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猪的生产

1.要求每位同学结合课堂讲授以及必备知识点写出任务实施计划,以便讨论与实施。

2.任务完成过程如下:

任务准备:利用教材、网络资源、图书做准备,写出任务实施计划。任务实施:课堂授课(根据教师授课内容,修改任务实施计划)-现场教学。学生分组操作,教师指导。任务总结:每一组选一名代表做任务报告,集体讨论,教师点评;写出实训报告。任务后续:学习现代养猪场操作规程,为分组轮流顶岗实训做准备。

备注

该任务学生在任务实施计划的指导下在分组轮训中到生长育肥舍内进行,不再集中实训中安排。

任课教师

何文

授课班级

08牧医

学时

模块三

肉猪的生产

课型

课堂-现场

教学方法建议

任务驱动式教学,“教学做一体”,结合多媒体图片。

教学重点与难点

掌握肉猪生产前的准备、肉猪生产配套技术以及无公害猪肉和有机猪生产技术。

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设计

一、任务布置:要求学生在课前预习,利用任务书,熟悉本次教学内容,了解该模块的学习任务,写出任务完成计划书。二、任务实施:1.课堂教学部分:结合多媒体及图片讲述生长育肥舍的饲养管理操作规程。一、生长育肥舍饲养管理操作规程二、肉猪生产的特点及要求三、肉猪生产前的准备四、高效益快速育肥配套技术五、无公害肉猪和有机猪生产技术(三)操作规程2.现场教学教学组织:布置任务-分组-生长育肥舍进行操作-分组讨论-写出任务总结和实训报告。三、任务完成及点评教学组织:每个小组写出任务实施计划(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每组一名代表宣读计划(锻炼学生口头表达能力)-讨论-教师点评-分组写出任务完成总结。四、任务后续1.根据任务完成总结、发言情况、讨论情况,表扬认真完成任务、效果好的同学,同时鼓励其他同学。2.在分组顶岗实训中,根据任务实施计划,在养猪场实际操作,进一步完善和强化任务。3.成绩评定:顶岗实训鉴定+任务计划书+实训报告+技能考核+作业完成情况=最终成绩

【学习单】

一、生长育肥舍饲养管理技术操作规程

二、肉猪生产的特点及要求

(一)肉猪生长发育三个时期

(1)从断奶至体重35kg为生长期,或称为小猪阶段或前期;

(2)体重35----60kg为发育期,或称中猪阶段或中期;

(3)体重60kg至出栏为肥育期,或称为大猪阶段或后期。

实践证明,小猪阶段不易饲养,很容易感染疾病和生长发育受阻,而到中猪阶段以后就比较容易饲养了。因此,小猪阶段的生长发育是提高肉猪饲养效果的关键。

(二)肉猪的生长发育呈现一定的规律:

(1)体重增长规律:肉猪的体重是表示身体各部位和各组织生长的综合指标,一般以日增重表示增长速度。生长肥育猪随日龄增长,体重增加,6---8月龄前增重较快,饲料转换率也高,而4月龄以前的生长强度最大,肉猪体重75%要4月龄前完成。到10月龄以后,增重速度减慢。

(2)营养物质日沉积量和体组织组成成分变化规律:

蛋白质沉积在肥育开始时逐渐增加,然后几乎保持不变。脂肪沉积随肥育进展不断增加。因此,体组织生长高峰出现的顺序为骨骼、肌肉、脂肪。即生产发育早期,骨骼的生长发育最快,而后为肌肉,后期则大量沉积脂肪。

(3)肉猪随着年龄和体重的增长,蛋白质和灰分的含量下降,但变化不太大。而水分和脂肪的变化很大,脂肪增加的同时水分下降,但两者之和没有太大变化。

(4)肉猪从饲料中获得营养的主要去向是维持需要和增重。

一是肉猪摄食的能量首先用于维持需要,若有剩余,则用于增重。如果肉猪日粮中的能量只够维持需要,那么肉猪则光吃不长,只是维持生命而已;若除去维持需要后稍有剩余,肉猪则生长缓慢;若除去维持需要后剩余相对比较充足,肉猪则长得较快,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其肥育潜力。

二是肉猪生活一天,无论是增重与否,就得用掉一天的维持消耗,而且随着体重增加,维持消耗相对也有所增加。

(三)肉猪生产的目的

肉猪的快速育肥,不可照搬国外的高投入、高产出、高能量、高蛋白的作法。应立足于我国当前广大农村的实际生产水平和饲料条件与特点,应以高效益为前提,以解决我国十几亿人中吃肉为目标。这样,快速养猪法才是最适用、最经济的。

三、肉猪生产前的准备

(一)圈舍及环境的消毒

为避免或减少肉猪产过程中传染病或寄生虫等病的发生,在肉猪进圈之前应对圈舍及环境进行彻底清扫和清毒。

1、对于旧圈舍,在消毒前要将圈舍维修好,特别是损坏的水泥地面要提前修补好。

2、要彻底清除圈舍内的粪尿、垫草等污物,水泥地面应冲洗干净。若是土圈,应彻底起垫。

3、对舍内外环境如走廊、地面、墙壁、围栏、用具等进行彻底消毒,水槽和食槽也要洗刷干净、彻底消毒备用。常用消毒方法:2%---3%的热火碱水溶液喷雾消毒,然后将水槽和食槽用清水冲洗干净,以除去消毒药味。密闭圈舍也可以进行熏蒸消毒,常配制的浓度是每六方米窨用福尔马林25ml,高锰酸钾25g,水12.5ml。使用方法是将水与福尔马林置于大瓷碗中,混合后,再将预先称好的高锰酸钾倒入。消毒进程中应将门窗关好,经过12---24h再打开通风。

(二)选好猪苗

猪苗是进行肉猪生产的先决条件。猪苗的好坏与肉猪肥育期增重、饲料转化率和发病率高低关系极大。

1、选用优良杂交组合的杂种仔猪研究与实践证明,优良杂交组合的杂种仔猪生活力强,协重快,肥育期短,节省饲料,抗病力强,有较大的杂种优势,可降低育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我国的大量试验和生产实践证明,一般两品种的杂交猪可提高增重达20%左右,饲料转换率可提高10%左右。三品种杂交比两品种杂交效果好,每窝所产猪肉量可经两品种杂交提高19%。因此,有条件地区尽量利用三品种杂交的仔猪进行肉猪生产,以提高肥育效果。

2、选用体大强壮发育整齐的仔猪仔猪体重大小是发育好坏的重要标志。体重大、活力强、发育整齐的仔猪,肥育时增重快,省饲料,发病率和死亡率都低。体重大小不同,育肥效果差别很大(表3-3)。正像群众总结的那样:“初生差一两,断奶差一斤,出栏差十斤。”(两、斤为非法定计量单位,1两=50g,1斤=500g)因而,在购买猪苗时,不能为一时省钱,而挑选小猪购买,否则会得不偿失。

3、选用健康无病的仔猪

(1)原因:某些慢性病如猪喘气病和萎缩性鼻炎等,对成年猪和仔猪的影响不算太大,但却严重干扰生长期的肉猪。虽无明显临床症状,死亡率亦不高,但会严重降低生长速度,使饲养期延长,增加饲料消耗(表3-4)。这种非死亡造成的经济损失,常易被人忽视。因此,应尽量选用健康未感染疾病的仔猪,不能选用疫区及病弱仔猪。

(2)健康仔猪的特征是:两眼明亮有神,被毛光滑有光泽,站立平稳,呼吸均匀,反应敏捷,行动灵活,步态平稳,摇头摆尾或尾巴上卷,叫声清亮,鼻镜湿润,随群出入。粪软尿清,排便姿势正常。主动采食。

(三)去势

1.去势的原因:

(1)我国地方猪种及其杂交后代,性成熟较早,一般3—5月龄即可交配受孕。

(2)去势可使仔猪性情安静,食欲增加,易沉积脂肪,提高增重速度,并且肉的品质也能得到改善。若不去势育肥,后期肉脂会有异味。

因此,我国凡作肉猪用的公、母仔猪,在肥育前都要去势。经试验证明,去势的公猪比不上去势的公猪增重高10%,去势的母猪比不去势的母猪多产脂肪7.6%。而饲料的转换率,去势的公、母猪都比未去势的高。

一般在生后30—35d,体重5—7kg,也有些生产条件好的养猪工厂,在仔猪生后3d对公猪去势。

国外培育品种猪性成熟晚,肉猪饲养水平高(5.5-6月龄体重可达100kg),在性成熟前即可上市。所以,

猪只给公仔猪去势,小母猪可不去势,既不影响生长,又能提高瘦肉率。

(四)驱虫

1.驱虫的原因:

