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牛羊在运输中出现应激,应如何处理?

从动物福利的角度,也要求人类为动物提供适合的营养、环境条件,善待动物,正确地处置动物,减少动物的痛苦和应激反应,提高动物的生存质量和健康水平,实现人类在合理地利用动物同时,能获得可持续的最大利益。

随着时代发展,食品卫生安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保障动物肉质安全的宗旨要贯彻养殖的各个环节。因此,如何减少牛羊运输应激已成为研究热点。

什么是牛羊运输应激?

牛羊运输应激是指在长途运输过程中因颠簸、拥挤、闷热或寒冷、噪声、禁食、禁水等,对牛羊产生的较大刺激,导致被运输牛羊的代谢、免疫能力和行为改变,使病原更容易侵袭牛羊的机体和诱发疾病,最终导致牛羊生产性能下降、胴体质量下降、病死率上升,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造成应激的因素有哪些?

1、动物的类型和年龄:牛羊的年龄、体况、性情等是影响运输应激的重要因素。除此之外,运输前后动物的状态也会对牛羊造成影响。

2、装载密度:在高密度和低密度运输时,牛羊易发生挤伤、跛行等不利情况,而这些损伤又会进一步加重运输应激。

4、运输距离造成的牛羊缺水和饥饿:例如跨省或跨区域、中间过夜的长途运输,可能会造成动物体质下降,体内营养物质消耗,容易诱发疾病。

5、天气和环境:运输车内的温度、湿度、气体交换等会受外界天气和装载密度的影响。而且运输途中一般都是封闭式,空气不流通、排泄物未及时清理造成细菌滋生,这些因素都会增加牛羊应激反应。

6、牛羊装卸载:除了运输过程中的应激,装载和卸载牛羊的过程,也很容易导致动物应激或者体表的擦伤、跛行等。

牛羊运输应激有何危害?

出现应激反应对牛羊造成的主要危害有免疫力下降、生产性能降低、繁殖力下降以及畜产品品质降低等。

1、机体免疫力下降,抗病力减弱,因而对某些传染病和寄生虫病易感性增加,降低疫苗预防接种的效果,往往造成传染病的流行。

2、发生应激时,动物机体必须动员大量能量来对付应激源的刺激导致生产性能降低。

3、应激反应可使动物促卵泡激素、促黄体激素、催乳激素等分泌减少,幼畜性腺发育不全,成年畜性腺萎缩、性欲减退,精子和卵子发育不良,并可影响受精卵着床及胎儿发育,造成早期吸收、流产、胎儿畸形或死胎。

4、应激敏感动物在有应激源作用时,不仅其生产性能降低,还常发生生理病变,从而影响畜产品品质。例如肉质松软、肉色变淡,呈灰白色、水分渗出等。

要避免牛羊运输应激,需采取什么措施?

因上车、下车,长途颠簸等长期处在非适宜环境和条件刺激下,应激反应不可避免。但养殖户可以采取综合措施消除部分可避免的应激因素,减少应激反应的强度及其引起的危害。

(1)上车前

装车前牛羊应当空腹或半饱,不宜饲喂后装车,以防腹部内容物多,车上颠簸引起不良反应。

装车时,车辆应停放在高台处,让牛羊能自动上车,上车速度不宜过快,以防拥挤造成挤伤、跌伤。装车后,要清点牛羊数量。

(2)运输途中

汽车起步或停车时要缓慢、平稳,中途要匀速行驶,避免急刹车。运输中休息频率一般100公里或2—6小时停车检查、休息一次。

运输途中要尤其注意防止牛只倒下。如果发现有牛倒下,要及时赶起,防止被踩。

夏季白天运牛要搭凉棚,冬天运牛要有挡风。一般短距离运输,途中不喂草料也可以,但需要饮水。

(3)卸车

到达目的地后,汽车可停放在有高台的地方,让动物自己走下车,切勿拥挤。确保动物安全下车,并清点数量。

下车后不能立即喂料和饮水,先让牛休息5~6小时后,再开始饮水,饮水要限量,此时不宜喂草料,而且第一次喂养不要喂得太饱。

进舍第1天只喂清水即可,一般1天以2小碗麸皮水(并适当添加电解多维)为宜,第2天适当增加饮水量并饲喂青饲料,并加喂清热解毒、抗感冒、健胃类的中草药(中草药至少需连续饲喂1个疗程)和电解多维;第3天起开始饲喂精饲料,2次/天,0.5kg/次左右,间隔8h以上再喂,饲喂后要饮足水。

第1周以粗饲料为主,略加精料;第2周逐渐加料至正常水平,确保牛羊健康无病、完全恢复正常后进行驱虫、健胃、疫苗接种,方可转入大群。

我国畜产品养殖位于世界前列,牛羊存栏量连年增加。每当牛羊出栏季节在运输的过程中常会出现应激状态,众多研究已证明运输应激将影响牛羊抵抗疾病能力,导致生理机能发生改变,直接影响到畜产品的品质,造成畜牧业经济损失,因此有必要采取各种措施以减少牛羊运输应激。

作者:张翩(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动物卫生研究所研究生)

科学性把关:王晓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动物卫生研究所研究员、研究生导师)

