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能直接或间接传播疾病(一般指人类疾病),危害、威胁人类健康的生物。
2.病媒生物有哪些?
病媒生物有鼠、蚊子、苍蝇、蟑螂、跳蚤、白蛉、蜱、螨、虻、虱子等,其中鼠、蚊子、苍蝇、蟑螂是重点防制的常见病媒生物,习惯上称为“四害”。
3.病媒生物如何将病原体传播给人?
病媒生物主要有两种传播方式将病原体传播给人,即生物性传播和机械性传播。
4.什么是生物性传播?
当病媒生物通过某种方式携带了病原体后,病原体在其体内经过繁殖、增殖或完成某一发育阶段后,该病媒生物再叮咬人时就会将病原体注入人体内,使人得病。如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就是由蚊子传播的。当蚊子吸食了含有乙脑病毒的血液后,在其消化过程中,病毒在蚊子体内大量增殖,当该蚊子再次叮人吸血时,病毒就会随蚊子的唾液注入人体内,如果被叮咬的人体内缺乏针对乙脑病毒的抗体,就很有可能得病。
5.什么是机械性传播?
某些在体内或体外携带了病原体的病媒生物通过取食、爬行或飞行,把病原体从一个地方带到另一个地方,并沾染在食物和环境中,人们食入了被污染的食物或接触了病原体而受到感染,导致发病。如在裸露的垃圾和粪便上,可以看到苍蝇成群飞舞,若无防蝇设施,苍蝇也会停落食物上。苍蝇还有个恶习,就是边吃边吐边拉。苍蝇的体内和体外常常带有许多病原菌和寄生虫卵,当它停落在食物上享受美味佳肴时,就把病菌留在食物上,人吃了被苍蝇污染的食物,就可能得肠道传染病。
6.老鼠传播哪些疾病?
老鼠能携带细菌、病毒、立克氏体、寄生虫等200余种病原体,其中能使人致病的有57种,对人类危害大的有:鼠疫、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恙虫病、森林脑炎、蜱回归热、地方性斑疹伤寒、野兔热等。
7.防鼠的方法有哪些?
一般单位及居民区除了室外采取防鼠措施外,重点搞好环境卫生,清除鼠的栖息场所,断绝鼠粮,室内外地面尽可能硬化。阴沟下水道、化粪池周围要用水泥抹平,地面洞口要用砖块、水泥堵死,防止鼠打洞筑巢,同时房屋周围,院落内设置一定数量的毒饵站(点)。室外物品要做到垫离,清除一切杂物,室内容易被鼠咬的门及门框用铁皮包上,通风口处要设有铁网,增设必要的防鼠设施(鼠笼、夹、粘鼠板、挡鼠板)。
8.灭鼠的方法有哪些?
(2)物理方法:包括采用笼(鼠笼)、夹(鼠夹)、压(石板压)、扣(金属面盆倒扣)、淹(水缸翻板淹)、翻(翻草堆)、粘(粘鼠板)等方法捕杀。
(3)化学方法:使用灭鼠药必须选用安全、高效具有农药登记证的抗凝血杀鼠剂和肉毒毒素灭鼠剂,如“大隆”、“溴敌隆”、“敌鼠纳盐”等。不出售、不购买、不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毒鼠强”、“氟乙酰胺”等剧毒鼠药。
9.如何投放鼠药?
在室内,毒饵可沿墙根放置,或投放在鼠洞口和鼠类活动场所。每20平方米放3~4堆。慢性毒饵每堆15~20克,投饵次日,根据前一晚的消耗量进行补充,连投7~10天。
在室外,沿建筑物外墙根每间隔10米投放鼠药1堆,垃圾箱、池及鼠活动较多区域,每间隔3~5米投放鼠药1堆,1周后检查鼠药情况,按吃多少补多少,吃完加倍的原则,补充毒饵,同时诱饵要尽量新鲜。
10.蚊子传播哪些疾病?
蚊虫通过叮刺、吸血可传播80多种疾病,已知有蚊虫380余种。其中能传播疾病的主要有按蚊属、库蚊属和伊蚊属三个属的蚊类。主要传播疟疾、丝虫病、流行性乙型脑炎和登革热等。
11.防蚊的方法有哪些?
防止蚊虫叮咬应尽量避免在蚊虫活动高峰期(黄昏和夜晚)到野外活动;如必须在户外作业,可穿长袖衣裤,皮肤暴露处可涂抹驱避剂防蚊叮咬;房屋安装纱门、纱窗;睡觉时使用蚊帐。
12.灭蚊的方法有哪些?
