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证主体:宁夏凯米世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宁夏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640100MA774ECW4K
1、继续教育课题疫苗可预防疾病的流行病学和预防epidemiologyandpreventionofvaccine-prevenablediseases(第十二版)编写: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翻译:潘会明罗会明张险峰等审校:张瑜郑景山等前言1796年,英国医生琴纳-爱德华发明了接种牛痘疫苗预防天花。200多年过去了,接种疫苗已成为预防控制传染病最重要的方法。通过免疫接种,人类成功的消灭了烈性传染病天花,全球消灭脊髓灰质炎的工作已进入最后阶段。在世界大多数地区,许多疫苗可预防疾病如麻疹、白喉、白百咳等得到有效控制。疫苗的免疫接种成为历史上最成功的一项公共卫生事业。随着科学
2、的进步,疫苗免疫接种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对有些疾病而言,疫苗接种是预防和控制的最有效手段。在世界绝大部分地区,几乎所有的人都要接受疫苗免疫接种,免疫接种已涉及到千家万户。因此,免疫接种工作者需要不断改进免疫接种的服务方式,不断的提高免疫接种的质量。目前,免疫接种工作的发展方向是:新疫苗的不断研发,疫苗的使用种类不断增加,不断提高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在技术方面,越来越多的联合疫苗正在开发使用;为了提高免疫覆盖率,推荐多种疫苗的同时接种;更加注重疫苗接种的管理等。这些变化要求我们免疫接种服务人员更好的掌握免疫接种知识和技能,为此,2003年我们编译了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编写的epidemiolo
3、gyandpreventionofvaccine-preventablediseases第七版,2006年我们又编译了epidemiologyandpreventionofvaccine-preventablediseases第九版,介绍美国在这方面的一些观念、知识、技能和管理,以帮助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者了解和学习疫苗接种的一些基本知识和最新进展。此书出版后受到各方面的好评。今年,我们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epidemiologyandpreventionofvaccine-preventablediseases第十二版进行了翻译。epidemiologyandpr
6、按翻译章节先后)潘会明罗会明张瑜张险峰郑景山叶健君张迟贺会清陈斌曾滔赵明江刘晓俊赵露王蕾杨小兵郭伟佟荟王全平吴开琼王支科朱德红胡俊锋杜红汪玉纯张新华洪晓军刘建华潘亮严毅田滔滔审校张瑜郑景山贺会清潘会明第1章疫苗总论1.1免疫学与疫苗可预防疾病免疫学是一门复杂的学科,详细讨论这门学科超出了本书的范围。然而,为理解疫苗如何发挥作用并掌握其使用方法,了解免疫系统的基本功能很有必要。下面的论述较为简略,有许多优秀的免疫学教科书能够提供更详细的论述。免疫是人体容纳自身物质(自体),消灭外来物质(异物)的能力。由于大
