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同兴达建设咨询有限公司,四川成都610043)
1.传统工程造价管理缺陷
工程造价管理贯穿于工程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是提升工程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是,工程行业一直缺乏有效的造价管理办法,其中原因不仅在于管理的方式,最主要的问题在于CAD二维平面模型传统技术的限制。传统工程造价管理存在以下几点不足:
1.1难以实现数据共享
1.2核算造价偏差大
传统工程造价中的数据封闭,测算方式陈旧,工程按阶段划分,再分配给测算人员进行核算。比如在招投标阶段,需要核算工程量清单,因此在核算过程中需要相对完整的施工图纸,以便检查工程量。由于传统核算方式及图纸不够直观,图纸修改繁琐,反复核算浪费人力物力,导致核算造价偏差大。
1.3数据缺乏时效性
1.4缺乏全过程动态管理
工程造价管理尚未形成全过程动态控制管理体系。工程造价控制管理需要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以及监理单位共同协调管理,但是现阶段针对工程项目造价控制尚未形成协调一致的造价管控体系,建设单位在可行性研究以及决策阶段缺乏论证,设计单位工程设计概算缺乏控制管理指标,监理单位对于造价控制管理落实力度不够,施工单位只重视造价核算部分,却忽略了事前及事中的控制,失去了对造价控制的主动性,不能及时了解造价信息就无法对已有的偏差进行论证,最终导致工程项目造价控制管理效果差,总体造价增加。
1.5质量、安全管理不到位
随着建筑项目的复杂性增高,建设单位对质量、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在施工过程中现场管理人员、监理人员通过定期检查,以文字或者头脑记忆的方式记录质量、安全问题,再以质量安全周报、月报的形式存档。往往不能及时有效的进行记录问题及整改监控,存在很多疏漏,管理人员之间难以形成流程化的信息共享。
2.BIM技术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优势
2.1招投标阶段
在工程招投标阶段,人工计算工程量不仅消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还有可能造成计算误差,准确性得不到保证,计算人员对计算规则的把握不同也有可能使招标方和投标方的计算结果出现差别。使用BIM技术,计算机可以自动识别建筑物中的构件属性,根据模型信息自动分类统计。通过BIM5D实际造价数据库的汇总分析能力大大加强,速度快,将造价工程师从繁杂工作中解放出来。同时对数据库中的造价数据进行实时不断更新,减少错误的发生。
2.2项目实施阶段
2.2.1可视化技术交底
复杂的节点及专项方案可结合三维真实空间比例的模型进行方案体验、论证和优化。不仅保证了技术交底的准确清晰,减少施工过程中的返工,而且有助于提高技术人员、施工人员的工作效率及质量,降低了劳动成本,保证了施工方案的安全性。
2.2.2设计优化与签证、变更管理
2.2.3快速精确的成本核算
2.2.4进度管理
2.2.5质量、安全管理
在建筑工程中,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主要包括人员因素、材料因素、机械设备因素、方法以及环境因素等,在检查、验收项目时,将BIM模型与现场实际施工情况相对比,将现场发生的质量与安全问题通过照片、视频等分类在移动终端上使用BIM技术反馈到BIM模型中,并录入有效的信息,查询施工方案、技术标准等也较为便捷。可以使各个管理者通过BIM模型清晰了解质量及安全问题的发生、处理、解决的状态,提升建设单位对工程项目的整体掌控力和管理效率,有效地保证管理质量。
2.2.6现场管理
使用BIM技术能够对施工现场进行有序的管理。技术人员可以用BIM技术将工程场地、建筑单体、场地设施、交通运输等进行整合演练,合理设置各个阶段的场地施工状况,并将其直观地展示出来,让工作人员能够清楚、明白掌握施工现场的动态。当施工现场出现突发问题的时候,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提升现场管理水平。
2.3竣工结算阶段
3.结语
通过BIM技术的工作原理和实际应用的分析可知,在工程造价管理中合理应用BIM技术至关重要。在项目实施过程中,BIM技术在工程造价的统一管理和协调配合上,不仅可以对建筑信息数据进行全面管理,同时可以提高各阶段的科学性,也可以提高造价信息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李文娟.BIM技术在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工程经济,2016.
[2]纪博雅,金占勇,戚振强.基于BIM的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研究[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