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来临,温度上升,家人们都喜欢一起去郊外踏青感受自然,但随着天气回暖,蜱虫也结束越冬活动,开始复苏。去年春夏时节,有报道称20多人被蜱虫叮咬送医,其中4人伤势严重去世。因此,在随家人们一起外出游玩的同时,也不能忘记防范蜱虫侵袭。
蜱虫,又名壁虱、扁虱、草爬子等,是一种体型极小的蛛形纲蜱螨亚纲蜱总科的节肢动物寄生物,仅约火柴棒头大小。不吸血时有米粒大小,吸饱血液后会有指甲盖大,叮咬的同时会造成叮咬处的发炎。
蜱虫主要栖息在自然外界,如森林、灌木丛、草原与半荒漠地带。而不同种类的蜱虫又因气候、土壤、植被、宿主的不同而有不同分布。我省蜱虫的主要种类有硬蜱类的长角血蜱、雉鸡血蜱、褐黄血蜱等,以及软蜱类的翘缘锐缘蜱。其中长角血蜱为优势种,遍布全省。长角血蜱3-4月开始出现,7-8月达到密度最高值,之后逐渐消退,10月以后进入蛰伏,越冬后至次年再次出现。
蜱虫宿主多为哺乳类、鸟类、爬行类动物。蜱虫以叮咬吸血寄生为主,叮咬时多无痛感,但会造成叮咬处水肿充血,甚至是急性炎症反应和继发性感染。蜱虫的嗅觉很灵敏,对动物产生的体味和二氧化碳很敏感,蜱虫寻觅宿主时多聚集在小路两旁的草尖和灌木枝叶的顶端等待,每当有宿主经过,蜱虫就可能会爬到宿主体表进行寄生。
每当宿主经过并接触之后蜱虫即爬附到宿主身上开始叮咬寄生。蜱虫在叮咬宿主时会将前肢与口器咬住寄主的皮肤,甚至叮入真皮和皮下组织,只露一个黑色的尾部在皮肤外边。
鉴于蜱虫叮咬不仅会造成伤口肿痛发炎,而且会传播众多疾病,因此在蜱虫出没的季节做好防护是十分重要的。因蜱虫多栖息在树林、灌木丛等自然地区,根据这个特点有以下几种方法供大家参考:
一、全身武装
建议穿长袖衣服,扎紧领口、袖口、裤脚并佩戴帽子;在衣服外表面和裸漏在外的皮肤上需施加避蚊胺或防蚊液等虫避趋剂;
二、宠物驱虫
要注意宠物防蜱,及时按照驱虫周期对宠物滴体外驱虫药,要记得滴在背部脖颈的皮肤上,并让药剂被宠物的皮肤充分吸收。同时尽量48小时内不能给宠物洗澡来避免药剂失效;
三、游玩后要全身检查和清洁
蜱虫叮咬宿主的位置大都集中在耳后、颈部和腋窝周围,当我们从野外游玩回来,要尽快洗澡检查,注意头皮、耳后、颈部、腋窝、脚趾等位置是否有蜱虫叮咬。当我们和宠物一起游玩回来也要对宠物进行检查,注意宠物的耳后、颈部等位置是否有蜱虫出现;
四、正确处理及时就医
一旦被蜱虫叮咬,需谨慎处理,如附近有医院需及时去医院处理,如没有医院需用酒精滴加到蜱虫身上将虫麻醉后,用手术镊将蜱虫从皮肤上小心地拔出来,在这个过程中不能扭转或猛拉蜱虫,避免蜱虫口器断裂遗留在皮肤内。拔下来的蜱虫要注意留存,之后需要医院鉴定来做出对症治疗;
五、远离是非之地
在家庭周围的灌木丛或小树林要及时驱虫,喷洒滞留型杀虫剂对蜱虫等害虫做杀灭处理。并且在出游时尽量不要进入情况不明的或人迹罕至的草地、灌木丛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