(1)猪体内外寄生虫,不但摄取猪所获得的营养,而且还传播疾病。

(2)猪患寄生虫病后,生长缓慢,消瘦,被毛蓬乱无光泽,严重的可使增重速度降低30%左右,甚至沦为僵猪。因此,育肥前必须驱虫。

2.驱虫的方法:

(1)方法:猪的体内寄生虫以蛔虫为多,主要危害3—6月龄的猪。一个肥育期应驱虫2次,第一次在育肥前,第二次在催肥前。

(2)常用药物:敌百虫,每千克体重为60—80mg;四咪唑,每千克体重为20mg;丙硫苯咪唑,每千克体重为100mg,拌入饲料中一次喂服。体外寄生虫以疥螨和猪虱为常见,常用药物为敌百虫,每千克体重0.1g,溶于温水中,拌入饲料喂服,或用温水配制成2%敌百虫溶液,喷雾患猪全身及其圈舍四壁与地面。为彻底消灭猪虱,应间隔一周再喷一次。

3.注意事项:

(1)无论驱除体内还是体外寄生虫,对白猪,尤其是长白猪及其后裔,药量应酌情减少。

(2)大群驱除时,应事先选择体况及发育中等的几头有代表性的猪,先做试验性驱虫。经观察,确认效果良好且安全后,再进行大群驱虫工作。

(3)服用驱虫药后,应注意观察,若出现副作用时要及时解救。驱虫后排出的虫体和粪便,要及时清除发酵,以防再度感染。

(五)预防注射

为避免传染病的发生,保证肉猪肥育期及整个猪群的安全,仔猪必须按要求、按程序进行预防注射。特别是从集市购入的仔猪,进场时必须全部进行一次预防接种,并隔离观察30d以上方可混群,以防传染病暴发造成损失。

1、预防猪瘟:仔猪在20日龄或断奶时肌肉注射猪瘟兔化弱毒疫苗1ml,即可免疫1年以上。外购的中猪在入栏前肌肉注射,用量同上。

2、预防猪丹毒:可用猪丹毒弱毒疫苗(冻干苗),大小猪一律皮下注射1ml(使用前用1.5%氢氧化铝生理盐水稀释,在6h内用完),可免疫9个月,注射后7d即可产生免疫力。也可改用猪丹毒氢氧化铝甲醛疫苗,断奶仔猪皮下注射5ml,21d后产生免疫力,免疫期6个月。

3、预防猪肺疫,大小猪一律皮下注射猪肺疫氢氧化铝甲醛疫苗5ml,7d后产生免疫力,免疫期9个月。或者口服猪肺疫弱毒冻干疫苗,先用凉开水稀释,拌匀于饲料中,让猪自食,21d后产生免疫力,免疫期6个月。

目前,生产中大量使用猪瘟、猪丹毒、猪肺疫三联苗,不论大小猪可一律皮下注射1ml,免疫期:猪瘟1年,猪丹毒和猪肺疫均为6个月。具体按说明书使用。

4、预防仔猪副伤寒:1月龄以上仔猪有仔猪副伤寒弱毒疫苗耳后肌肉注射1ml,免疫期9个月。

(六)合理组群

1.优点:

肉猪一般多采取群饲,这不仅可提高劳动效率,降低肥育成本,并且可以利用猪的抢食习性,使猪多吃饲料,从而提高增重效果。

2.组群不合理的弊端:

常常会发生咬斗、争食等情况,影响增生和肥育潜力的发挥。因此,对肉猪进行合理组群,是十分必要的。

3.组群的方法:

(1)一般按品种、杂交组合、体重大小、体质强弱等情况进行组群。这样既考虑到同群肉猪的习性、大小、强弱等较相近,又可避免合群猪发生大欺小、强欺弱、互相干扰的现象,管理方便,使肉猪生长发育整齐。

(2)合群时通常采取“留弱不留强、拆多不拆少、夜并昼不并“等方法,即较弱的猪群留在原圈,把较强的猪合进去;或把较少的猪留在原圈,把较多的猪合进去;或将两群猪并群后转入另一圈内。主要防止猪只因并群发生咬架、攻击现象。

(3)合群最好在夜间进行,还可在合群的猪身上喷同样的药液,如来苏儿等,使猪体彼此气味相似,而不易辨别。

(4)合为一群的仔猪赶入新圈,应及时调教,让其保持相对稳定后,饲养人员才能离开猪舍,以免相互咬架,造成伤亡损失。

(5)每群头数的多少,要根据猪舍设备、饲养方式、圈养密度等决定。一般以每头猪的占地面积为0.8—1.0㎡为宜,每圈一群以10---20头为宜。

4.肉猪分群:

国外发展的趋势是不分群,即从仔猪到肉猪饲养结束的整个饲养期不挪圈,而是随猪的体重不断增加进行扩圈(在工厂化舍内用活动栅栏来扩圈)。这种方法效果很好,和我国劳动人民采用的“一窝肥”的饲养方式相似,不同之处是不能扩圈而已。四、高效益快速育肥配套技术(一)育肥初期的管理与环境控制

1.调教

(1)仔猪在组群时,应立刻进行调教“三点定位”。

所谓“三点定位”是指猪只在固定地点排便、采食和睡觉,关键是调教其定点排便。

(2)在调入新圈时要注意调教。方法是首先把新圈打扫干净,在猪床处铺垫少量垫草,在饲槽内放少量饲料,在排粪的地方堆上少量粪便或洒少许水,然后将猪赶进新圈,这样,一般的猪很快就会养成“三点定位”的习惯。对个别不能按固定地方排便的猪,应注意加强调教,结合守候和勤赶,这些猪也很快就能养成定点排便的习惯。

2.防止咬耳咬尾

(1)“相食症”概念

猪的相互咬食现象,又称“相食症”,是肉猪生产中常见的危害较大的一种恶癖。其中以咬耳、咬尾最为常见,多发生在生长幼猪群中。国内外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至今尚未完全搞清楚。猪群中若发生相食症,猪体伤痕累累,一旦伤口感染或化脓,会蔓延到脊椎,形成脓肿,直接影响部分或整个胴体的质量。据报道,相食症可使生长速度和饲料转换率降低20%以上,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必须给以足够的重视。

(2)“相食症”产生原因

a.环境因素可以引发此症。普遍认为,环境和营养的影响是最重要的。特别是舍内高温、空气污浊、密度过大、采食槽位不够、供水不足、重新组群等都会引发相食症。饲粮构成不合理也是引发此症的诱因,如高能量、粗纤维过少和动物蛋白严重不足的日粮,钙不足或过多的日粮,食盐过少的日粮,微量元素供给不当的日粮。

b.明显的“序列”行为和“争斗”行为易引发此症。序列排位,完全靠“打斗”而定。因此,重新组群,必定重新排定序列,必然或轻或重地争斗一番。由于诸多不适因素等诱因,使猪更加烦躁不安而争斗加剧。据观察,猪只争斗与躲闪时,耳朵易煽动又首当其冲,尾巴易抡起,而且又落在最后。这两个部位相对又比较软弱,易出血。一旦出血,因血液的刺激会更加引起相食的欲望,加上猪有很强的模仿行为,一猪领头,多猪模仿,会群起而咬之。

c.近年来,猪的应激综合征的发生引起相食症。其中表现就有:极易兴奋、好斗,有咬尾癖等临床表现。因此,某些肉猪发生相食症,也应该与猪的应激综合征有关。对应激综合症比较严重或发生率较高的猪种及其后裔,在利用上要特别慎重。

(3)解决办法

a.消除使猪不适的因素。

b.注意及时调整日粮,要组成合理,缺啥补啥。

c.加强看管,尤其是在不良环境条件等诱因存在时,要特别注意,一旦发现相食现象,及时处置,将领头相食者隔离出来,将被咬的猪单养,及时制止争斗和终止模仿行为,控制相食症的发展。为分散猪的注意力,可在圈内放置一些“玩具”,如橡皮胶管、小废旧轮胎、铁链条、炉圈等。

d.用市售“止咬喷剂”喷1—2次,即可取得很好效果。

e.在初生时给仔猪断尾。即距尾根1cm处用钝口钳子剪掉尾巴,并涂上浓碘酊。也可借用鸡的断喙装置给仔猪断尾。

f.慎用或不用有应激综合症的猪。看来,科学的饲养管理仍然是解决相食症的最基本方法。

3.环境控制环境控制主要指生长育肥猪的群居环境中的温度湿度、光照、有害气体等的控制。

(1)环境温度对肉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a.略高或略低的环境温度对猪的健康无不良影响,相反适度的冷热刺激可提高猪的抵抗力,但饲料转换率降低,当环境温度过高或过低时会对猪的健康产生明显的不良影响,降低猪的抵抗力和免疫力,诱发各种疾病。

b.生长育肥猪适宜的环境温度:体重60kg以前为16—22℃,体重60—90kg为14--20℃,最好不低于是12℃,90kg以上为12--16℃,最低不低于是10℃。