8、原的防御反应,这种防御被称作免疫应答,它通常包括b淋巴细胞分泌的蛋白质分子,即抗体(或免疫球蛋白),以及特异性细胞(也被称为细胞免疫),这些细胞使清除异物更为容易。一般来说,针对活抗原的反应是最有效的免疫反应。但是,在自然感染病毒或细菌而产生免疫反应时,抗原不一定是活的。一些蛋白质,如乙肝表面抗原可以很容易地被免疫系统识别。其他的物质如多糖(组成某些细菌细胞壁的长链糖分子)是弱效抗原,引起的免疫反应可能不会产生很好的保护作用。1.1.1被动免疫被动免疫是将人或动物产生的抗体转移给另外的人。被动免疫提供针对一些感染的保护,但这种保护是暂时的。抗体将在数周至数月之后消退,接受免疫者不再得到保护。
10、体也被称作免疫球蛋白,它由许多美国成年捐献者的igg抗体片段组成。由于它来自许多不同的捐献者,含有针对许多不同抗原的抗体,主要用于甲肝和麻疹暴露后的预防和某些先天性免疫球蛋白不足的治疗。同源人类高价免疫球蛋白是一种含有高滴度的特异性抗体的制品,由含有高水平抗体的捐献者血清制备。但是,由于高价免疫球蛋白来自人体,它也含有少量其他抗体。高价免疫球蛋白被用于一些疾病暴露后的预防,包括乙肝、狂犬病、破伤风和水痘。异体高价免疫血清也被称为抗毒素,这种产品在动物(通常是马或马科动物)体内产生,包含的抗体只针对某一种抗原。在美国,抗毒素用于治疗肉毒中毒和白喉。这种产品存在的问题是血清病,一种对马蛋白的免疫反
11、应(过敏反应)。来自人类的免疫球蛋白是多克隆的,含有多种不同的抗体。在20世纪70年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已能将单个b细胞分离并使其无限的繁殖,从而生产出单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来自单克隆的b细胞,因此,只含有针对某一种抗原或者是一组关系相近抗原的抗体。单克隆抗体应用广泛,包括对某些癌症的诊断(结肠直肠癌、前列腺癌、卵巢癌、乳腺癌等)和治疗(慢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非何杰金淋巴瘤),对器官移植后机体排斥反应的预防以及对自身免疫性疾病(克罗恩病、风湿性关节炎)和感染性疾病的治疗等。一种单克隆抗体制品可用于预防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被叫作呼吸道合胞病毒单抗(palivizumab【synagis】
12、)。呼吸道合胞病毒单抗是一种针对呼吸道合胞病毒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它除了rsv抗体外不含任何其他抗体,因此也就不会干扰活疫苗的免疫应答。1.1.2主动免疫主动免疫是免疫系统受刺激产生抗原特异性体液免疫(抗体)和细胞免疫。不同于被动免疫是暂时的,主动免疫通常维持许多年,甚至终生。自然感染疾病是获得主动免疫的一种方式。一般情况下,病人一旦从感染性疾病中康复,他们将终生对这些疾病有免疫力,这种感染后持续许多年的保护被称作免疫记忆。免疫系统暴露于一种抗原之后,某些细胞(记忆b细胞)可多年持续存在于血液(也可存在于骨髓)中。一旦再暴露于这种抗原,这些记忆细胞迅速开始复制并产生抗体,重建保护防御体系。产
13、生主动免疫的另一种方式是接种疫苗。疫苗与免疫系统相互作用,通常产生一种与自然感染类似的免疫反应,但不会使受种者罹患此种疾病及其潜在的并发症。疫苗也能引起类似于自然患病所获得的免疫记忆。疫苗接种引起的免疫反应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包括母体抗体、抗原的性质和剂量、接种途径、佐剂(如添加铝剂以增强疫苗的免疫原性)等。机体因素如年龄、营养状况、遗传以及潜在疾病等都可影响免疫反应。1.2疫苗分类疫苗有两种基本类型:减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活疫苗和灭活疫苗的特点是不同的,这些特点决定着疫苗的使用方式。减毒活疫苗是在实验室里通过改进致病的病毒或细菌而制备的。所得到的疫苗株微生物保留了复制(生长)和产生