THE END
1.牛羊不驱虫会有什么危害?牛羊不驱虫会有什么危害?发布时间:2021-05-24 10:18:00作者:来源:字号【 大 中 小 】阅读量: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链接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吉林省农业农村厅 备案号:吉ICP备2022007799号 地址:长春市人民大街1486号 联系方式:0431-88906450 网站标识码:2200000037 公安备案号:22010402000688...http://agri.jl.gov.cn/rdzt/nywsp/jszd/202105/t20210524_8077959.html
2.牛羊寄生虫病的流行危害现状与防控策略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ppt牛羊寄生虫病的流行危害现状与防控策略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 病原生态学与流行病学不很清楚: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近年来我国畜牧业的生产模式也发生了根本改变,上个世纪60~80年代所获得的关于畜禽寄生虫病的流行病学资料已完全不能满足制定有效合理的防控模式的需求。 我国地域辽阔,地理、生态...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7/0715/122326669.shtm
3.春季,必须重视牛羊驱虫牛羊无论是放牧的还是圈养的,每年春、秋两季都要根据饲养条件和饲养环境以及牛羊的品种、大小等不同情况进行1-2次驱虫,这样才能保证牛羊的健康生长和牛羊群的发展扩大。 每年都要驱虫。因为每年春天气温上升到一定程度时,很多寄生虫及虫卵在自然界中就会生长繁殖,污染环境和牧草,或者被中间宿主吞食。又因牛羊都是多...https://www.scnjw.com/.content/myarticle/myarticle/9b74a253-b806-11ed-b6e1-04d9f5394155/
4.执业兽医网牛羊摘要:奶牛的寄生虫病是奶牛养殖中比较常见,危害严重的疾病,会对奶牛养殖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为减少养殖业的经济损失,有效预防奶牛寄生虫病。本文对奶牛寄生虫病的流行病学、病因、诊断治疗及预防措施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我国奶牛寄生虫病的预防提供参考。 http://zgzysy.com/index/news_xq/id/6400.html
5.牛羊驱虫注意事项没记录母羊配种日期就不知道该不该用药,就会造成工时的浪费,所以不管是圈养还是放牧,公母分圈非常有必要,特别是放牧,寄生虫种类多。都在空怀期驱虫那只能是一年一胎啊。 给羊驱虫注意不要随意加大用量 伊维菌素含量的混乱导致养殖户使用伊维菌素的泛滥,大部分厂家伊维菌素含量不足,养殖户长期受到这种...https://www.meipian.cn/2yci7g9n
1.猪群毒素超标危害大怎么办?这种“排毒驱虫”方案疗效极好!注意:牛羊个体投服,按驱速壮0.1—0.15g/kg体重(即每袋驱速壮500克,投服牛羊3300—5000千克体重),连用3天、间隔3天、再用4天(即“前三后四”驱虫法)。 “净体行动方案”: 每吨饲料添加茵栀解毒颗粒1—2公斤+青蒿常山颗粒1公斤+驱速壮1公斤(用7天),连用15天,以后每季度使用1次。https://www.yangzhu360.com/gongqiu/20230214/543724.html
2.《牛羊生产技术》项目六羊的饲养管理(任务5羊的放牧饲养及...必要时在出牧、归牧时对羊戴笼罩,防止危害路边农作物。 (三)四季放牧特点 我国绵羊、山羊分布面积很广,自然气候条件千差万别,但不同季节的草场选择、放牧任务不同,放牧技术等方面都是大同小异的。但是天然草场的枯草期较长,而且不同季节牧草的营养价值不同,放牧管理的形式也不同。https://njsw.cbg.cn/show/6038-225394.html
3.实用技术灾害环境下肉牛牦牛产业应急技术指南户养规模的饲料储备在小区域、中低程度、短时间的自然灾害上具有较强的抵御能力,其抵御能力主要建立在灾害到来之前未发生过其灾害、交通运输和电力不中断、产品交易基本能进行、不发生次发灾害之上。但当已经发生过的灾害(如干旱或水灾)造成了粗饲料歉收时,或者发生危害性强、危害面广、持续时间长的灾害(如2008年...https://www.nfncb.cn/index.php/xumu/1320.html
4.全文不同时期牛羊的饲养管理要点及疫病的防治方法(畜牧学论文)不同时期牛羊的饲养管理要点及疫病的防治方法 摘要:集约化养殖场的出现使得人们对羊肉产品质量的要求开始逐步提升,在这种背景下各大养殖场养殖人员必须要掌握相关的牛羊饲养管理技术和牛羊疾病防治技术,目前我国牛羊养殖过程中经常出现的冬季疾病主要有风湿症、巴氏杆菌病等,并在养殖过程中严格按照牛羊养殖的各种规章制度...https://www.91xueshu.com/l-xmxlw/66743.html
5.益昊兽用大黄苏打粉猪牛羊药开脾健胃驱虫药不吃挑食厌食消化不良200g...农资园艺 > 饲料添加剂 > 畜牧养殖添加剂 > 益昊 > 康之牧兽药店 益昊兽用大黄苏打粉猪牛羊药开脾健胃驱虫药不吃挑食厌食消化不良... 京东价 ¥ 促销 展开促销 配送至 --请选择-- 支持https://item.jd.com/100320746195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