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体型过小或过大的蚯蚓也不可取。体型过小的蚯蚓可能是发育不良的个体,其生长速度缓慢,繁殖能力也可能较弱。这不仅会影响养殖场的生产效率,还可能导致养殖成本增加。而体型过大的蚯蚓则可能是老化的个体,其繁殖能力下降,活力也不如年轻的蚯蚓。
最后,颜色暗淡或者有伤口的蚯蚓同样不能选用。颜色暗淡的蚯蚓可能是缺氧或者受伤的,它们的健康状况不佳,会影响养殖场的健康和活力。有伤口的蚯蚓容易感染细菌,一旦感染扩散,可能会引发大面积的死亡。在选种时,一定要仔细观察蚯蚓的外观,选择健康、活跃的个体作为种苗,为蚯蚓养殖的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孵化之忌
(一)环境之误
此外,不能忽视孵化箱的清洁和消毒。孵化箱在使用前后,都要用消毒液或者热水进行清洗和消毒,保持孵化箱的卫生和干燥。因为如果不进行清洁消毒,孵化箱内部会增加细菌和真菌的生长,造成蚓茧或者幼蚓的感染或者腐烂。
(二)管理之疏
为了避免孵化箱内部温度湿度不均匀,影响孵化效果,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比如在孵化箱内放置温湿度计,随时监测温度和湿度的变化。如果发现温度或湿度不均匀,可以通过调整孵化箱的位置、通风口的大小等方式来改善。同时,为了保证孵化期间的通气良好,可以在孵化期的饲料层尽量薄些,以利于空气流通。
三、喂养之忌
(一)饵料之错
蚯蚓的饵料选择至关重要,不能使用对蚯蚓有害、不适合或不新鲜的饵料。首先,含有盐分、辣椒、酸性物质等对蚯蚓有害的物品不能作为饵料或接触养殖床。这些物质会刺激蚯蚓的皮肤和消化道,造成蚯蚓不适或死亡。例如,辣椒中的辣椒素会对蚯蚓的消化系统产生强烈刺激,导致蚯蚓无法正常进食和消化。
不新鲜的饵料有发霉、变质、发臭等现象,这些饵料会含有大量的细菌和真菌,会感染或者伤害蚯蚓。发霉的饵料中可能含有霉菌毒素,这些毒素会对蚯蚓的肝脏、肾脏等器官造成损害,影响蚯蚓的生长和繁殖。
同时,不能过度或不足投喂饵料。过度投喂会造成饵料堆积发酵,产生高温和有害气体,影响蚯蚓的生存环境。一般情况下,每天投喂一次,每平方米投喂1-2公斤左右的饵料,以能在24小时内吃完为宜。如果投喂过多,饵料在养殖床中堆积,会发酵产生热量,使养殖床温度升高,超过蚯蚓适宜的生长温度范围。而且发酵过程中还会产生氨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对蚯蚓造成毒害。
不足投喂会造成蚯蚓饥饿,影响蚯蚓的生长和繁殖。蚯蚓需要充足的食物来维持生命活动和生长发育,如果饵料不足,蚯蚓会变得虚弱,生长缓慢,繁殖能力下降。
(二)环境之碍
保持养殖床合适的状态对蚯蚓的生长至关重要。首先,要避免养殖床过干或过湿。蚯蚓需要水分,但是水分不能太大,否则会淹死。养殖床含水量应保持在60-80%左右,以用手握料,指缝滴水为准。过干的土壤会影响蚯蚓的呼吸和活动,也会降低饵料的营养价值。当养殖床过干时,蚯蚓的皮肤会失去水分,影响其呼吸功能。而且干燥的环境会使饵料变得坚硬,不利于蚯蚓取食和消化。过湿的养殖床则会导致氧气不足,使蚯蚓呼吸困难,甚至淹死。
其次,不能让养殖床过热或过冷。蚯蚓喜温喜湿,最佳温度在15-25℃。冬季要加厚养殖床或搭大棚保温,夏季要盖遮阳网或稻草降温,并及时浇水保湿。0℃以下或40℃以上的温度会导致蚯蚓死亡或冬眠。在冬季,如果养殖床温度过低,蚯蚓的新陈代谢会减慢,活动能力下降,甚至进入冬眠状态。而在夏季,高温会使养殖床温度升高,超过蚯蚓的耐受极限,导致蚯蚓死亡。
再者,不能让养殖床缺少氧气。蚯蚓生长需要氧气,但主要是依靠土壤中的氧气生存。如果土壤中缺少氧气,蚯蚓就会变为暗褐色,而且爬行速度缓慢,最后死亡。所以要保证土壤的通透性,每次投喂前先翻床增加透气性,不要用锄头否则会伤害到蚯蚓。可以用竹签或铁丝等工具在饵料中插入通气孔,增加土壤的透气性,保证蚯蚓有足够的氧气供应。