15、54年从一个麻疹患儿体内分离,需要经过近10年的一系列组织传代培养才能将野病毒转变为弱病毒疫苗。为了引起免疫反应,减毒活疫苗必须在受种者体内复制(生长繁殖)。较小剂量的病毒和细菌被接种于人体后,在体内复制并产生足量的微生物以刺激机体引起免疫反应。任何能损伤活微生物(如热、光)或者干扰微生物在体内繁殖(循环抗体)的因素,都可引起疫苗免疫失效。虽然减毒活疫苗能复制,但它们一般不像野生微生物一样致病。减毒活疫苗引起的疾病一般比自然疾病轻微,通常被称为副反应。减毒活疫苗引起的免疫反应与自然感染产生的免疫反应几乎一样,免疫系统不能区别减毒活疫苗和野病毒感染。对于大多数受种者,除口服疫苗外,减毒活疫苗接种
17、病毒疫苗受影响较小。减毒活疫苗不稳定,能够被光和热损伤或杀灭。因此,必须小心搬运和贮存。目前,应用的病毒减毒活疫苗包括麻疹、腮腺炎、风疹、牛痘、水痘、带状疱疹(含有水痘疫苗相同的病毒,但含量要高得多)、黄热病、轮状病毒以及流感(鼻内接种)疫苗。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是活疫苗,但在美国已不再使用。减毒细菌活疫苗包括卡介苗(bcg-目前在美国不被使用)和口服伤寒疫苗。1.2.2灭活疫苗灭活疫苗是通过培养基培养细菌和病毒,然后用加热或化学制剂(通常是福尔马林)将其灭活而生产出来的。裂解疫苗的生产,是将微生物进一步纯化,直至仅仅包含疫苗所需的成分(如肺炎球菌多糖胶囊)。灭活疫苗既然不是活的也就不能复制。
19、和狂犬病疫苗)。在美国不再使用灭活全病毒流感疫苗和全细胞灭活细菌疫苗(百日咳、伤寒、霍乱和鼠疫)。裂解疫苗包括亚单位疫苗(乙肝、流感、无细胞百日咳、人乳头瘤病毒、炭疽)和类毒素(白喉、破伤风)。在美国不再使用亚单位莱姆病疫苗。1.2.3多糖疫苗多糖疫苗是惟一由构成某些细菌外膜的长链糖分子组成的灭活亚单位疫苗。纯化多糖疫苗用于预防三种疾病:肺炎球菌类疾病、脑膜炎球菌类疾病、伤寒沙门杆菌引起的疾病。在美国不再使用纯化b型流感嗜血杆菌多糖疫苗。纯化多糖疫苗引起的免疫反应是典型的非t细胞依赖型免疫反应(独立t细胞抗原反应)。也就是说,这些疫苗能够在没有辅助t细胞的帮助下刺激b细胞。包括多糖疫苗在内的
20、非t细胞依赖抗原不都能在2岁以下儿童中产生免疫。年龄小的儿童不一定对多糖抗原都产生反应,可能是由于免疫系统未发育成熟。大部分灭活蛋白疫苗重复接种能引起抗体滴度进一步升高或增强。多糖疫苗重复接种不能引起增强反应。由多糖疫苗诱导的抗体比蛋白抗原诱导的抗体活性小,这是由于大多数多糖疫苗免疫应答产生的主要抗体是igm,只产生少量igg。在20世纪80年代末,发现上述难题可通过结合的方法来解决,即将多糖与蛋白分子以化学方法结合在一起。结合方法将非t细胞依赖型免疫反应转变为t细胞依赖型免疫反应,使得多糖疫苗在婴儿中的免疫原性增高并导致疫苗多次接种产生抗体增强反应。第一个结合多糖疫苗是b型流感嗜血杆菌疫苗(
21、hib)。2000年一种针对肺炎球菌疾病的结合疫苗得到应用许可,2005年脑膜炎结合疫苗被批准应用。1.2.4重组疫苗疫苗抗原也可以通过基因工程生产。这些制品也被称作重组疫苗。目前,已有四种基因工程疫苗在美国使用。乙肝疫苗和人乳头瘤病毒疫苗(hpv)是通过将病毒的基因片断插入到酵母细胞的基因里而生产出来的。改良的酵母细胞在它生长时能表达为纯化乙肝表面抗原以及人乳头瘤病毒的衣壳蛋白。活伤寒疫苗(ty21a)是通过基因改良使沙门氏伤寒杆菌不再致病。通过基因工程生产的减毒流感活疫苗能在鼻咽部黏膜有效繁殖,而在肺组织中不繁殖。第2章免疫接种总论这一章讨论免疫接种工作中最常遇到的问题。讨论比某一种疫
