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有京沪线为繁忙干线,如果按设计断面填筑路基,必然导致既有线道床断面减小,汛期排水受阻,影响行车安全,且只能利用周一至周五天窗点(2小时)施工,效率低,工期长,这就要求对路堤填筑施工方案进行研究,解决施工对既有线的干扰问题。
二、方案比选
通过现场调查,既有线受桥梁位置限制不能拨移,鉴于此,提出了两套方案进行比选。
(一)在既有上行线防护栅栏外侧新建路堤挡土墙方案。该方案的优点是路堤能够一次填筑成型,对既有线行车干扰小。其缺点:一是需开挖既有路基,影响线路稳定,安全性差;二是将会引起投资增加,且由于挡土墙施工周期长,影响路堤填筑进度。
(二)路堤两次填筑方案,新路堤第一次填筑至既有上行线防护栅栏外缘,待新线开通、既有上行线废弃后再进行二次帮填施工。该方案的优点是对既有线行车干扰小,安全性好,不增加投资。缺点是分两次填筑,施工工期加长。
通过比较,最终选定路堤两次填筑方案。
三、路堤第一次填筑边坡的选择与优化
(一)路堤边坡稳定的检算依据
1.地质条件
该段自地面以下依次为素填土、姜石土等。素填土厚约0.9米,以粉质黏土为主,硬塑,含姜石,基本承载力σ0=100kpa;姜石土层厚2.6米,基本承载力σ0=250kpa,Ⅲ级硬土。
2.路堤填料
3.附加荷载
改建线路铁路等级为Ⅰ级,双线,直线段允许速度160km/h,曲线段允许速度120km/h。钢轨采用60kg/m,Ⅲ型混凝土轨枕(长度2.6m),1667根/km布置,双层道床厚度0.5m,铺设跨区间无缝线路。根据填土重度=21KN/M3,查《铁路路基设计规范》(TB10001-2005)附录A,选用换算土柱高度2.9m,宽度3.7m。
4.路基边坡稳定的计算公式
因路堤填料为碎石类土,土体黏聚力很小,滑坡时土体抗剪强度主要由摩擦力部分提供,故采用直线破裂面法进行路基稳定检算。设在路堤横断面图(如图2)中,破裂面为AC,为破裂面与水平面的倾角,、c为破裂面上填料的内摩擦角、黏聚力,为破裂面上滑动土体的重力与附加荷载P之和,为破裂面AC的长度,则滑坡体沿破裂面的滑动力为,阻止滑坡体下滑的力为破裂面上的摩擦阻力和黏着阻力,即抗滑力,稳定安全系数:
以稳定安全系数、倾角为纵横坐标轴,绘制―曲线,得出设计边坡的最小稳定安全系数,当最小稳定安全系数为1.15~1.25时,路基边坡稳定。
(二)检算过程
1.选择临近既有线侧路堤第一次填筑的边坡坡度,绘制路堤横断面图。
路堤填筑作业应在既有线防护栅栏外侧进行,且施工机械不得碰撞防护栅栏。取第一次填筑路堤的坡脚A1距离防护栅栏30cm,该坡脚点A1与设计路肩边缘点B的连线A1B为第一次填筑的路基边坡线,对压覆既有线道床最多的路基断面进行测量放线并计算得路基边坡AB的坡度为1:1.2,按上下行线同时通过列车绘制第一次填筑的路堤横断面图(如图3)。
2.计算各破裂面的稳定安全系数
因该段自然地面坡率缓于1:10,且地表下软弱土层厚仅0.9米,故既有路肩线AE以下2.5米路堤在挖除软弱土层后直接填筑,不需进行稳定性、沉降检算。设图3中A1C1、A1C2、A1C3、A1C4、A1C5、A1C6、A1D、A1C7为可能的破裂面,根据几何计算各破裂面上的滑坡体及附加荷载面积,破裂面倾角、破裂面长度,进而计算出稳定安全系数,如下表:
3.以稳定安全系数K、倾角为纵横坐标轴,绘制填筑边坡为1:1.2时的―曲线如图4。
通过以上分析,路基边坡坡度1:1.2时,路堤最危险破裂面在A1C1、A1C3之间,最小稳定稳定安全系数=1.74>1.25,路堤稳定。
4.临近既有线侧路堤第一次填筑边坡的优化
线路开通后进行路堤帮宽施工,需开挖台阶,逐层填筑,工效低,影响路堤稳定。因此,在线路开通前应尽可能按设计断面填筑路基,增强路堤稳定性,减少帮填工程量。图5中设A1点为坡脚,以坡度1:m填筑路基,则土体A1B1B在滑坡面A1B上的稳定系数:
