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战略思想,准确把握中央精准扶贫基本要求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在湘西十八洞村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的重要理念,为新时期中国扶贫工作指明了方向,从此全国开启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高度,把脱贫开发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多次深入调研并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一系列重大理论观点、战略决策、战略部署,系统阐明了新时期我国扶贫开发工作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形成了新时期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
(一)精准滴灌的理念
2015年6月,他在贵州召开了部分省市区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时强调:“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并提出著名的“六个精准”:
①扶贫对象精准②项目安排精准
③资金使用精准④措施到户精准
⑤因村派人(第一书记)精准⑥脱贫成效精准
要坚持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区别不同情况,做到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不搞大水漫灌、走马观花、大而化之,要因地制宜实施“四个一批”的扶贫攻坚行动计划,实施贫困人口精准脱贫。
①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②通过异地搬迁安置一批
③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④通过医疗救助扶持一批
(二)精准脱贫的要求
二、熟练掌握精准扶贫基本政策,为做好精准扶贫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截止2017年12月31日,经动态调整后,扶贫信息系统锁定荆州市贫困人口数为133357户402581人,其中未脱贫人口42798户116906人。2014年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村371个,截止2017年底,全市226个贫困村出列,市总联系的柳湖村已经出列,属于脱贫不脱钩。目前,全市尚有145个贫困村未出列,计划2018年出列53个,2019年出列92个,2020年巩固提高脱贫攻坚成果。
(一)贫困人口的识别与退出
识别标准:人均纯收入低于同期国家标准(2016年2858元、2017年2952元)吃、穿发愁,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没有保障。
贫困人口识别负面清单:
1、在城镇购置商品房或异地自建(购买)住房的;
2、家庭拥有价值在5万元以上(含5万元),且能正常使用的家用小汽车、大型农机具(赠予除外)的;
3、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或国企有固定工作和稳定收入的;
4、私营业主和股东的;
5、连续性缴纳住房公积金、社保费和领取养老金基数高的;
6、现任村两委主职干部及其家属的;
7、家庭成员具有劳动能力,无正当理由不愿从事劳动的,不履行赡养义务的;有赌博、吸毒、好逸恶劳、家庭不和谐等行为之一的;
8、家庭承包耕地常年抛荒、流转、委托或长期雇用他人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农户;两年以上未回来居住的;
9、对群众有质疑不能做出合理解释或群众举报其不符合扶贫对象情形的。
对虽有上述情形,但因特殊情况,经综合衡量,未达到“一有两不愁三保障”标准,生活仍确处于贫困线之下,需保留其贫困身份的,须经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集体研究,村民代表大会同意,公告公示后,按程序申报乡(镇)人民政府核查,报县级扶贫攻坚领导小组审批,并经县、乡人民政府主要负责同志签字后,可以采集信息录入系统。但属于该清单中一、三、四、六、八等几种情况的,必须坚决剔除,绝对不允许保留。
贫困户脱贫标准:
“两不愁”指贫困人口吃饭和穿衣有保障,能够稳定实现不愁吃、不愁穿。
“三保障”指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
(二)贫困村的识别与退出