27、不同时免疫接种一般规律:任何疫苗都可以同时接种。广泛应用的活疫苗和灭活疫苗同时接种不降低抗体反应,也不增加副反应发生率。在儿童免疫规划中,对一个适宜接种的儿童来说,所有疫苗的同时接种是很重要的,因为这可以增加儿童在合适的年龄获得充分免疫的机会。20世纪90年代的一项麻疹暴发研究表明,适合接种疫苗而没有接种的学龄前儿童麻疹病例中,约有1/3的病例本来是可以在接种其他疫苗时同时接种mmr而得到免疫预防的。尽管理论上所有的疫苗都可以同时接种,但未经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许可,不同的疫苗不能在同一个注射器内混合。只有赛诺菲巴斯德公司生产的dtap-ipv/hib(pentacel)疫苗被允许在同
28、一支注射器中混合使用。疫苗接种的补充说明见附件4。联合疫苗接种通常优先于单一成份疫苗的同时接种。需要考虑的事项包括接种剂次的估计、疫苗效力、增加覆盖水平的可能性、受种人回访的可能性以及疫苗贮存和花费。还应考虑受种人的选择和副反应发生的可能性。在接种第一剂次麻疹、腮腺炎、风疹和水痘疫苗时,12至47月龄应使用单独的mmr联合疫苗和水痘疫苗,除非家长或监护人明确要求使用mmrv联合疫苗。2.1.3不同疫苗的不同时接种原本能够同时接种的疫苗在有些情况下未能同时接种。如果注射活疫苗(mmr、mmrv、水痘、带状疱疹和黄热病疫苗)和鼻内接种流感活疫苗(laiv)没有同时接种,则至少应间隔4周接种。这是
29、为了减少或消除先注射的疫苗对后注射疫苗的干扰。如果两种注射活疫苗或流感活疫苗不是同时接种而是间隔少于4周接种,在接种第二种疫苗至少4周后应重复接种一针,或者对受种者进行血清学检测以确保免疫有效(不推荐做流感活疫苗、水痘或带状疱疹疫苗的血清学检测)。黄热病疫苗是一个例外,它可在接种单抗原麻疹疫苗后4周内接种。1999年的一项研究表明麻疹疫苗免疫接种后的127天不影响黄热病疫苗的接种效果。腮腺炎、水痘、带状疱疹、流感活疫苗以及风疹和黄热病疫苗不同时接种的效果目前尚不清楚。一般认为口服活疫苗(口服脊灰疫苗opv、口服伤寒疫苗和轮状病毒疫苗)不同时接种不会相互干扰,这些疫苗可以在接种其中一种之前或之后
35、须的。灭活疫苗在推荐的年龄首次接种通常不提供保护(甲肝疫苗除外),保护性免疫反应在第二、第三剂次接种后才会产生。灭活疫苗的抗体滴度在几年后可降低(衰退)到保护水平以下,这种现象在破伤风和白喉最明显,对于这些疫苗必须定期加强,通过加强剂次使抗体恢复到保护水平。不是所有的灭活疫苗都需要在整个一生都要加强。例如,hib在5岁以上儿童中非常罕见,因此该疫苗不需要加强;由于乙肝疫苗的免疫记忆以及乙肝较长的潜伏期(能发生自动加强),乙肝疫苗也不需要加强。2.2免疫接种副反应免疫接种的目的是针对某些特异性抗原产生主动免疫。副反应也称为疫苗的不良反应,是由疫苗引起的一种对机体不利的反应,与接种疫苗产生免疫的
36、初衷无关。疫苗副反应包括发生在免疫接种后的任何不利反应。不良反应可能是真正的疫苗反应,也可能是偶合事件,对两者进行鉴别需要作进一步研究。疫苗的副反应可分为三大类:局部反应、全身反应和过敏反应。局部反应最常见而不严重。过敏反应最严重却最少发生。最常见的副反应是局部反应,如注射部位疼痛、水肿、发红。高达80%的疫苗会发生局部反应,这取决于疫苗的类型。局部反应在灭活疫苗中最常见,尤其是含有佐剂的百白破疫苗。局部反应通常发生在注射后的几小时内,一般比较轻微而且是自限性的,极少数情况下局部反应可以非常严重,这种反应通常被称为局部过敏坏死反应,即arthus反应,最常见于破伤风和白喉类毒素。一般认为art