解得:m>0.7,即填筑路堤边坡坡度缓于1:0.7时,滑坡面A1B上土体稳定。
路基基床是路基上部受列车动力作用和水文气候变化影响较大的土层,其状态直接影响列车运行的平稳和速度的提高。因此,基床部分应尽可能一次填筑成型。图5中,B1B=(1.5-m)h=5.5(1.2-m),当m=0.9时,h=2.75米,大于基床厚度2.5米,满足路堤基床填筑的整体性要求。
取m=0.9,按前述方法重新计算各破裂面的稳定系数,得K'A1B=1.53、K'A1C1=1.56、K'A1C2=1.67、K'A1C3=1.82、K'A1C4=1.91、K'A1C5=2.17、K'A1C6=2.41、K'A1D=2.72、K'A1C7=3.57。绘制路基边坡坡度1:0.9时的―曲线(如图4),可得路堤最危险破裂面在A1C1和A1B之间,最小稳定安全系数=1.44>1.25,路堤稳定。
优化后变坡点F距路堤面2.75米,变坡点F以上按坡度1:1.5填筑,变坡点F以下路堤按坡度1:0.9填筑(如图6)。
四、实施过程中采取的措施
(一)该段路基于2011年6月2012年3月完成第一次填筑。为确保既有线行车安全,在加强施工质量控制的同时,采取了以下措施:1.在防护栅栏内侧用塑料编织袋装土后堆码成1米高0.6米宽的临时挡土墙,墙背填土防止路堤溜坍;2.对防护栅栏立柱加装斜撑加固,对防护栅栏进行加高至1.8米,防止闲杂人员进入既有线;3.安排驻站联络员和现场防护员,对大型施工机械实行“一人一机”防护;4.及时刷坡防止路堤坡面的松散土石滚落既有线内;5.汛期防洪期间对临近既有线侧路堤坡面使用防水彩条布全覆盖,在路肩处设纵向临时挡水埂并每隔一定距离设出水口进行有组织排水,防止雨水对路堤坡面的冲刷浸泡;对既有线道床坡脚及路肩进行清理,保证排水通畅;6.在路肩设观测桩定期进行沉降和侧向位移观测。
(二)2012年11月26日新线开通既有线废弃,2013年3-4月进行了路基帮填施工,通过逐段开挖台阶,逐层压实作业方式,安全、有序地按路堤设计断面完成施工。
五、实施效果及建议
根据2012年3月路堤第一次填筑完成至2012年11月线路开通前9个月和2012年12月线路开通后至2013年4月路堤帮填完成期间5个月的路堤沉降和侧向位移观测以及路堤坡面变化的观察情况表明,邻近既有线侧变坡点以上按坡度1:1.5填筑,变坡点以下路堤按坡度1:0.9填筑,路堤稳定性良好。建议施工中发生新筑路堤侵入既有线情况时,可以通过选择适当的路堤坡面,进行两次填筑施工,解决新筑路堤施工对既有线的干扰问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铁路路基设计规范(TB10001-2005).中国铁道出版社,2005
[2]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铁路工程地基处理技术规程(TB10106-2010).中国铁道出版社,2010
[3]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铁路路基支挡结构设计规范(TB10025-2006).中国铁道出版社,2006
一、范围及对象
(一)实施范围:邮亭镇11户(其中集中试点5户),珠溪镇14户(其中集中试点8户),龙石镇11户(其中集中试点5户),棠香街道办事处、龙岗街道办事处、龙水镇、万古镇、中敖镇、三驱镇、雍溪镇、智凤镇、玉龙镇、拾万镇、回龙镇、高坪乡各6户,古龙乡2户,其余乡镇各5户。
(二)实施对象:农村贫困残疾人无房和极度危房户(房屋结构严重变形,濒临倒塌,对残疾人及家人的安全造成极大威胁,必须重建的残疾人户)。
二、工作要求
(一)资金使用范围、资助标准及拨付方式