(1)治理环境:主要是填平坑洼、排除积水、疏通沟渠、硬化地面、翻盆倒罐,清理一切可能积水的杂物,铲除可以生长蚊子的孳生地。
(2)物理方法:用蚊拍人工捕打;使用灭蚊灯。
(3)化学方法:使用蚊香熏杀,如电热蚊香片、电热液体蚊香。气雾剂和喷射剂使用方便,杀灭迅速。
13.苍蝇传播哪些疾病?
苍蝇能携带60多种细菌,传播的疾病包括细菌性疾病:伤寒、副伤寒、菌痢、霍乱、肉中毒、沙门氏菌痢等;病毒性疾病:脊髓灰质炎、肝炎、沙眼、天花等;创伤性疾病:炭疽、破伤风、坏疽、化脓性球菌感染等,还可以传播原虫性疾病和寄生虫病;另外,成蝇还可以叮刺吸血传播锥虫、马来丝虫等疾病;蝇幼虫寄生引起蝇蛆症。
14.防蝇的方法有哪些?
安装纱门纱窗,防止苍蝇飞入。食品应加盖防蝇网罩。
15.灭蝇的方法有哪些?
(1)治理环境:消除苍蝇孳生场所,将苍蝇的孳生地特别是卫生死角打扫干净,使苍蝇不能产卵。家庭垃圾要实行袋装化,垃圾桶及四周要及时清理干净。人畜粪便及时妥善处理,宠物的粪便、尿液要及时清除。农村敞开式厕所要进行改造,在出粪口和蹲位加盖,可减少苍蝇的孳生。
(2)物理方法:用苍蝇拍灭蝇是最简单易行的方法。也可在厨房、餐厅挂上粘蝇带和粘蝇绳,在桌上、灶台、窗户附近放上粘蝇纸。
(3)化学方法:可以使用毒蝇绳,将粗麻绳、麻绳或尼龙绳浸入杀虫剂中,晾干悬挂与屋顶下。将杀虫剂混合糖液、饭粒置于多蝇场所。在纱门、纱窗、厕所、猪牛栏、天花板上涂上杀虫剂,毒杀蝇类。用喷雾法灭蝇,室内喷雾前应关闭门窗,室外喷雾应在上风向操作。
16.蟑螂的习性有哪些特点?
蟑螂是夜行性和喜温性的爬行昆虫,喜欢生活在温暖、潮湿、阴暗、不受惊扰、接近水源和食源的地方。其主要特点:见缝就钻、昼伏夜出、耐饥不耐渴、边吃边拉边吐、繁殖速度快等。蟑螂无所不吃。能吃各类荤素食品、人和动物的粪便、痰液、血迹等。
17.室内蟑螂为何越来越多?
由于城市人群的密集,食物的丰富,建筑物不断增多,交通的便利和物流的繁荣,以及不良的一些生活卫生习惯,给蟑螂提供了十分优越的环境和食源。加之室内的环境又在不断改善,冷暖空调器的广泛使用,这些都给室内的蟑螂提供了良好的越冬环境,使得大量室外蟑螂不断乔迁新居,所以室内蟑螂越来越多。
18.蟑螂对人们的危害有哪些?
蟑螂对人类的危害并不亚于老鼠和苍蝇。它不仅啃咬衣物、书画、还能钻进各种电器咬坏线路,造成意外的故障。边吃边拉边吐,污染食物。可传播霍乱、痢疾、乙肝、脊灰、蛔虫、绦虫、黄曲霉菌、黑曲霉菌等多种疾病,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同时,蟑螂的排泄物、分泌物还可使敏感体质者发生各种过敏反应。还会钻入人耳引发耳疾病等。
19.防蟑螂的方法有哪些?
食物应放在冰箱、带纱门纱窗的菜柜或加盖的容器中,灶台、桌子、地面保持干净,不留食物残渣。
20.灭蟑螂的方法有哪些?
(1)治理环境:搞好室内外环境卫生,根除蟑螂孳生地,使蟑螂无处藏身。及时清除垃圾、杂物,将蟑螂经常栖息和活动的场所打扫干净;阴沟必须通畅,用水冲洗;垃圾箱密封,垃圾及时清除。堵塞蟑螂孳生的门窗橱柜缝隙、孔洞,小的缝洞用油灰、水泥等嵌塞,大的用木板、铁皮钉住,厨房和仓库中堆放的物品经常清理,清除橱柜和抽屉中的卵鞘、粪便残迹。
(2)物理方法:人工捕打或用蟑螂粘捕盒、捕捉盒捕杀。烫杀:厨房、食堂是蟑螂多的场所,用开水、蒸气直接浇灌各处缝隙、孔洞和角落。
春秋灭鼠;夏秋灭蚊蝇;北方冬夏灭蟑螂,南方7~9月份灭蟑螂。
22.选择卫生杀虫剂要注意哪些?
