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方管理办法》中明确提出,在调剂处方过程中必须做到“四查十对”,四查十对是:
1查处方,对科别、姓名、年龄;
2查药品,对药名、剂型、规格、数量;
3查配伍禁忌,对药晶性状、用法用量;
4查用药合理性,对临床诊断。
药师在审查过程中发现处方中有不利于患者用药处或其他疑问时,应拒绝调配,并联系处方医师进行干预,经医师改正并签字确认后,方可调配。对发生严重药品滥用和用药失误的处方,应当按有关规定报告
㈡处方调配注意事项
1.仔细阅读处方,按照药品的顺序逐一调配。
2.对贵重药品、麻醉药品等分别登记账卡。
3.调配药品时应检查药品的批准文号,并注意药品的有效期,以确保使用安全。
4.药品调配齐全后,与处方逐一核对药品名称、剂型、规格、数量和用法,准确、规范地书写标签。
5.对需特殊保存条件的药品应加贴醒目标签,以提示患者注意,如2℃~10℃冷处保存。
6.尽量在每种药品上分别贴上用法、用量、储存条件等标签,并正确书写药袋或粘贴标签。
7.调配好一张处方的所有药品后再调配下一张处方,以免发生差错。
8.核对后签名或盖名章。
㈢特殊调剂
根据患者个体化用药的需要,药师应在药房中进行特殊剂型或剂量的临时调配,如稀释液体、研碎药片并分包、分装胶囊、制备临时合剂、调配软膏剂等,应在清洁环境中操作,并作记录。
二核查与发药
(一)核查
1再次全面认真地审核一遍处方内容。
2逐个核对处方与调配的药品、规格、剂量、用法、用量是否一致。
3逐个检查药品的外观质量是否合格(包括形状、色、嗅、味和澄明度),有效期等均应确认无误。
4检查人员签字。
(二)发药发药是处方调剂工作的最后环节,要使差错不出门,必须把好这一关。
1.核对患者姓名、最好询问患者所就诊的科室,以确认患者。
2.逐一核对药品与处方的相符性,检查药品剂型、规格、剂量、数量、包装,并签字。
3_发现处方调配有错误时,应将处方和药品退回调配处方者,并及时更正。
4.发药时向患者交代每种药品的服用方法和特殊注意事项,同一种药品有2盒以上时,需要特别交代。向患者交付处方药品时,应当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
5.发药时应注意尊重患者隐私。
6.如患者有咨询问题,应尽量解答,对较复杂的问题可建议到药物咨询窗口。
三、新技术在药品调配中的应用新技术在药品调配中的应用
(一)单剂量配方系统
又称单元调剂或单剂量配发药品。所谓UDDS,就是调剂人员把病人所需服用的各种固体制剂,按一次剂量借助分包机用铝箔或塑料袋热合后单独包装。上面标有药名、剂量等,便于药师、护士及患者自己进行核对,也方便了病人服用,防止服错药或重复用药,由于重新包装也提高了制剂的稳定性,保证药品使用的正确性、安全性和经济性。
(二)药品编码
国家药品编码适用于药品生产、经营、使用、检验、科研、教学、统计、财务、保险、物价、海关、监督、管理等领域和包括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在内的信息化建设与应用中的信息处理和信息交换。
§4用药指导
一依从性
(一)依从性的含义
当患者能遵守医师确定的治疗方案及服从医护人员和药师对其健康方面的指导时,就认为这一患者具有依从性,反之则为不依从。依从性并不限于药物治疗,还包括对饮食、吸烟、运动及家庭生活等多方面指导的顺从。
(二)患者缺乏依从性产生的后果
1.治疗失败
2.严重中毒
3.干扰临床试验结果
(三)提高依从性的方法
1.简化治疗方案
2.改善服务态度
3.加强用药指导
4.改进药品包装
二药品的正确使用方法
①顺应人体生物节律的变化,充分调动人体内积极的免疫和抗病因素;
②增强药物疗效,或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③减少和规避药品不良反应;
④降低给药剂量和节约医药资源;
⑤提高用药依从性。
例如:
服用药物应结合人体生物钟的规律。如服用血脂调节药洛伐他汀、辛伐他汀等,宜提倡睡前服,有助于提高疗效。
一般利尿剂宜清晨服用,以减少起夜次数,避免夜间排尿过多,影响休息和睡眠。
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具有昼夜节律性,临床用药可遵循内源性分泌节律进行,宜采用早晨1次给药或隔日早晨1次给药,以减少对下丘脑一垂体一肾上腺皮质系统的反馈抑制从而避免导致肾上腺皮质功能的下降,甚至皮质萎缩的后果。
肾上腺能β2受体激动剂可采取晨低、夜高的给药方法。
维生素B2的特定吸收部位在小肠上部,餐后服用可延缓胃排空,使其在小肠较充分地吸收。
