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猫鼠》的寓意非凡,同时也可以看出鲁迅小时候就是爱憎分明的,为其今后成为文坛巨匠提供了良好的本质基础。下面我们来看看概括狗猫鼠的主要内容,欢迎阅读借鉴。
《狗猫鼠》代表了鲁迅生活的那个年代的三个阶层。
《狗猫鼠》是针对正人君子的攻击引发的,嘲讽了他们散布的流言,表述了对猫尽情折磨弱者、到处嗥叫、时而一副媚态等特性的憎恶;追忆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遭到摧残的经历和感,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
《狗猫鼠》的寓意非凡,同时也可以看出鲁迅小时候就是爱憎分明的,为其今后成为文坛巨匠提供了良好的本质基础。
鲁迅,是一个高于世俗而又不脱离世俗的革命家。
有一座房子,里面有许多的老鼠,一天一只猫来到这里吃了好多只老鼠,老鼠被吓得不敢出来了,于是猫想了一个办法。它把自己挂在一个钩子上,一动也不动地装死。老鼠们以为猫死了都钻出洞来。结果猫把它们给吃了。没过多久猫又故伎重演,聪明的小老鼠看见了就对猫说:“嘿,伙计,我们再也不上当了”
读了这个故事使我明白聪明的小老鼠上了一次当,就不会再上第二次当了。这也说明聪明的人吃一堑长一智,不会老受坏人的欺骗。
接着,将他们与动物比较,说:“虫蛆也许是不干净的,但它们并没有自鸣清高;鸷禽猛兽以较弱的动物为饵,不妨说是凶残的罢,但它们从来没有竖过公理正义的旗子,使牺牲者直到被吃的时候为止,还是一味佩服赞叹它们。”从而深刻地揭露买办文人“正人君子”的虚伪性。
在进一步写到仇猫的原因时,作者回叙了儿时听了祖母讲述的猫教老虎本领而留一手的故事,让人认识了猫的狡猾。再通过对鼠的描写,表现了对大老鼠损人的厌恶和对“只有拇指那么大”又不害人的隐鼠的同情,而当他知道被自己救活的隐鼠“被猫吃去了”以后,便立即感到“愤怒而且悲哀。决心和猫们为敌”;虽然后来知道“那隐鼠其实并非被猫所害”。“但和猫的感情却终于没有融合”,这说明作者仇猫的理由从儿时到现在都是光明正大的。
作者追忆童年时救养的可爱的隐鼠遭到摧残的经历和感受,表明了作者同情弱小者和憎恶暴虐者的态度;结尾时在叙及眼前对付“猫们”的.态度和策略时,对当时社会上纵容邪恶,不能除恶务尽的现象进行了鞭挞,同时表现了作者与军阀斗争到底的韧性战斗精神。
鲁迅(1881—1936年),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字豫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教育家、民主战士,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鲁迅是新文化运动的健将,是《新青年》杂志的主要作者之一。1918年他发表《狂人日记》时,首次采用了笔名“鲁迅”,之后广泛使用这一笔名。他的一生,创造了大量进步的文学作品,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
《狗猫鼠》追忆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遭到摧残的经历和感受。针对“正人君子”的攻击引发的,嘲讽了他们散布的“流言”,表述了对猫“尽情折磨”弱者、“到处嗥叫”、时而“一副媚态”等特性的憎恶;追忆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遭到摧残的经历和感受,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
《狗猫鼠》原本是写鲁迅对于动物的看法,然而鲁迅却并未将视角仅限于这三种动物身上,借着自己的经历,鲁迅在行文中机锋四出,穿插了对自己的论辩对象以及一些现象的讽刺。在这些讽刺中,鲁迅并不是正面批判,而是用幽默的方式回敬论敌。意味深长,值得细细品味。
第三,它老在嗥叫,令人心烦;第四,它吃了作者小时候心爱的一只小隐鼠。虽然后来证实并非猫所害,但作者对猫是不会产生好感的,何况它后来确实吃了小兔子。
作者表面上讨厌猫,实际上却鞭挞了具有与猫类似习性的一类人,如当时社会上的一些“正人君子”、军阀统治者的帮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