37、hus反应是由过高的抗体滴度引起,这种高滴度抗体一般是由过量的类毒素造成的。全身副反应更为普遍,包括发热、不适、肌肉疼痛、头痛、食欲减退等。这些症状常见而无特异性,可以由疫苗接种引起,也可能与疫苗无关,如合并病毒感染、压力或者酗酒。全身副反应相对多见于接种含有全细胞百日咳疫苗(dtp百白破疫苗)之后。然而,疫苗和安慰剂对照研究表明,目前使用的灭活疫苗包括无细胞百日咳疫苗全身副反应较少见。全身副反应可以发生在接种减毒活疫苗之后。为了产生免疫反应,减毒活疫苗必须复制。接种减毒活疫苗后的副反应有因疫苗微生物复制引起的发热或皮疹等症状,类似于自然疾病的轻型表现。减毒活疫苗引起的全身副反应一般比较轻微,
38、发生在免疫接种13周后(即疫苗病毒的潜伏期之后)。流感减毒活疫苗(laiv)在鼻咽部的黏膜中繁殖,而不是在肺部繁殖。因此laiv可能引起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类似感冒)而不是流感样症状。第三种疫苗副反应是严重的过敏反应,过敏反应可以由疫苗抗原本身或疫苗的某些其他成份引起,如细胞培养物质、稳定剂、防腐剂或抑制细菌生长的抗菌素等。严重过敏反应可能会危及生命,幸运的是其发生率小于1/50万。过敏反应的风险可以通过接种前的筛检减少到最小。疫苗接种者必须有紧急处理疫苗过敏反应的预案和储备药品。疫苗副反应报告19781990年,cdc在公共卫生部门建立了免疫副反应监测系统(msaefi),1990年msae
41、但如果该小孩有百日咳高暴露风险(如社区百日咳暴发),接种者可以选择给该小孩接种疫苗并治疗可能发生的副反应。在这个例子中,接种疫苗获得的保护超过了疫苗引起的潜在伤害。很少有绝对的禁忌症和慎用征。只有三种被认为是绝对的:对某种疫苗成份严重过敏,或首剂接种后出现严重过敏反应的;百日咳疫苗接种7天内发生脑病而无明确的其他原因,重症联合免疫缺陷(scid)是轮状病毒疫苗接种的禁忌症。四种情况被认为是儿童再次接种含百日咳疫苗的慎用征:接种疫苗后48小时内体温达40.5(105f)以上、出现虚脱或类似休克状态(低渗性过敏状态)、持续哭闹3个小时以上;接种疫苗后3天内突然癫痫发作伴或不伴发热。成人或儿童接种d
43、身或其中的某项成份,如动物蛋白、抗菌素、防腐剂、稳定剂过敏。最常见的动物蛋白过敏源是鸡蛋蛋白,鸡蛋蛋白是鸡胚生产疫苗时产生的(如黄热病和流感疫苗)。一般来说,能够吃鸡蛋和鸡蛋制品的人可以接种这些疫苗,曾经有鸡蛋或鸡蛋蛋白过敏史的人不应该接种这些疫苗,询问接种对象是否对鸡蛋过敏是筛检能否接种流感和黄热病疫苗的很好方法。最近一些研究表明对鸡蛋严重过敏的儿童对mmr疫苗很少发生副反应,这可能是因为麻疹和腮腺炎疫苗病毒在鸡胚纤维母细胞内生长,而不是在鸡蛋中。现在研究表明可能凝胶是引起mmr过敏反应的原因,而非鸡蛋。因此,1998年,acip取消了鸡蛋过敏是麻疹、腮腺炎疫苗的禁忌症,鸡蛋过敏儿童在mmr
46、胎儿感染。然而,由于理论上存在可能性,不应给孕妇接种活疫苗。灭活疫苗不在体内复制,因而不引起胎儿感染。一般来说,灭活疫苗可用于有免疫接种指征的孕妇。唯一例外的是人乳头瘤病毒疫苗(hpv),由于尚无安全有效的数据支持,因而孕妇应推迟接种。孕妇是患流感并发症的高风险人群,因而所有在流感季节(通常是从十二月到三月)怀孕的妇女都应接种灭活流感疫苗,不得接种流感减毒活疫苗。应鼓励没有接种百白破疫苗将要怀孕的妇女接种百白破疫苗(tdap),没有接种tdap疫苗的妇女,应分娩后立即接种一剂tdap,然后出院。怀孕后需要接种破伤风和白喉疫苗,acip推荐接种td(白破疫苗)。怀孕不是tdap疫苗接种的禁忌症。
47、在某些情况下,如社区暴发百日咳,临床医生可以选择为孕妇接种一剂tdap。当需要给孕妇接种td或tdap时,一般选择在孕中和后三个月接种,因为若在头三个月内接种很容易发生疫苗接种和自然流产巧合关联。临床医生常规接种或补种时可以用tdap疫苗取代td,以防止青少年孕妇患百日咳,这是由于青年孕妇很容易患百日咳。应考虑给从事孕妇护理和儿童护理的人员接种tdap,以防他们传染给12月龄以下的婴幼儿或其他易感人群。同时,工作或居住于易感百日咳环境的孕妇也在接种tdap的考虑范围之内。接触孕妇的家庭易感成员应该接种mmr和水痘疫苗,也可以接种减毒流感活疫苗,带状疱疹和轮状病毒疫苗。2.3.3免疫抑制对有