(2)湿度对肉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a.在适宜环境温度内,湿度为45%—95%对猪增重无明显影响,但湿度过高,使猪抵抗力减弱,发病率增加,同时高湿度易使饲料发霉、猪舍建筑吸潮等,对猪只健康不利。湿度过低时,无论温度怎样,都易引起猪皮肤和外露黏膜干裂,促使呼吸道和皮肤疾患增加。低温高湿的环境对猪的危害更大,猪易患感冒、风温症、关节炎、肠炎、下痢等疾病。猪的食欲下降,生长缓慢,增重差。

b.湿度要求:生长育肥猪的环境湿度为60%—80%。

(3)一般情况下,光照对猪的生产性能影响不大。然而适宜的太阳光照,对猪舍的杀菌、消毒、提高猪只的免疫力、抗病力及预防佝偻病都有很好的作用。但光照不要太强,否则会影响猪的休息和睡眠。

(4)有害气体对肉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a.影响:在猪舍内由于猪的呼吸,粪尿、饲料、垫草的发酵或腐败等,产生多种有害气体,如引起明显的外观不良症状,但长期处于含有低浓度有害气体的环境中,猪的体质变差,抵抗力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升高,同时采食量和增重降低,引起慢性中毒。这种影响不易觉察,常使生产蒙受损失,应予以足够重视。

b.要求:猪舍中要求氨气浓度不超过20mg/m3.硫化氢浓度不超过10mg/m3,二氧化碳含量不超过0.15%-0.2%,一氧化碳浓度不超过20mg/m3。c.生产上的措施:冬季不能单纯追求保温而关严门窗,必须保证适量的通风换气,使有害气体及时排出。做好防潮和保暖可以适当减少舍内有害气体含量,氨气和硫化氢易溶于水,在潮湿的猪舍,氨和硫化氢常吸附在潮湿的地面、墙壁和顶棚上,舍内温度升高时又挥发出来,很难通过通风而排出。此外,垫草具有较强的吸收有害气体的能力,猪床铺设垫草也可以减少有害气体。

(5)猪舍总的要求

猪舍内要及时清除粪尿,控制有害气体的产生。通风换气,创造一个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阳光充足、干净舒适的环境条件,才能使肉猪充分休息,保持旺盛的食欲,降低发病率,获得较高的增重速度和饲料转换率,创造较高的经济效益。

(二)合理配合饲粮

1.掌握好饲粮的能量水平能量供给水平与增重和胴体品质有密切关系,一般来说,在日粮中蛋白质、必需氨基酸水平相同的情况下,肉猪摄取能量越多,日增重越快,饲料转换率越高,背膘越厚,胴体脂肪含量也越多。相反,能量水平过低,日增重减慢,饲料转换率越低,胴体脂肪含量也越少。鉴于我国广大农村实际,每千克饲粮含消化能11.93-12.50MJ为宜,最少不能低于10.88MJ。那种能量过低、以粗料维持生命必需的作法应当废止。

2.保证日粮中蛋白质和必需氨基酸的供给

(1)对肉猪的影响日粮中蛋白质和氨基酸水平对商品肉猪的日增重、饲料转换率和胴体品质影响极大,并受猪的品种、日粮的能量水平及蛋白质的配比所制约。日粮蛋白质水平的提高,则肉猪日增重随之增长,饲料转化率也增高,但超过17.5%时,日增重不再提高,反而有的会出现下降的趋势,但瘦肉率提高了。

(2)日粮中的要求

a.肉猪日粮中粗蛋白质水平应为12%-16%。育肥用的仔猪在开料期蛋白质水平应高些,生长期次之,育肥期可适当降低。

b.体重在55kg以上的肉猪,其蛋白质水平,许振英教授建议,肉脂型猪12%,瘦肉型猪若为追求高瘦肉率时为16%,追求高增重时可用14%。对兼用型杂种肉猪,张永泰教授建议采取三段程序:即小猪阶段粗蛋白质为15.5%,中猪阶段为13%,大猪阶段为12%。肉猪饲粮中赖氨酸等必需氨基酸供给水平对增生和料重比有十分明显的影响。据报道,赖氨酸应以占风干饲粮的0.8%-1.0%、占饲粮蛋白质的6.2%为宜。在肉猪日粮中应保持一定的消化能与粗蛋白质的比例,即能朊比,活重20-60kg为23:1;活重60-100kg为25:1。

3.保证矿物质和维生素供给水平

(1)肉猪日粮中应含有足够数量的矿物质元素和维生素。特别是矿物质中某些微量元素的不足或过量时,会导致肉猪物质代谢紊乱,轻者使肉猪增重速度缓慢,饲料消耗增多,重者能引发疾病或死亡。(2)肉猪必须的矿物质有十几种,要配合饲粮时,主要考虑钙、磷和食盐的供给。据试验,喂给含钙量符合标准要求的饲粮,与饲喂给不添加钙饲粮相比,肉猪的日增重提高18%,每千克增重耗料降低又据报道,以玉米加豆饼为基础的饲粮中,按标准加食盐重仅为560g。上述结果表明,满足肉猪对钙和食盐的需要,花费不多,饲喂效果却很好,经济效益也高。通常以2%的骨、贝粉来补充钙磷。食盐0.25%-0.5%即可。

(3)肉猪对维生素的需要量随其体重的增加而增多。在现代肉猪生产中,饲粮必须添加一定量的多种维生素。猪对各种维生素的需要量,查阅、计算较麻烦,生产中若每天给肉猪饲喂1-2.5kg青绿饲料,基本上可以满足对维生素的需要。若没有或缺少青饲料时,可按说明添加肉猪用的多种维生素添加剂。肉猪生产时,特别在小猪阶段,应适当添加微量元素添加剂,以提高肉猪的日增重和饲料转换率

4.要控制饲粮中粗纤维的含量(1)肉猪饲粮中粗纤维的含量是影响饲粮消化率和适口性的重要因素,进而影响肉猪的日增重和胴体瘦肉率。据报道,给70kg体重的民猪和长白猪喂高纤维饲粮(9.13%),结果民猪对粗纤维消化率为16.49%,长白猪对粗纤维消化率为8.11%,瘦肉型猪对粗纤维的消化率很低。所以肉猪饲粮中粗纤维含量应控制在6%-8%为宜。

(2)在日粮消化能和粗蛋白水平正常情况下,体重20-35kg阶段粗纤维含量为5%-6%,30-100kg阶段为7%-8%,最好不超过9%。应当指出,在配合肉猪日粮中,不要用大量的稻壳粉、花生壳粉、玉米秸粉、高梁壳粉、含稻壳较多的酒糟等高纤维的劣质粗饲料,而应该适量使用花生叶、豆叶、甘薯秧、树叶、豆科牧草粉及其他优质干草粉等较好的粗饲料。那种“精料不足粗料补”的做法应当杜绝。

5.保证水分的供给量,并注意水质及饮水卫生

(1)水对肉猪的影响。肉猪缺水或长期饮水不足,常使肉猪健康受到损害,当肉猪体内水分减少8%时,即会出现严重的干渴感觉,食欲丧失,消化机能减弱,并因黏膜的干燥而降低对传染病的抵抗力。水分减少10%时就会导致严重的代谢失调,水分减少20%以上时即可引起死亡。高温季节的缺水要比低温时更为严重。试验证明,肉猪20天不喂饲料,但水分不缺而未死亡,只给料不给水肉猪是生存不了的。

(2)对水的要求:肉猪的需水量是每千克饲料干物质的3-4倍即体重的16%左右,夏季可增加50%,约占体重的23%,冬季可减少30%,即体重的10%左右。饮水不足影响采食量进而影响增重效果

6.注意饲料对肉脂的影响

(1)饲粮中含不饱和脂肪酸多的玉米、米糠、大豆、花生饼等配合比例过大时,肉猪脂肪松软易呈淡黄色,易酸败,不而贮存。相反,用大麦、小麦、棉籽饼(去毒、限量饲喂)、甘薯、马铃薯等喂肉猪,则肉脂硬实,洁白,易保存。

(2)饲粮中配合过多的鱼渣、鱼油、茧蛹等带异味的饲料时,会使猪肉也带上腥臭味,脂肪变黄,会严重降低肉脂品质。在屠宰前一个月内,要停喂此类饲料。

(3)在配合猪饲粮时,不得用霉烂变质、有毒有害的饲料。不能添加激素及饲料法规禁用的添加剂。对一些要求宰前停药的添加剂,一定要严格执行,否则会在肉脂中残留,危害人的健康。那些在小、中、大猪阶段,“一方到底”,只是配比不同的浓缩料是不符合要求的。

