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的基本特征:1、BIM不限于在设计中的应用,它可应用在建筑工程项目的全寿命周期中;2、用BIM进行设计属于数字化设计;3、BIM的数据库是动态变化的,在应用过程中在不断在更新、丰富和充实;4、BIM提供了一个项目参与各方协同工作的平台。
3、BIM的核心是建立虚拟的建筑工程三维模型,利用数字化技术,为这个模型提供完整的、与实际情况一致的建筑工程信息库。
4、BIM中各方在系统中扮演的角色:建设方与管理方是系统的组织与管理者;建筑设计人员是系统的执行者;研发与开发企业是系统的维护者;政府与监管机构是系统的监管者。
5、“分布式”BIM模型包括:设计模型、施工模型、质量模型、进度模型、费用模型、制造模型、操作模型、运营模型等。
工程项目各参与方使用的是单一信息源,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实现项目各参与方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共享。从根本上解决项目各参与方基于纸介质方式进行信息交流形成的“信息断层”和应用系统之间“信息孤岛”问题。
二、建筑信息模型(BIM)的应用
BIM是建筑工程信息化历史上的一个革新。BIM就是一个包含了建筑全生命周期,包括建筑规划、设计、施工、运营、改造等全部过程中所有信息的大型数据库,为真正实现建筑工程全生命周期的建设好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撑。
2、虚拟施工:虚拟施工是虚拟施工是BIM技术在施工阶段的运用,它是一种在虚拟环境中建模、模拟、分析建筑设计与施工过程的数字化、可视化技术。它的主要作用是:
随着CAD技术在工程设计中的应用,结束了设计师手工绘图的历史,BIM技术在设计方面除了对工程对象进行3D几何信息和拓扑关系的描述,还包括完整的工程信息描述,如对象名称、结构类型、建筑材料、工程性能等设计信息,使设计者实现可视化设计。
(3)优化施工管理:虚拟原型技术能在模拟系统里全真运行整个施工过程,项目管理和计划人员可以了解每一步施工活动。如果发现问题,施工计划人员可以提出新的方法,并对新的方法进行模拟来验证其是否可行,这在虚拟施工中叫做施工试误过程,它能够做到在建筑工程施工前绝大多数施工风险和问题能被识别,并有效的解决。虚拟施工还提供了可视化的施工空间。施工空间随着工程的进展会不断的变化,它将影响到工人的工作效率和施工安全。通过可视化的模拟工作人员施工状况,可以形象的看到施工工作面、施工设备位置的情形,并评估施工进展中这些工作空间的可用性、安全性。虚拟施工本身不消耗施工资源,却能事先看到、了解施工过程和结果。可大大降低管理成本、减少风险、增强管理者对施工的控制。采用BIM技术,则可实现成本的动态控制,成本控制更加准确、费用更低,避免如央视新大楼投资严重超标的现象。
3、基于网络的项目管理:建筑项目管理应用了计算机、互联网和企业内部网络,基于网络的项目管理系统通过采用网络信息技术建立中心数据库,提供建筑工程的信息服务,促进建筑工程各参与方的交流与合作,并不断更新数据库中的数据,使得业主、设计师、监理工程师和承包商及时地掌握工程近况,并做出分析与决策。基于网络的项目管理将会对一个项目组织的技术、工作环境、人际关系、开发过程带来相当大的冲击。
BIM技术在室外管网中的运用:在室外管网施工中,各种管线设计及施工单位互不隶属、自成一体,在进行室外管道设施设计及施工时缺乏统一规划设计和协调管理,若采用BIM技术,建立三维模型,进行施工模拟,则可以有效地避免设计错误,施工混乱,管线交叉,土方二次开挖,材料二次倒运,破坏其它已有管线等现象,在施工前避免不必要的错误,节省人力物力。并为后期小区竣工验收,建立电子档案,交付业主使用提供优质服务。
BIM建筑信息技术的应用,引发了建筑业设计的变革,使建筑表现的形式是数字化的模型,而不是传统的图纸;设计者、业主、管理者通过“真实的建筑”了解建筑。我国已经将BIM技术作为国家科技部“十一五”的重点研究项目,并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确认为建筑信息化的最佳解决方案,BIM的管理理念正在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