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咪在怀孕期间是不建议洗澡的。很多猫咪天生就比较怕水和吹风机,所以洗澡对于猫咪来说本身就是一个比较大的应激反应。猫咪在受到强烈的应激之后体内的激素水平会出现变化,可能会诱发一些疾病,比如猫传腹,还有可能还导致免疫低下和抵抗力急剧的下降,导致感染,同时怀孕的猫咪也比较容易流产。
建议幼猫年龄到达三月龄左右,体重在一公斤以上时才可以选用安全、质量可靠的猫咪体内驱虫药。如果是专门针对幼猫体内寄生虫的药物,需要等到猫咪六月龄以上才能使用。体外驱虫药也需要根据幼猫的体重来选择,在使用体外驱虫药时需要根据猫咪的体重,分成几次用,不要将一支驱虫药全部用完,否则会导致猫咪出现中毒的情况。
建议猫咪1岁以后再备孕,此时生产风险相对于1岁以下怀孕的猫咪要小一点。通常猫咪会在七八个月的时候第一次发情,表示猫咪已经性成熟,但是此时身体还未进入体成熟,此时怀孕可能会发生难产、死胎等,不建议此时让猫咪怀孕。
执业兽医师
怀孕猫咪不可以驱虫。首先,怀孕的猫咪使用驱虫药物可能会导致胎儿畸形,甚至引起流产等严重情况。其次,建议在猫咪怀孕之前就做好驱虫工作,一般成年猫咪3个月做一次体内驱虫即可。最后,怀孕期间应做好饮食卫生,避免受凉感冒,同时需要加强营养,因为怀孕期间最好不要喂食药物。
怀孕的猫咪不建议驱虫,因此驱虫药物对幼崽有一定的影响,甚至导致畸形胎儿和流产。建议在配种之前就做好驱虫措施,然后注意猫咪生活环境的清洁,避免接触体外寄生虫,并且需要最好食具的清理,喂食干净、无污染的食物,不要喂食生肉。最后,猫咪怀孕期间建议结合B超检查了解胎儿的情况,比如数量、发育状态等。
怀孕狗狗不建议驱虫。由于驱虫药大多会进入血液循环,而狗狗腹内的幼崽对药物的敏感度很高,不当的使用驱虫药物将会增加畸形胎儿、流产等情况的发生几率。一般建议在准备配种之前给狗狗做好驱虫措施,包括体内和体外驱虫,并且建议使用以塞拉菌素、米尔贝肟等成分的为主的低刺激性驱虫药物。
不可以吃体内的驱虫药,因为体内驱虫药对猫咪胃肠道有刺激,严重的甚至会引起流产。但是可以选择体内外一起驱的外用滴剂,这类驱虫药不仅能针对跳蚤、虱子、螨虫等体外寄生虫的,对体内的线虫也有效,而且外用滴剂是通过皮脂腺吸收的,大部分贮存在皮脂腺内,只有少部分会进入血液,所以安全性比较高。
猫咪怀孕期间一般不建议使用内驱,毕竟是药三分毒,无论什么驱虫药对猫咪都有一定的影响,可能会有应激反应,吃完后很容易使胎儿发育不良,出现畸形的现象,严重的情况可能会发生流产。所以说在猫咪配种前最好驱虫工作可以选择一次性内外驱虫,之后等猫咪产后再做驱虫。如果猫咪身上有虫必须要驱的话建议使用安全性较高的产品,使用内外兼驱,严格按照喵咪体重剂量服用,且最好是饭后半小时给猫咪使用,避免造成肠胃问题。使用后持续观察猫咪状态,吃喝排便等看是否正常,若有问题及时就医而且要尽量减少猫咪应激。
怀孕的猫咪可以进行体外驱虫,但是体内驱虫需要用怀孕期间可用的体内驱虫药。如果猫妈妈体内有寄生虫,可能会通过胎盘传染给小猫咪。但是由于部分体内驱虫药的药性过于强烈会导致流产,所以在选择时一定要选择安全性更高的驱虫药。如果猫妈妈的粪便里寄生虫过多,建议重复使用一次。
可以进行驱虫的。很多驱虫药在说明书上写着怀孕狗狗可以使用,说明该药生产使用前,做过对于怀孕狗狗体内药理作用情况的分析,而且在大数据的调查下,对于怀孕狗狗的身体相对安全。需要注意的是:给怀孕狗狗驱虫之前,看清楚使用说明书,没有明确说明孕犬可用的商品,建议不要使用并且要在正规渠道购买,避免假冒伪劣产品。
狗狗怀孕是可以做体外驱虫的。正常情况下狗狗体外驱虫建议一个月做一次,体内驱虫建议每三个月做一次。体内建议用含塞拉菌素、吡喹酮成分的药物,用于治疗线虫、蛔虫、绦虫、钩虫等。体外驱虫建议用含塞拉菌素、非泼罗尼等成分的药物,用于治疗疥螨、蜱虫、跳蚤、虱子等等。
白翔执业兽医师
执业编号:A012017510074
猫咪怀孕是不建议打疫苗的,因为目前临床中大多数疫苗都属于弱毒活疫苗,给怀孕的猫咪注射,会通过血胎屏障侵害胎儿。建议在母猫产后三个月,幼猫断奶后,且母猫身体健康状态比较好的情况下,进行疫苗接种。如果必须要注射的话,尽量到宠物医院选择灭活疫苗。
猫咪怀孕初期可以摸它的肚子,但不建议经常去摸或者是用力去揉猫咪的肚子,以免让猫咪受到惊吓,对胎儿造成伤害。如果是猫咪怀孕中期或者后期是不可以摸肚子的,因为猫咪怀孕以后它的肚子是非常敏感的,如果主人碰一下它的腹部,猫咪可能会因为过度紧张从而引起流产。
通常建议猫咪洗完澡间隔3-4天再驱虫,若是进行体内驱虫则不影响。猫咪的体外驱虫药一般为滴剂,通过皮脂腺吸收而后进入血液,刚洗完澡进行体外驱虫可能会因为皮肤上没有油脂而导致驱虫药无法发挥药效。此外,洗澡对于猫咪而言是一种应激刺激,可能会导致抵抗力下降,洗澡后立即驱虫可能导致猫咪出现不适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