卫生杀虫剂是指用来预防或杀灭蚊、家蝇、蜚蠊、家蚁、衣物蛀虫、螨虫等卫生害虫的药剂。主要有蚊香类、烟片剂、气雾剂、喷射剂、饵剂、球剂、片剂等剂型。由于家庭用卫生杀虫剂含有农药成分,若使用不当,易造成急性或慢性中毒。要选购已在农业部登记过的产品,不要选购无证产品;要选购标签内容合格的产品,不要选购内容不全或不实的产品;要选购安全性较高的含菊酯类、生物农药类有效成分的,不要贪图便宜选购有机磷、氨基甲酸酯类。
23.什么是鼠疫?
鼠疫是鼠疫耶尔森菌引起的烈性传染病,主要流行于啮齿类动物中,属于自然疫源性疾病。本病传染性强、病死率高,为国际检疫的传染病和我国法定的甲类传染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寒战、高热、头疼、呕吐、面部发红、皮肤有出血点等。跳蚤叮咬病鼠或其他患病动物后又咬人,就可能将鼠疫传给人。鼠疫可分为腺鼠疫、肺鼠疫、败血症型鼠疫等类型。腺鼠疫最常见,特征为腹股沟部、腋下、颈部淋巴结迅速肿大,极度疼痛、坚硬,晚期可化脓、溃破,未经适当治疗者将转化为败血症或肺鼠疫。
肺鼠疫表现为咳嗽、血痰等肺部炎症体征,传染性较强,病人的痰里含有大量鼠疫杆菌,可通过飞沫传播,造成人间鼠疫的流行。败血症型鼠疫最为凶险,表现为循环衰竭或休克,多于发病后1~3天内死亡。接种鼠疫疫苗可有效预防鼠疫。
24.什么是流行性出血热?
流行性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鼠为主要传染源。临床上以发热、休克、充血、出血和急性肾衰竭为主要表现。有“三红三痛”的特点,即脸红、脖子红、胸脯红,头痛、腰痛、眼眶痛。
传播途径有:呼吸道传播、消化道传播、接触传播、母婴传播、节肢动物传播(主要是跳蚤和螨类)。接种出血热疫苗可有效预防流行性出血热。
25.什么是流行性乙型脑炎?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流行于夏秋季,病死率较高,且愈后极易留下后遗症。主要症状是嗜睡、神志不清、说胡话、昏睡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猪为主要传染源,主要传播媒介为三带喙库蚊,蚊子叮咬感染乙脑病毒的人或家畜后再叮咬人,可使人感染,儿童发病率较高。接种乙脑疫苗可有效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
26.什么是疟疾?
疟疾是由疟原虫寄生于人体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俗称“打摆子”。感染疟疾后,可出现发冷、寒颤、高热、全身酸痛等,有时还伴有呕吐、腹泻、咳嗽,3~4小时后全身大汗淋漓,体温迅速下降。病情严重的患者还会出现谵妄、昏迷和休克,以及肝、肾功能衰竭,如不及时救治,有可能因病情延误而危及生命。该病主要通过一种叫做按蚊的蚊子叮咬人传播的,少数病例可因输入带有疟原虫的血液或经母婴传播。
27.什么是登革热?
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临床特点为突起发热,全身肌肉、骨、关节痛,极度疲乏,皮疹,淋巴结肿大及白细胞减少。主要传播媒介为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
28.什么是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患者以发烧、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想拉大便,又拉不出来)及拉含有粘液、脓或血的便为主要症状。中毒性菌痢病情凶险,多见于儿童,可表现为高烧、昏迷、抽风、甚至脑水肿和呼吸衰竭,无腹泻症状。菌痢一年四季都可以发生,但大多发生在夏季,主要通过被污染的水和食物传播,苍蝇可传播痢疾。
29.什么是霍乱?
霍乱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烈性肠道传染病,是我国法定的两种甲类传染病之一。典型的症状表现为剧烈的无痛性水样或米汤样腹泻,严重的一天腹泻几十次。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引起严重脱水、虚脱甚至死亡。霍乱可通过饮用或食用被霍乱弧菌污染而又未经消毒处理的水、食物或接触霍乱病人、带菌者排泄物污染的手和物品以及食用经苍蝇、蟑螂污染过的食物等途经传播。
30.什么是伤寒
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伤寒起病缓慢、起初只感觉疲惫、头疼、体温逐渐上升到39℃以上并持续10~14天,同时伴有听力减退、表情淡漠、神志不清、前胸、上腹可出现少量“玫瑰疹”,肝、脾轻度肿大。重症病人可发生肠穿孔、肠出血等并发症。该病通过被污染的食物、水、食具或生活用品传播。苍蝇、蟑螂是重要传播媒介。接种伤寒、副伤寒甲、乙三联菌苗可有效预防伤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