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关于儿童驱虫的那些误区原虫寄生虫感染率

50、60年代甚至到80年代的人都吃过“打虫药”,用药一定很安全,可以自行给孩子服用很方便。

药师建议:

不建议自行给孩子服用驱虫药,因为大多数驱虫药在体内需要经过肝脏代谢肾脏排泄,而婴幼儿的肝肾等器官功能尚未发育完全,需要根据患儿的年龄、体重、肝肾功能、感染虫型来选择适当的药物和用法用量。

还有的药物注明2岁以下小儿禁用,例如阿苯达唑片;或体重低于15kg的儿童慎用,例如伊维菌素片。用法不当可能会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

如今儿童寄生虫感染率较几十年前已大为下降,因为随着经济文化水平的提高、卫生环境的改善,淡水鱼虾养殖业、农田使用有机肥的比例下降,居民卫生和健康意识也不断增强,逐渐形成良好的卫生饮食习惯,如避免生食淡水鱼虾[1]。

50年代天津市一项调研结果肠寄生虫感染率为67.9%,蛔虫感染率最高,为67.7%[2];80年代内蒙古武川县一项调研结果肠寄生虫感染率为36.8%,蛔虫感染率最高,为36.3%[3];

到近几年的调研,儿童蛲虫感染率为1.90%(11/578);城区感染率为0.51%(22/4281),乡村感染率为3.01%(127/4226)[4];学龄前儿童肠道寄生虫感染率为5.32%,学生感染率为1.91%[1]。因此如今我们大可不必给孩子经验性驱虫。

用药前应明确诊断是否为寄生虫感染,以及感染寄生虫类型。需要根据虫体种类繁殖特点结合药理作用针对性的选择驱虫药物,有的药物驱虫谱比较广,但不一定是所有寄生虫的首选药物。即便同一种药物,用于治疗不同虫体感染时的用法用量和疗程也会有所不同,因此明确诊断尤为重要。儿童线虫、绦虫病的推荐治疗药物总结如下表[5]:

常见案例2

孩子睡觉不安稳、磨牙、脸上有白色斑点、肚子疼,需要打打虫吧?

除了肠道寄生虫感染,很多生理、病理因素均可引起上述这些症状。例如孩子睡前活动兴奋,幼儿大脑神经发育不健全,在夜间睡眠时大脑神经会出现兴奋的状态;睡前进食过饱,消化不良;学习压力大、焦虑、紧张等精神因素都可能引起睡眠不安、磨牙的症状,只需调整孩子的生活饮食习惯,消除这些诱因,观察即可。

微量元素缺乏、皮肤病等也可能出现面部白斑。肠道感染、肠痉挛、肠道功能紊乱等原因均可表现为腹痛,需要进一步的专科检查明确病因。

盲目服用驱虫药除了可能会引起药物不良反应,还可能使虫体产生耐药性,给后续治疗增加困难。

另外,在治疗过程中,寄生虫可能受药物作用刺激,在体内扭结成团、游窜,可能会出现肠道穿孔、梗阻、脑病等更严重复杂的紧急情况,因此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切不可随意服用。

常见案例3

寄生虫包括滋养体、包囊、卵囊、孢子、成虫、幼虫、虫卵、无鞭毛体、锥鞭毛体阶段。针对可能含有寄生虫或含寄生虫成分的样本,均需经过恰当的收集和处理,否则可能检测不到感染。

止泻药、抑酸药可以改变粪便的粘稠度;服用钡剂或其他放射性检查造影剂、抗生素,这些物质均会干扰寄生虫的检出,若已使用这些物质,需推迟5-10天或至少2周再收集样本。由于大多数寄生虫在粪便种循环脱落,应对隔日采集的至少3个标本进行检查,治疗后的复查样本采集要求也是如此,只是疗程存在不同。单个样品检测的灵敏度低于50%,而3份样本检出率大于95%。

参考文献:

[1]许汴利,张红卫,邓艳,等.河南省人体重点寄生虫病分层抽样调查结果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8,39(3):322-328.

[2]秦畹琛.天津市责任地段儿童肠寄生虫调查及矫治工作的初步经验介绍[J].中华卫生杂志,1956,04(02):115-119.

[3]杨惠民.儿童肠寄生虫感染调查[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1984,18(05):303-303.

[4]冯静,李悦,刘海韵,等.2015-2019年山东省烟台市人体重点寄生虫感染现状调查[J].中华地方病学杂志,2021,40(12):1006-1010.

[5]《中国国家处方集》编委会编写;中国国家处方集(化学药品与生物制品卷.儿童版)[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3.447-460。

[6](美)丹尼斯L.卡斯珀,(美)安东尼S.福西主编;胡必杰等译.哈里森感染病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952-956。

[7](美)詹姆斯H.约根森,(美)迈克尔A.普法勒主编;王辉等译.临床微生物学手册[M].北京: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2017.2939-2947.