识别标准:行政村贫困发生率比全省发生率高一倍,2013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全省平均水平60%,无集体经济收入。
退出标准:
①贫困发生率在2%以下。
②村集体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
③统筹考虑该村基础设施、基本公共、产业发展(九有标准)。
“九有”标准为:1、有主导产业;2、有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以上);3、有功能健全的群众服务中心;4、有对口提供的公共教育和卫生文化等服务设施;5、有硬化的通村公路(还要通客车);6、有入户的安全饮水;7、有安全的农村电网;8、有入户的广电通信光纤电缆;9、有清洁的生活能源。另外要求本村新农合参保率达98%(贫困人口100%),适龄儿童入学率为100%,无辍学发生。
(三)省市精准扶贫基本政策
1、产业扶贫:县市区用于产业扶贫奖补资金不低于2000万元,每个贫困村要成立一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强化科技和培训支撑,至少为每个贫困村提供一次产业发展方向、技术等方面的服务。
2、健康扶贫:归纳起来就是“一资助、一取消、一降低、三提高、一衔接、一补充、一封顶、一窗口”:
①基本医疗保险贫困对象参保费由财政买单,每人每年300元,住院报销比例高于一般参保人员10%(一资助)。
②大病保险大病保险起付线由1.2万元降至5000元以下,一年只能扣付一次(一降低)。
③补充医疗保险按每人每年300元购买补充商业医疗保险(一补充)。
④取消住院起付线实现先看病后付费,住院费用县域内“一站式”结算(一取消原来要多次到不同部门报销)。
⑤成立医疗救助兜底在县、市慈善会成立医疗救助专项基金,用于特别困难对象兜底救助,确保住院医疗费用个人实际报销比例达到90%,大病、慢性病门诊医疗费用个人实际报销比例达到80%,个人年度实际自负费用5000元以内(简称“985”)。
3、教育扶贫:幼儿园每生每年补助1000元;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小学生每生每年补助1000元,补助校车费及生活费1200元;初中生每生每年补助学习费用1300元;高中生给予学费减免,每生每年补助学习费用5750元;雨露计划:贫困户子女就读中职学校、高职高专(不含本科)免学费,每人每年享受2000至3000元国家助学金;本科教育:适当减免学费,每生每年3000元助学金,最高8000助学贷款,在校期间,全额贴息;硕士每生每年6000;博士1万元国家助学金,最高1.2万元助学贷款,在校期间全额贴息。
4、危房改造:C级危房改造,特困户补助标准不超过1万元,困难户不超过8000元;D级危房改造,特困户每户补助不超过3万元,困难户不超过2万元。监利政策,无房户新建最高补贴6.8万。
5、金融扶贫:贫困户可申请10万元以下,3年以内的免抵押、免担保,按基准利率,财政全额贴息的信用贷款。贷款人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最高可贷200万元,条件是吸纳和带动一定数量建档立卡贫困户,与贫困户建立利益联动机制并与其签订《带动脱贫协议》。
6、政策兜底:农村低保,分成三级。
农村特困人员:1县备生活自理能力的分散和集中供养每人每年8400元。2集中供养部分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每人每年9600元。3集中供养完全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每人每年20720元。
7、基础设施建设:交通、水利、电力、通信、公共文化。
8、帮扶扶贫:做到四个全覆盖,市县四大家领导帮扶全覆盖;贫困村一级单位帮扶全覆盖;有贫困人口的非贫困村帮扶单位全覆盖;贫困人口干部帮扶全覆盖。
9、财政投入:县市区建立奖金,加大投入。突出重点,确保每个贫困村投入不少于400万元,深度贫困村不少于600万元(柳湖村已投入850万元)。
10、光伏扶贫:每个村投资50万建有一座60千瓦光伏发电站。
11、就业培训补贴:补贴金额200-2000元,包括生活费、交通费、上岗补贴。
12、农家乐创业补贴:贫困人口开办农家乐,带动就业3人,每户给予一万元创业补贴,对农家乐经营户,吸纳贫困人口就业的,每吸纳一人补贴2000元,最高补贴不超过2万元。
13、残疾人两项补贴:低保家庭中残疾人每人每月50元,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每人每月100元。
三、用心、用情、用力,扎实做好精准扶贫工作
(一)扎实做好驻村扶贫工作
截止2018年10月31日,柳湖村国网建档立卡贫困对象(已脱贫)为40户157人,其中按贫困属性分:一般农户15户53人,低保户25户104人;按致贫主因分:因病29户114人,因残7户28人,因学3户13人,其他1户2人。市总工会21名干部结对帮扶26户,市就业局13名干部结对帮扶14户。
