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红聘网(ID:hongpinwang)专业淘宝直播人才服务自媒体
前言:
1.0
2.0
昨天博友在留言里问红哥:有没有既懂产品,也懂产品设计,也懂美学,产品摄影,后期PS,平面设计,文案吹牛,竖屏思维的贯彻,懂淘宝运营,懂进货商的谈判,懂店铺的布局定位等技能于一身的超级运营?
红哥的答案是:有的,红哥就是啊,近十年电商从业经验,自14年出来创业,凭借夫妻店做到了3年4千万的销售,摄影、美工、运营、推广、策划。做淘宝要有的技能都是自学成才(后面省略一万字的吹牛......),目前在自媒体也码出了数十万字了,淘宝直播也是了解的一溜一溜的;
3.0
4.0
一、简述“小而美”
1、小而美”新概念提出
以“网商之势、电商之道”为主题的第九届“全球网商大会”于2012年9月8-9日在杭州召开。阿里巴巴集团主席和首席执行官马云在大会上发表闭幕演说称,“‘小而美’是未来电子商务的方向,今年的评选让人们看到了草根的创造力。网商已经从十年前的一个概念成为今天的一个职业,入围年度十佳的网商都是未来的企业家。”由此,“小而美”作为一个电商新概念被正式提出。
2、小而美和C2B、双百计划
与之同时推出的还有为小而美“量身定制”的双百计划,简单的说就是要在众多的商家中选择符合“小而美”战略的,实现100个年入100万电商卖家(有点耳熟啊.....)。此外还有同期C2B概念也在开始成为风口,先预定再下单这种近乎完美的供销模式被热捧,甚至当时还有很多创业项目就是冲着C2B概念而生的。后来的C2B也只是成了淘宝双11的成交利器,所谓C2B也是个幌子,商家提前几个月备货已经是公开的做法了,这个与主题无关的就不多说了;
3、小而美的“夭折”
①恰逢PC互联网转型移动互联网关键时期
②小而美的理想照不进现实
与之相对的是“小而美”的商家们似乎只有艺术细胞、产品思维根深蒂固。理想有了、淘宝也给了一条康庄大道,但是阳光缺没有撒下;
③小而美是内容电商的雏形
人格化、人设化、内容化可能在当时都是非主流的,但是此刻马云提出的“小而美”明显带有了这些味道
④小而美诞生时机不对,工具也尚未成熟
马后炮看“小而美”,我们看到了当时消费者心智和消费模式还处于初级阶段,PC搬到手机还在适应阶段,而适合内容电商发展的微博也刚诞生不久,更别说短视频、直播等工具完全真空的2012年了;
二、“消费升级”只是捡了西瓜丢了芝麻?
1、“消费升级”起源
2、代号“黑色2014”
2014年是一个举世瞩目而且属于电商人的年份,这一年阿里整体上市了,2000多亿美金的市值是市场给予所有电商从业者的一次肯定,也让电商这个行业变成了普世性的主流职业。但是就在这一年,淘宝掀起了一场味道不太一样的“消费升级”,这一年红哥称之为“黑色2014”:
①掀起“黑色2014”的外部背景
此外,红哥记得当时的舆论环境对淘宝上大量销售的低价低质产品可以有口诛笔伐来形容也不为过。一方面传统连锁品牌在线下很难过,大量的消费者转移到线上,而自身线上渠道依然薄弱,此消彼长之下舆论上就开始对淘宝施压;
②“黑色2014”内在动因和意外的“危机感”
红哥创业第二年就迎来了阿里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大喜事,当时红哥创业正如火如荼,订单从每天几十单做到了接近千单,这个在当时的淘宝日单破千已经是不错的业绩了,在内衣类目红哥的两个产品排在第一页,第一爆款进入销量前十,第二爆款也在第一页中部。
可能天生的不安分,红哥听到阿里要上市的第一反应不是开心,而是一阵冷汗从后背而起,因为红哥当时做的是低价,原淘宝top1的产品红哥直接五折包邮开卖。对于这次危机我当时的想法其实很简单,红哥思考:低价、零推广费这种推广方式在淘宝上市后还可以继续吗?答案是绝对不可能。
首先,当时的环境对低价是极不认可的,现在估计持有这个观点的还是不少。
此外,红哥做到top10的单品当时在U站和淘客平台做了初期冲击后就从来没有在淘内花过一毛钱推广费,作为一家上市公司必须以财报见真章,过去可以不看财报看GMV,以后必须看利润,红哥这种首当其冲;
3、淘宝掀起的消费升级
1、低价商品集中降权
2、推行小而美升级版的“消费升级”
与之对应的就是与小而美类似的运营策略再次被提前,诸如ifashion等店铺打标都是在为特色店铺提供更多的曝光机会;
4、淘宝升级的结果:成就了“某多多”
①淘宝内超过一半的商家已出淘
有人可能会问一半是不是夸张了?红哥告诉你一点都不夸张,淘宝上90%的商家都在做中低价位的大众产品,这里有一半以上因为淘宝对低价的打击在近两年已经在某多多上开店,另外这里一半的一半已经基本放弃了淘宝专注于拼团;不信,且看第二条