48、免疫抑制的人来说,疫苗病毒复制不能被控制,活疫苗能够引起严重甚至致死的反应。因此,有严重免疫抑制的人不应接种活疫苗。单纯b细胞缺陷的人可以接种水痘疫苗。灭活疫苗不在体内复制,因此,可用于免疫抑制者。然而,灭活疫苗引起的免疫反应水平可能较低。疾病和药物都可引起明显的免疫抑制。先天性免疫缺陷、白血病、淋巴瘤、非特异性恶性肿瘤的患者不应接种活疫苗。然而,当与免疫抑制者生活在同一环境中时,可接种mmr、水痘、轮状病毒及流感减毒活疫苗。家里有免疫抑制者的人必要时可接种带状疱疹疫苗。尚未证明可通过带状疱疹疫苗受种者感染免疫抑制者。某些药物可以引起免疫抑制,如接受烷基化药物或抗代谢药物治疗或放射治疗的癌症病
49、人不应接种活疫苗,在化疗停止至少3个月后才可接种活疫苗。接受大剂量皮质激素治疗的人也不能接种活疫苗,如每天接受每公斤体重2mg或以上或总量20mg或以上强的松治疗超过14天者。关于免疫抑制者接种带状疱疹疫苗的更多信息见于水痘章节。使用类固醇气雾剂,如哮喘的吸入剂,或交替快速递减短期(少于14天)大剂量局部用药及其生理恢复期都不是免疫接种的禁忌症。重组人类免疫介质、免疫调节剂与减毒活疫苗同时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不清楚。有证据表明使用单克隆抗体,特别是使用抗肿瘤坏死因子、阿达木单抗、英夫利昔单抗和依那西普等可以激活潜在肺结核感染,引起肺结核病以及其他的机会性感染。由于不清楚使用这些药物的人接种减
50、毒活疫苗的安全性和效果,最好在这些药物停用一个月后接种减毒活疫苗。免疫抑制者可接种灭活疫苗,尤其推荐和鼓励接种某些特殊种类的疫苗,因为免疫抑制是疫苗可预防疾病发生并发症的一个危险因素(如流感、侵袭性肺炎球菌疾病、侵袭性脑膜炎球菌性疾病、侵袭性hib疾病以及乙肝等)。然而,根据免疫抑制的不同程度,疫苗的反应可能很弱。由于疫苗产生免疫反应需要相应的功能性免疫系统参与,因此,即使给予疫苗,免疫抑制者也可能得不到保护。对免疫抑制者的更多建议详见疫苗总论。2.3.4hiv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感染者(hiv)可以没有症状,也可以有很严重的免疫抑制症状。一般来说,对于其他免疫抑制者的建议也适用艾滋病病毒感染
51、者。一般禁用活病毒疫苗,必要时可使用灭活疫苗。麻疹和水痘对hiv感染者是很严重的疾病,而且一般都有并发症。因此,可考虑给无严重免疫抑制的hiv感染者接种水痘疫苗。带状疱疹疫苗不得接种于艾滋病患者或有hiv感染临床表现的患者。推荐无症状或轻微免疫抑制的hiv感染者接种麻疹疫苗(如mmr联合疫苗)。然而,由艾滋病感染引起严重免疫抑制者不能接种麻疹疫苗及mmr。hiv感染者也不应接种mmrv及laiv,他们应该接种灭活流感疫苗。没有艾滋病或没有hiv感染典型临床症状,经实验室确诊有足够免疫功能而且不能避免潜在的黄热病病毒暴露的人应该接种黄热病疫苗。如果条件许可,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接触的易感家庭成员应
52、该接种mmr和水痘疫苗,也可以接种轮状病毒疫苗、带状疱疹疫苗和laiv疫苗。2.3.5造血干细胞移植者的免疫接种造血干细胞移植(hct)是将捐赠人的造血干细胞移植给接受化疗和长期放疗而造成骨髓功能丧失的患者。hct用于多种肿瘤的治疗,如血液系统疾病、免疫缺陷综合症、先天性代谢酶缺乏、自身免疫性疾病。造血干细胞移植接受者既可接受自体细胞(如自体同源造血干细胞移植),也可接受其他捐赠者的细胞(异源造血干细胞移植)。同源或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者如不加强接种,疫苗可预防疾病(如破伤风、脊髓灰质炎、麻疹、风疹、腮腺炎、肺炎球菌肺炎和hib感染)的抗体滴度将在移植后14年下降。hct增加了患某些疫苗可预
