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22.11.06山东
导言:清朝康熙三十三年,有位叫汪昂的80岁老中医,整合古方编著了一本《汤头歌诀》,影响颇为广泛。本书选录名方320条,分为20类,用七言诗体编成歌诀,将每个汤剂的名称、用药、适应证、随证加减等都写入歌中,内容简明扼要,音韵工整,一时成为医界的美谈。
汪昂(1615-1694),字讱庵,初名恒,安徽休宁县城西门人,曾中秀才,因家庭贫寒,遂弃举子业,立志学医。他苦攻古代医著,结合临床实践,经过30年的探索研究。编著有《素问灵枢类纂约注》《医方集解》《本草备要》《汤头歌决》等。均为后世中医学者必修必读的经典。
一、补益之剂
四君子汤中和义参术茯苓甘草比
益以夏陈名六君祛痰补气阳虚饵
四君子汤是由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组成。其中人参、白术、茯苓各10g,甘草6g,几味药放在一起,放在砂锅或者搪瓷盆中放入五碗水。
药先泡20分钟,然后大火烧开水,开后小火慢炖。盖好盖子25-30分钟左右,如果锅中的汤药剩一碗,将这一碗倒出,再续入五碗水。
升阳益胃参术芪黄连半夏草陈皮
苓泻防风羌独活柴胡白芍姜枣随
升阳益胃汤《内外伤辨惑论》
【汉语拼音】ShengYangYiWeiTang
白芍泽泻人参羌活橘皮黄芪黄连甘草茯苓防风独活半夏白术柴胡
黄芪二两(30g)半夏汤洗人参去芦甘草炙,各一两(15g)独活防风白芍药羌活各五钱(各9g)橘皮四钱(6g)茯苓柴胡泽泻白术各三钱(各5g)黄连一钱(1.5g)
上咀,每服三钱至五钱(15g),加生姜五片,大枣二枚,用水三盏,煎至一盏,去滓,早饭后温服。
益气升阳,清热除湿。
脾胃气虚,湿郁生热证。怠惰嗜卧,四肢不收,肢体重痛,口苦舌干,饮食无味,食不消化,大便不调。
黄芪鳖甲地骨皮艽菀参苓柴半知
地黄芍药天冬桂甘桔桑皮劳热宜
黄芪鳖甲散方中黄芪益气固表,天冬滋肾清肺,鳖甲滋阴除蒸,那么,黄芪鳖甲散汤头歌诀方歌与配方组成是什么呢?详细的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的介绍吧。
【汤头歌诀方歌】黄芪鳖甲地骨皮艽菀参苓柴半知
地黄芍药天冬桂甘桔桑皮痨热宜
【组成】黄芪、鳖甲、天冬各五钱(各15g),地骨皮、秦艽、茯苓、柴胡各三钱(各9g),紫菀、半夏、知母、生地、白芍、桑皮、炙甘草各三钱半(各10.5g),人参、桔梗、肉桂各一钱半(4.5g)。
【用法】每次一两(30g),加生姜煎服。
【功用】益气阴,清虚热。
【主治】气阴两虚,虚痨内热。症见五心烦热,日哺潮热,自汗或盗汗,四肢无力,饮食减少,咳嗽咽干,脉细数无力。
【证治机制】痨热:指虚痨发热。主要由气血亏损,或阳衰阴虚所致。骨蒸潮热,五心烦热等为常见病症。痨热为慢性病,属于阴阳气血虚弱证。特点是发热多在下午或夜间,患者感觉骨热酸困,倦怠乏力,常伴有久咳食少,短气,自汗或盗汗等。从发病脏腑看,与脾、肺、肝、肾四脏虚弱有关。由于脾虚食少不能化生气血精华,致肝肾失养则发热。木火刑金,土不生金,致阴虚咳嗽;阴虚则盗汗,阳虚则自汗,治宜补阴阳,益气血,清痨热为法。
【方义分析】方中黄芪益气固表,天冬滋肾清肺,鳖甲滋阴除蒸,共为君药。人参助黄芪大补元气;生地黄、知母助天冬滋阴清热;秦皮、地骨皮助鳖甲清虚热,共为臣药。半夏、茯苓、桔梗健脾化痰,宣降肺气;紫菀、桑白皮下气止咳;柴胡、白芍疏肝养血,调畅气机;少用肉桂以促阳生阴长,并防阴药过于滋腻,共为佐药。炙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
【临床运用】①本方适用于气血阴阳俱虚所致的虚痨骨蒸,以骨蒸盗汗,午后潮热,咳嗽,舌红少苔,脉细数为主证;②对于结核病处于气血阴阳虚损阶段而证见午后或夜间发热、盗汗者有效。
秦艽鳖甲治风劳地骨柴胡及青蒿
当归知母乌梅合止嗽除蒸敛汗高
秦艽鳖甲散的功效与作用
中国古代很早已使用单味药物治疗疾病。
经过长期的医疗实践,又学会将几种药物配合起来,经过煎煮制成汤液,即是我们所说的方剂。今天为大家介绍秦艽鳖甲散这种方剂。
【处方】荆芥(去梗)、贝母(去心)、天仙藤、前胡(去芦)、青皮(去白)、柴胡(去芦)、甘草(炙)、陈皮(去白)、秦艽(去芦.洗)、鳖甲(去裙.醋炙),各一两;干葛二两(焙),白芷、肉桂(去粗皮)、羌活,各半两。
【炮制】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男子、妇人气血劳伤,四肢倦怠,肌体消弱,骨节烦疼,头昏颊赤,肢体枯槁,面色萎黄,唇焦口干,五心烦热,痰涎咳嗽,腰背引痛,乍起乍卧,梦寐不宁,神情恍惚,时有盗汗,口苦无味,不美饮食;及治山岚瘴气,寒热往来,并能治之。
