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0年代甚至到80年代的人都吃过“打虫药”,用药一定很安全,可以自行给孩子服用很方便。
药师建议:
不建议自行给孩子服用驱虫药,因为大多数驱虫药在体内需要经过肝脏代谢肾脏排泄,而婴幼儿的肝肾等器官功能尚未发育完全,需要根据患儿的年龄、体重、肝肾功能、感染虫型来选择适当的药物和用法用量。
还有的药物注明2岁以下小儿禁用,例如阿苯达唑片;或体重低于15kg的儿童慎用,例如伊维菌素片。用法不当可能会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
如今儿童寄生虫感染率较几十年前已大为下降,因为随着经济文化水平的提高、卫生环境的改善,淡水鱼虾养殖业、农田使用有机肥的比例下降,居民卫生和健康意识也不断增强,逐渐形成良好的卫生饮食习惯,如避免生食淡水鱼虾[1]。
50年代天津市一项调研结果肠寄生虫感染率为67.9%,蛔虫感染率最高,为67.7%[2];80年代内蒙古武川县一项调研结果肠寄生虫感染率为36.8%,蛔虫感染率最高,为36.3%[3];
到近几年的调研,儿童蛲虫感染率为1.90%(11/578);城区感染率为0.51%(22/4281),乡村感染率为3.01%(127/4226)[4];学龄前儿童肠道寄生虫感染率为5.32%,学生感染率为1.91%[1]。因此如今我们大可不必给孩子经验性驱虫。
用药前应明确诊断是否为寄生虫感染,以及感染寄生虫类型。需要根据虫体种类繁殖特点结合药理作用针对性的选择驱虫药物,有的药物驱虫谱比较广,但不一定是所有寄生虫的首选药物。即便同一种药物,用于治疗不同虫体感染时的用法用量和疗程也会有所不同,因此明确诊断尤为重要。儿童线虫、绦虫病的推荐治疗药物总结如下表[5]:
常见案例2
孩子睡觉不安稳、磨牙、脸上有白色斑点、肚子疼,需要打打虫吧?
除了肠道寄生虫感染,很多生理、病理因素均可引起上述这些症状。例如孩子睡前活动兴奋,幼儿大脑神经发育不健全,在夜间睡眠时大脑神经会出现兴奋的状态;睡前进食过饱,消化不良;学习压力大、焦虑、紧张等精神因素都可能引起睡眠不安、磨牙的症状,只需调整孩子的生活饮食习惯,消除这些诱因,观察即可。
微量元素缺乏、皮肤病等也可能出现面部白斑。肠道感染、肠痉挛、肠道功能紊乱等原因均可表现为腹痛,需要进一步的专科检查明确病因。
盲目服用驱虫药除了可能会引起药物不良反应,还可能使虫体产生耐药性,给后续治疗增加困难。
另外,在治疗过程中,寄生虫可能受药物作用刺激,在体内扭结成团、游窜,可能会出现肠道穿孔、梗阻、脑病等更严重复杂的紧急情况,因此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切不可随意服用。
常见案例3
寄生虫包括滋养体、包囊、卵囊、孢子、成虫、幼虫、虫卵、无鞭毛体、锥鞭毛体阶段。针对可能含有寄生虫或含寄生虫成分的样本,均需经过恰当的收集和处理,否则可能检测不到感染。
止泻药、抑酸药可以改变粪便的粘稠度;服用钡剂或其他放射性检查造影剂、抗生素,这些物质均会干扰寄生虫的检出,若已使用这些物质,需推迟5-10天或至少2周再收集样本。由于大多数寄生虫在粪便种循环脱落,应对隔日采集的至少3个标本进行检查,治疗后的复查样本采集要求也是如此,只是疗程存在不同。单个样品检测的灵敏度低于50%,而3份样本检出率大于95%。
参考文献:
[1]许汴利,张红卫,邓艳,等.河南省人体重点寄生虫病分层抽样调查结果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8,39(3):322-328.
[2]秦畹琛.天津市责任地段儿童肠寄生虫调查及矫治工作的初步经验介绍[J].中华卫生杂志,1956,04(02):115-119.
[3]杨惠民.儿童肠寄生虫感染调查[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1984,18(05):303-303.
[4]冯静,李悦,刘海韵,等.2015-2019年山东省烟台市人体重点寄生虫感染现状调查[J].中华地方病学杂志,2021,40(12):1006-1010.
[5]《中国国家处方集》编委会编写;中国国家处方集(化学药品与生物制品卷.儿童版)[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3.447-460。
[6](美)丹尼斯L.卡斯珀,(美)安东尼S.福西主编;胡必杰等译.哈里森感染病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952-956。
[7](美)詹姆斯H.约根森,(美)迈克尔A.普法勒主编;王辉等译.临床微生物学手册[M].北京: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2017.2939-2947.
药师简介
首都儿科研究所
郭茂文
郭茂文,主管药师。药理学硕士,抗感染专业临床药师,首都儿科研究所呼吸内科临床药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