保健、调理情绪、增强活力、美容塑身的有效方法。

芳香中药有哪些

90%以上的芳香中药都是植物类,根据药用部分划分,有花类(菊花、金银花、合欢花、梅花等),叶类(藿香、青蒿、佩兰、紫苏等),果实类(胡椒、韭菜子、香橼、枳实等),全草类(鱼腥草、香茅草、芫荽等),根茎类(羌活、秦艽、山柰、白薇等),树脂类(乳香、白胶香、甘松、苏合香等)。动物类有麝香、九香虫等。合成类如龙脑(合成冰片)。植物提取类包括天然冰片、艾片、植物精油等。

芳香中药的性味归经

《神农本草经疏》云:“凡香气之甚者,其性必温热。”如木香、苍术、厚朴、肉桂、肉豆蔻等皆属温热之品。但也有部分芳香之品性属寒凉,如金银花、茵陈、青蒿等。此外,平性者也占一定比例,如佩兰、枫香脂、没药、荷叶等。

芳香中药多标辛味,芳香透散之效突出。如《神农本草经疏》载:“藿香禀清和芬烈之气,故其味辛。”

《本草纲目》载:“芳香之气助脾胃,故藿香能止呕逆,进饮食。”说明芳香中药主要通过脾胃,以“香”的中正之气,逐偏颇之邪,故以归脾、胃、肝、肺、大肠经为多,归心、肾者次之。

芳香中药中味辛、甘,偏温或热者,多具升浮之性;味酸、苦、咸,偏寒或凉者,多具沉降之性。比如藁本辛温香燥,性味俱升,善达巅顶;薄荷轻扬升浮、质轻宣扬,能疏散风热、宣散透疹;木香味苦、辛,“乃三焦气分之药,能升降诸气”(《本草纲目》),川芎味苦、辛,能“上行头目,下调经水,中开郁结”(《本草汇言》)。

芳香中药的功效

中医香疗法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借助芳香中药的特殊功效对人体生理、病理、心理进行干预,施于局部或全身,以发挥预防、治疗或康复作用的一种传统疗法。芳香中药主要有以下7个方面功效。

①辟秽防疫

芳香中药有辟除秽浊疫疠之气、扶助正气、抵御邪气的作用,可达到辟秽养正、防病治病的目的。比如古人常用焚香、枕香、佩香等方法防病祛邪,今人亦用燃药香的方法防治流行性感冒等。

②解表散邪

芳香中药以其疏散之性,外走肌表,开宣毛窍,具有芳香疏泄、解表散邪之功,如薄荷、香薷、胡荽等,都是疏散表邪、解除表证的代表药。

③悦脾开胃

“土爱暖而喜芳香”(《本草纲目》),芳香药善入脾胃经,有加强运化、增进食欲、悦脾开胃的功效。如木香、檀香、沉香、丁香、香橼、佛手、甘松等都有悦脾开胃作用,是用治脾胃气滞、不思饮食的良药。有些药物自身香气不浓,但经炮制炒香后,同样可以增进悦脾开胃、纳谷消食的功效。

④化湿祛浊

芳香中药能疏通气机、宣化湿浊、消胀除痞,起到化湿运脾之功,如苍术、厚朴、佩兰、草豆蔻等。

⑤通窍止痛

芳香中药行散走窜、芳香上达,可通窍止痛,如辛夷、薄荷、白芷、细辛等。

⑥行气活血

芳香中药能疏通气机、透达经络,可以达到行气活血、消肿散结的作用。如香附、玫瑰花是行气活血、调经止痛的代表药,乳香、没药、麝香是行气活血、调经止痛、散结消肿的代表药。

⑦开窍醒神

芳香中药有芳香辟秽、开窍启闭、苏醒神志的功效,如麝香、冰片、苏合香、安息香、樟脑等都是芳香开窍的代表药。

值得一提的是,部分芳香中药辛香燥烈、香窜散气,有耗气伤津、夺血伤阴之虞。《玉机微义》载香药“香窜散气”,若应用不当,则“无不被祸”。可见,芳香中药虽好,但不可盲目使用,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使用。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中共祥云县委祥云县人民政府承办:祥云县人民政府办公室祥云县融媒体中心