药师简介

首都儿科研究所

郭茂文

郭茂文,主管药师。药理学硕士,抗感染专业临床药师,首都儿科研究所呼吸内科临床药师。

THE END
1.儿童驱虫120降网儿科-儿科综合 启东市聚南医院 你好https://m.120.net/post/1130685.html
2.如何给儿童驱虫?本药为广谱驱虫药,主要用于治疗蛔虫、蛲虫、鞭虫、美洲钩虫、十二指肠钩虫、粪类园线虫引起的单独或混合感染以及绦虫与上述肠虫引起的混合感染,另外,还具有杀灭人体内的虫卵和幼虫的功效。一、用法与用量1)蛔虫、蛲虫、鞭虫、钩虫等所引起的单独或混合感染患者,成人及2周岁以上儿童只服2片(400毫克)。粪类园线虫或...https://m.chaonei.com/mip/qa_6794077
3.儿童常见疾病之驱虫的预防措施.pptx根据儿童年龄、体重等因素确定药物副作用:注意观察药物副作用,如过敏反应、胃肠道反应等预防接种时间:根据疫苗类型和儿童年龄确定预防接种注意事项:注意接种前、后的注意事项,如避免空腹、避免剧烈运动等儿童驱虫的注意事项05注意儿童个人卫生勤洗手:饭前便后、接触宠物后要洗手保持口腔清洁:早晚刷牙,饭后漱口勤洗澡:保持...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305017067.html
4.5岁儿童驱虫药哪种好可以根据宝宝的身体情况,进行服用药物,但是一定要注意,一年给宝宝服用一次就可以了,一般服用驱虫药有...https://bd.ihealthcoming.com/html/1612842377368498/1536442332.html
5.请问儿童在什么情况下要驱虫?求医问药问医生请问儿童在什么情况下要驱虫?请问儿童在什么情况下要驱虫? 回复区 你好,这情况需要明确诊断确实存在寄生虫才可驱虫治疗的 最新热门问答黄胆病是什么意思胆囊炎 肝炎转氨酶正常要吃护肝片吗 脑部肿瘤会压迫眼外肌吗 先天性喉喘鸣吃什么药 疑似肝血管瘤怎么治疗最好 女生腰肌劳损怎么锻炼方法 胸前有两个白色胎记没扩散...https://qywy.120ask.com/zhongyike/6649.html
6.儿童最安全的驱虫药一般在临床上应用较广泛的是咪唑类驱虫药,如肠虫清,主要成分是甲苯咪唑,也可以使用左旋咪唑,也叫驱虫清,是一种安全、有效、低毒的驱虫药物,适用于蛔虫、蛲虫、钩虫等寄生虫疾病。服用驱虫药物时一般建议选择在晨起空腹或临睡觉前,根据不同的寄生虫,用药的时间不一样https://m.cnkang.com/video/article/ABAA76kkln.html
1.儿童驱虫注意事项问题描述:儿童驱虫注意事项 医生回答(1) 朱若尘 主治医师 上海市儿童医院 儿童驱虫时应注意以下事项。第一,驱虫的治疗前要明确诊断,根据寄生虫的种类特点选择用药。第二,为食药物充分接触虫体应该空腹服用,同时不能吃消炎药。驱虫药中含有毒素,与消炎药相结合,可能会发生化学反应,对健康不利。第三,要多喝水。https://m.chunyuyisheng.com/mip/qa/answers/KetFiy0EePY52G9kvxm8Ww/
2.儿童驱虫药有哪些权威文章儿童驱虫药有哪些 1、磷酸哌嗪宝塔糖 用于小儿蛔虫及蛲虫病。 2、肠虫清 七岁的孩子服用驱虫药,一般服用肠虫清,也就是阿苯达唑。对于驱虫药的服用剂量,根据体内所感染的寄生虫病的类型不同,而有一定的区别。 3、使君子 是常用的中药驱虫药,所含的使君子酸钾对蛔虫有麻痹作用。由于味甜,小儿易接受。一般可炒...https://www.cndzys.com/zhongyi/yaopin/1552788.html
3.36岁儿童驱虫药有哪些3-6岁儿童驱虫药有哪些 以下是3-6岁儿童常用的驱虫药物,并详细列出它们的功能和用法: 1. 西药:肠虫清:可治疗小儿肠道寄生虫感染,如蛔虫、钩虫等,口服药物,按体重计算剂量。磷酸哌嗪宝塔糖:可杀死多种肠道寄生虫,口服药物,按体重计算剂量。 2. 中药:保儿安颗粒:有健脾消滞、利湿止泻、清热除烦、驱虫治积的...https://mip.3zhijk.com/doctor/mip/mip_article/0d682d6390c0c1b5427f9f71230c9939.html
4.小儿驱虫,不建议1岁以下儿童用这个药!儿科小儿肠道寄生虫病的患病率较高,特别是蛔虫、蛲虫最多,儿童在夜里磨牙就是蛔虫病的典型症状之一。 儿童定期化验大便,检查是否体内有寄生虫很重要,适当服用儿童驱虫药较有防治意义,如甲苯咪唑。 避免再次感染,如何用药? 甲苯咪唑片口服,用于蛲虫病时,儿童剂量为单剂1片,易再感染,最好在用药2周和4周后分别重复用药...https://3g.dxy.cn/bbs/topic/50465428
5.小狗能吃小孩驱虫药(狗狗能吃小孩吃的驱虫药吗)可以,潮州出的儿童驱虫新药鹧姑菜特别有效,而且比狗用驱虫药的副作用小用法与用量一盒药价为115元,一共五小包在饭前给小GG吃,一天一次一小包,连服三天以后每三个月驱虫一次到一岁止好处安全有效,购。 给狗狗吃小孩的驱虫药可以吗 1、可以吃,狗狗吃人的驱虫药并没有害处但不建议给狗狗吃人的驱虫药1人的驱虫药...http://m.boqii.com/article/5046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