1、使用范围:此次项目经费必须专项用于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做到专款专用,任何组织、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平调、挤占和挪用。否则,将追究有关领导和当事人责任。
2、资助标准:每户9000元,其中市、县残联安排6500元(县残联资助部分在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中支付),县民政局资助1500元,各街镇乡配套解决1000元。
3、拨付方式:县级补助资金由县财政局根据县残联提供的施工进度拨付。
(二)配合做好统筹城乡社区建设试点工作
邮亭镇、珠溪镇、龙石镇的三个统筹城乡社区建设试点社区要作好残疾人无障碍设施和残疾人康复示范社区建设工作。建设经费由县残联根据建设情况在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中给予补助。
(三)签订危房改造责任书
为做好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工作,切实保证新建房屋质量,规范工作程序,县政府、县残疾人联合会、街镇乡人民政府(办事处)、村委会及项目资助对象之间签订责任书。
(四)明确职责
(五)检查验收
各街镇乡必须在**年7月30日前完成危房改造任务,并向县残联报送书面工作总结。县残联将会同有关部门对项目进行检查验收。验收合格后,由县残联与对象户办理房屋交接入住手续,并在新建房屋的显著位置悬挂“**县委县政府民心工程”标识;各街镇乡要将危房改造后对象户的入住情况建档立卡、登记造册,并统一填写《**县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项目登记表》。验收不合格的,限期重建。
关键词:雨污分流;老旧小区;改造工程
过去受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理念的限制,我国大部分城市的排水管网采取合流制。老旧城区的合流制管网带来的弊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日益明显。比如合流制管道建设标准低,已不能满足雨天混合污水的排除,造成雨天管内污水漫流,引发环境卫生问题。再比如合流污水直接排放、或者经简单截留后排放水体,对城市水环境造成了巨大的污染。除此之外,大部分城市还面临着小区雨污水管网与分流制的市政雨污水管网存在混错接,由此造成的污水误排入水体问题也相当严峻,小区雨污水分流及混接作为改造的源头是城市排水系统改造中的重要一环,而解决城市水系污染、城市内涝的最有效的主要手段则是对城市排水系统的雨污分流及混接改造。
1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某城市一个老旧片区,该区老旧居住区相对较多,其中属工厂沿线的建筑最为密集,其内部含有七个旧村,七个旧工业区。通过对改造施工小区进行实地调查发现,若是想在该老旧的社区达到源头雨污分流的改造目的,可考虑增大雨水管,加密雨水口布置等手段,这样可以行之有效的在解决局部地区低洼积水问题的同时加强排水能力,最终建成完整的污水收集体系:“用户→支管→次干管→主干管→污水厂”[2]。不过村民自建房的排水管道都比较老旧,改造区雨水沟渠和房屋又靠近污水系统,有的村民自建房没有专门的化粪池,给排水管分布在地下,导致屋面排水管道分布情况不明确,方向极其复杂,布局混乱,也没保存有合流污水直接排入市政排水管道的档案资料,难以充分查探清楚实际情况。另外旧城区建设周边人流车流密集,集中开挖后容易造成高峰时段拥堵。本次主要施工目的是完善目前道路系统所存在的问题,针对新旧村居住区、工厂区道路进行分流制改造,新建钢筋混凝土顶管DN500~DN600总长约283m,内肋增强PE螺旋波纹管DN300~DN1000雨水管12734m、DN200~DN600污水管38090m,建筑排水立管DN100~DN150改造约64979m,污水、雨水检查井,此次项目工程管道总长50824m。
