蛔虫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是“噩梦”的存在,特别是在幼年时期在排泄时看到蛔虫的“蠕动”,成为了多少人挥之不去的阴影。
在过去,蛔虫病与感冒一般常见,基本上家家户户的小孩子都吃过蛔虫药,彷佛肚子里有蛔虫这件事是每个人成长的必经阶段。
那么究竟发生了什么?难道是蛔虫灭绝了吗?而为什么七八十年又如此盛行呢?
蛔虫究竟是什么?
蛔虫是人体体内的常见生物之一,它是无脊椎动物,线虫动物门,线虫纲,蛔目,蛔科,也是人体肠道内最大的寄生线虫,其形态略带粉红色或微黄色,体表有横纹,雄虫尾部常卷曲。
蛔虫的感染率可高达70%,常见于农村。蛔虫病是指蛔虫寄生于人体小肠内引起的一种常见寄生虫病,儿童的感染率高于成人。
比如说如厕后、就餐前不洗手,而七八十年代的注重个人卫生的意识并未深入人心,家长们对孩子的卫生教育少之又少,因此蛔虫进入人体的机会得到了增加。
大部分会通过粪口传播感染,并寄生于人体小肠或其他的器官,使得个人健康存在一定的风险。
蛔虫为何“挥之不去”?
相信大多数人的童年都有过玩泥巴、趟鱼塘的经历,而在那个年代的卫生条件是比较落后的。
住房的面积小且通风不畅,也没有过滤的健康水源,因此蛔虫在我们的生活“无处不在”。
在七八十年代,由于医疗设施不完善、人们缺乏卫生保健意识、基础设施的不完善,有关部门对于粪便的处理和水源的管理能力又明显不足,因此导致环境卫生条件差。
而蛔虫又具有繁殖能力强、环境抵抗力强和传播途径广的特点,它能够在恶劣的环境中进行长期存活,甚至可达十年以上。
进而导致蛔虫可通过这些通道进入人体体内,使得蛔虫盛行。不仅如此,缺乏健康的饮食习惯也是原因之一。
在七八十年代,由于经济发展落后,人们的饮食标准仅仅只是吃得饱,主要以小麦等高淀粉的食物为主,
蔬菜水果的摄入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是少之又少的,因此导致人体缺乏维生素,抵抗力不足。
而当人们生了病之后,又因为医疗技术落后、缺乏医疗设施,甚至有些落后地方买不到蛔虫药,导致患者难以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因此在那个年代,大多数的人都有过蛔虫病的经历,当家里的孩子到了一定年纪,家长们都会纷纷给自己的孩子购买蛔虫药。
像“宝塔糖”就是脍炙人口的蛔虫药,相信每一个人的童年都有过吃蛔虫药的奇妙经历吧!
人们不再因“蛔虫”而担忧!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医疗水平得到了提高,人们卫生保健意识也越来越强,“勤洗手、讲卫生”的观念深入人心。
当然,对于饮食的健康也愈发重视,人们追求健康平衡的饮食,重视膳食纤维、维生素等等元素的摄入。
不仅如此,由于“刘畊宏女孩”事件从而卷起一波健身热潮,人们越来越崇尚健康运动引领生活,各式各样的运动方式深入人心。
从而使得人们身体的抵抗力得到了增加。再者,虽然人们的思想观念得到了转变,但同时由于国家对于医疗卫生的重视。
这些年来医疗水平得到了提升,治疗手段也得到了进步,从而人们对于蛔虫的烦恼也不复从前了。
养成四个小习惯,和蛔虫说拜拜!
一日之计在于“整”
养成及时把屋子整理干净的习惯,摆放整洁,及时更换床单,不同类别的物品进行分类,改掉杂物大量堆放的坏习惯。
及时清洁,养成习惯
要习惯性地做到上完厕所及时洗手和清洁马桶、炒完菜就洗锅、保持拖地擦桌子的良好习惯。
定时丢垃圾
每天产生的垃圾,特别是厨余垃圾,都要及时丢进垃圾桶,千万不要堆积,等到想到的时候才处理!
学会和闲置品断舍离
有的时候细菌的产生往往源于闲置品的堆积,因此需要我们不定时地整理厨房、客厅、房间,把不需要的东西进行及时地处理,让生活更加充满意义。
每年的4月7日都是世界卫生日,世界对于卫生健康的工作越来越重视,我们每个人更是要树立好健康意识、注重个人卫生健康状况。
而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能够给我们形成名为抵抗力的保护屏障,这不仅能让蛔虫远离我们,更能让别的有害细菌不敢靠近,只有身体好了,人们才能喜笑颜开,去拥抱世界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