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者之中,日最明,月次之,星又次之。
芦花
水滨多芦荻。秋日开花,一片白色。
西风吹来,花飞如雪。
雨
今日天阴,晓雾渐浓,细雨如丝。
天晚雨止,风吹云散,明月初出。
猫捕鱼
缸中有金鱼,一猫伏缸上,
欲捕食之,失足坠水中,
急跃起,全身皆湿。
雨后之池塘
池塘中,多荷叶。
雨后,荷叶上,有雨点。
圆如珍珠,明如水晶。
乡村
乡间农家,竹篱茅屋,临水成村。
水边杨柳数株,中杂桃李,
飞燕一双,忽高忽低,来去甚捷。
舟行
河上二舟,一去一来。
去舟顺风,桅上张帆,其行速。
来舟逆风,以桨拨水,其行缓。
童子引路
一盲人,误入小巷,不辨方向。
适为童子所见。
问明住址,引至其家,盲人谢之。
雷雨
夏日如火,忽见西北角,有黑云起。
电光闪闪,雷声隆隆。
大风来,大雨来,须臾,云散雨止。
红日西下,蝉鸣树间。
树影
日光照园中。地上有树影。
日正,树影短;日斜,树影长。
观看树影,可知时刻。
鸦饮水
鸦渴甚,欲饮水。见一小瓶,瓶水浅。伸嘴入瓶,饮不着。鸦忽飞去,乃衔小石投瓶中。往来数次,石高水升,乃得饮。
司马光
司马光幼时,与群儿游戏。一儿忽堕缸中。缸水深,儿不得出。群儿皆逃。光独取巨石击缸。缸破水泄,儿乃得救。
称象
曹操得巨象。欲知其轻重。不能称。操之幼子名冲,告操曰:“置象于船上,刻其水痕所至。去象,将他物积载船中,使水及原痕。复称他物,则象重可知矣。”
磨杵成针
李白少时,读书未成,弃去。路逢一老媪磨杵。问其故。媪曰:“欲磨为针。”白曰:“此非易事也。”媪曰:“久磨之,不患不成。”白感其言,遂勉力读书。
十六、大川
我国大川有三。北曰黄河,中曰扬子江,南曰珠江。沿江之地,利灌溉,便交通。惟黄河下游,泥沙淤积,不便行舟。故交通之利,不如扬子江与珠江也。
十七、夸父逐日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十八、得过且过
五台山有鸟名寒号虫。当盛暑时,文采绚烂,乃自鸣曰:“凤凰不如我!”比至深冬严寒之际,毛羽脱落,索然如鷇雏,遂自己鸣曰:“得过且过。”
十九、文彦博
文彦博幼时,与群儿持木球,戏于树下。球偶堕穴中,穴小而深,球不得出。彦博取水灌穴。穴中水满,球遂浮出。
二十、诚实童子
卖柑者担筐入市,数柑坠于地。一童子在后见之,急拾柑以还卖柑者。卖柑者曰:“童子诚实,可嘉也。”取二柑报之,童子不受。
二十一、遇熊
甲乙二人,偕行林中。忽见熊来,甲猱登树巅,乙僵卧地上。熊趋嗅之,疑其已死,舍之而去。甲见熊去远,乃下。笑问乙曰:“熊问君何语?”曰:“熊告我云:勿交不义之人。”
二十二、蟋蟀
秋夜,有蟋蟀鸣于墙下。弟问姐曰:“蟋蟀口小,鸣声大,何也?”姐曰:“蟋蟀有四翅,振翅发声,非以口鸣也。”
二十三、蜻蜓
雷雨之前,黑云如墨。蜻蜓千百成群,飞于空中,往来上下,觅小虫食之。儿童捕其一,视之,六足四翼,身有节,能屈曲。
二十四、菱
菱,种于池塘中;叶浮水面,先开小白花;其实有角,有两有四;嫩时剥食,味极甘美;老则煮而食之。
二十五、莲
莲花,亦称荷花。种于暮春。开于盛夏。其叶,大者如盘,小者如钱。茎横泥中,其名曰藕。其实曰莲子。藕与莲子,皆可食也。
二十六、蜂
春夏时,庭花盛开,群蜂往来枝间,状忙甚。须臾,飞集花心,敛翼缩足,吸取甜汁,归以酿蜜。蜜成,满蜂房,储为冬令之粮。故霜雪既降,百花皆残,群蜂安居房中,无缺食之患。
二十七、蚕
春夏之交,蚕子始孵化,蠕蠕如黑蚁。稍长而蜕,凡四次,经三四十日,吐丝作茧。丝尽,化为蛹,伏于茧中,不食不动。又旬日,成蛾,乃破茧而出。蛾复生子,至明年,又孵化而为蚕。
二十八、鸡
鸡畜于家,故曰家禽。雄者善鸣,头有高冠。雌者能生卵,孵卵成雏。每得食,必先唤其雏哺之。若遇猫犬,必尽力护之。父母爱子,无以异也。
二十九、公园
公园之中,碧草如茵,杂花夹路。姐妹往游焉。妹欲折花,姐止之。妹曰:“园花甚繁,我折其一,何伤?”姐曰:“园中多游人,人折一花,则花立尽。续至者,将无花可观矣。”妹闻姐言,乃止。
