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甄嬛传》上星播放十周年,最盛大的庆祝仪式可能是——皇后娘娘亲自弹死了皇上!这次臣妾做到了。
整个剧组成员当然也都发了庆祝微博。
向右滑动
今天回望这部已经被大家反复看到成为一门学科的电视剧,不禁感叹:谁能想到这部剧最早是不被看好的。
定妆即被骂
当2010年9月《甄嬛传》发布定妆照之后,天涯网友就是一片不看好。
第一批定妆照里孙俪这个齐刘海就格外瞩目,看起来效果不好。由于当时的质疑声太大,制片人甚至专门发了一条微博解释这还不算最终定妆造型。
其实当时天涯网友的意见都可以概括为一条:这些面孔不够言情。不够言情,在言情小说受众心中就是“土”、“老气”、“大叔皇帝”、“大妈妃子”。
流潋紫原作《后宫·甄嬛传》是架空设定的宫斗言情,皇帝玄凌(剧中雍正帝)、皇弟玄清(剧中果郡王)的外貌描写都是年轻英俊、温润如玉的标准言情男主形象,皇帝玄凌初遇甄嬛时只有25岁左右。当时天涯网友认可的选角是严宽、钟汉良这类,拿出心中理想的效果图也是标准言情男主画像。
加上一波海报制作得比较粗糙,的确是质感较差,因此书粉纷纷表示幻灭。
现在重看当时的吐槽也是感到时光飞逝,再也没有人这样说话了:悲催、情何以堪、自戳双目、五雷轰顶……那个网络流行词里还没有拼音缩写的年代。
一个架空故事改成了清宫戏,这也引发了原著党的不满。
正是这样一部最初不被看好的影视化作品,播出后掀起了惊人的收视热潮,被一再重播,红遍两岸,社交网络上的“嬛学家”层出不穷。
现在回头看,网友们不看好的缺点,可能也是恰是本剧成功的优点所在。
陈建斌的颜值一度广遭吐槽,他和吴奇隆是同龄人,但是在2011年时,这两位四爷看起来颜值差距有些大。同龄不同脸也成了网友调侃陈建斌看老的经典梗。
但也正是这样的陈建斌,平衡住了戏说宫斗的悬浮之气。他更接近真正的封建君王而非言情男主。观众面对他时,看到的是权力、威严、生杀予夺、令人厌烦的多疑。
在原来故事里,“那一年杏花秋雨你说你是果郡王”,以爱情故事开始、但到电视剧中,随着剧情的展开,妃子对当权者的爱,越来越像一种被迫的必须的选择。越到后期越显出陈建斌这张老脸对故事的作用,被宠或失宠,其实都是悲剧性的。因为对方不是情郎而是帝王。
当年剧方也是抓住“反封建”这个点进行宣传,没有只停留在网文本身的层次。整个剧的拍法,就是用正剧思路拍网文。
曾经为网文读者所诟病的审美取向问题,日后也变成《甄嬛传》的一大看点。
跟《甄嬛传》同期拍摄的《宫锁心玉》《步步惊心》都有很强的偶像剧风格,光线更明亮、色彩更年轻化。
而《甄嬛传》恰恰是因为造型和审美尽量靠历史剧风格,连主题曲也更接近过去央视古装剧的路子而非流行情歌,反倒因此在一众偶像剧里脱颖而出。
《甄嬛传》原故事为架空,当时电视剧是提倡不要架空,要接入真实历史(后来风向又变了),于是该剧选择接入雍正朝。在2011年,这个选择看起来相当庸俗且撞车了所有清宫剧,但总的来说,这更符合中国主流观众的收视习惯——看历史戏说。给一个明确的朝代和皇帝,能让观众迅速进入。
电视剧《甄嬛传》接入雍正朝的细节也算编织得较为用心,结合了年羹尧的起落,华妃从此在观众心中就是“年世兰”了,而非小说中的“慕容世兰”。