市总驻柳湖村工作队,从2015年九月入驻以来,在市总领导的大力支持,历经前后三任队长,与市就业局一起,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较大成效。
1、基础设施大提升
这三年以来,全村共投入建设资金近900万元,大部分资金用于村级基础设施建设:修路(包括碎石路)192万元;修桥65万元;自来水35万元;农村电网建设208万元;泵站改造50万元;新、旧便民服务中心建设139万元(102万+37万);光伏发电50万元;土地整改45万元;绿化工程30万元;文化广场30万元;沟渠疏挖22万元。实现了村生产路全村田间全覆盖,电力线架设到田边,村民开机即可抽水,桥、闸全体翻新,沟渠净化。
2、民生工程大改善
自来水通到各户,修建文化广场;两村合并后又修建了便民服务中心400个平方、文化广场1000个平方;建设了村公墓;新建村卫生室,每年开展送医下乡活动,免费送医、送药,让广大农民得实惠;每年开展关爱留守儿童活动,赠送价值3万元的书包文具。
3、产业大发展
大力发展虾稻产业,虾稻连作从进村时900亩扩大到2300亩,现在在家农户户户养小龙虾,每亩收入3000到5000元;大力发展务工经济,务工收入达1000万以上。
4、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绿化村庄,积极争取市县林业局支持,2016年栽种中山杉3.3公里;今年田间地头栽种景观树6.7公里。
整治环境,购置垃圾桶200个,聘请贫困户做专业保洁员,每天定时收集垃圾、并转运至镇。
加强秸秆禁烧工作推进,在春秋收割前广泛开展宣传,加强管理,做到村内无火点;对路灯进行维修,每天定时亮起;落实河长制,将全村沟渠分成五段发包到贫困户,由村出资投放5000尾鱼苗,确保全年无杂草。
总之,这三年来,全村发生了很大变化,群众得到了实惠,工作队也受到了绝大部分贫困户及老百姓的肯定。
(二)扎实做好结对帮扶工作
按照“一本台账,一个脱贫计划,一套帮扶措施,一个帮扶责任人”的要求,将市总与市就业局机关干部落实至贫困户成为帮扶责任人,建立干部职工联系贫困户制度。关于市总干部具体如何帮扶,主要有以下五点具体要求:
1.要落实好“四个一”工作法
②一月一联系。帮扶责任人每月与贫困户联系一次,要把贫困户当成自己的亲戚,切实关心、了解,帮助贫困户在生产发展,家庭生活等方面的问题,并做好相应记录。
③一季一走访。帮扶责任人每季度进村入户走访一次,力所能及帮助贫困户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解决不了的,耐心地做好解释和安抚工作,并及时向工作队反映情况。
④一年一慰问。每年春节前,帮扶责任人进村开展走访慰问活动,为帮扶对象送上物资或慰问金。通过帮扶责任人对贫困户帮扶方案的实施,使贫困户通过产业脱贫、务工就业脱贫、政策兜底脱贫等形式,使贫困户达到“一有”、“两不愁”、“四保障”。
2.两见面
帮扶责任人与帮扶贫困户见面。要像走亲戚一样拉家常,嘘寒问暖,详细了解情况,拉近距离,建立感情。拉家常要做到一是能说上话、二是不说外行话、三是说内行话。
3.N个知道
贫困户要知道:①帮扶自己的干部是哪个单位;②帮扶干部叫什么名字;③贫困户知道帮扶的措施是什么;④已经享受哪些政策。
4.要做好记载工作
做好走访记录,以问答的形式将每一次联系、入户走访调查的内容详细记录并拍照交工作队存档,这叫痕迹管理。以前都是工作队做走访记录,签字,现在市县要求帮扶责任人要做好走访记录,并签字,不能由工作队签字。
做好扶贫手册的记载,扶贫手册有两份,走访时要贫困户拿出扶贫手册,在扶贫措施一栏,记载什么时候进行走访、送什么东西,帮扶责任人签字,贫困户在后面帮扶成效一栏要签字。
5.要带着感情做
要把贫困户当成自己的亲戚一般看待,首先要放下架子,我们不能高高在上耍官腔,贫困户会反感的,学会用群众的语言和语气拉家常,柳湖村的方言,进门一句柳爹、柳伯等。
要尊重他们,贫困户大多有一种自卑心理,他们特别怕别人瞧不起他们,所以要尊重他们,不能埋怨,指责他们,以鼓励为主。扶贫还要扶志,要帮助贫困户树立信心,激发内生动力,增强脱贫的勇气,让贫困群众想干、敢干、会干。
要心贴心,扶贫不要高科技,关键是要用心。要把帮扶的贫困户当做自己的亲人,要把贫困户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带着真情实意做好帮扶工作。通过“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与贫困户谈心、交朋友,及时掌握贫困户情况,了解贫困户需求,多为贫困户解决一些具体问题。
精准扶贫是一项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伟大事业。我们很荣幸,亲自参与了这项伟大的工程,我们也很骄傲,在扶贫路上,我们奉献了自己的爱心!作为一名党员,一名机关干部,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做好精准扶贫工作。希望我们市总工会的干部齐心协力,共同努力,扎扎实实做好精准扶贫各项工作,圆满完成各项精准扶贫工作任务,向市委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