(三)选择适宜的肥育方式

1.阶段育肥方式

(1)概念阶段肥育方式又叫“吊架了”肥育法。即把整个肥育期划分为三个阶段:小猪阶段、架子猪阶段和催肥阶段。在小猪阶段喂给较多的精料,搭配泔水和少量青粗饲料;在中猪(架子猪)阶段,以青粗饲料和泔水为主,搭配少量精料;到大猪(催肥)阶段,一般是在屠宰前2个月左右,加喂大量的富含淀粉的精料,同时减少青粗饲料的给量。这是我国民间在长期养猪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种肥育方法。

(2)阶段育肥的三个阶段。由于猪种不同,各地饲料条件的差异以及屠宰体重要求不同,对各阶段的划分也不完全一样,大致可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a.小猪阶段:从断奶到体重25kg左右,饲养期约为2个月。

b.架子猪阶段:体重25-50kg左右,饲养期约4-5个月,不宜过长。

c.催肥阶段:体重50kg左右到出栏,饲养期约2个月左右。

d.阶段饲养方式的优缺点

优点:是在青粗饲料量多质优的条件下,能够少用精料。

缺点:

一是前期正是肉猪肌肉迅速生长发育时期,蛋白质供应不足,限制了肌肉的生长。而后期正是脂肪沉积能力高的时期,却喂给大量转化脂肪的含能量较高的饲料,促进脂肪的沉积,导致猪肉过肥;

二是这种阶段饲养方式,由于用了大量的青粗饲料和泔水,降低了饲养水平,拖长了肥育期,增加了维持消耗,浪费饲料,使猪增重迟缓。

2.直线饲养方式

(1)概念直线饲养方式又叫“一条龙”肥育法。就是根据肉猪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对营养需要的特点,肥育全期实行丰富饲养的肥育方式。

(2)优缺点直线育肥方式,在较短的时期内用较多的精料,满足了肉猪各阶段的营养需要,发挥了肉猪的增重潜力,能获得较高的日增重,缩短育肥期,减少维持消耗,节省饲料,提高出栏率和商品率。缺点是有点浪费饲料,胴体瘦肉率含量低。

3.“前高后低”的饲养方式

(1)概念;这是在直线育肥的基础,为了提高瘦肉率所改进的一种前期高营养水平饲养后期限制饲养的育肥方法。

(2)蛋白质和脂肪的沉积规律:肉猪体内瘦肉的生长量,主要取决于日粮中的蛋白质和必需氨基酸的供给,而肉猪体内脂肪的生长量主要取决于日粮中的能量含量。蛋白质沉积规律表明,在20-60kg时先是直线上升,到60kg以后,基本稳定在一定水平上。脂肪的沉积则相反,开始时沉积较慢,到6okg以后直线上升。

(3)“前高后低”的饲养方式:

a.肉猪日粮育肥全期都要保持一定的蛋白质和氨基酸供给,以促进体蛋白的沉积,增加瘦肉量。

b.应适当降低肉猪的日粮中能量含量,以限制脂肪的沉积。这样可以多长瘦肉。

具体做法是:体重6okg前采用高能量高蛋白的饲粮,每千克饲粮消化能在12.5-12.97MJ之间,粗蛋白质为16%-17%,可让肉猪自由采食或不限量饲喂。体重60kg以后要限制采食量,控制在自由采食量的75%-80%。这样既不会严重影响肉猪增重速度,又可减少脂肪的沉积。据研究,大体上肉猪每少食10%饲粮,瘦肉率可提高1-1.5个百分点。限饲方法:一是定量饲喂;二是饲粮中搭配一些优质草粉等能量较低、体积较大的粗饲料,使每千克饲粮中能量含量降下来。在当今人们喜爱食用瘦肉的情况下,这种育肥方法正逐步得到推广普及。

(四)确定适宜的屠宰体重

1.影响屠宰体重的因素

(1)市场对猪肉产品的需求规格。

(2)要考虑饲养场和养猪户的经济效益。因此,它受到体重、日增重、饲料转换率、屠宰率、胴体瘦肉率、每千克活重的售价、饲养成本等因素的影响。入栏小育肥猪随着体重的增加,日增重先逐渐增多,但到一定阶段后,则逐渐下降。随着体重的增加维持营养所占比例相对增多,饲料消耗量增多,屠宰率提高,机体脂肪沉积也越多,瘦肉率下降,销售价格降低,饲养成本提高,经济效益降低。

2.屠宰体重要求

综合各种因素,肉猪的出栏活重以90-110kg较合适。

试验结果表明,沈花猪以95-110kg屠宰为好。这一时期饲料消耗少,猪长得快。另据对大型猪种的试验,体重10-45kg时平均日增生为295-408g,45-90kg时平均日增重为590-720g,90-110kg时平均日增重为759g,但体重超过110kg后,增重开始陡降,当体重达200-250kg时,日增重仅为300g。对中、小型猪种来说,这一陡降时期可能来临得更早些。

但是,由于我国猪种类型和经济杂交组合较多,各地饲养员条件差别也大,肉猪的最佳出栏活重也不一样。地方猪各中较早熟体形矮小的猪及其杂种肉猪出栏重约为70kg左右,体形中等的地方品种及其杂种肉猪出栏活重应为75-80kg左右;我国培育猪和某些地方猪种为母本,国外瘦肉型品种猪为父本的二元杂交猪,最佳出栏活重为85-95kg;用两个瘦肉型品种猪为父本的三元杂种肉猪和瘦肉型品种猪间的杂种肉猪出栏活重为105-114kg。国外许多国家由于猪的成熟期推迟,肉猪的最佳出栏活重已由原来的90kg,推迟到114—120kg.减少大量的物质投入,增加了猪肉的产量。一个万头商品肉猪场,如果每头出栏肉猪增加活重5kg,就等于多出栏肉猪500头。(五)防寒防暑,增加肥育效果

1.温度对肉猪肥育效果的影响

温度过低,会增加肉猪的维持消耗,拖长育肥期影响增重,浪费饲料,使经济效益降低。反之温度过高,肉猪食欲不振,采食下降,增重速度和饲料转换率降低,经济效益下降。

据试验,体重90kg的肉猪,当气温在4℃时,日增重只有540g,而在21℃时高达1000g,但在37℃时,不但不增重,反而会失重350g。可见防寒防暑的重要性。肉猪最适宜的温度范围是16-21℃。为了提高肉猪的肥育效果,要做好防寒和防暑降温工作。

2.防寒防暑的措施

(1)在夏季,尤其是南方,气温过高,湿度又大,必须采取防暑降温措施:打开通气孔及门窗,常向猪栏地面洒凉水,可给猪淋浴,,冲凉降温。在运动场内搭遮阳棚,并供给充足、清洁的饮水。必要时施行机械通风。

(2)在寒冷的冬季,尤其是北方,气温过低,必须采取防寒保温措施。

a.入冬前维修好猪舍,使之更加严密。搭防风障子,加门斗,设天棚(上边铺一层保温材料)。临时封堵北窗,加厚垫草等。

b.采取卧满圈、挤着睡、舍外排放粪尿的高密度饲养方法,是防寒保温的有效措施。

(c.在寒冷冬夜,给肉猪加喂一遍夜食,是增强肉猪抗寒能力、促进生长的好办法。

近年来,在北方一些农村,用农用塑料薄膜覆盖敞圈,形成“塑料大棚”养猪。据报道,当室外最低温度为-36℃时,舍内仍可达6℃左右,冬季在农家饲养条件下能取得平均日增重400g左右的增重效果。另外,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加设取暖设备。

采取以上措施可以减少肉猪不必要的能量消耗和损失,增强肉猪的肥育效果。

(六)提高猪胴体瘦肉率的途径

目前,一些养猪先进的国家,肉猪的胴体瘦肉率较高,多为55%-65%,而我国的肉猪胴体瘦肉率较低,一般为40%-50%,远不能适应国内外市场的需求。研究与实践证明,瘦肉型肉猪具有较强的沉积蛋白质的能力和较高的饲料转换率。因此,提高肉猪的瘦肉率,增加瘦肉的生产,能提高肉猪的饲料转换率,从而提高养猪生产的经济效益。因此,提高肉猪胴体瘦肉率,是我国当前养猪生产的重要课题之一。