而接入清朝也给《甄嬛传》带来更丰富的延展性,这个故事和《还珠格格》《步步惊心》等剧一同构成了一个可以接上的清宫宇宙。
收视狂潮
2011年到2012之间,电视荧幕被“四爷”男主霸占,《宫锁心玉》《甄嬛传》《步步惊心》《宫卷珠帘》全是“四爷”。一个著名的段子是:第一个台,四爷搂着晴川,换个台四爷搂着若曦,再换个台四爷搂着嬛嬛,下一个台四爷搂着怜儿……
而如此密集重播也是因为怎么播都有人看,对电视台来说性价比超高。据媒体报道,《甄嬛传》上星首播时单集90万,二轮播出单集30万,买一次换长期白天高收视,简直太划算。
黑龙江卫视对《甄嬛传》的爱意之深,直接把《宫锁心玉》改名为《甄嬛前传》播出。
关于《甄嬛传》的热播还有一个时代的眼泪是——乐视网。
最捧美人的剧集
孙俪到现在代号都是“娘娘”,她也从《甄嬛传》开始成为一个明确的收视保障。
华妃这个角色郑晓龙考虑过范冰冰,但是最终是蒋欣争取到了。
蒋欣出道很早,但《甄嬛传》前是有佳作无盛名。演技优秀的她是从《甄嬛传》开始起飞,更成为内地宫斗剧演技标杆。
因为皇后一角,蔡少芬的事业成功续上第二春,在内地被叫了十年的皇后娘娘,“臣妾做不到”成为她的标识。即便现在不怎么演戏,她都靠皇后这个角色和幸福家庭有很多上综艺机会,发挥自己的“港普”幽默。
扮演眉庄的斓曦长得端庄温柔,角色人设也好,因此在剧集播出时相当受欢迎,而她在事业上升期时结婚生子错过了发展机会,因此后来上演技节目时还引发过讨论。
但是角色光环一直是在的,尽管斓曦后来产出不多,她的观众缘非常好,连“谜之穿衣品味”这件事都让网友觉得可爱、颜值高。
扮演安陵容的陶昕然,角色在在播出时并不讨喜,但这个角色的命运后来却被甄嬛传剧迷反复解读。多年后,安陵容一角在戏外另一个活动上迎来了“番外”,又得到另一次生命。
浣碧在《甄嬛传》里因为心机人设并不讨喜,之后她也一直因为被划入“没有主角脸”的类型。后来蓝盈莹以自律上进和努力参加综艺寻找机会而迎来资源突破。《演员的诞生》第一季里成绩不错。《乘风破浪的姐姐》开场也是最高分。但努力人设也会引发争议,《浪姐1》一度有观众讨厌蓝盈莹的出头而将她再度和“浣碧”这个角色联系起来。不过蓝盈莹其实双商不错,到了《浪姐1》结束时她大方承认自己开场高分收尾低票,又拉回了好感度。
《甄嬛传》捧出的电视剧小花也不少,唐艺昕、谭松韵、毛晓彤、徐璐这几个,在剧中戏份不太重,现在都在电视剧领域有女主角演。唐艺昕是走甜美路线,谭松韵是比较稳当一直在演可爱少女,毛晓彤则是因《三十而已》和戏外事件立住了飒爽人设资源更佳。
在《甄嬛传》一闪而过的颖儿,当初是《千山暮雪》爆红的女主来客串,后来则上真人秀坦诚自己因为结婚生子而失去了演女主角的机会。不过其实她大众记忆度高的角色,除了小雪就是惹是生非的夏冬春了。
《甄嬛传》里还有个神奇的配角,敦亲王福晋的扮演者是田朴珺。后来她因“笨笨红烧肉”“男闺蜜专栏”搅得江湖大乱时,众人才考古出她也在《甄嬛传》里。
回望《甄嬛传》群美发展,不难发现,维持热度或者有很多方法,但作为演员真正需要的还是演好戏。如果能有好角色,少点也没关系,如果资源上去了演技不上进,还是只能让人想起早期作品。
