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痛药的止痛原理是什么?治标还是治本?
我有点关节炎,预计是类风湿的,也可能是痛风,应该是遗传因素,所以潮湿的天气都要吃止痛片,目前效果最好的是英太青,很多年了,吃了一粒就5、6小时后就好,最近有点疑问,这个止痛药的止痛原理是什么?是切断疼痛的感觉传输?还是针对疼痛部位的血液?
我专门看英太青的说明书,不是很懂,所以就来向大家请教。
非甾体类抗炎止痛药
一、概述
非甾体类抗炎药(non-steroidanti.inflamationdrugs.NSAID),是目前腰背痛治疗中的最常用药物。据统计,美国1989年使用NASID的处方有l亿张,日本有1.8亿张,我国实际用药比这个数字要高。另据统计,全世界每天超过3000万人应用NSAID,每千人中平均278张应用处方。如何合理、正确的应用NSAID,是每个医生需要考虑的问题。
非甾体类抗炎药物,除抗炎、抗风湿外,还具有解热、镇痛作用。其解热作用只对体温升高者有效,对常温者则只发挥止痛作用。其镇痛作用部位主要在外周,特别是对外周性钝痛有效。当组织损伤或有炎症时,产生缓激肽等致痛物质,同时产生与释放前列腺素(PG),PG的产生对疼痛起到了放大作用,而PG(E1,E2,F2)本身也有致痛作用。不同种类的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在化学结构上虽各不同,但它们都可防止炎症时PG的合成,因而都有镇痛作用。非甾体类药物也是通过抑制PG的合成,而起抗炎作用。
此类药物大剂量服用才有抗炎作用,如阿司匹林用于镇痛每日29,用于抗炎每日需59以上。NSAID在发挥其镇痛抗炎作用的同时,也影响了胃肠道分泌,
根据最近发表的一项大约25万人服用NSAID的调查,服用2个月的危险性:1/5将发生内镜下溃疡,1/70将发生症状性溃疡,1/150将发生出血性溃疡,1200人中将有1人死于出血性溃疡。据1998年一项调查,在美国因此致死者与白血病相当,多于黑色素瘤或哮喘的2倍。为预防NSAID胃病所用的经费,美国每年为10亿美元,英国为3.67亿英镑。而美国每年用于治疗NSAID胃病的住院治疗费用每年为20亿美元。NSAID的另一个不良反应是对肾脏的损害,特别是用于抗炎治疗需大剂量用药时。对已有肾功不良者应避免使用,或选用对肾脏损害较小的药物,如舒林酸等。
老年病人药物剂量应相对较小,可选择半衰期短的药物,较为安全,因随着年龄增加机体对药物的代谢能力减缓,多服用后容易蓄积中毒。
二、非甾体类抗炎药的发展史
自1899年第一个非载体类抗炎药阿司匹林问世以来,历经许多改进,不断推陈出新,据统计,现在已有两类(酸类、非酸类)近10个亚类,百余种药物上市。1971年JohnVane首先提出NSAID的作用机制是抑制前列腺素合成酶,1991~
1995年COX受体概念的形成,并发现COX一1和COX.2,COX一1(cyclooxygenase一1)为生理活动所需,COX-2与炎症有关。两种同工酶的功能不同,如下表:
选择主要抑制COX-2的药物,可避免抑制COX.1所产生的不良反应。不久以后,新型的COX-2选摘性抑制剂问世。这样NSAID根据其对对COX的抑制作用分为:①无选择性COX一1、COX-2药物;②选择性COX-2药物,指COX-2的Ic∞比COX.1低2~100倍;③特异性COX-2抑制剂(COXIB),应用最高量时也不抑制COX.1。一些新型的COX-2选择性抑制剂相继研制成功,如烯醇酸类药物美洛昔康,磺酰苯酸类药物尼美舒利,苯基烷酮类药物奈丁美酮,皆属非酸类制剂。20世纪90年代又研制出新一代COX-2抑制剂(COXIB):塞莱昔布及洛非昔布(西尔葆)已经用于临床,且成为销量最高的药物之一(见下)。
三、常用非甾体类药物的性能
非甾体类镇痛抗炎药有许多,各地常用种类不尽相同。其分类方法不一,美国食品医药管理局(FDA)将其分为:①乙酰水杨酸盐类,包括阿司匹林;②非乙酰基水杨酸类,包括水杨酸钠等,③非水杨酸类,包括布洛芬等大多数非甾体类药物。临床常根据其化学结构相近的分类。综合各家资料,对常用药物的主要性能介绍如下。
1.乙酰水杨酸类是最古老而至今仍在应用的解热镇痛药物,其代表为阿司匹林
(肠溶阿司匹林、缓释阿司匹林等)。
本药的胃肠刺激作用,为药物与胃黏膜直接接触所致,用肠溶片或饭后服可减轻,可服用胃铋治类胃黏膜保护药物。其凝血障碍,可服维生素K抵消。2.苯胺类
(1)非那西丁(phenacetinum):是苯氨类的衍生物,口服后易吸收。服用过量对肝脏有损害,还可引起溶血。常与其他药配成复方的:①索密痛(Somidon):每片含氨基比林0.15g,非那西丁0.15g,咖啡因0.05g,苯巴比妥0.015g,每次1~2片,1日3次。②安痛定(Antodine):含氨基比林0.02g、非那西丁0.2g、苯巴比妥0.005g。用于止痛,口服1-2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