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崔大夫和育学园诊所保健医生韩静大夫进行了一场以“全面了解预防接种”为主题的直播。直播过程中,很多网友都遗憾自己的提问没有被翻牌,那么今天,小园子就把大家关于“预防接种”的疑惑梳理一下,并统一作答吧!
1.一类疫苗和二类疫苗,孩子都需要接种吗?
答:一类(免费)疫苗与二类(自费)疫苗只是在管理方的式上不同。从预防疾病的角度来说,一类疫苗和二类疫苗都同样重要。因此建议在家庭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一类、二类疫苗都要为孩子接种。相信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发展,免费的一类疫苗也会越来越多。
2.减毒疫苗和灭活疫苗,两者有什么区别?
答:减毒活疫苗是通过人工方法,将病原体的致病性降低至不能使人致病的程度,但同时又保留了其刺激人体产生免疫应答能力的状态,让孩子在不得病的情况下获得对特定疾病的免疫力。而灭活疫苗是使用灭活的病原体或其主要抗原成分制备成的疫苗。简单地说,减毒活疫苗是“活”的疫苗,而灭活疫苗是“死”的疫苗。对于健康的孩子来说,减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都是安全的,而对于具有免疫功能缺陷的孩子来说,一般是不建议接种减毒活疫苗的。
3.国产疫苗与进口疫苗,接种时该如何选择?
4.疫情期间,疫苗接种中断了,应该怎么办?
5.延迟接种对疫苗效果有什么影响?
6.联合疫苗和单次接种的疫苗相比,优势在哪里?
7.脊髓灰质炎最新的接种程序是什么?
答:自2020年1月1日起,脊髓灰质炎疫苗的一类疫苗接种方案进行了全国性的统一变化:由原有的“1次IPV+3次bOPV”的方案,变更为“2次IPV+2次bOPV”。其中,IPV为注射型的灭活疫苗,bOPV为口服型的减毒活疫苗。这次针对脊髓灰质炎国家免疫策略的调整增加了灭活疫苗的使用剂量,更大限度地降低疫苗接种的风险,保护了孩子们的健康。
8.十三价肺炎疫苗和二十三价肺炎疫苗,所有的孩子都需要接种吗?
答:13价肺炎疫苗针对的是健康儿童,适用于6周龄至15月龄婴幼儿。而23价肺炎疫苗,主要针对2岁以上的免疫功能低下人群。如果孩子已经接种了13价肺炎疫苗,就不需要再接种23价肺炎疫苗。如果没有接种13价肺炎疫苗的孩子,可以选择在孩子两岁以后,在医生的建议下接种23价肺炎疫苗。
9.孩子接种流脑疫苗时,应该怎么选择?
答:具体来说,选择接种何种疫苗时,要考虑不同人群的免疫应答和当地流脑流行病学的特点。在我国,一般在宝宝生后满6个月和9个月时,应分别接种两次A群流脑多糖疫苗(也可用A+C群流脑多糖结合疫苗代替,两剂间隔为1个月以上),其中间隔不短于3个月。如果在2岁前没有接种,可以选择在2岁后接种流脑A+C多糖疫苗或流脑ACYW135四价疫苗。如果孩子出生在国外,在国外接种了其他型号的流脑疫苗,回国后也一定要补上A群流脑疫苗。
10.口服轮状疫苗宝宝吃了后吐了,还能起到保护效果吗,需要补种吗?
答:小月龄的宝宝本身就容易出现吐奶的现象,考虑到宝宝的这种普遍情况,接种口服轮状病毒疫苗,设置的程序是接种三次。即便宝宝在某次接种口服轮状疫苗时出现了呕吐,也不需要补种,因为后面还有再接种的机会。
11.轮状疫苗是每年都要接种吗?
12.孩子的疫苗存在漏种的问题,想要尽快帮他补齐,可以一次同时接种两种疫苗吗?
13.宝宝43天,妈妈是乙肝携带者小三阳,打了两次乙肝疫苗,打过一次免疫球蛋白,还需要打第二针乙肝免疫球蛋白吗?
