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的化学结构决定了其在体内的作用方式。有些药物的化学结构与人体正常生理物质相似,但不完全相同,在发挥作用时就可能干扰正常生理过程,产生副作用。例如,化疗药物在杀死癌细胞的同时,因其对细胞分裂有抑制作用,也会影响正常快速分裂的细胞,如胃肠道黏膜细胞、毛囊细胞等,导致恶心、呕吐、脱发等副作用。
2、个体差异
年龄是影响药物副作用的一个重要因素。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衰退,肝肾功能下降,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和排泄速度变慢,容易导致药物在体内蓄积,增加副作用的发生风险。而儿童由于身体发育尚未完全,对药物的耐受性和反应与成年人不同,某些药物可能对儿童的生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
3、性别差异也会导致药物副作用不同。例如,女性在月经周期、妊娠期、哺乳期等特殊生理时期,对药物的反应会发生改变。在妊娠期,很多药物会通过胎盘影响胎儿,一些药物可能导致胎儿畸形,所以孕妇用药需要格外谨慎。
药物副作用的影响因素
1、药物剂量:一般来说,药物剂量越大,副作用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越高。预防心血管疾病;当剂量较大(如3-5g/天)时,胃肠道出血等副作用的发生率就会显著增加。
2、长期用药更容易出现副作用。比如,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会出现向心性肥胖、骨质疏松、血糖升高等一系列副作用。这是因为糖皮质激素长期作用于机体,会影响脂肪代谢、骨代谢和糖代谢等。
用药注意事项
1、用药前的准备
充分告知医生个人情况:患者需要向医生详细说明自己的病史,包括曾经患过的疾病、手术史等。例如,如果患者曾经有过肝损伤病史,医生在开具药物时就会避免选择对肝脏代谢负担较重的药物,像某些需要经过肝脏细胞色素P450酶系大量代谢的药物可能就不适合。个人的过敏史也至关重要。并且在选择替代药物时也会考虑避免选择可能存在交叉过敏反应的药物。
了解药物基本信息:在用药前,患者或家属应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说明书中会详细列出药物的适应证、禁忌证、副作用以及注意事项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