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家在甘肃舟曲的王女士(化名)到医院检查时,意外发现肝内有一个巨大肿物。“是不是得了肝癌?”王女士一家陷入担忧。近日,随着广东肿瘤专家进驻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甘肃医院(以下简称“中肿甘肃医院”),王女士的病情终于水落石出:并非肝癌,而是肝包虫病。
“广东实力中青年医生”、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院长助理、中肿甘肃医院副院长韦玮教授指出,肝包虫病引起的部分表现与肝癌的临床表现有类似之处,当出现上腹不适、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和腹胀等症状且有牧区旅行生活的经历时,要特别当心肝包虫病。
穿刺活检难验明肿物正身?广东专家联袂出招
发现体内有肿物后,王女士曾做了两次穿刺活检,都因为病灶完全坏死而无法明确诊断。如果直接通过手术切除肿物来“验明正身”的话,由于肿物巨大,手术后王女士会损失50%以上的肝脏。无论是手术创伤还是经济负担,都让家境并不宽裕的王女士感到“吃不消”。
“会诊时,经过仔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再次查阅实验室和影像学资料后,我们注意到王女士的CT图片中,病灶内部有走行完好的血管和钙化沉积,不符合恶性肿瘤的表现。”韦玮凭借多年诊疗经验,怀疑这是寄生虫引起的炎症坏死。
为了证实这一推测,韦玮邀请了中肿影像科谢传淼教授、张嵘教授和沈静娴教授联合远程会诊。经过专门的寄生虫病研究所检测,王女士的包虫抗体果然为阳性。
肝包虫病可引发严重后果
韦玮介绍,肝包虫病是牧区较常见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也称肝棘球蚴病。在我国主要流行于畜牧业发达的新疆、青海、宁夏、甘肃、内蒙和西藏等地。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西部人群的包虫病感染率为3.1%~31.5%,患病率为0.5%~5.0%。”他表示,当人们接触羊、狗等包虫病宿主或吞食被虫卵污染的食物后,就会被感染。
虫卵经肠内消化液作用,蚴脱壳而出,穿过肠黏膜,进入门静脉系统,大部分被阻留于肝脏内。蚴在体内经3周,便发育为包虫囊。包虫囊肿在肝内逐渐长大,依所在部位引起邻近脏器的压迫症状,并可发生感染,破裂播散及空腔脏器阻塞等并发症。
韦玮指出,包虫病虽然不像肝癌那样“面目狰狞”,但也会危及人们的生命安全。“如果患者因为外伤或自发性的引起包虫囊破裂,会出现腹部剧痛,甚至引起严重的过敏反应,”他强调,一旦发生过敏性休克,生命堪忧!
有疑似肝癌表现需排除牧区旅行生活史
为什么王女士获明确诊断的过程如此曲折?韦玮表示,由于免疫力的原因,包虫囊被其自身免疫细胞的防御功能杀灭,影像学上表现为肝内巨大占位病变,而缺乏特征性的肝内多发囊性病灶表现,这也是首诊医生难以确诊的原因。
有些患者不需做手术吃驱虫药就行
肝包虫病的主要治疗手段是手术治疗。“手术的原则是清除内囊,防止囊液外溢,消灭外囊残腔,预防感染,但并非所有的患者都需要做手术。”韦玮以王女士为例介绍,由于她体内的病灶已经完全坏死,外科手术就不再是首选,口服阿苯达唑等驱虫药物,定期复查即可。
韦玮教授与患者和家属沟通病情特点和治疗方案
“我们看一次病不容易,中肿的专家水平真的很高,不用动手术就为我们解决了大问题!”王女士出院时,她的儿子十分感激广东医生的火眼金睛和仁心仁术。
“查出肝包虫病后,不要遗漏一件事。”韦玮特别提醒,共同生活的家人确诊肝包虫病以后,由于可能具有同样的感染途径,其他的家属也要当心“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推荐患者同住的家属接受包虫病抗体检测或肝脏超声检查,以发现隐匿性的肝包虫感染,及早给予有效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