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了一位00后的技术员,大专毕业,20岁就出来工作了,现在已经有了四年半的工作经验。
毕业的时候先是在中铁干了一年多测量员,虽然是劳务派遣的,工资不高,但是当时带他的领导还不错,从项目上出钱给他补了一些工资。
所以在中铁的时候虽然很辛苦,但其实待遇还不错,主要是领导平易近人,没那么多事。但是项目结束以后公司要派他去外地,他不想去,就辞职了。
再找工作的时候,因为不想做现场,报名学了BIM培训,转到另一个施工单位做技术员了,21年的时候,BIM开始火热起来,他当时是以BIM专员招进公司的。
但是进了公司以后发现其实也没有那么多BIM项目可以做,就安排做了技术员,但是他的BIM技术一直没有丢下,之前参加过培训,有基础,自己也没放松练习,平常协会有什么BIM大赛之类的,都会代表公司参赛,得了很多奖。
然后利用之前参加培训的时候加的群,自己也接一些私活来做,慢慢地技术越发成熟了,在咸鱼和小红书上发些作品展示,留个联系方式,慢慢地也有些业务。
2
目前BIM业务主要有两方面:
现在各个甲方都玩高大上的,招标文件里面就写得很清楚:尽可能利用BIM展示各阶段各区域的情况、采用BIM进行成本及施工管理。
施工单位在投标的时候当然要响应业主的要求,所以在标书中尽量做一些展示,包括但不限于:管线综合展示、成本管控、场地布置、项目各阶段不同角度的渲染、展示视频等。
目前来说这类业务在长三角是比较多的,珠三角的也有,不管时代如何发展,沿海地区确实都走得比较快。
这两类业务,当然是后者比较好做,相对简单,投标的活要求比较多,付款也不是很及时,基本上有一个月的账期,学生给钱相对爽快一些。
现在他白天上班做公司的活,晚上加班做自己的私活,但是业务量不是很稳定,高峰期的时候一个月做了奖金两万,低谷的时候可能好几个月都没业务做。
挣的也是辛苦钱,都是靠自己加班建模做渲染做出来的,而且技能要求也挺高,需要熟练运用各种软件,Revit、PR、PS等等,还有视频制作软件啥的,而且现在越来越卷,入行的人数明显增多了。
还是工地上那句老话:你不干,有的是人干。
目前来说也只能兼职做做,挣点零花钱,但是对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对项目的理解程度,提升很快,因为业务不仅是房建,现在做得比较多的是市政道路,另外水利水电和矿山改造,也有涉及,极大地开拓了自己的眼界,也加深了对行业的理解。
3
这个BIM技术呢,当初小生我还去参加过培训和考试,可惜没考过,也没有走技术员的路线,只是对这个还是有点了解的,但是感觉有点昙花一现。
当初提出这个概念的时候,让人眼前一亮:建筑信息模型,所有的建筑数据都可以在模型上展示,利用模型来对项目的建设和运营进行管控,方便快捷,高度信息化。
确实也有这个功能,只是到目前为止还是只停留在做些图片和视频做展示用的阶段,真正运用到实际施工管控和后期建筑运营的,极少。
应该说我们的建筑工业化和信息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也有发展前景。
只是,随着土木行业的没落,这些附属的专业化道路的发展也随之慢下来了。
后续还是会有发展,只是速度会很慢很慢,毕竟,新开项目都没几个了,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