肉猪胴体瘦肉率的高低,受多种因素制约,必须采取综合措施,努力提高肉猪的胴体瘦肉率,增加瘦肉的产量。

1.选种时注重胴体瘦肉率的选择

2。正确地开展杂交

正确地开展杂交是提高肉猪胴体瘦肉率的有效途径。我国地方猪种分布广,数量多,多数是经济杂交的理想母本,但其瘦肉率较低,又不可能完全用现代瘦肉型肉猪来取代。实验证明,用杂交手段提高肉猪瘦肉率是行之有效的。

(1)选择父本时,应选择那些瘦肉率高的品种。

一般两品种杂交肉猪其胴体瘦肉率介于父母本之间,大致为父母本的平均数,并向大值亲本偏移。地方猪种作母本的杂交组合,其杂交父本猪的瘦肉率越高,则对杂种肉猪胴体瘦肉率的提高越有利。如长白猪、大约克夏猪、杜洛克猪、汉普夏猪等。据辽宁省畜牧研究所报道,辽宁本地黑猪瘦肉率为48.7%,杜洛克猪瘦肉率为63.04%,“杜本”交一代肉猪瘦肉率为54.40%,杂种肉猪胴体瘦肉率比纯种母本猪提高了5.62个百分点。

(2)进行三品种杂交可采用两种方式。

a.是以我国地方猪种为母本,用繁殖性能较好的国外引进瘦肉型品种作第一父本与之杂交,所得到的一代杂种母猪留种,再用瘦肉率较高的国外引进瘦肉型品种作第二父本进行杂交,产生的子代肉猪就可以达到胴体瘦肉率55%的指标。

b.是以培育新品种作母本,先后用繁殖性能较好和瘦肉率较高的国外引进瘦肉型品种猪作第一和第二父本,那么三品种杂交的杂种瘦肉型肉猪,其胴体瘦肉经可达58%以上,甚至60%以上。

据报道,以上海白猪为母本,长白猪和杜洛克猪先后作第一和第二父本,产生的三品种杂交的瘦肉型肉猪,胴体瘦肉率达60%以上,肉质良好。值得重视的是,在同一品种内,个体间的瘦肉率还有差异。

3.控制营养水平

在肉猪饲养中,根据其体脂肪及体蛋白沉积规律,只要保证一定水平的粗蛋白质供给,控制能量水平,采取限食等方法,可以提高胴体瘦肉率。一般来说,肉猪在整个肥育期饲粮的能量水平保持在一定水平,瘦肉量的增长取决于饲粮中蛋白质和氨基酸的水平。

猪对蛋白质的需要实质上是对氨基酸的需要。必需氨基酸含量丰富,而且配比恰当的蛋白质才是能被猪充分利用的全价蛋白质。必需氨基酸的合理比例以及每千克饲粮应含各种氨基酸的含量。

在育肥方法上可以采用“前高后低”的肥育方式。例如,以此种方式喂养的24头杜长姜(姜曲海猪)的育肥试验,瘦肉率达64%。采用这种肥育方式既不影响肉猪的日增重和饲料转换率,又可以提高肉猪的胴体瘦肉率。

4.创造适宜的环境温度

环境温度过高或过低对肉猪蛋白质的沉积都不利,都会降低肉猪的瘦肉率。体蛋白质的沉积主要标志是猪体内氮的沉积量。在不限量饲喂方式下测得舍温对肉猪体内氮沉积量的影响。

试验表明,在不限量饲喂条件下,高温与低温对氮的沉积量都有不良影响。氮的沉积量减少,则会降低肉猪体内瘦肉的生长量,从而降低肉猪的瘦肉率。

因此,应该为肉猪创造一个适宜的圈舍温度条件。据报道,一般肉猪舍内温度在18-20℃时,有利于蛋白质的沉积,能促进肉猪瘦肉率的提高。

5.适当提早屠宰

五、无公害肉猪和有机猪生产技术

国家农业部制定了《无公害害食品猪肉》(NY5029——2001)的农业部行业标准,2002年7月。在我国范围内组织实施了“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推行市场准入制和农品质量安全认证制度并实施生产全过程的监管。这标志着我国已经开始了从无公害食品到绿色食品及有机食品的探索和发展。

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都属于安全食品,但安全质量的要求却大不相同。其中,无公害食品的生产是建立在常规农业的甚而上,能过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安全质量控制,使产品达到无公害食品的要求(有害物质的残留量控制在允许水平以下);绿色食品的生产则是住手于有限度地使用人工化学品的可持续农业,追求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结合;有机食品抒是根植于拒绝使用化学合成物的有机农业,是一类真彪形大汉无污染、纯天然、高质量人们可以放心信用的健康的食品。

(一)无公害肉猪和有机猪的概念

无公害肉猪和有机猪是生产无公害猪肉和有机猪肉的主体。

国际通用的、广义的“无公害猪肉”包括无公害、营养合理和清洁卫生等多个方面。其中,“营养合理”是指如何降低猪肉中的胆固醇含量并同时增加对人类健康有益的必需脂肪酸的含量;“清洁卫生”是指猪肉必须经过官方认可的兽医部门宰后检验,排除对人类健康有害的病原微生物(如大肠杆菌、少门氏菌等)和寄生虫(如囊虫、旋毛虫等)污染肉品的可能,并保持货架期肉品的清洁卫生。

有机猪肉要求在猪肉的生产和加工过程中不得使用任何的化学合成物、激素和饲料添加剂,也不得使用基因工程生物及其产物,是更高要求之下的无公害猪肉。

无公害肉猪和有机猪的生产过程是系统工程,涉及肉猪生产的产前、产中和产后所有生产环节,既受到饲料营养、饲料品质、环境控制、疫病防制等因素的影响,也受到运输、屠宰、加工、销售和贮藏等许多因素的影响。

在无公害肉猪和有机猪生产过程中,需要实行全程的安全和质量监管。

(1)建立环境和水质符合标准要求的生产基地,并采用自繁自养、全进全出的生产模式,以保证猪群的质量和健康。(2)加强疫病,特别是人畜共患疫病的监测和防制,以净化生产环境。

(3)实行对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的严格质量监控,包括饲料原料、饲料加工和储运,尽可能实现饲料原料的定点供应,同时,严格控制违药物和高残留药物的使用,建立健全肉猪宰前停药制度。

(4)实施屠宰环节逐头检疫,并严格检验残留、微生物和寄生虫。

(5)屠宰、加工、运输、销售等环节实行冷链配送,以确保猪肉质量。

(6)严格饲养、屠宰、加工、运输、销售等环节的记录制度,并建立安全质量责任交接和追溯机制。

(二)无公害肉猪和有机猪的技术及环境要求

无公害生猪生产,是指通过技术和管理等措施,对肉猪生产过程中的饲养环境、饲料添加剂、动物保健品等生产资料和饲养管理、兽医防设、无害化处理等生产全过程进行监控,以保持良好的生产场地环境,防止肉猪产品有害物质残留超标,使猪肉品质达到安全、优质和营养的肉猪生产过程。

1.无公害肉猪和有机猪的猪场环境要求

(1)猪场场址选择。在选择无公害养猪场的场址时,要满足五个方面的要求。

①猪场应建在地势高燥、排水良好、易于组织防疫的地方,场址用地应符合当地土地利用规划的要求。

②猪场周围3km内无大型化工厂、矿场、皮革厂、肉品加工厂、屠宰场或其他畜禽场的污染源,距离交通干线、城镇居民区和公共场所1KM以上。

③场地选择在居民区常年主导风的下风向侧风向处。

④猪场周围要有围墙或防疫沟,并建立绿化隔离带。

⑤猪场总占地面积按年出栏一头肉猪不超过2.5~4.0㎡计算.

(2)场区布局.场区内要划分出生产区和管理区,二者之间要有一定距离(200M)的缓冲、防疫隔离带.生产区外还应设计有检疫隔离间,如果是种猪场,还应有种猪性能测定舍(间).生产区布置在管理区的上风向或侧风向,污水粪便处理设施和病畜禽处理区应在生产区的下风向或侧风向,场内净道和污道应分开,互不交叉.