②80%的淘宝村应该改名“拼淘村”
淘宝村可能是淘宝引以为傲的一个金字招牌,是对社会对淘宝的极大认可,可是近两年我们看到淘宝村不怎么淘宝了,红哥走访过广东多个淘宝村,现在几乎家家户户做淘宝的都有在某多多上开店,而且目前走量最大的稍微一问是在哪个平台,80%都是在拼团平台销量最大,淘宝做得好的已经不多。这里有淘宝村本身都是以低端制造为主的原因,但是也正是如此原来的淘宝村连改成“淘拼村”都没资格了,得叫“拼淘村”甚至“拼团村”也不过为;
③工厂开店淘宝并非首选
简单说目前工厂开店做电商首选并不是淘宝,运营淘宝规则之复杂、难度之高一直是工厂止步于电商的最主要原因,过去无数的工厂尝试淘宝都大败而归都是亏在人才和复杂的规则上;所以大部分工厂目前主流的做法是供货给淘宝商家,美曰其名叫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情;如果自己要开店可能淘宝和某多多都会开,但是面对价格战,工厂在拼团上的优势就显现出来了,简单粗暴的规则更适合工厂主们;
④被淘汰的淘宝商家们全面倒戈
如果淘宝有100万活跃卖家,目前最少有10-20万卖家已经倒戈。甚至现在大家坐到一起喝茶,每次研究最多的话题是怎么做好拼团,而不是过去怎么研究白车、黑车;
三、内容升级——是再一次被逼出淘(逃)的大戏开演?还是大势所趋?
1、最近一次,2018年淘宝商家大会上
蒋凡说,淘宝坚持用简单、普惠的理念进一步解放商家,让商家把更多的精力用于创新,释放每一位商家的创造力。不仅创造无数有趣的商品,更持续创造类似红人电商、电商主播、全球买手这样的全新业态。
初心不改,对不断创造的淘宝来说,特色商家将始终是发展的核心。
2、浇不灭的“内容电商”
蒋凡介绍:过去两年,非常多的特色卖家在淘宝成长,如原创设计师、手艺匠人、新农人等,交易规模从几百万到几十亿都有。
正是特色商家为消费者带来的独特价值,使淘宝得以细分为数千个市场和人群,而每个市场都是百亿级别。
淘宝各大流量通道都将扶持特色商家以支持创新,从而为特色商家在两三年内发展出一个万亿级市场。
3、宣称“重新定义淘宝运营”
通过淘宝直播、微淘、短视频、淘宝群、内容化店铺、客服号等产品与工具,淘宝正从运营“流量”转为运营“人”,从营销拉动成交转为“会员”精细化运营带动复购和粘性,从单一商品转为IP、内容、商品多元化运营。
4、三问淘宝
第一问:你觉得现在有多少淘宝商家能转型成功?
第二问:淘宝内容营销是在老商家身上割肉还是重新创造了消费?
第三问:跟不上的内容转型步伐的淘宝运营这么办?
四、答案或许是这样的
1、有多少淘宝商家能适应内容转型?
红哥给一个数据,目前天猫18万商家,在天猫直播商家钉钉群里的商家数量目前还没有破万,以天猫来说,目前能跟得上节奏的商家20%都不到,也就是这次的转型是近乎全面的变革,大量商家的生存空间将会在未来的几年不断被挤压,最后不得不出淘;
2、淘宝内容营销是在老商家身上割肉还是重新创造了价值?
①首先,内容改变了购物模式
从搜索变成体验式购物,从购物模式上淘宝这次内容转型可圈可点,也是未来购物的趋势之一,我们从小红书、某多多等网红平台、社交电商平台看到,内容和交互是未来绝对正确的方向;
②淘宝内容转型是否创造新消费?
红哥给出的答案是过大于功,淘宝内部转型更像是在上演一批90后上来把80后打出去的世纪大戏,而80后好像毫无还手之力。在红哥眼里这个让原本在搜索购物的变成了看直播、看短视频购物的转型,并不是在现有的市场基础上开疆扩土,红哥并不否定目前淘内也急需调整的大趋势,但这并不是一竿子打死传统靠流量运营而活的那些商家的理由,况且你改改改,在淘内那么凶,有种淘外打个炮让我们看看啊?
3、跟不上内容转型步伐的商家怎么办?
如果上一次成就了拼团,这一次或许不是成就张一鸣的“头条”就是成就张小龙的“小程序”。“马”字时代开始要开始转向两“张”之争;而且这一次规模将空前的大,在第一次淘宝消费升级还没有完全退出的商家这次将全面退出,而过去本来还算稳固的腰部商家将会开始出现崩盘分离,这完全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完全可以预见的未来;
结语:
红哥想说《内容不成,淘宝不在》不是危言耸听,但是如果小二们不是想着在外面抢夺剩下的5亿用户,而是天天钻营如何把现在的商家都“赶走”,那意义何在?
最后,如果确实船大难调头,我也想对马云说一句:“淘宝,对不起,我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