2雨污分流管网改造思路
2.1规划设计好施工期间交通疏解
2.2管道施工现状及管线的保护
2.3分阶段、分区域施工
3老旧小区雨污分流管网改造关键性施工环节
3.1沟槽开挖施工要点
针对老旧小区不少存在城中村管道,往往是从内部巷道中间开挖。若是遇到在相邻房屋巷道内开挖沟槽,建议以人工开挖为主,机械为辅,并事先建立沉降观测点,测量放出中心线后分层、分段实施,放槽有一定的坡度,边坡开挖的基础是外侧到边缘的支撑应是边坡开挖的稳定性,收集井600mm×600mm×800mm,每间隔20m一次安装,本工程基坑为二级,部分基坑开挖深度大于5m。老居住区的场地地质条件和周围环境变化较大,因此需要密切监测围护结构顶部的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基坑开挖深,水平位移大,地下水位高,基坑周围地表的竖向位移、建筑物的变形、管道的位移,开挖的沟渠沿线应当设置合理的人行通道,设置警示灯,坑侧应当做好安全防护,严禁坑内堆放在坑边地面上,开挖时应避免雨天,以减少因坑边土体饱和软化造成的整体塌方事故。在地下水丰富的沟渠开挖时,应提前采取强排水措施,并安装强排水,沉淀潜水泵,每10米设置一组观测桩,专职安全人员加强对排水沟的监测和检查,每天检查不少于4次,及时将多余部分的水分流排出。
3.2沟槽槽钢桩,钢板支护
3.3沉井施工
此次项目施工涉及沉井有:圆形混凝土顶管工作井Φ500mm、圆形混凝土顶管工作井Φ500mm各一座,3座井深3~4m(地面至管底)混凝土顶管工作井Φ500m,井深3~4m(地面至管底),沉井基坑开挖深度取2m,基坑边坡采用1∶1的比例,砂垫层和混凝土垫层共同作为刃脚垫层进行联合受力。叶脚外侧与基坑侧工作距离2m,所述集水井与底部周围设置的排水沟相连,并配置大马力泵排雨水,减少地下水过多水对叶垫浸没的直接影响,顶管沉箱高度约为8m,沉箱体混凝土浇筑成三段,内部模板也分为三段安装。
3.4基底软基处理
在该项目完成管道安装前,需考虑本工程实际情况,对软土地基进行更换和加固,疏浚后,应更换软土地基,填入级配良好的没有植物残留物,固体碎屑的土层,中粗砂厚度不超过25cm,并用蛙式捣固机捣固不少于3次,在对深地下室的大量软土进行处理后,建议选择桩径不小于550mm单头水泥搅拌桩进行加固,固化剂选用32.5级的普通硅酸盐水泥。
3.5明挖管道敷设
本工程中安装PE螺旋波纹管DN200~DN600污水管38000m.DN300~DN1000雨水管12070m,管道安装需要一定的底座强度,管墩采用砂垫层基础,采用商品混凝土两次浇筑,第一次浇灌至管道底部,当混凝土达到相应强度,管道安装稳定后,进行从管道底部到桥墩顶部的第二次操作。运行管道前,请仔细检查管道内部是否有异物。若有,则需要及时清理掉后仔细检查是否有干扰的地基土,是否有很多碎片底部的沟糟,是否沿着沟土壤堆积太多,以及是否底部的槽的宽度和高度可以满足较低的管的安装要求。直径>600mm时采用机械下管,直径≤600mm选用人工下管(表1)。
3.6顶管施工
在顶管施工中,初始顶进作业是关键性环节,顶管施工采用2台NPD系列泥水平衡顶管机进行作业,控制速度3-5分钟每秒,中心偏差值±5mm,以保证高程值最小,初始顶进中控制洞口结构平衡性以及泥水不能进入坑顶[5]。
5结束语
[1]肖生明.城市合流管网雨污分流改造的思考对策[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0,(13):82-83+94.
