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导向型教学最早起源于欧洲的德国,是当今世界比较先进的教学方法之一。该理论强调,在教学的过程中,将活动作为导向,将培养学生的能力作为根本出发点。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对学生的行为活动加以引导,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多进行思考,从而形成创新性的思维。简单地说,就是教学是以行动为导向,在行动的过程中进行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行动导向型教学发生了许多根本性的变革,是一种教学方法的创新。
2、行动导向型教学的教学设计
2.1教学目标。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明确的教学目标有助于教师更好地完成相应的教学内容。传统的畜牧兽医专业理论课的教学目标,往往存在以下两方面的问题:一是,教学目标没有很好地体现学生的中心地位;二是教学的目标制定的不够清晰,且没有一个客观统一的评价标准。教师在运用行动导向型方法进行畜牧兽医教学时,将教学目标进一步具体划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以及情感目标。在这三个目标之中,知识目标必须要以具有可以量化的标准为前提;而能力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形成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是强调学习本课程的意义和作用。在畜牧兽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科学合理的制定教学目标是行动导向型教学的基础。
2.3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在进行畜牧兽医专业的实际教学过程中,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好地实现相应的教学目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是行动导向型教学的重要保证。以下介绍几种比较适合畜牧兽医专业的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式。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让学生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讨论、合作,找到问题的答案。通过这种方式,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另一方面,这种方式也很好的体现了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目标,在教学的过程中也锻炼了学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对畜牧兽医专业的防治手段和鉴别诊断等知识进行学习时,这种方法效果更加明显。
3、行动导向教学的效果分析
3.1行动导向教学的优势。将行动导向型教学应用于畜牧兽医专业的教学过程中,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也可以显著地提高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概括起来,行动导向教学的优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行动导向型教学方法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行动导向型教学以学生为出发点,强调在学习的过程中,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的任务是对学生加以引导,是引导者和组织者,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空间,积极鼓励其自己去思考、分析、解决问题。二是,行动导向型教学更突出强调了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行动导向型教学注重在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独立完成任务,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小组讨论、合作等多种形式探寻问题的答案,教师在此过程过,可以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引导,从而形成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行动导向教学更加注重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增强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2行动导学存在的问题。基于行动导向的畜牧兽医专业教学,对于教学的场地、设备以及班级人数规模等,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会受到实际情况的限制,有一些教学方案会很难落实。尽管如此,由于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行动导向型教学的优点明显,将学生放在教学的中心位置,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适应当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未来畜牧兽医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如何进一步贯彻落实行动导向型教学,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和研究。
关键词:理论实践关系
中等职业学校畜牧兽医专业要适应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培养社会所需人才,学以致用,必须处理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之间的关系。除必须让学生掌握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外,还要着重加强操作技能的训练,培养出讲得做得的实用型人才。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必能受到社会用人单位的欢迎;也使中等职业学校有更好生存与发展的空间。中等职业学校畜牧兽医专业能重视这一点,也就办得更出色。本人担任了数年中等职业学校畜牧兽医专业的实践课教学指导工作。中等职业学校畜牧兽医专业的课程都是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本文谈谈在教学中如何从理论指导实践,培养学生操作技能的体会。
1.中等职业学校畜牧兽医专业在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中等职业学校畜牧兽医专业加强实践教学的措施