最唏嘘的是,歌手姚贝娜的代表作之一就是《甄嬛传》主题曲《红颜劫》,2013年她参加好声音,2015年1月乳腺癌复发去世。
“大女主”类型化
《甄嬛传》显然受了经典宫廷故事影响,去尼姑庵再回宫的情节明显来自于武则天,流潋紫本人也不否认,她是受了宫斗剧鼻祖《金枝欲孽》的影响。
而女主角的名字甄嬛则来自于蔡少芬主演TVB剧《洛神》,用两个女主名字甄宓和郭嬛拼起来。续作《如懿传》的灵感也因为流潋紫被蔡少芬的皇后最终戏份打动,因此要接着写废后故事。(所以奇特的是《甄嬛传》原作架空,续作《如懿传》却从清朝续写。)
《金枝欲孽》女主角邓萃雯也接受过《甄嬛传》皇后一角的邀约,不过她正在拍《新还珠格格》,也是演皇后,分身乏术所以没演成。说起来,《还珠格格》的皇后是乾隆皇帝继皇后,也就是如懿。
受各类前作影响的《甄嬛传》,走红后又塑造了宫斗剧和大女主剧的全新范式:黑化要化浓妆、宠妃出宫再回宫等等。
从《甄嬛传》开始,“大女主”成为一种类型,剧名不少都叫《××传》,路径也和甄嬛大同小异,得天下最有权势男人之爱,再登上权力巅峰。
孙俪的配音季冠霖也从此统一了国内大女主共同的声音。
孙俪本人则是用一部电视剧就演出了得奖电影、卖座大片的效果,上大刊封面、拿大牌代言一个都不少,国民度也不比电影大花低。这个成功路径导致很多大花都决定演电视剧,包括章子怡(《上阳赋》)、汤唯(《大明风华》)、周迅(《如懿传》)。
不过,随着行业寒冬来临,这种大花下凡盛况,也过去了。
争议不断
《甄嬛传》在网络连载时曾有抄袭争议。这类话题在《甄嬛传》走红的前几年都没有发酵开,反倒是在《如懿传》,争论愈发明显,直接影响其开播口碑。这些年网文抄袭问题越来越多。同时随着话题不断展开,抄袭的认定标准本身也开始有争论,网络制作的调色盘最初可以起到明确辨识重复的效果,但后来又有人认为调色盘认定抄袭不够严谨,还需要专业鉴定加入。
“大女主”剧集越拍越多,回看《甄嬛传》,关于这个故事本身的内核也引发不少批评意见。
主创把剧集主题定性为“反封建”,剧中也有一些令人慨叹权力无情的桥段,例如华妃惨死。
但还有不少受众,从《甄嬛传》里得到的是“爽文快感”。很多观众最讨厌的是凌云峰一段,尽管按故事设定这是女主的真爱时刻。而大家最爱看的是黑化浓妆回宫、复仇开始、见人杀人见佛杀佛、滴血验亲能原地反转。那么观看者似乎从中得到的,还是“权力感”、“胜利感”的体验。
到了前几年的《延禧攻略》,“爽文感”则被扩大化,更简单直接化。这个故事里甚至没有甄嬛在权力高峰的寂寞,只有宠妃的俯视众人下跪的快乐。
也是因为“大女主”之“大”,在国产剧中总是被演绎成“大宠爱”带来的“大权势”,最终形成的是“大爽文”,因此这个概念经常被观众所质疑,是否只是“玛丽苏”本人的变种。大女主甄嬛,一路过关斩将,爱她的男人全是她可以开的挂。
但无论如何,《甄嬛传》到底是观众用收视和点击累积十年的“神剧”之选,制作水准、服化道打光、台词细节,都是可以反复看下去的。
很多人爱看《甄嬛传》是因为每一句都话里有话,看起来安安静静但能反复品鉴。之后的宫廷剧越来越简单粗暴,台词跟现代聊天差不多,爱恨全靠喊出来。正是因为竞品越来越难看,才让观众一次次选择再盘一遍《甄嬛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