[2]孙荣.新常态下城市雨污分流改造规划方案的探讨[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0,(18):62-63.
[3]罗显伟,赵锐,谢强生.城中村雨污分流改造关键技术研究[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1,(02):61-62.
[4]陶媛.某住宅小区雨污混接改造技术方案的探索[J].城市道桥与防洪.2020,(04):89-90+99+15.
关键词:工程造价实训室;规范制度;精细化管理
1精细化管理的概念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理念和文化,它原是一种企业管理理念,是建立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对工作流程和内容进行精细化分工,落实管理责任。在保证学院规章制度文件的前提下,通过规范实训室的管理流程和要求,避免重复性、无效性工作,保证实训室正常运行并持续建设发展。
2工程造价实训室管理现状
3精细化管理措施
3.1深入剖析规章制度,精细化落实
现有学校通用管理制度适合普通机房管理,而工程造价实训室作为专业实验实训场所,根据自身管理需要,认真做好仪器设备的入库登记,验收日常维护和检修工作,对所有的仪器设备要立帐建卡,使管理流程精细化。
3.1.1设备使用、维护登记为了管理好实训室设备,落实设备损坏赔偿责任,要求管理员对设备单独编号,对耗材立档建库,以便于日常记录。课前检查实训室设备,根据开展的实践课程内容填写《设备使用登记表》,课后检查设备使用情况,若有故障或耗材更换的,应及时与实验指导教师和责任人确认,登记《设备养护、维修记录表》,实时更新耗材库存,保证在用设备的完好率。
3.2设备精细化管理,提高利用率
3.3精确分析学生特性与心理,规范学生课堂秩序
根据“关于加快实施城镇居民住宅配电设施改造工程的通知”(京政办发〔1998〕37号)文件精神,我局制定了住宅配电设施改造工程施工技术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各住宅产权单位参照行。
住宅配电设施改造工程施工技术方案
多层楼施工技术方案
1.进户线
1)多于4个楼门的多层楼进户线为二路。
2)楼门之间水平干线,应在建筑物墙外沿墙敷设,宜采用电缆敷设或镀锌钢管配线。
3)导线截面积选择原则同下例。
2.由供电局取消楼门总表,产权单位应采用隔离开关以利检修之用。
3.TN/C系统入户前应设保护接地体,接地电阻应小于4Ω,并形成TN?C?S制,接户线进楼应重复接地。
4.楼内配电干线
1)宜采用镀锌钢管配线。镀锌钢管要可靠接地,并尽量美观,方便居民。
2)使用铜导线,导线截面选取,举例如下:
COSψ取值0.9,K取值0.5
-----------------------------------
||2||||
|单位系数|50W/建筑m||计算容量|16.5kW|
|--------|---------||-------|-----|
|2|2||||
|建筑m/户|55m/户||COSψ|0.9|
|户数|12户||计算电流|83.3A|
|||||2|
|需用系数|0.5||导线截面|宜选35mm|
5.“一户一表”的表箱
1)表箱位置选择:施工单位与住宅产权单位协商确定,设在楼道公共场所,要便利群众,美观。
2)施工安排中做好住户、供电部门之间的衔接协调。
3)表箱要可靠接地。
6.表尾线
1)宜采用阻燃塑管或塑槽板配线
2)火线、零线,应采用6平方毫米铜线,PE线截面积不小于2.5平方毫米。
7.居室内部
1)取消电表,应有双极隔离开关,插座回路,设一只漏电保安器。
2)PE线引至户内原表盘上,并做PE端子。
3)增设大功率家用电器线路,一居室增设一路,二居室增设二路,采用2.5平方毫米,接PE线。
4)增加大功率家用电器线路后,达到50W/建筑平方米,且线路绝缘合格,原则上不更换室内线路。
5)对于施工中可能发生的破坏室内装修问题,事先与住户协商。
8.楼道照明灯
1)单独设置照明回路。
2)宜采用声、光控延时开关。
9.有关技术规定采用
