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庸医!你开的方子根本就不起作用!”华子在门外叫骂着,手里还拿着一方“千古留名老庸医”的锦旗。
此刻大夫才缓缓地推开门,拉着他进了诊所。一旁的路人还想去窥个究竟,却被大夫赶走了:“别看了,没什么好看的。”
“你说说看究竟怎么回事?”华子颇有些得理不饶人的气势。
中医——因天时而调血气
一、按脏腑气血时辰
《内经》记载,一天有12时辰,人体有12经脉,中药服用要按12经脉的走向先后次序,气血流注与时辰有“肺寅大卯胃辰宫,脾己心午小未中,中膀酉肾心包戌,三焦子胆丑肝通”的流注,周而复始,如环无端。
二、按昼夜阴阳消长
三、按人体的不同生理特点
人体处在不同时期,生理特点会随之而改变,在不同病例情况下,需要根据人体的不同时期进行给药治疗,幼儿为纯阳之体,在治疗上不宜太过泻火,要保护阳气。妇女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生理特点,应遵循“少年治肾,中年治肝,晚年治脾”。
·根据时辰划分
清晨
在早上起床还是空腹状态的时候,适合服用有滋补作用的中药,特别是补肾阳的药,有利于补药的吸收,其他如利湿药、催吐药,也适合清晨空腹服用。
午前
在上午的时候,适合服用益气升阳和发汗解表透邪的药物,“午前为阳之分,当发汗”,午前服用益气升阳的药物,“使人阳气易达故也”。
午后
许多医家认为泻下药不宜在上午服用。泻下药“为阴之分时下之”,一般在下午和入夜的时候服用最佳。
睡前
在睡前的15到30分钟,是适合服用镇静安眠药和滋养阴血药的时候,这个时候是脏腑功能最低,服用滋阴进补药可使效力倍增。
隔夜
隔夜的方式适合服用驱虫药,一般是在睡前服用1次,第二天清晨醒来空腹再服用1次,有助于将虫杀死排出体外。
饭前
病位在下的疾病,如胃肠疾病、腰以下疾病等,适合在饭前服用药物,一般是在进食前的30到60分钟,这个时候往往是空腹的状态,药能直接和消化道粘膜接触,能相对较快的通过胃入肠,更多的被吸收发挥作用,如果在饭后服药,可能会被胃内的食物影响药效。
饭后
病位在上的疾病,如心肺胸膈等,适合饭后服用药物,一般为饭后的15到30分钟,能使药性上行,健胃药、对胃肠道有刺激或者是毒性比较大的药物,一般也应在饭后服用,以减少对胃肠道粘膜的刺激损害。
煎煮中药,也有讲究
一、假沸的药应该多熬一会
二、服中药时不要随意加糖
有些中药会和糖发生反应,从而影响药的疗效,像苦味健胃药,不易消化的药物,都不适合加糖,此外,如果药液和糖的药性是一致的话,可以适当加糖,如凉性药可加一些冰糖或白糖,热性药可加一些红糖。
三、药汁最好煎300毫升
药汁的多少也很关键,一般一次煎300毫升的药液为宜,药汁多了,药渣中的有效成分就少了,药汁少了,药渣中的有效成分难以充分出来,当然300毫升指的是正常药方,不是特殊大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