二是为了让课堂理论讲授的知识结合于实践,可带领学生下乡做手术,使学生更多更好地掌握外科手术的操作技能。如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将常见的外科手术如猪的疝手术、术等,进行现场实践教学,边讲边手术,术后,实习指导老师总结,再让学生亲自动手,直至上述的手术都能独立完成。如我校畜牧兽医专业邓国、董建程和林沃文同学,刚学完外科手术操作课后,在高州市曹江镇满坑村为赖桂一头母猪做了肠吻合术,该猪被阉猪师傅阉后造成闭性腹壁疝,肠已坏死,经学生们手术切除坏死肠管18厘米,术后良好。当地农民赞扬说:"高州农校学生,未毕业就象人医那样开肠剖肚治病,赛过华佗。"畜主还写了感谢信。这些学生能在刚学完外科手术课程,便独立完成了肠的吻合手术,获得成功。这与老师加强实习指导,学生积极参加临床实践操作是分不开的。
二、家庭因素
三、教学因素
四、教材因素
关键词:开放教育;畜牧兽医专业;教学现状;教学改革
1现状与不足
开放教育是以现代远程教育方式,实施专本科学历教育,实现人人可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一种新型人才培养模式[1]。目前开放教育背景下畜牧兽医专业是专科学历教育。畜牧兽医专业是一门集应用性、专业性和操作性都非常强的学科。就这要求本专业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都必须非常过硬,但目前还存在以下问题。
1.1生源少、分散广、学生学习基础薄弱
1.2师资相对缺乏
1.3理论教学形式单一,实践教学短板突出
本专业一共开设了13门课程,主要在国家开放大学的学习平台进行教学,但学习网上部分教学资源相对陈旧,如目前动物检疫技术、畜产品加工技术、动物营养基础等课程建设及教学停留在教材知识的梳理层面,使得学生学习僵化,学习积极性不高。大多数的学生都抱着“考试及格”的思想学习。课程中的讨论帖学生基本没学习反馈,或者是敷衍应付完成学习任务。除此之外,还普遍存在缺少面授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现象,本专业的实践教学主要依托于农民大学生培养的一些实践项目,每学期的组织次数较少,实训不够深入,学生很难较直观地掌握理论知识和必备的专业技能。
2教学改革初探
2.1丰富线上教学模式,整合优质资源
2.2加大实践教学投入,健全实践教学管理制度
2.2.3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和评价体系实践教学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必须从过程管理、教学督导和评价反馈体系等多方面进行设计,建立完备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并落实到整个过程中。我校制定了《四川广播电视大学实践基地管理办法》《畜牧兽医专业实践教学方案》等文件。同时,也在积极探索,不断完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体系,加大实践教学改革力度。除此之外,在实践教学中也需要一套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独立评价实践教学的过程与效果,重点突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以及学生对实践教学的评价。
2.3融入职业资格证书培训的教学体系
本专业的大多数学生是从事宠物医疗、畜禽养殖等工作,对考取执业兽医资格证书和助理兽医师证书有迫切的需求。因此,将职业资格培训与日常教学进行有机的结合,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另一方面也能帮助他们取得职业资格证书,为之后的职业生涯奠定更坚实的基础。具体方法一是在理论教学上整合教学内容,以职业岗位能力为主,切实将职业资格考证培训融入课程教学。二是科学规划实践性教学,在专业实训和岗位技能培训中引入动物疫病防治、畜禽饲养、动物检疫检验等职业内容的培训与考核,从而将职业资格培训贯穿于整个专业教育教学中。
2.4畜牧兽医专业部分课程教学改革示例
2.4.1《动物生理基础》的翻转课堂翻转课堂是信息化浪潮下的一种前沿教学模式,其特点在于教师先根据课堂教学重点、难点制作教学视频,课堂上与教师、同学进行讨论、答疑。翻转课堂利用丰富的互联网教学资源以及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改变了教学组织方式。《动物生理基础》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其理论性比较强,学生在国开网自主学习和老师课堂讲授的传统方式使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忽视了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因此,笔者根据各个章节重难知识点制作了教学视频和PPT,其次在线上直播课上先以问题为驱动设计课堂教学,课后依托网上教学平台或者调查问卷了解教学效果,最后再进行教学反思。
1动物生理学双语教学的迫切性与必要性
1.1双语教学的含义及迫切性
双语教学指的是在教学中用两种语言进行知识的传授,旨在使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达到掌握第二种语言的目的[3]。目前,我国的双语教学主是中文结合英语进行授课的教学方式。早在2001年,我国教育部就提出了在高等院校开展双语教这一提议,可见对高校实施双语教学的重视。因为双语教学是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不仅能开阔学生的专业知识视野,还能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畜牧业是关乎国计民生的战略性基础产业,是衡量一个国家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4]。在这个充满高科技的时代,我国畜牧业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支持,就必须依赖高校畜牧兽医专业所取得教学和科研成绩,最终离不开畜牧兽医类专业人才的培养。目前,我国畜牧兽医专业教育水平和教学手段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如何提高高校畜牧兽医专业的教育水平,如何与世界接轨,最首要的是要掌握语言沟通交流的工具[5]。因此,在我国高校尤其是畜牧兽医专业开展双语教学势在必行。
1.2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2动物生理学双语教学的优势及可行性
3生理学双语教学面临的问题
4开展生理学双语教学的应对措施
总之,只有制定出适合本学院实际情况的动物生理学教辅材料,形成包括教材、讲义、课件在内的一系列双语教学资源,建立较完善的动物生理学双语教学模式和方法,才能激发学生对动物生理学的兴趣和学习主动性,以期为本学院畜牧兽医专业动物生理学双语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作者:陈晓光吕琼霞刘玉梅邓雯单位:河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参考文献
[1]赵翠燕,闫文龙,许钦坤.动物生理学教学模式的改革初探[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0(21).
[2]孔凡志.《动物生理学》课程双语教学初探[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5(36).
[3]刘延吉,田晓艳,阮燕晔.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实施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和优越性[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
[4]徐雪高,陈洁,李靖.中国畜牧业发展的历程与特征[J].中国畜牧杂志,201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