(3)猪舍设计.猪舍要求保温隔热,地面和墙壁应便于清洗,并能耐酸、碱和消毒药液的清洗消毒。猪舍内的温度、湿度环境应满足不同生理阶段猪的需求,舍内通风良好,空气中有毒有害气体的含量应符合要求。推荐实行小单元饲养,实施“全进全出制”的饲养工艺。

(4)其他。饲养区内不得饲养除猪以外的其他畜禽动物。场内应设有废弃物储存和处理的设施,并防止渗漏、溢流、恶臭等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

2.无公害猪肉和有机生产的关键技术

(1)高效的商品猪杂交繁育体系。只有获得繁殖力高、生长快、耗料少、肉质好的良种猪群,才能保证养猪生产能够达到高额产值和高额利润。因此,选择优秀的品种(系)为亲本,通过建立完善的杂交繁殖体系来生产杂优猪,是必备的一项技术措施。

(2)营养全面的优质配合饲料。优秀的猪种必须用优质的配合饲料饲喂,否则既不能保证猪群生产潜力的充分发挥,又会增加养猪生产成本,降低经济效益。

(3)同期发情和发情鉴定技术。要实行小单元饲养的全进全出、流水式的工业化养猪工艺,必须有一定数量的母猪能够同期产仔。

(4)猪群周转和饲料供应。科学合理周密的猪群周转计划和饲料供应计划,可以保持各生产环节的高度协调。一般猪场,猪群周转和饲料供应应该以“周”为单位作出计划。

(5)仔猪早期断奶技术。在仔猪生后3~5周断奶,既可提高母猪的繁殖力,又不会影响仔猪生长,使养猪生产水平得到真正提高。

(6)阶段肥育技术。根据肉猪的特点,将其生长肥育期分成2~3个阶段,灵活运用自由采食和限量饲喂相应的配合饲料,一方面使生长肥育猪一直保持较快的生长速度,另一方面又降低饲料消耗,提高经济效益。

(7)高密度饲养技术。母猪的限位栏饲养、保育仔猪的高床养育以及漏缝地板的采用,极大地增加了猪的饲养密度,并减少了仔猪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8)严密的卫生防疫体系。卫生防疫体系不但包括常规的卫生消毒、免疫接种、预防性投药,而且也渗透于猪的转群、饲料加工、人员卫生、环境控制等等。特别应该重视猪的慢性病和寄生虫病的防疫控制。

3.无公害肉猪和有机猪的一般饲养管理要求

(1)饲养过程中应按GB8474《猪的饲料标准》、NY5032——2001《无公害食品生猪饲养饲料使用准则》和NY/T5033—2001《无公害食品生猪饲养管理准则》等标准进行管理。

(2)饲养人员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并依法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上岗工作,传染病患者不得从事养猪工作。

(3)技术人员应有专业学历证明或经过职业培训,并取得绿色证书后方可上岗,场内兽医人员不准对外诊疗猪及其他动物的疾病,猪场配种人员不准对外开展配种工作。

(4)饲喂应按一定的技术规范进行,每次饲料添加量要适当,少喂勤添,防止饲料污染腐败。

(5)应根据生产工艺进行转群。转群时,按体重大小、强弱分群,分别进行饲养,饲养密度要适宜。

(6)每天打扫猪舍卫生,保持料槽、水槽用具干净,地面清洁。

(7)定期投放灭鼠药,及时收集死鼠和残余鼠药,并做无害化处理。

(8)选择高效、安全的抗寄生虫药进行寄生虫控制,控制程序符合NY5030—2001《无公害食品生猪饲养兽药使用准则》的要求。

(9)调节好舍内的温度和湿度。夏季,确保通风良好、防暑降温;冬季注意保温,防冻防寒。

(10)做好生产计划安排,建立、健全相应的生产管理规章制度,明确各项生产指标与岗位责任制。整个生产过程应严格遵守技术规范,认真做好日常生产记录和销售记录。所有记录档案保存完整,并应尽可能长期保存,最少应在群后仍保存2年。

(三)无公害肉猪生产技术

无公害肉猪生产过程是安全养猪的过程,其主要任务有三项:

一是生产出无污染的健康肉猪产品;

二是在整个肉猪生产过程中,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标准对猪的重大疫病进行监测和防疫,并严格控制禁用药物和危害人畜健康的重金属添加剂的使用;

三是加强养猪场粪尿和废物的无害化处理,防止对环境产生污染。

无公害肉猪生产的技术措施就是围绕上述三项任务而展开的。

1.严格选择和引进猪种引种是无公害肉猪场管理的第一环节和基础环节。

(1)引种原则。猪种的引进应遵循以入下8项原则。

①正确选择引入猪种;

②慎重选择猪种个体;

③严格执行行检疫制度;

④所有猪种必须有检疫证书;

⑤种猪场必须要有生产、经营许可证;

⑥要区分引进猪种还是商品配套系;

⑦要考虑猪种原产地与引入地间的环境差异;

⑧要考虑引进猪种的生产性能。

(2)引种要求。无公害肉猪生产的猪群必须来自非疫区。引种时所选择的猪种,应该具有良好的经济价值、育种价值和适应性。

2.合理配制日粮生产无公害肉猪,必须饲喂无公害日粮。保障日粮的安全以及控制日粮的品质就等于阻止了公害的源头。

日粮是否无公害,主要与饲料原料的选购、营养需要的确定以及配合饲料的加工、贮存和运输等过程有关。

(1)合理选购饲料原料并加强质量监测。无公害肉猪生产中所用的饲料原料,必须符合GB13078——2001《国家饲料卫生标准》和NY5032——2001《无公害食品生猪饲养饲料使用准则》的有关规定,原料的产地环境以及原料的生产加工和运输过程要符合无公害生产的要求。

①饲料原料、预混料、饲料添加剂、全价饲料要尽可能做到定点供应,产品成分清楚,拥有专用的饲料原料生产基地和供应商是无公害猪场的较佳选择,而且,在了解各种饲料原料营养的基础上,应特别重视饲料原料中某些抗营养因子的存在,以保证饲料的消化率、减少污染物的排泄。

②饲料添加剂的选购和使用,是无公害肉猪生产过程中饲料原料选购的重要内容。

③要严禁将违禁药物,b—兴奋剂、镇静剂和激素类、砷制剂等作为饲料添加剂使用,并谨慎使用抗生素,严格执行农业部分别在2001年7月和2002年3月发布的《饲药料药物添加剂使用规范》和〈食用动物禁用的兽药及其他化合物清单〉中的有关规定,出栏前严格实行休药期制度。

④严禁使用未经处理的泔水和其他畜禽副产品。使用配料的猪场应建立详细的的饲料生产记录。

(2)充分满足肉猪的营养需要。不同体重阶段的肉猪的生长速度不同,其采食量和饲料转化率也不相同,而不同的猪种在不同的体重阶段,对饲料营养品需要的差异更大。因此,合理配制肉猪的饲粮,以充分满足其营养需要。

(3)合理进行配合饲料的加工、贮存和运输。通过选购或定单生产的方式得到符合要求的配合饲料,是无公害肉猪生产的特点之一。

①在选购饲料时,无论配合饲料、浓缩饲料、预混合饲料或者添加剂,都要达到一定的要求。如:要求色泽一致,无发霉变质、结块、异味和异臭现象;饲料包装要完整,无漏洞、无污染、无异味;标签标示要与内容物质量相一致。

②在饲料的贮存过程中,贮存场所内外要清洁卫生,具有防潮、防虫、防鼠和防鸟设施,但不得使用化学灭鼠药和杀虫剂杀鸟剂;化肥、农药等污染物不得与饲料混放;饲料贮存期间,要注意温湿度的变化,并定期抽检配合配合饲料的质量变化,不合格及变质饲料不得使用。

③饲料运输工具要干燥、清洁、无异味,具有防雨、防污染设施;装卸过程应防止受到污染,并保持饲料包装完整;饲料不得与有害有毒物品混装混运;不得使用动物运输车辆运输饲料产品;运输车辆和装卸场地要定期清洗和消毒。

3.重视疫病防制疫病防制是进行无公害生产的基本保障。随着集约化无公害肉猪生产的发展,养猪生产过程产生的应激出越来越多。这些应激,一方面使猪的疫病更加频繁地发生,另一方面又使古老的猪病表现出了许多新的特点,同时,新发病、变异病及共患病等也愈见复杂。具体表现为:新发猪病如PRRS、PMWS等不断出现;温和型或持续型猪病如猪瘟等逐渐增多;多病原的继发或并发感染如猪附红细胞体病和猪链球病等日益严惩和复杂。

(1)净化猪场环境是实现疫病子制的前提条件。

①猪场的环境净化有两方面的含义,

一是净化猪场外部环境以防止猪场受到外来因素的污染或威胁;

二是净化猪场内部环境以防止猪自身污染的产生。

②猪场外部环境净化的关键环节:

即猪场场址的选择及规划设计、坚持自繁自养和引进猪种隔离观察制度、加强猪场工作人员的卫生管理。

③猪场内部环境的净化主要包括六大主面

即重视猪种选育和饮料营养以提高猪群的抗应激能力;加强饲养管理和一半控制以减少应激因素的产生;实行小单元饲养的全进全出生产模式;重视消毒、灭鼠、杀虫、防鸟以切断疫病的传播途径;制定科学规范的免疫接种程序、药物预防程序和寄生虫控制程序,原则要求商品肉猪在70日龄以前应结束所有疫苗的免疫接种工作,而在4月龄之后要停止使用任何抗生素药物;加强猪场粪尿和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以防止自身污染等。其中,制定并执行严格的日常消毒制度,是猪场环境净化中最重要的措施