三十、雨雪霜露
天热则下雨。天寒则下雪。热天夜有露。寒天夜有霜。雪为雨所变;霜为露所成。雨雪露霜,随天之寒热而异者也。
三十一、初夏之果
小园中,多果树。初夏时,果渐熟。樱桃红,梅子青,杨梅紫,枇杷黄,鲜艳可爱。姐妹各采数枚,盛瓷盘中,供赏玩。
三十二、浮冰
昨日之夜,天净无云,月明如昼。微风吹树,夜气加寒,故今晨见水面浮冰,日光初照,冰尚未融焉。
三十三、虹
雨初霁,虹现云际,儿怪之。母曰:“此空中水气,受日光映照而成,其名曰虹。中分七色,红橙黄绿青蓝紫是也。”其方位,恒与日相向。故朝时日在东,则虹现于西;夕时日在西,则虹现于东。
三十四、松柏
松与柏,多生山上,干高而直,皮粗而厚。天气寒时,草木皆凋谢。惟松柏自叶,虽经霜雪,绿色不变,故称为常绿树。
三十五、登山
师生登山,见青松夹道,高岭摩云。一生曰:“佳哉山也。”师曰:“山中产木材,聚禽兽,又有金银煤铁诸矿,故人类俱利赖之(赖之以得利),不徒以风景称也。”
三十六、蜜蜂
庭花盛开,蜜蜂往来枝间,吸花自甜汁,酿蜜于房,以为冬日之粮。其房以蜡为壁,簇聚如球。秋时,割其房,取蜜,可以调味,可以制药,故养蜂之利甚大。
三十七、牡丹与芍药
牡丹古人称为花王。茎丛生,花有单瓣,有重瓣,以白与淡红者为贵。惟培植独难,常有败花腐蕾之患。芍药之美,次于牡丹,而培植较易。花谢后,割其茎,秋时分种之,及明年夏时开花,丰艳可爱。
三十八、岁寒三友
儿侍父,立庭前。见梅树著花,松竹并茂。儿问曰:“霜雪之时,他树多枯落,何以三者独否?”父曰:“其性皆耐寒,与他树不同。古人称岁寒三友,即松竹梅也。”
三十九、菊
菊花盛开,清香四仪溢。其瓣如丝,如爪。其色或黄,或白,或赭,或红,种类最多。性耐寒,严霜既降,百花凋落,惟菊独盛。
四十、丛树
大风之后,兄弟行郊外。见道旁老树,高数十尺,为风所拔,横于地上。又数武(古代以六尺为步,半步为武),过丛林则损伤殊少,小树数株,亦无恙。弟文哥曰:“风能拔大树,不能拔小树,何也?”兄曰:“大树孤立,故易;小树丛生,故难摧。”
四十一、蝙蝠
鸟与兽斗。蝙蝠常中立。鸟胜,则蝙蝠飞入鸟群。曰:“吾有两翼,固鸟也。”兽胜,则蝙蝠走入兽群。曰:“吾有四足,固兽也。”未几,二族议和。蝙蝠在侧,遂共斥之。
四十二、鸟
鸟类之体,遍生毛羽,前肢为翼,故能高飞。其趾间有蹼,能游泳。水中者,谓之水鸟。鸟类之嘴,为坚硬之角质,无齿,故食物不嚼。其骨及毛管中空而无髓,故质轻而善飞。兽皆胎生,鸟则卵生,必孵之而后成雏。
四十三、戒谩语
司马光幼时,与其姐共弄胡桃,欲脱其皮不得,姐去。一妣女以汤脱之(用开水烫掉胡桃皮),及姐复来,光告姐曰:“吾能脱之矣。”其父适见之,呵曰:“小子何得谩语!”滚滚自是改过,终身无谩语。
四十四、空言无益
群鼠聚穴中,筹商御猫之策。欲使猫来有所警觉。议论纷纷,颇不一致。一鼠离席,大言曰:“系铃于猫项,来则铃鸣,吾齐闻声,得以预逃。”群鼠大悦。文谁能任是事者,皆瞠目不敢应。故空言而不能实行者,其智与鼠类也。
四十五、合群之蚁
冯儿至阶前,见一虫,僵卧于洞旁。忽有两小蚁,自洞中出,欲曳入之。但虫大蚁小,不得动。未几,群蚁皆来。或拖其尾,或拉其足,合力舁(音余,抬也)之而入。
四十六、战马超
马超兵败投张鲁,张鲁命马超攻蒹萌关以牵制刘备。诸葛亮用激将法遣张飞迎敌。马、张二将在关前力战,夜以继日,不分胜负。刘备喜马之勇,亲自下城解围。马超终为所动,乃降刘。
四十七、伊索与问路者
希腊哲人伊索,尝郊行,遇一问路者,曰:“自此至某寺,须时若干?”伊索不答。复问之,又不答。其人怏怏而去行数步,伊索乃(才的意思)呼之返曰:“二小时可达矣。”其人怪而问之曰:“先生胡为昔而不言,而今言之?”伊索笑曰:“昔未知汝步力若何,安能妄答。今知之,故可答也。”其人乃悟。
四十八、点金术
某国王,好货财,汲汲然惟恐不足。天神悯其愚,化为人教之点金术。王大喜。晓起,十指所触,被、褥皆金。展卷,书亦话为金。折枝,花亦化为金。王以其术验,愈喜。已而进膳,酒、食皆化为金,而不能饮食。王始疑焉。已而抱其幼女,则女亦化为金。王乃知点金之为害。时天神知其悔过,复以术解之。物皆如常。王亦不敢好物矣。