【用法用量】每服二钱,水一盏,生姜三片,同煎至八分,稍热服,不拘时候,酒调亦得。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处方】柴胡鳖甲(去裙襕,酥炙,用九肋者)地骨皮各30克秦艽当归知母各15克【制法】上药研为粗末。
【功能主治】滋阴养血,退热除蒸。治虚劳阴亏血虚,骨蒸壮热,肌肉消瘦,唇红颊赤,困倦盗汗。
【用法用量】每次15克,用水200毫升,加青蒿5叶,乌梅1个,煎至140毫升,去滓,临卧、空腹各一服。
【备注】方中鳖甲、知母、当归滋阴养血,秦艽、柴胡、地骨皮、青蒿清热除蒸,乌梅敛阴止汗。诸药合用,既能滋阴养血以治本,又能退热除蒸以治标。临床上常用于结核病的潮热,温热病后期阴亏津伤,余热未尽,以及原因不明的长期反复低热属于阴虚型者。
秦艽扶羸鳖甲柴地骨当归紫菀偕
半夏人参兼炙草肺劳蒸嗽服之谐
《外台秘要》卷十引《广济方》:紫菀汤
【别名】钟乳补肺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四)。
【处方】紫菀五味子生姜(合皮切)白石英(研,绵裹)款冬花桂心人参各60克钟乳(研,绵裹)麦门冬(去心)桑根白皮各90克大枣20枚(擘)粳米27克
【制法】上十二味,切。
【功效与作用】治肺气不足,咳嗽土气,咽喉闭塞,短气喘乏,连唾不已,寒从背起,口中如含霜雪,语无音声,剧者唾血腥臭,干呕心烦,耳闻风雨声,皮毛悴,面色白者。
【用法用量】用水1.5升,先煮桑根白皮、粳米,取900毫升,去滓,纳诸药,煎取300毫升,去滓,分三次温服。
【摘录】《外台秘要》卷十引《广济方》
《圣济总录》卷九十三:紫菀汤
【处方】紫菀(去苗、土)桑根白皮(炙,锉)桔梗(炒)续断各45克赤小豆27克甘草(炙,锉)五味子备30克生干地黄(酒洗,切,焙)75克
【制法】上八味,粗捣筛。
【功效与作用】治虚劳骨燕咳嗽。
【用法用量】每服15克,用水220毫升,入青竹茹6克,煎至150毫升,去滓,食后温服,良久再服。
若热甚,加麦门冬(去心)30克,石膏45克。
【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三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五:紫菀汤
【处方】紫菀茸白芷人参甘草(炙)黄耆地骨皮杏仁(去皮、尖)桑白皮(炙)各等分
【制法】上药锉散。
【功效与作用】治肺虚感热,咳嗽喘满,发热自汗,口中生疮。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220毫升,加大枣1枚,生姜3片,煎至150毫升,去滓,空腹时服。
【摘录】《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五
紫菀汤中知贝母参苓五味阿胶偶
再加甘桔治肺伤咳血吐痰劳热久
百合固金二地黄玄参贝母桔甘藏
麦冬芍药当归配喘咳痰血肺家伤
百合固金汤的组成及作用
【名称】百合固金汤【出处】《慎斋遗书》【组成】百合一钱半、生地黄二钱、熟地黄、当归身各三钱、芍药炒、甘草各一钱、贝母、麦冬各一钱半、桔梗、玄参各八分。
【主治】肺肾阴亏,虚火上炎证。灼伤肺金,肺失清肃:咳嗽气喘,灼伤肺络:痰中带血肺肾阴亏,虚火上炎熏灼咽喉:咽喉燥痛虚火内扰:手足心热、骨蒸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
【用法】水煎服(原方未着用法)。
【方论】方中百合、生熟地滋养肺肾阴液,并为君药;麦冬助百合以养肺阴,清肺热,玄参助生熟地以益,肾阴,降虚火,共为臣药;当归、芍药养血和营,贝母、桔梗化痰止咳为佐;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诸药合用,使阴液恢复,肺金得固,则咳嗽、吐血诸证自愈。
【方解】君:百合、麦冬—清润肺燥,清虚火而止咳。
臣:生地黄—养阴滋肾,凉血止血。熟地黄—滋阴养血,补肾填精。玄参—清热养阴,滋水降火,利咽解毒。君臣相配,滋肾阴,降虚火,金水相生。佐:白芍、当归身—滋阴养血,柔肝保肺。
贝母—润肺化痰止咳。桔梗—化痰利咽。使:甘草—合桔梗即桔甘汤以清利咽喉,化痰散结,调和诸药。
补肺阿胶马兜铃鼠粘甘草杏糯停
肺虚火盛人当服顺气生津嗽哽宁
补肺阿胶散的标准配方与用量-作用与功效
养生之家导读:补肺阿胶散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作用与功效是什么呢?下面小编为您详细介绍。
【方剂出处】宋·《小儿药证直诀》.