最后,不能让养殖床暴露在强光下。蚯蚓对光照很敏感,所以一定要科学的调节光照。蚯蚓一般都是生活在阴暗的地方,不需要太多光照,所以在养殖过程中需要避免出现光照,特别是直射光。如果光照强度过大,蚯蚓非常容易死亡。可以用稻草或其他材料覆盖养殖床,或者选择阴凉的地方进行养殖,为蚯蚓创造一个适宜的光照环境。
四、分离之忌
(一)方法之慎
(二)分类之重
五、其他之忌
(一)六喜六怕
蚯蚓有着独特的生活习性,了解并遵循这些习性是成功养殖蚯蚓的关键,违反这些习性可能会导致养殖失败。
1.喜湿怕浸
蚯蚓生长环境不能过于干燥,喜欢潮湿,但也不能过于潮湿甚至浸泡。土壤湿度宜保持在40%-60%,以土壤手握成团,松手即散为宜;空气相对湿度稳定在60%-80%。例如,在雨天我们常常会看到马路上出现蚯蚓,大多是因为蚯蚓忍受不了雨水浸泡。
2.喜温怕冷热
蚯蚓喜温暖,适宜的生长温度在15-30℃,最宜温度为20-25℃,0-5℃开启休眠,32℃以上即停止生长,40℃以上死亡。所以,在养殖过程中可以考虑搭建大棚保温,维持环境温度在适宜范围内,以获得更高的养殖效益。
3.喜酸怕盐
蚯蚓喜偏酸或中性土壤,若土壤偏盐碱性,蚯蚓则无法生存。可以用磷酸二氢铵适度调整盐碱性土壤的酸碱度。
4.喜静怕震
蚯蚓喜欢安静的环境,应选择远离工厂、马路等嘈杂之地的农田、林下作为养殖场。同时,不要在临近处施工或上下翻动基料土壤,否则会对蚯蚓生长繁殖带来不良影响。
5.喜暗怕光
蚯蚓喜黑暗而畏光,具有昼伏夜出的习性。虽然蚯蚓没有眼睛,但感光器官遍布全身,强光对其生长、繁殖极为不利。养殖环境应选择阴暗避光处,如在农田中可铺盖些稻草。
6.喜甜怕辣
蚯蚓喜吃酸甜、腥味食料,像腐烂的西红柿、水果、西瓜皮、洗鱼水等皆是它们的最爱。而最怕吃辛辣味食料,如大葱、大蒜、辣椒等,若用城市生活垃圾饲喂蚯蚓,一定要挑出辣味食料,同时建议充分发酵后再行饲喂。
(二)综合考量
1.养殖地点选择
在蚯蚓养殖场的选择上,一般选择林地为佳,但要注意不能选择果园地,因为果园喷洒农药时会造成蚯蚓大面积死亡。同时,土地附近用水要便利,若土地不能灌溉则不能使用。
2.水源选择
蚯蚓养殖需要大量的水,应选择酸碱度适中的水源,不要使用高酸碱度的水源。如果pH值高,蚯蚓会逃跑或死亡。
3.肥料选择
蚯蚓养殖以粪便为主,其中牛粪是不错的选择,其次是生活污泥和造纸厂污泥。牛粪分牛粪和肉牛粪,牛粪比肉牛粪好是因为牛粪的蛋白质含量比肉牛高。污泥的选择一般比生活污泥好。
4.粪肥发酵及氨排放
牛粪和污泥运到现场后,首先要进行发酵。未发酵的牛粪和污泥不能使用,因为成堆堆放时会产生大量氨气,导致蚯蚓死亡或逃逸。粪便发酵后,应注意至少搅拌两次,以充分排出发酵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氨气。将发酵好的粪肥搅拌几次后,在放入蚯蚓苗前,在粪肥上喷水降温,保持粪肥的湿度和温度。
5.放苗前注意事项
要选择好的蚯蚓苗,苗大、发育好,尤其是蚯蚓繁殖环大的,这样才能保证蚯蚓养殖一个阶段后,在蚯蚓粪堆中能产出下一批蚯蚓卵。放苗时,应提前6小时左右向蚯蚓养殖的堆肥堆喷水,以保证堆肥堆的湿度和温度,湿度一般保持在60%-65%左右,温度保证在15-25度。
6.饲料问题
蚯蚓养殖需要蚯蚓饲料,目前市场上没有合适的蚯蚓饲料,可以自己配制。主要原料是一些水果废料、制糖过程中的糖渣以及酿酒过程中产生的酒精酒糟等下脚料。这些东西会产生大量的氨基酸、糖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可以促进蚯蚓的发育和生长。
7.林地养殖注意事项
蚯蚓的林地养殖要注意不要选择果园地,其次不要选择一些低树种的土地,也不要选择在树的根部下面养殖蚯蚓,因为这些树会把一些毛细根放入养殖的粪肥中吸收养分,导致粪肥板结,水分快速流失,不利于蚯蚓的生长。需要把蚯蚓粪和树根分开30-50厘米。
8.收获注意事项
蚯蚓的收获方式因地而异,可以利用阳光直射、诱食或利用蚯蚓怕振动的原理让它们逃出粪堆等。但要注意不要让蚯蚓受到太大的伤害,最好选择吸引食物的方式,这样蚯蚓能有一个好的体质,保证成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