答:首先,如果妈妈是乙肝病毒携带者,需要及时全程地帮宝宝接种三针乙肝疫苗,阻断孩子感染乙肝病毒的可能性。另外,至于孩子需不需要打免疫球蛋白,打几次免疫球蛋白,则需要医生根据妈妈体内乙肝病毒的DNA载量(即乙肝病毒DNA复制情况)来具体判断。建议妈妈检查后遵医嘱决定。
15.过敏或患湿疹的孩子,可以接种疫苗吗?
答:不管是过敏还是湿疹,或者是家长经常提到的孩子“积食”,都不能作为一种结论去跟医生交流,询问能否接种疫苗。而是要找到引起这些症状的原因,以及这些病症的程度,是否会影响疫苗接种。建议家长在进行接种前,跟当地医生描述清楚孩子的具体情况,咨询医生是否可以进行接种。
16.孩子有过高热惊厥史,还能接种疫苗吗?
但家长需要注意区分幼儿急疹与疫苗反应的疹子。一般来说,接种麻风疫苗后出疹子,出疹和发热同时出现;如果宝宝出现先发热,退热后出疹的情况,家长就要考虑宝宝是幼儿急疹。但不管是接种疫苗后的不良反应,还是恰巧出现了幼儿急疹,一般都不需要特别紧张,只需要常规护理,控制好体温,耐心等待疹子消退即可。
18.注射疫苗后,孩子出现哪些疫苗反应是正常的?
答:和其他任何药品一样,疫苗也有不良反应。比如出现接种部位局部红肿、发热等,这些都属于接种疫苗后的正常反应。一般来说,预防接种后,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概率很低,其中最严重的不良反应是对疫苗成分严重过敏,通常在接种后10-20分钟之内发生,非常罕见。这也是为什么要求家长带孩子疫苗接种后必须要留观30分钟再离开的原因,即便出现了严重的疫苗反应,医生也能尽快采取措施。
19.宝宝接种疫苗后,出现了发热的情况,应该怎么处理?
答:孩子接种疫苗后出现发热属于常见疫苗反应的一种,通常在接种疫苗后1-2天内出现,持续1-2天可自行消退。如果孩子没有热性惊厥史,38.5℃以下时可以先观察,或者物理降温;如果孩子体温超过38.5℃,并出现不舒服的表现时,应及时服用退热药物;如果孩子发烧48小时且不退,或温度越来越高,不适的表现明显,则可能不是疫苗反应,应尽快带孩子去医院就诊。
20.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服用要求分别是什么?
答: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是较为常见的两种婴幼儿退烧药的成分,常见的以布洛芬为主要成分的退烧药是美林,而对乙酰氨基酚为主要成分的退烧药是泰诺林。一般来说,6个月内的宝宝,如果体温超过38.5℃,建议服用对乙酰氨基酚(泰诺林)来退烧。而超过6个月的宝宝,则可以使用布洛芬(美林)或对乙酰氨基酚(泰诺林)来退烧。
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每次需要服用的药量不同,详见下图。
21.接种疫苗后,孩子多久能洗澡?
答:一般建议,接种疫苗后,很多机构都会叮嘱当天先不要给孩子洗澡,这是为了避免洗澡时孩子接种针眼处的皮肤受到刺激,孩子出现烦躁、哭闹等情况。也会有医生建议接种后2天内都不要给孩子洗澡。但其实,家长可以视孩子的情况自行掌握,如果孩子精神状态良好,不哭不闹的话,洗澡也不会对孩子造成太大影响,更不会造成针眼的感染。只不过,家长要更加注意洗澡时和洗澡后的保暖工作,避免宝宝着凉。
22.自己从国外带回的正规疫苗,为什么到国内没有医院给接种呢?
答:一方面,个人携带疫苗的储藏条件不能保证,在携带过程中可能由于温度过高或过低,使得疫苗的生物特性发生改变,因此这种疫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是很难保证的,在接种后可能无法达到应有的效果,或是出现不良反应,甚至导致疫苗事故。另一方面,国内和国外的预防接种程序不同,国外的疫苗可能并不适用于国内的孩子,或者不符合国内的预防接种程序规范。因此,建议家长带孩子到居住所在地的正规预防接种机构,遵循当地的疫苗接种程序进行接种。
23.疫苗从生产到使用,整个过程是怎样的?有保障吗?
以上,就是小园子关于4月23日【全面了解预防接种】这场直播中,对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做的详细解答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