55、:患有轻微急性疾病如低热、上呼吸道感染(uri)、受凉、中耳炎、轻度腹泻的儿童应按免疫程序接种疫苗。几个大型研究表明患上呼吸道感染、中耳炎、腹泻伴或不伴发热的少年儿童对麻疹疫苗的免疫反应和没患病的儿童一样。无证据显示轻度腹泻会减低婴儿成功免疫的几率。低热不是免疫接种的禁忌症,如果儿童无疾病表现或家长没有谈到儿童最近生病,那么在免疫接种前无必要进行体温测量的。acip并没有明确规定当体温高于某值时不应接种。是否接种应取决于对身体状态的综合评价,而不是简单的一个体温。抗菌素治疗:抗菌素对大多数疫苗的免疫反应没有影响。制药商建议接受磺胺类或其他抗生素治疗的患者不应接种ty21a口服伤寒疫苗;抗菌剂使
56、用后至少24小时后才能使用ty21a疫苗。常用抗菌药物不影响活病毒疫苗。然而,在某些情况下,抗病毒药可能会影响疫苗复制。使用抗病毒药(金刚烷胺、金刚烷乙胺、扎那米韦、奥司他韦)治疗流感停药48小时后方能使用流感减毒活疫苗。可能的话,使用抗病毒药物(阿昔洛韦、法昔洛韦)治疗疱疹病毒停药24小时后才能使用水痘类疫苗。疾病暴露或康复:如果一个儿童没有中重度疾病,他(她)应该接种疫苗。没有证据显示疾病暴露或康复会影响疫苗反应或增加副反应发生几率。家庭有怀孕者或免疫抑制者:接触孕妇和免疫抑制的健康家庭成员接种疫苗非常重要,因为这样能够降低孕妇和免疫抑制者的暴露机会。大多数疫苗,包括活疫苗(mmr、水痘、
57、带状疱疹、轮状病毒、laiv和黄热病疫苗)可以给有孕妇或免疫抑制者家庭的儿童和哺乳期婴儿接种。如果不是紧急情况,不推荐上述人群接种天花(牛痘)疫苗。流感减毒活疫苗(laiv)不应给需住院治疗或需要在特定条件下(隔离)保护的严重免疫抑制者的接触者接种。但流感减毒活疫苗可以给接触轻度免疫抑制者的人接种。麻疹和腮腺炎疫苗引起无传染性感染,这种感染不传播给家庭的接触者。风疹疫苗病毒可进入乳汁中,但传播给婴儿很少见。水痘疫苗病毒的传播是罕见的,而且大多数妇女和年纪大的免疫抑制者在幼年时患过水痘而具有免疫力。尚无带状疱疹疫苗病毒传染给家庭或其他密切接触者的病例报导。母乳喂养:母乳喂养不会降低常规免疫接种的
58、效力,也不是疫苗接种的禁忌症(天花疫苗除外)。哺乳期的母亲不应接种黄热病疫苗。然而,当照顾婴儿的妈妈必须得要到黄热病流行地区旅行时,由于高感染风险,应接种黄热病疫苗。母乳喂养不能增强母源抗体对疫苗可预防疾病的被动免疫(hib可能例外),因此,母乳喂养的婴儿应该按免疫程序接种疫苗。尽管风疹疫苗病毒可进入母乳,但婴儿感染罕见。可以给符合条件的哺乳妈妈接种减毒流感活疫苗(laiv),该疫苗病毒的传播风险尚不清楚,但可能很低。早产儿:免疫接种应该根据儿童实际年龄按程序进行,早产儿在婴幼儿时期对疫苗反应充分。研究证明,某些早产低体重新生儿(低于2000g)接种乙肝疫苗血清阳转率可能较低。然而,到一个月龄时,所有早产儿,不管出生时体重和孕龄如何,几乎都和正常婴儿一样对疫苗有足够的反应。所有hbsag阳性母亲和hbsag情况不清楚母亲所生的早产儿必须在出生12小时内接种乙肝疫苗。也应接种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如果母亲hbsag情况不清楚,且婴儿体重大于等于2000g,那么hbig应在出生后7天内接种;如果hbsag阳性或新生儿体重小于2000g,那么hbig应在出生后12小时内接种。注意,当婴儿出生体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