(2)重视猪群疫检监测是实现疫病防制的必要手段。

①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有选择的进行疫病预防和接种工作。

②及时、敏捷地疫病检测。检测的种类至少包括:口蹄疫、猪水疱病、猪瘟、猪繁殖—呼吸综合症、伪狂犬病、乙型脑炎\猪丹毒、布鲁氏菌病、结核病、猪囊尾蚴病、旋毛虫病和弓形虫病等。③一旦发生疫病或疑似情况,要采取果断的应急措施,进行疫病的控制和扑灭;

(3)规范猪场的生产管理是实现疫病防制的可靠保证。无公害猪场要制定严格的生产管理制度和饲养管理操作规程。谢绝参观,净道和污道分开,饲料、人员、猪群和废弃物分流以及转群和出栏管理等,都是猪场生产管理的住主要内容,对实现高效的疫病防制意义重大。

4.控制药物使用使用药物是预防和治疗猪病的重要方法,但药物的滥用、不规范使用以及使用时产生的药物残留,不但对猪群的健康构成威胁,而且严重影响无公害肉猪产品的质量。

(1)使用药物时,要符合NY5030—2001《无公害食品生猪饲养兽药作用准则》的要求,禁止使用麻醉药、镇静药、中枢兴奋药、化学保定药及骨骼肌松弛药。禁止使用未经农业部批准或已经淘汰的兽药。

5.做好猪场粪尿及废弃物的载害化处理

(1)要建立无害化处理设施和病猪隔离区,对疑似病猪和传染病猪的尸体采取扩散方法进行扑杀。

(2)对猪场的粪尿和废弃物进行固液分离,或者生产过程中采用干清粪工艺,采用自然堆腐或高温堆腐方法处理固形物,采用沉淀、曝光、生物膜和光细菌设施处污水。

(3)分别对固形物和液体进行发酵降解,并利用其发酵降解产物生产出适合和种植物生长的专用固体和液体有机肥料,建议推荐“猪—沼—果”生态模式,就地吸收、消纳、降低污染,净化环境。

6.进行出栏初检肉猪出栏前,应该由专业人员进行静态、动态、饮食状态检查和抽样屠宰检验。

课后作业:1、肉猪生产有哪些特点?

2、如何做好肉猪生产前的准备工作?1、试简要分析咬尾症发生的主要原因,并提出防制措施。

2、通过学习和实践,你认为在肉猪生产过程中,那个阶段最难养?为什么?

3、肉猪适宜屠宰体重是什么时期?为什么?

4快速育肥为什么强调必须是高效益?

5、我国大部分农家养猪条件一般,精料并不充足,但劳动力有剩余,农副产品比较丰富,本地猪血统占的比例较大。请你设计一个适合当地农村实际上的育肥方式,并阐述理由。

3、无公害肉猪和有机猪的概念?

4、无公害猪肉和有机生产的关键技术?

当前肉猪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学会解决目前肉猪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1.肉猪生产存在的问题。

该任务学生在任务实施计划的指导下,由教师指定在附近某一育肥猪场在分组轮训时有学生自己参观后写出任务总结,不再集中实训中安排。

2

一、任务布置:要求学生在课前预习,利用任务书,熟悉本次教学内容,了解该模块的学习任务,写出任务完成计划书。二、任务实施:1.课堂教学部分:结合多媒体及图片讲述生长育肥舍的饲养管理操作规程。一、忽视对优良品种的选择二、饲料单一,调制、加工、利用不当三、肉用仔猪断奶60日龄体重上不去四、个别地方有养大猪的习惯五、不注意驱虫和慢性疾病的治疗,忽视免疫六、不重视应激因素对猪的影响2.现场教学教学组织:布置任务-分组-对育肥猪场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分组讨论-写出任务总结和实训报告三、任务完成及点评教学组织:每个小组写出任务实施计划(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每组一名代表宣读计划(锻炼学生口头表达能力)-讨论-教师点评-分组写出任务完成总结。四、任务后续1.根据任务完成总结、发言情况、讨论情况,表扬认真完成任务、效果好的同学,同时鼓励其他同学。2.在分组顶岗实训中,根据任务实施计划,在养猪场实际操作,进一步完善和强化任务。3.成绩评定:顶岗实训鉴定+任务计划书+实训报告+技能考核+作业完成情况=最终成绩

一、忽视对优良品种的选择

一些地方忽视对品种的选择,尤其是对生产性能高的品种的选择。一些生产性能低下的猪只仍在做种猪利用,影响猪群生产性能的提高。

二、饲料单一,调制、加工、利用不当

(一)存在的问题

1、不少地方,饲料单一,缺乏配合,甚至是有啥喂啥,多有多喂、少有少喂、没有不喂。这对饲料利用十分不经济。一般应根据各自具体情况,努力开发利用当地饲料资源,多样搭配,提倡使用配合饲料。应根据猪群组成及饲养天数,制订严密的饲料计划,科学用料。

2、个别地方,肉猪饲粮能量浓度过低。每千克饲粮消化能常10.88MJ。精料不足时,以大量的劣质粗饲料来补充;或将料里加很多水,形成稀汤料来喂猪。这既增加了能量的损耗,又加重了肾的负担。肉猪饲粮中应限制粗纤维的含量。尽量喂用干粉料、颗粒料或生湿料,杜绝稀汤灌大肚子的喂法。

鉴于我国国情和农家养猪的实际情况,目前还不允许完全用精料型的饲养方式。特别是四川养猪。

(二)对策

完全精料型饲养,照搬国外高能量、高蛋白,高投入、高产出的办法来解决我国人民吃肉问题,目前看来是行不通的。各地应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肉猪生产方式。其特点应该是:应采用能充分利用当地各种饲料资源和剩余劳动力,有利于农牧结合,占用资金不多,对环境污染较轻的农家养猪方式,它是目前适合于我国人多地少、资金不足、设施简陋、手工操作、养猪生产力水平不高条件下较为适宜的饲养方式。不应视为落后和不科学的养猪方式。各地应根据各自条件,深入调查,加以总结研究、改进完善、发展提高。

三、肉用仔猪断奶60日龄体重上不去

(一)圈舍条件过于简陋冬季圈内温度太低,圈内积肥,泥泞不堪,粪尿混杂其中,使仔猪抗病能力降低,影响了仔猪生长发育。冬季应注意防寒保温,或在简易舍上罩上塑料大棚,仔猪应建有保温小圈,增强防寒保温效果,实行圈外积肥,及时清除圈内粪尿,创造良好的圈舍环境条件。

(二)开食晚,补料差。首先是仔猪不按要求开食。这样仔猪模仿大母猪舔食母猪料,这会在母猪泌乳高峰过后,仔猪生长速度直线上升的关键阶段,严重影响仔猪的生长,体重上不去。其次,仔猪料质量也差,有的过早和过多地加入了青粗饲料,仔猪不适应。有的蛋白质不足,也没有氨基酸、乳清粉、有机酸、酶制剂、调味剂等添加,效果当然不好。

(三)断奶前后缺乏对饲料、营养摄取方式等的过渡,断奶后马上就停了仔猪料。这样在断奶前后汇集了多种应激因素,使仔猪易发生断奶综合征。严重影响了仔猪的成活和增重速度。据称,肉猪长到75kg左右时,增重速度减缓,原因也出自于此。

四、个别地方有养大猪的习惯

有些地方肉猪养到150kg以上还不出栏。肉猪生长发育规律告诉我们,随着肉猪体重的增加,维持消耗加大,增重速度转缓,采食量却有所增加,饲料转换率下降,这就加大了饲养成本,影响了经济效益。因此,要根据不同猪种和当地具体情况建议不养大猪,多以100-110kg屠宰为佳,最大不应超过125-135kg。

五、不注意驱虫和慢性疾病的治疗,忽视免疫

1、肉猪驱虫可减少营养损失,有利于提高增重速度和饲料转换率。

2、有些养猪户不注意对猪慢性病菌的治疗,如长期患喘气病,有的在仔猪阶段反复感染白痢等病。患猪虽然死亡率不高,却严重影响猪的增重。

1、在育肥前和育肥过程中,对肉猪,尤其是地面撒喂的肉猪,要定期驱虫。

2、对患病的猪及时治疗。

3、免疫能保障整个肥育期肉猪及猪群的安全,应注意对一些传染病进行免疫,尤其是从集市上买来的仔猪,更要特别注意。否则会给肉猪生产带来巨大损失。

六、不重视应激因素对猪的影响

能够引起猪应激反应的因素很多,如温度过高或过低,猪舍内有害气体浓度过高,预防按种、饥饿过饱、饮水不足、断奶、称重、转群、去势、打耳号、争斗、运输、换料等等。这些因素会降低猪的生产性能和抗病力,还会使猪的肉质变差,严重时会导致死亡。特别是当多种应激源集中或相继出现时,就会对猪只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在养猪生产中要给以足够的重视,不能将断奶、称重、去势、预防接种、转群、运输、换料等生产环节安排在一天或连续几天内进行,最好间隔几天至一周,以免造成严重的应激反应,影响养猪生产的效果,降低养猪生产的经济效益。

