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牙痛不是病,疼起来真要命。”面对生活中突如其来的牙痛侵扰,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或许是简单归咎于上火或局部感染,随即寻求快速消炎镇痛的方法,或者是喝凉茶来清热泻火,有时候这些方法并不奏效,那中医有没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呢?
中医把牙疼归属为“牙宣”、“骨槽风”的范畴。中医治疗牙疼,着重于辨证论治。中医学认为,“齿为骨之余”,“肾主骨”,属足少阴肾经,足阳明胃之经脉络于龈中、上齿,手阳明大肠经之脉入于下齿,故本病与肾、胃、大肠等脏腑关系密切。
今天给大家介绍俞云教授多年临床经验总结的3个“牙痛特效穴”,上牙痛就按下关穴,下牙痛就按颊车穴,配合合谷穴更有效!
1.上牙痛就按下关穴
下关穴是足阳明胃经和足少阳胆经的交会穴。主要用于治疗牙疼、牙关不力、耳聋、眩晕等。牙痛多由胃火上炎、肾阴不足或外感风邪等因素引起。下关穴能够通调局部气血,清热止痛。当胃火上炎时,下关穴可以通过调节胃经的气血,清泻胃火,缓解牙痛。
【定位】在面部耳前方,当颧弓与下颌切迹所形成的凹陷中,张口时隆起;正坐或仰卧,闭口取穴。
【操作】针灸:平刺0.5~1寸。按摩:用拇指或食指指端轻轻按揉,力度以感到酸胀为宜,每次按揉3-5分钟。
2.下牙痛就按颊车穴
颊车穴属足阳明胃经的面部经穴。本穴物质为大迎穴传来的五谷精微气血,至本穴后由于受内部心火的外散之热,气血物质循胃经输送于头。具有祛风清热、开关通络的作用。主治牙痛,面神经麻痹,腮腺炎,下颌关节炎。
【定位】在面颊部,下颌角前上方,耳下大约一横指处,咀嚼时肌肉隆起时出现的凹陷处。左右各一。
【操作】针灸:直刺0.5寸。按摩:用拇指或食指指端轻轻按揉,力度以感到酸胀为宜,每次按揉3-5分钟。
3.配合合谷穴更有效
合谷穴是手阳明大肠经的原穴。具有镇静止痛、通经活络、解表泄热的作用。缓解发热恶寒,头痛、咽喉肿痛、面麻、面痛、牙痛及便秘等症状。
【定位】在手背,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操作】针灸:直刺0.5-0.8寸。按摩:用拇指或食指指端轻轻按揉,力度以感到酸胀为宜,每次按揉3-5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