THE END
1.通神开窍的药材专家文章一般情况下,通神开窍的药材有人参、银杏叶、枸杞子等。具体分析如下: 1.人参:人参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被认为具有滋补强壮、开窍益智的功效,能够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和抗疲劳能力。 2.银杏叶:银杏叶是一种中药材,据说有增强记忆、改善血液循环、促进脑部代谢的作用。但是,由于银杏叶内含有银杏素,过量食用可能会导致出...https://www.bohe.cn/article/view/lqmyrhbrktavbwn.html
2.醒脑开窍的中成药有哪些?病情分析:具有醒脑开窍功效的中成药主要包括安宫牛黄丸、至宝丹、清开灵、醒脑开窍丹,具有清热解毒、化痰...https://yyk.iask.sina.com.cn/q/3vIoM5Ei2vq.html
3.醒脑开窍的中成药有哪些醒脑开窍的中成药有安宫牛黄丸、心脑清、醒脑再造丸、清开灵、苏合香丸、紫雪丹、九强脑立清、至宝丹等药物。目前,临床上使用最多的中成药物就是清开灵https://m.xinglinpukang.com/mip/article/88021054.html
4.开窍的中草药大全有哪些苏合香 开窍,辟秽,止痛。用于中风痰厥,猝... 细辛 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窍,温肺化饮... 皂荚 杀虫,化痰,除湿毒,通窍开闭。 ... 竹沥 清热化痰,止咳平喘,镇静开窍。 樟脑 通关窍,利滞气,辟秽浊,杀虫止痒,消肿止痛。 猪牙皂 祛痰开窍,散结消肿。用于中风口噤,... 郁金 活血止痛,行气解郁,清心凉血,...http://yc.xjlz365.com/functag/%E5%BC%80%E7%AA%8D/
5.芳香类中药分芳香化湿药和芳香开窍药1...来自传统中医药马强...芳香类中药分芳香化湿药和芳香开窍药。 1.芳香化湿药有苍术、厚朴、藿香、佩兰、砂仁、白豆蔻、草豆蔻、草果等,一般用于脾虚有湿、困倦、乏力、纳呆、呕恶、便溏、苔腻。 2.芳香开窍药有麝香、苏合香、安息香、...https://weibo.com/2185877362/M7yshnUbR
1.通窍的中药有哪些通窍的中药通常有辛夷、白芷、麝香、冰片、苏合香等,患者应在中医医师的指导下用药。 1.辛夷:辛夷味辛,其作用是散风寒、通鼻窍等,主治风寒、头疼脑热、鼻塞流涕、鼻渊症、鼻衄等。 2.白芷:白芷性热,味辛,功效通常为祛风除湿、通窍止痛、消肿排脓,可以治疗牙疼、鼻塞等情况。 http://mipvideo.xywy.com/bd/404428.html
2.开窍的中药是什么开窍药是指能够开通脑窍、清醒神志的中药。其中包括麝香、冰片、苏合香等药物,这些药物具有主要功效是开窍醒神。使用此类药物应该由医生指导。 1、麝香是一种味辛性温的药物,归心脾经,具有开窍醒神、活血通经、消肿止痛的功效。常用于治疗闭证、血瘀经闭、胸痹心痛、咽喉肿痛等症。但孕妇禁用,不良反应尚不明确。 https://mip.3zhijk.com/doctor/mip/mip_article/fddffe3d7291ee3398f044fdef379f1b.html
3.有开窍法作用的中成药哪些中成药有开窍法的作用本文简单介绍了什么是开窍法,并列举了有开窍法作用的中成药https://doc.wiki8.cn/kaiqiaofa_103957/relation_zhongchengyao.html
4.醒脑开窍的中成药有哪些问答问题描述:( 男, 34岁 ) 我这两天在上班的时候,总是感觉晕乎的状态也不是很好,医生说需要服用醒脑开窍的药物,醒脑开窍的中成药有哪些? 医生回答 王成阳 副主任医师 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 醒脑开窍的中成药主要有心脑清和苏合香丸等,这些药物具有清热解毒和醒神开窍作用,对于治疗高热和眩晕以及脑血栓等疾病,...https://mip.meilo.cn/health/566481.html
5.开窍开窍的中药材有哪些?开窍药 麝香 辛温,入心脾经。觉醒意识,活血散结。可用于意识不清、热致意识不清、中风、癫痫等症状。常与牛黄、冰片配伍。还可用于痈肿、瘀血疼痛、瘀血经络。常与雄黄、乳香配伍。用量:1~2g。 毛粪石 苦、甘、凉,入心经、肝经。清痰开窍,停风定心。可用于治疗淋证、中风、咽喉肿痛、疮疡。常与朱砂、栀子、...https://www.baiyuzhengxin.com/yangsheng/40846.html
6.开窍药—中西医执业医师中药学开窍药(drugsforinducingresuscitation),以直达开窍、启闭醒神为主要作用的一类中药。也是中西医执业医师考试中药学的重要考点,医学教育网小编为您整理具体内容如下: 1.功用 开窍药辛散走窜、芳香辟秽,入心以开窍、辟邪以启闭,有开窍醒神的作用。 2.分类和适应证 根https://www.med66.com/zhongxiyiyishi/fudaopeixun/fj1809068213.shtml
7.常见中成药功效大全常见中成药功效有哪些你知道吗?你对常见中成药功效了解吗?下面是yjbys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常见中成药功效大全,欢迎阅读。 解表中成药 小青龙颗粒:用于风寒感冒,主治外寒里饮证,止咳平喘,亦可治疗过敏性鼻炎 九味羌活丸:用于风寒感冒,兼清里热 感冒清热颗粒:用于风寒感冒 ...https://www.yjbys.com/edu/zhongyaoshi/2804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