本方原名"阿胶散",又名"补肺散";汤剂,名"补肺阿胶汤".
【标准配方】阿胶一两半(45g)牛蒡子二钱半(75g)杏仁七个马兜铃半两(15g)炙甘草二钱半(7.5g)糯米一两(30g)
上药共研末,每用3~6g.也可用饮片作汤剂水煎服.
【作用与功效】功效养阴补肺,止咳止血.主治阴虚火盛,症见咳嗽气喘,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咽喉干燥疼痛,舌红少苔,脉细数.
【临床应用】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外感后久咳等病症.
1.小儿支原体肺炎应用补肺阿胶汤加味配合红霉素静滴治疗小几支原体肺炎30例,与单用红霉素静滴治疗30例作对照.以体温正常,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胸片示肺部病灶消失为治愈标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100%对照组76.7%(《湖南中医杂志》2003年第2期)2.外感后久咳本方加减治疗外感后久咳48例,每日1剂,水煎2次.以2周内咳嗽、咳痰症状消失为治愈标准.结果:治愈30例,好转1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3.7%(《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
【按语】此方原为小儿肺虚有热之证而设.方中重用阿胶滋阴润肺,养血止血;马兜铃清肺化痰,降气平喘;牛蒡子疏风散热,利咽止痛二药降中寓升,解毒散邪;杏仁降泄肺气,止咳平喘;糯米、甘草补脾益肺;甘草调和诸药.本方虚实并治,补泻兼施,以补为主,重在补肺阴而兼益肺气.且诸药平和,又炒后入药,故无苦寒伤中及滋腻碍脾之性.
临床报道也见于肺结核、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百咳,又有用于治疗咽喉炎、喉源性咳嗽、内痔出血等病症.
现代实验研究表明,方中马兜铃因含有马兜铃酸,具有一定的肾毒性,目前临床已弃用.
补肺阿胶散2018-12-29
【方剂名】补肺阿胶散,出自宋·《小儿药证直诀》。本方原名“阿胶散”,又名“补肺散”;汤剂,名“补肺阿胶汤”。
【组成】阿胶一两半(45克)、牛蒡子(鼠粘子)二钱半(7.5克)、杏仁七个、马兜铃半两(15克)、炙甘草二钱半(7.5克)、糯米一两(30克)。
【用法】上药共研末,每用3~6克。也可用饮片作汤剂水煎服。
【功效】养阴补肺,止咳止血。
【主治】主治阴虚火盛,症见咳嗽气喘,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咽喉干燥疼痛,舌红少苔,脉细数
【临床医案】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外感后久咳等病症。
1.小儿支原体肺炎:应用补肺阿胶汤加味配合红霉素静滴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30例,与单用红霉素静滴治疗30例作对照。以体温正常,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胸片示肺部病灶消失为治愈标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1001,对照组76.7%。(《湖南中医杂志》2003年第2期)
2.外感后久咳:补肺阿胶散加减治疗外感后久咳48例,每日1剂,水煎2次。以2周内咳嗽、咳痰症状消失为治愈标准。结果:治愈30例,好转1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3.7%。(《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
【方解】此方原为小儿肺虚有热之证而设。方中重用阿胶滋阴润肺,养血止血;马兜铃清肺化痰,降气平喘;牛蒡子疏风散热,利咽止痛,二药降中寓升,解毒散邪;杏仁降泄肺气,止咳平喘;糯米、甘草补脾益肺;甘草调和诸药。本方虚实并治,补泻兼施,以补为主,重在补肺阴而兼益肺气。且诸药平和,又炒后入药,故无苦寒伤中及滋腻碍脾之性。
【现代研究】临床报道也见于肺结核、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百日咳,又有用于治疗咽喉炎、喉源性咳嗽、内痔出血等病症。现代实验研究表明,补肺阿胶散方中马兜铃因含有马兜铃酸,具有一定的肾毒性,目前临床已弃用。
