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城乡建设部2016年12月2日发布的《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统一标准》将于2017年7月1日实施。这意味着国家倡导的BIM技术进入发展新阶段,绿色建造的发展历程中有了重要的“参与者”,有人预测,它将使绿色建造更加名副其实。
BIM是什么样的技术
BIM技术近年来有了很大发展,关于这种技术,本报记者日前聆听了中国建筑节能协会副会长、中国建设科技集团监事会主席欧阳东对其进行的系统解读。
欧阳东说,BIM技术是处理基础数据的强大技术平台,具有“及时性、准确性、对应性、可追溯性”。在提升管控能力的同时,可提升对项目及建材的精细化管理能力。减少因设计或施工错误造成的建筑建材浪费,也是减少能源消耗的最佳方式。
同时,BIM还有八大设计优势:一是三维设计,项目各部分分拆设计,全球特别复杂项目的方案设计;二是可视设计,室内、室外可视化设计,便于业主决策,减少返工量;三是协同设计,多个专业在同一平台上设计,实现了高效的协同设计;四是修改方便,一处修改,处处更新,计算与绘图的融合;五是管道检测,通过机电专业的碰撞检测,解决机电管道打架的事宜;六是提高质量,采用高效的协同设计,减少错漏碰缺,提高图纸质量;七是自动统计,可以将工程量自动统计的材料表自动生成;八是节能设计,通过软件,支持整个项目可持续和绿色节能环保设计。
BIM技术提高了建筑业的节能水平
欧阳东也通过举例指出,我国BIM技术在应用中效果积极。他说,BIM技术的真正推动力是开发商,SOHU的三大核心竞争力就是创新的设计、BIM系统的应用和网上租售平台。BIM技术预先对规划设计、建筑施工、室内装修各环节进行计算机模拟运行,节约洽商成本上亿元,节约大量的人工成本。BIM技术可以实现能源节约管理、多项目的协同管理。
北京银河SOHU项目是一个32万平方米的大型综合体,采用BIM技术按时高效低成本36个月就建成了,通过BIM技术找出4000个错漏点;而上海外滩SOHU项目通过应用BIM技术使总建安成本下降5%~10%。
此外,BIM还有许多成果附加值:工地配合降低约50%,按系统提供材料工程量清单误差约10%,空间净空有很大提升,节省建筑材料,非功能性修改可节约80%~90%设计工作量。
BIM技术的重要性正在被认识
BIM技术是一种技术革命。专家指出,我国建筑业在1992年之前是手工绘图时代,1992年~1993年开始“甩图板”转向2D计算机绘图时代,而2012年~2013年“创空间”转向3DBIM绘图时代。这是第二次建筑设计技术革命,实现了设计模型、施工模型、运营模型的标准、精度、设计规范要求等完整的信息传递。
2014年3月北京地方标准《民用建筑信息模型设计标准》,2014年10月《上海市建设管理委关于在本市推进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应用指导意见的通知》,2014年9月广东省《关于开展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推广应用工作的通知》,2015年5月《深圳市建筑工务署政府公共工程BIM应用实施纲要》、《深圳市建筑工务署BIM实施管理标准》、《深圳市建筑工程BIM设计文件编制深度标准》等相继出台。
2015年6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关于推进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的指导意见》,提出加强技术进步和创新的主要措施。全面提高行业信息化水平,建立涵盖设计、施工全过程的信息化标准体系,促进行业信息共享。2016年9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2016-2020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提出,尝试融合BIM、大数据、智能化、移动通信、云计算等信息技术。
2017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其中明确提出,加快推进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在规划、勘察、设计、施工和运营维护全过程的集成应用,实现工程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数据共享和信息化管理,为项目方案优化和科学决策提供依据,促进建筑业提质增效。显然发展BIM技术已经成为国家政策。
BIM技术应用的未来发展
欧阳东分析认为,设计、施工、运营三者模型不能共享的原因主要是分工不同、目标不同、资源不同、素质不同、工艺不同、规范不同、工法不同、精度不同、经验不同。而一些BIM技术专家和BIM技术研究机构则认为:BIM是一项技术,也是一个概念,更是一个平台;BIM技术应用发展的最大风险是“忽悠”;没有免费的午餐,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制造更多的软件工具,辅助设计师使世界更精彩;BIM技术更强调信息共享、数据存储、调用方便;为未来的从业人员提供有兴趣的、喜欢的工作环境;BIM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是不断完善的过程;BIM技术不仅用于设计、施工和运营,而且可以用于管理和经营。
在中国建筑行业,BIM技术是建筑产业的革命,必将引发建筑行业从技术手段到商业模式等多层面的颠覆性革命。未来,懂设计、懂施工、懂造价,懂BIM的复合人才,将是市场紧缺人才。
BIM已不是建筑和建材企业发展的可选项,而是必选项,建筑和建材企业投资BIM是投资企业未来的最佳途径之一。这场变革将不受个人好恶和思维习惯的束缚而向前快速地推进,谁先采用谁早受益。通过改变技术和管理模式,通过“核心技术+互联网”,可提高建筑和建材企业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