课后作业:

1、复述下列概念:阶段饲养方式直线饲养方式相食症出栏率商品率

THE END
1.宠物驱虫指南:犬猫体内外寄生虫感染症状及驱虫用药大全宠物驱虫的注意事项有很多,具体如下: 1、宠物驱虫必须在身体健康的前提下进行,如果在宠物身患疾病的时候驱虫,不仅会影响药效发挥,宠物也可能会因为身体不适而对驱虫药产生排斥现象,从而导致病情加重。 2、宠物驱虫一般要和打疫苗的时间错开,因为打疫苗之前必须保证宠物的身体处于健康状态,所以要先给宠物驱虫再打疫苗...https://www.isdpp.com/xq-8745.html
2.阿苯达唑片多久排虫阿苯达唑片驱虫需要多久?4、注意事项 使用阿苯达唑片排虫时,应按医生指示用药,不宜自行增减药量或改变疗程。同时,药品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饮食及副作用的影响,如胃部不适、头晕等情况应及时告知医生。 总之,阿苯达唑片的排虫时间受多个因素影响,这也需要我们在使用时仔细阅读说明书,严格按照医生指示用药,并且配合相关预防措施,才能更好地...http://www.dsqcz.com/article-140-821336-0.html
3.孩子睡觉吧唧嘴原因有哪些儿科问题描述:孩子睡觉吧唧嘴原因有哪些 医生回答(1) 王志新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指导意见:一般相信与下述因素关于:一、肠道内有寄生虫,特别是蛔虫,它靠炼化人体内的营养而存活。它在人的肚子里运动下来,除了使人肚子痛、恶心、干呕,严重者患肠梗阻外,有时还会使人夜间磨牙。二、白天太过疲劳或精神太过激动,...https://m.bohe.cn/iask/mip/1xhvmas1lkm6ebg.html
1.运动前后注意事项2 采血后注意事项 2.1 按压针眼 采血后, 需在针孔处进行局部按压5~10 min, 正确的止血按压应该是用无菌棉签沿血管方向将皮肤穿刺点和血管穿刺点同时按压, 将皮肤表面和血管壁上的出血点整体压住。抽完血后由于血小板还没有凝固, 血管针眼处仍在继续出血, 所以按压时千万不能揉, 轻揉出血处不仅不能止血, 反而...https://www.360wenmi.com/f/filee6i1n9l5.html
2.幼儿园端午节活动方案(通用21篇)指导语:做香包需要哪些材料?怎样使用这些材料来做香包? 讨论做香包的.注意事项。 指导语:做香包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3、在音乐声中,尝试自制香包。 4、把做好的香包挂在胸前,互相观赏,体验自制香包的快乐。 幼儿园端午节活动方案 8 活动目标: 1、知道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一种习俗活动,感受龙舟竞赛齐心协力、相互...https://www.unjs.com/huodongfangan/202211/6039277.html
3.常用效果器的使用12篇(全文)产生“虚焊”的原因是因为焊件表面未清除干净或焊剂太少,使得焊锡不能充分流动,造成焊件表面挂锡太少,焊件之间未能充分固定;造成“夹生焊”的原因是因为烙铁温度低或焊接时烙铁停留时间太短,焊锡未能充分熔化。注意事项 l.使用前应检查电源线是否良好,有无被烫伤。https://www.99xueshu.com/w/ikeyu1qy8y3k.html
4.培训班策划方案(15篇)为确保事情或工作高质量高水平开展,就需要我们事先制定方案,方案一般包括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工作重点、实施步骤、政策措施、具体要求等项目。那么制定方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培训班策划方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培训班策划方案1 ...https://www.ruiwen.com/peixunfangan/7235919.html
5.驱虫斑鸠菊丸的作用与攻效6 驱虫斑鸠菊丸的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 驱虫斑鸠菊丸有口服和注射两种剂型,用法用量需遵医嘱。口服剂型通常一次服用4-6克,一日三次,注射剂型通常一次注射2-4毫升,每早一次,注射后配合晒太阳或照长波紫外光灯。在服用驱虫斑鸠菊丸期间,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避免食用辛辣、发物,如鱼虾、海鲜、鸡蛋、牛奶、韭菜、香菜...https://bdf.d17.cc/bdfyw/212973.html
6.藿香的功效与作用吃法特产零食藿香作为一种常见的中草药,具有多种功效与作用。它可以清热解毒、祛湿止痛、驱虫杀菌、改善消化、抗炎抗菌、镇静安神、抗氧化、促进血液循环等。但需要注意的是,藿香的食用方法和使用注意事项要遵循科学合理的原则。在使用藿香时,最好咨询医生或中药师的建议,以确保安全有效地使用。http://www.powerslibrary.com/shipinpow/6074.html
7.策划活动方案合集15篇十二、活动注意事项: 1、听指挥、准时集合,安全第一、按指定路线登山、不允许在黄婆洞水库游泳、不允许上摩星岭; 2、扬团结、友爱、相互帮助的团队精神,始终以x人的小分队集体行动,队长要带好头; 3、导航仪(为防止磁场干扰最好不用指北针)、露营灯及电源、露营铲、引火用品、野营炊具及食品、如果露营地没有水源...https://www.yuwenmi.com/fanwen/huodongfangan/4219808.html
8.兽用驱虫药—伊维菌素残留量测定的前处理方法国标解读及注意事项 1.标准物质用乙腈配成100 μg/mL的标准储备液,在零下18 ℃保存。 2.本方法通过乙腈提取,正己烷脱脂,中性氧化铝柱净化的方式进行目标化合物的提取净化。 3.本方法采用洗涤均质刀头,三次提取的方式,提高目标化合物的回收率。 4.氧化铝柱净化过程中除了活化溶液,其余溶液(上样液和淋洗液)都要...https://www.yiqi.com/zt5255/article_16609.html
9.羊螨病的鉴别诊断及防治措施关乎动物降2)肌肉注射伊维菌素,每公斤体重注射0.3 mg,严重病例1周后可再注射1次。 5注意事项 药浴时尽量选择在晴朗、无风、暖和的天气进行,药浴前4 h停止放牧,可让其饮用足量饮水,药浴场尽量要选择背风、平坦的地方,配制药液时,温度不低于30 ℃,另外,为防止中毒,可先进行小群药浴试验,待其安全后,可进行大群药浴。http://zgdwbj.com/archives/45190
10.伊维菌素的作用与功效(伊维菌素的作用与功效用量)伊维菌素(Ivermectin)是一种广谱抗寄生虫药物,可以有效治疗许多寄生虫感染和寄生虫引起的疾病。它的作用与功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驱虫作用 伊维菌素可以治疗多种寄生虫感染,如头虱、疥疮、蛔虫、钩虫、绦虫等。它通过杀死寄生虫,从而消除病症。临床研究表明,伊维菌素对于虫卵、幼虫和成虫均有杀灭作用,治愈率...https://m.meijianpin.com/zhishi/249182.html
11.2023年云南专升本中医综合考试大纲普通专升本脉诊的方法和注意事项:掌握脉诊的方法;熟悉脉诊的注意事项;了解脉诊的步骤。 正常脉象:掌握平脉的特点;熟悉脉象与内在因素的关系;了解脉象与外在因素的关系。 常见脉象:掌握浮脉、沉脉、迟脉、数脉、虚脉、实脉的脉象特点及主病;熟悉滑脉、涩脉、洪脉、紧脉、弦脉、细脉、濡脉、缓脉、促脉、结脉、代脉的脉象特点及主...https://www.educity.cn/zhuanjieben/386026.html
12.椒盐的功效与作用椒盐是一种常见的调味品,它是由花椒和盐混合而成。椒盐具有多种功效和作用,是厨房中不可或缺的调味品之一。本文将从椒盐的成分、功效、食用方法、适用范围、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成分 椒盐的主要成分是花椒和盐,此外还有少量的其他矿物质和微量元素。花椒是一种常见的香辛料,具有浓郁的香气和驱虫杀虫的...https://www.sousou.com/gx/8267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