【方歌】补肺阿胶马兜铃,鼠粘甘草杏糯停,肺虚火盛人当服,顺气生津咳哽宁
小建中汤芍药多桂姜甘草大枣和
更加饴糖补中脏虚劳腹冷服之瘥
增入黄芪名亦尔表虚身痛效无过
又有建中十四味阴班劳损起沉疴
十全大补加附子麦夏苁蓉仔细哦
小建中汤原方
小建中汤的组成及作用
【名称】小建中汤【出处】《伤寒论》【分类】温里剂-温中祛寒【组成】饴糖(30克)桂枝(9克)芍药(18克)生姜(9克)大枣(6枚)炙甘草(6克)。
【方诀】小建中汤芍药多,桂姜甘草大枣和。更加饴糖补中脏,虚劳腹冷服之瘥。更加黄芪名亦尔,表虚身痛效无过。
【功用】温中补虚,和里缓急。
【主治】中焦虚寒,肝脾不和证。腹中拘急疼痛,喜温喜按,神疲乏力,虚怯少气;或心中悸动,虚烦不宁,面色无华;或伴四肢酸楚,手足烦热,咽干口燥。舌淡苔白,脉细弦。
(本方常用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肝炎、慢性胃炎、神经衰弱、再生障碍性贫血、功能性发热等属中焦虚寒,肝脾不和者。
)【用法】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渣,内饴,更上微火消解。温服一升,日三服(现代用法:水煎取汁,兑入饴糖,文火加热溶化,分两次温服)。
【禁忌】呕吐或中满者不宜使用;阴虚火旺之胃院疼痛忌用。
【方论】本方为桂枝汤倍芍药加胶饴组成。方中重用饴糖温中补虚,和里缓急;桂枝温阳散寒;芍药和营益阴;炙甘草调中益气。诸药合用,共奏温养中气,平补阴阳,调和营卫之功。
【方解】本方病证因中焦虚寒,肝脾失和,化源不足所致。中焦虚寒,肝木乘土,故腹中拘急疼痛、喜温喜按。
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中焦虚寒,化源匮乏,气血俱虚,故见心悸、面色无华、发热、口燥咽干等。症虽不同,病本则一,总由中焦虚寒所致。治当温中补虚而兼养阴,和里缓急而能止痛。方中重用甘温质润之饴糖为君,温补中焦,缓急止痛。
臣以辛温之桂枝温阳气,祛寒邪;酸甘之白芍养营阴,缓肝急,止腹痛。佐以生姜温胃散寒,大枣补脾益气。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是为佐使之用。其中饴糖配桂枝,辛甘化阳,温中焦而补脾虚;芍药配甘草,酸甘化阴,缓肝急而止腹痛。六药合用,温中补虚缓急之中,蕴有柔肝理脾,益阴和阳之意,用之可使中气强健,阴阳气血生化有源,故以“建中”
十四味建中汤
【方剂名】十四味建中汤,出自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当归、白芍、白术、甘草、人参、麦门冬、川芎、肉桂、附子、肉苁蓉、半夏、黄芪、茯苓、熟地黄。
【用法】上药各等分,制为粗散,每服9克,用水220毫升,加生姜3片,枣子1枚,煎至150毫升,空腹温服。
【功效】益气补血,温肾健脾。
【主治】主治气血不足,脾肾久虚,虚劳赢瘦,短气嗜卧,咳嗽喘促,手足多冷,面色咣白,小腹拘急,百节尽疼,夜卧汗多,梦寐惊悸,大便频数,小便滑利,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临床医案】临床主要用于治疗严重创伤反应症候群等病症。
严重创伤反应症侯群: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及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服十四味建中汤治疗严重创伤反应症候群42例,与单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及西医治疗40例作对照,疗程10日。将患者治疗前后肺、心、肾三脏虚损证候改善情况进行观察,并制定评分标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5.71%,对照组70%。(《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8年第1期)
【方解】本方系十全大补汤加减而成,方用人参、白术补气;当归、白芍、川芎养血;附子、肉桂、肉苁蓉温阳暖肾,补命门之不足;麦冬养阴生津,并缓附桂之燥。全方气血双补,脾肾并治,先天与后天共调。
【现代研究】实验证明:十四味建中汤治疗再障小鼠有效,可促进再障小鼠造血和免疫器官脾脏等功能的恢复。
【方歌】十全大补汤加减,归芍术草参冬芎,桂附苁夏芪茯黄,益气健脾治久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