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中药是中华名族的瑰宝,但我们不能一味的贪好、贪多,只有适量、适当、遵循医嘱才能起到中医药原本的作用,才能让我们健康常笑!
中药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
经过漫长的岁月积累
积淀下了很多经典古方
但是由于中医知识玄妙难懂,
很多人对于中医药
还存在着很多误解和不懂,
以至于用错了经典药方,
把中药当补药等等。
今天,
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中医药的一些常见误区,
希望看完能让大家
对于中药有一个新的认识。
喝中药的8大误区
误区1:中药材越贵越好
误区2:老药方最靠谱
误区3:喝中药可以养生
误区4:多方并服,起效更快
误区5:嫌中药太苦,加点糖
误区6:夏天不宜喝中药
误区7:中药材洗洗再煎煮,更卫生
误区8:煎得越久,药越浓越有效
3个步骤,教你正确喝中药
01
选锅
砂锅的化学性质稳定,而铁、铝、铜锅在高温时易发生化学反应,因为这三种锅所含有的铁、铜、铝离子,与药材中的酸、碱、蛋白、鞣酸、皂苷等起化学反应,会破坏有效成分,产生毒性。
所以煮中药最好使用砂锅,也可以使用搪瓷锅(瓷面完好,不露铁锈)、不锈钢锅、玻璃器皿煎煮,但不能使用铁锅、铜锅、铝锅。
02
煎药
各种类型的汤剂均以煎两煎为宜。汤药煎好后,应趁热滤过,榨干,尽量减少药渣中煎液的残留量。
解表药
滋补药
一般性质的药
头煎(大火煮沸)
10-15分钟
30-40分钟
20-25分钟
二煎(小火慢煎)
10分钟
25-30分钟
15-20分钟
Tips:每次煎好的药汁,不少于180毫升(约一个碗的九分满)为准;如果小孩子的量则在120毫升左右为宜。
03
喝药
服用温度
寒服:止吐、解毒、清热的中药,为了减少刺激,服用的温度比“温服”应适当凉一些;
热服:适用于治疗感冒的解表、发散风寒的中药;
温服:即药煎好后要在常温下晾至40℃上下时再喝,适用于大多数中药。
空腹:逐水药、攻积导滞药,此时服药避免与食物相混合,能迅速进入肠中,充分发挥药效;
饭前:虚补药、治疗胃肠疾病的药物,饭前胃腑空虚,有利于药物迅速进入小肠消化吸收;
饭后:消食健胃药或对胃肠有刺激的药物,饭后胃中存有较多食物,可减少药物对胃的刺激;
睡前:一般在睡前15~30分钟服用,如安神药、涩精止遗药、缓下剂等;
隔夜:主要是指驱虫药,睡前服1次,第二天早晨空腹再服用1次,以便将虫杀死排出体外。
要忌口
其实忌口不是忌发物和忌荤,而是要忌食生冷、油腻、辛辣食物,不易消化的也要尽量少吃,饮食以清淡为主,减少肠胃负担利于对药物的吸收。
以上便是关于中药认知的8个误区。虽然中药是中华名族的瑰宝,但我们不能一味的贪好、贪多,只有适量、适当、遵循医嘱才能起到中医药原本的作用,才能让我们健康常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