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驱虫是犬猫常规保健工作,做好预防工作可以有效减少犬猫寄生虫感染引起的呕吐、腹泻、呼吸困难、贫血、营养不良等一系列疾病。通常来说幼猫需要一个月做体外驱虫一次,成猫冬季可以三个月驱一次,在夏季一个月驱一次,幼猫通常要到6周龄以后,体重达一公斤以上才可以进行驱虫,这样可以减少中毒的风险。
主要用药液进行皮肤的滴注,使用方法是将药物滴注在狗狗的颈部皮肤上,需要尽可能的将狗狗颈部的毛发扒开,有利于药液与狗狗皮肤最大程度的接触。在给狗狗驱虫后,应该间隔4-5天再给狗狗洗澡。在平时的饲养管理中,体外驱虫是每一个月进行一次,而体内驱虫是每三个月进行一次,同时主人需要做好狗狗饲养环境卫生工作。
狗狗体外驱虫药市面上比较靠谱的有:大宠爱、尼可信、超可信、福来恩、爱沃克等,主要是为了防止跳蚤、虱子、螨虫、蜱虫、蚊子这些寄生虫,因为这些寄生虫有可能造成狗狗出现皮肤病、血液疾病和内脏疾病。在饲养过程中可以根据狗狗的年龄、体重以及所患寄生虫或所需要预防寄生虫的种类,选择适合狗狗的驱虫药。
执业兽医师
狗狗体外驱虫通常情况下可使用含伊维菌素、阿维菌素、塞拉菌素或者其他中药成分的体外驱虫药。一般情况下都需要将驱虫的药物涂抹在狗狗的脖颈后面,这样可以有效的防止舔食,在涂抹的时候一定要把毛发分开,需要把药液涂抹在皮肤的表面,这样有助于吸收,同时阿维菌素和阿维菌素柯利牧羊犬禁用。
狗狗体外驱虫有滴剂和喷剂两种。滴剂需要在滴药时直接将颈后皮毛分开,露出皮肤将药滴上去就可以了,药效一般24小时生效杀虫,持续30天,如果已经发现有虫,一周后可以再滴一次加强。喷剂需要直接喷在狗狗的皮肤外面,注意避开狗狗的眼睛和鼻子部位,喷剂也可以喷狗窝和狗狗居住的环境。
体外驱虫将药物直接滴在狗狗的头颈部皮肤上。如果药物大量残留在毛发上,会影响驱虫效果。用药前后2天内应避免给狗狗洗澡,以免影响药物的吸收。体外驱虫通常1-3个月进行一次,具体的驱虫频率需要根据狗狗的感染状况以及环境而定,比如环境温度很高时,寄生虫十分活跃,就建议适当提高驱虫的频率。
现在很多狗狗驱虫药都是弱毒性,狗狗体外驱虫一般不会引起中毒,如果狗狗因为体外驱虫中毒最可能的原因就是狗狗在驱虫后舔舐到驱虫药,临床上表现为精神沉郁、食欲不振或废绝、流口水、严重者会出现呕吐、腹泻、抽搐
狗狗体外驱虫有很多种方式,比如滴剂、驱虫脖圈、口服药、洗剂等,其中最有效的就是给狗狗使用专门的体外驱虫滴剂。主人可以选择大宠爱、爱沃克这两种市面上比较常见的驱虫药,一个月给狗狗进行一次的体外驱虫。主人也可以给狗狗戴专门的驱虫脖圈,但给狗狗戴脖圈时主人一定要注意不要让狗狗舔舐脖圈。
狗狗没有什么体外驱虫的土方法,即使有也可能无法达到令人满意的驱虫效果,狗狗仍然有可能会感染体外寄生虫。预防狗狗感染体外寄生虫的方式包括做好环境的清理,切断狗狗感染体表寄生虫的途径。同时,还需要使用含有塞拉菌素、非泼罗尼等成分的体外驱虫药物,建议1-3个月使用一次。
狗狗体外驱虫一般是使用驱虫滴剂。使用方法:将狗狗颈部的毛发向两侧分开,露出颈部肌肤,然后将滴剂里面的药液滴在露出肌肤部位就可以了,注意不要将药液滴在毛发上。同时注意狗进行体外驱虫后三天内都是不建议洗澡
狗狗体外驱虫一般都是滴在脖子后方的皮肤,这个位置狗狗自己舔不到,而药物也会通过皮脂腺作用至全身皮肤。狗狗如果没有定期驱虫,且经常去草丛等地方玩耍,会比较容易感染一些体外寄生虫,包括螨虫、蜱虫、跳蚤、虱
如果狗狗舔舐了驱虫药,可能会引起呕吐,体外驱虫药一般通过皮肤的皮脂腺储存并且发挥药效,有的驱虫药可能会有一部分会通过皮肤屏障进入血液,但是一般不会引起狗狗呕吐;如果狗狗舔舐了驱虫药,应该及时带狗狗去往宠物医院检查,避免狗狗舔舐过多的驱虫药引起中毒,如果损伤了肝肾器官,需要及时输液治疗。
文茂桂执业兽医师
执业编号:A012016510143
给狗狗进行体外驱虫之前,首先要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其次要看驱虫的目的,预防性驱虫一月一次,治疗性驱虫则要连续多次使用。选好药物后,要在狗狗身体健康的情况下进行驱虫。首先拨开狗狗后脖颈的毛发,露出皮肤,然后把整管药物挤压到上面,注意不要滴到毛发上,再给狗狗戴上伊丽莎白圈防止舔舐中毒。给狗狗驱虫以后,三天内都不要洗澡,不然会影响药物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