《关于颁布住宅电气设计通用标准的通知》
「96首规字第206号
《关于住宅电气设计标准的补充通知》
「97首规办规字第235号
《北京地区电气工程安装标准》
《北京地区城镇居民住宅配电设施改造,同步实施“一户一表”电气安装验收暂行规定》
10.本次改造全部采用铜导线。
高层楼
1.原则上不改变楼内主接线的原设计方案。
2.导线全部采用铜线,导线截面选取原则同上例:
需用系数选择:
19~24户0.45
25~100户0.4
101~2000.33
〉200户0.26
3.配电柜
配电柜改造应满足增容后标准。
4.其他同多层楼。
平房
1.总配电箱完好、不漏雨,应与周围可燃物保持距离。
关键词:泉水水电厂;增效扩容改造;方案设计与分析
1概述
2项目概况及电站运行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工程概况
泉水水电厂工程位于广东省乳源县境内南水水库上游的支流汤盆水,电站厂房位于乳源县东坪镇境内南水水库末端,拦河拱坝则在其上游约10km处的龙沟咀,工程地址距离乳源县城约22km,距离韶关市约54km。现总装机容量为4×6MW=24MW,设计水头225m,单机流量为3.2m3/s。大坝正常蓄水位447m,发电尾水位214.0m。工程枢纽主要建筑物包括水库大坝、引水隧洞、调压井、引水明管、地下发电站厂房和升压站。
2.2电站运行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泉水水电厂1980年正式投产发电,受当时制造条件的制约投产初期水轮机效率为85%左右,经过34年的运行,水轮机转轮及过流部件磨损、空蚀比较严重,停机时水轮机渗漏水比较严重,机组转轮效率差,噪音大,效率只能达到80%左右。辅机设备自动化程度低,设备陈旧,主变压器及发电机设备较现行设备落后,绝缘老化,励磁设备、控制保护屏柜、高低压开关设备、电厂监控系统老化且技术落后,运行不稳定,可靠性较差。甚于上述问题,泉水电厂进行增效扩容造价是有必要的。
3电站增效扩容的可行性分析比选
水电厂现有机组4台,装机容量为4×6MW=24MW,根据理论计算,多年平均发电量应为1.3亿kW.h,年利用小时为5400h,而近3年实际年发电量仅为1.134亿kW.h,比理论值要少1757万kW.h。
4工程的主要任务
更换四台水轮发电机组及其附属设备,更换电气一次设备和控制保护装置,更换二台主变压器和升压站设备,对厂房进行装修,对升压站构支架进行维修。
5工程改造后达到的目标
5.1改造内容
水轮发电机组及其辅助设备更新改造:(1)4台机组更换,每台机由6.0MW扩容至7.2MW;(2)4台调速器更换;(3)全站油、气、水系统设备及管路更换。
电气设备更新改造:(1)高、低压配电屏、励磁装置及电缆全部更换;(2)控制保护设备全部更换成微机监控保护装置;(3)升压站设备全部更换。
设备基础改造:(1)水轮发电机组基础改造;(2)水轮机调速器基础改造;(3)主变压器基础改造;(4)屏柜基础改造;(5)厂房装修;(6)升压站构支架改造。
5.2改造成果
在设计水头不变的情况下,采用新型高效转轮,水轮机效率可由原来的80%提高到91%,发电机效率可由原来的96%提高到97%,从而提高机组出力,多年平均发电量增加比例20%以上。
变压器在原来基础上更换改造,主变由SFL-31500/121和SFS7-20000/121,更换新技术节能型SF11-31500/121/6.3kV和SF11-25000/121/38.5/6.3kV,可以使发电损耗减小,从而上网电量增加。
扩容后,电站多年平均发电量为14132万kW.h,年利用小时为4907h,比电站2009年至2011年3年的平均发电量11324万kW.h多2808万kW.h,发电效益增加了24.8%。
6结束语
水电站技术改造工程要考虑到机组的水头、流量及出力,是水轮机组和发电机组效率提高的保障,有利于加强水能利用,使清洁能源发电量得到提高。提高电站的发电效益,也为电力短缺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构建和谐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