四十九、预习
士强散课归。自思曰:我既知检字之法,盍取明日新课预习之。乃展视国文(于是打开国文课本),见上栏生字颇多。即取字典,如法检得之。检毕,复朗诵课文,竟无一字不识者。欣然曰:“明日听讲更易领悟矣。”
五十、鹰放雀
一鹰捕得一雀,谓雀曰:“子何以为我擒?”雀曰:“汝钩嘴而铁爪,百鸟且莫能避,况吾侪乎?”鹰大喜。雀曰:“汝毋喜,吾闻猎者设机械,将生得汝,以为捕鸟之用”鹰大惧。雀曰:“汝毋惧,近若释吾,猎者必以汝为无用,而不欲捕汝矣。”鹰曰:“善。”遂放雀飞去。
五十一、万里长城
我国北方自古有匈奴之患。燕赵诸国筑城以防之,各保疆土,不相联属(音嘱)。及始皇伐匈奴大败之,乃修筑旧城合而为一,后世号为万里长城。年久颓废,屡加修筑,今所存者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长凡一万里,为世界著名之巨工。
五十二、地球
衢侪所属之地,其形似橘,圆而略扁,故名地球。人立高山之巅,远望海中来船,先见船桅,后见船身。其去时,船身先没,船桅后没。环游地球者,如向东而行,不更方向,久之,必回原地。此皆地圆之证也。生问于师:“地球果为圆形,则居球下者,何以不虞坠落。”师曰:“地心有吸力,能吸地面之物,故不致坠落也。”
五十三、水陆之别
地面有水有陆。陆可居人。大陆谓之洲。小者孤立于海中,谓之岛。诸岛相聚曰群岛。三面在水,一面连于大陆曰半岛。山,突起于平地。小者曰阜,曰丘陵。能出火者曰火山。平原者,地之平坦者也。其地势高者为高原。沙石之地,无水草者曰沙漠。水之大者曰洋。其次曰海。海水湾入陆地,可以泊舟者曰海湾,亦曰港。大陆之上,有洼地潴(音珠,水停聚地)水者曰湖。其小者曰荡,曰池。地面流通之水,为江河。其在山谷间者为溪涧。水自高处倾泻而下,遥望之,如倒悬之布,是为瀑布。
五十四、雾景
春日晓起,旭日未出。天色蒙蒙,似雨非雨,似阴非阴。推窗远望,数尺之外,迷离莫辨。庐、舍、树、木,在若有若无之间。如蒙薄罗(薄纱),日隔疏帘。路上有行人,但闻人语,不见人迹。余乃启户而出。行数十步,即觉细雨霏霏,沾衣欲湿。行稍远,回望吾家,已迷其处。此时余已入雾中矣。顷之,雾散,日出,天清,气朗。春日雾景,真奇观也。
五十五、雪景
大雪初霁,严寒逼人。晓起登楼,凭窗远望,见天地皑皑,江山一色。琼楼玉宇,瑶树琪花。神仙世界,不过如是也。道上行人绝迹。鸟兽亦畏寒不飞。宇宙寂寥,愈觉清绝。柳宗元诗云:“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绝写江村雪景。非身入其境者,不能道。非身入其境者,不能知其佳也。
五十六、欧阳修
先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抄录未毕,已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唯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五十七、捉刀人
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行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头。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
五十八、王冕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知。
五十九、方向
方向以何而定?可借日以定之。当日升之时,日偏于东,其影在西;逮日昃之后,日偏于西,其影在东;日之方中,日在正南,其影在北。此借日以定方向之法也。
六十、为学一首示子侄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