清晨肾上腺皮质激素波尼松、波尼松龙、地塞米松
抗高血压药氨氯地平、依那普利、贝那普利、拉西地平、
氯沙坦、缬沙坦、索他洛尔
抗抑郁药氟西汀、帕罗西汀、瑞波西汀、氟伏沙明
利尿药呋塞米、螺内酯
驱虫药阿苯达唑、甲苯咪唑、哌嗪、噻嘧啶
西药硫酸镁盐类泻药
餐前胃黏膜保护药氢氧化铝或复方制剂、复方三硅酸镁、复方铝酸铋
收敛药鞣酸蛋白
促胃动力药甲氧氯普胺、多潘立酮、西沙必利、莫沙必利
降糖药甲苯磺丁脲、氯磺丙脲、格列苯脲、格列奇特、
格列吡嗪、格列喹酮、罗格列酮
钙磷调节药阿伦磷酸钠、丙胺磷酸二钠、氯屈磷酸钠
抗生素头孢拉定、头孢克洛、氨苄西林、阿莫西林、
阿奇霉素、克拉霉素
广谱抗线虫药伊维菌素
餐中降糖药二甲双胍、阿卡波糖、格列美脲
抗真菌药灰黄霉素
助消化药酵母、胰酶、淀粉酶
非甾体抗炎药舒林酸、吡罗昔康、伊索昔康、美洛昔康、
奥沙普秦
肝胆辅助用药熊去氧胆酸
抗血小板药噻氯匹定
减肥药奥利司地
分子靶向抗肿瘤药甲磺酸依马替尼
抗结核药乙胺丁醇、对氨基水杨酸钠
餐后非甾体抗炎药阿司匹林、二氟尼柳、贝诺酯、对乙酰氨基酚、
吲哚美辛、尼美舒利、布洛芬、双氯芬那酸、
甲氯芬那酸、甲芬那酸
维生素维生素B1、维生素B2
组胺H2受体阻断剂西咪替丁、雷尼替丁
利尿药氢氯噻嗪
睡前催眠药水合氯醛、咪达唑仑、司可巴比妥、艾司唑仑、
异戊巴比妥、地西泮、硝西泮(硝基安定)、
苯巴比妥
平喘药沙丁胺醇、二羟丙茶碱
血脂调节药洛伐他汀、辛伐他汀、普伐他汀、氟伐他汀
抗过敏药苯海拉明、异丙嗪、氯苯那敏、特非那定、赛庚啶、酮替芬
钙剂碳酸钙
缓泻药比沙可啶、液体石蜡
㈡剂型的正确使用
1滴丸口服用,亦可外用和局部如眼、耳、鼻、直肠、阴道等使用。
滴丸多用于病轻急重者。注意①剂量不能过大②宜以少量温开水送服,有些可直接含于舌下③保存中不易受热。
2泡腾片剂注意①供口服的泡腾片一般宜用100~150ml凉开水或温水浸泡。②不宜让幼儿自行服用。③严禁直接服用或口含。④药液中有不溶物、沉淀、絮状物时不宜服用。
3舌下片注意①给药时宜迅速。②一般控制在5分钟左右。③不要咀嚼或吞咽药物。④含后30分钟内不宜吃东西或饮水。
5软膏剂、乳膏剂注意①涂敷前将皮肤清洗干净。②对有破损、溃烂、渗出的部位一般不用。③涂布部位有反应,应即停药,并将药物洗净。④部分药物涂后可采用封包。⑤涂敷后轻轻按摩可提高疗效。⑥不宜涂敷口腔、眼结膜。
6含漱剂注意①不宜咽下或吞下。②对幼儿、恶心、呕吐者不宜含嗽。③按说明书的要求稀释浓溶液。④含漱后不宜马上饮水和进食。
8眼膏剂注意按步骤操作。
9滴耳剂主要用于耳道感染或疾患。注意:①将滴耳剂用手捂热以使其接近体温。②一般一次滴入5-10滴,一日2次。③滴入后稍事休息5分钟,更换另耳。④滴耳后用少许药棉塞住耳道。⑤注意观察滴耳后是否有刺痛感或烧灼感。⑥连续用药3日患耳仍然疼痛,应停止用药,及时就诊。
10滴鼻剂注意:①滴鼻前先呼气。②使头部后仰。③一次滴入2~3滴,儿童1~2滴,一日3~4次或间隔4~6小时1次。④滴后保持后仰1分钟,后坐直。⑤如滴鼻液流入口腔,可将其吐出。⑥连续用药3日以上,症状未缓解应向执业医师咨询。⑦同时使用几种滴鼻剂时,首先滴用鼻腔粘膜血管收缩剂,再滴入抗菌药物。⑧含毒剧药的滴鼻剂尤应注意不得过量,以免引起中毒。
11鼻用喷雾剂是专供鼻腔外用的气雾剂。注意:①喷鼻前先呼气。②头部稍向前倾斜,保持坐位。③用力摇气雾剂并将尖端塞入一个鼻孔,同时用手堵住另一个鼻孔并闭上嘴。④一次喷入1-2揿,儿童1揿,一日3-4次。⑤喷药后将头尽量向前倾,10秒钟后坐直。⑥更换另一个鼻孔重复前一过程,用毕后用凉开水冲洗喷头。
12.栓剂栓剂因施用腔道的不同,分为直肠栓、阴道栓和尿道栓。
(1)阴道栓应用阴道栓时宜注意:①洗净双手,除去栓剂外封物。如栓剂太软,则应将其带着外包装放在冰箱的冷冻室或冰水中冷却片刻,使其变硬,然后除去外封物,放在手中捂暖以消除尖状外缘。用清水或水溶性润滑剂涂在栓剂的尖端部。②患者仰卧床上,双膝屈起并分开,可利用置人器或戴手套,将栓剂尖端部向阴道口塞人,并用手以向下、向前的方向轻轻推入阴道深处。置入栓剂后患者应合拢双腿,保持仰卧姿势约20分钟。③在给药后1—2小时内尽量不排尿,以免影响药效。④应于入睡前给药,以便药物充分吸收,并可防止药栓遇热溶解后外流;月经期停用,有过敏史者慎用。
13透皮贴剂注意:①贴敷前将皮肤清洗干净。②取出贴片时,不要触及含药部位。③贴于皮肤上,轻轻按压,不宜热敷。④皮肤有破溃、渗出、红肿的部位不要贴敷。⑤不要贴在皮肤的皱褶处、四肢下端和紧身底下。⑥每日更换1次或遵医嘱。
14膜剂供口服或粘膜外用。注意:①避孕药壬苯醇醚膜以女用为好;男用将药膜贴于阴茎头推入阴道深处。②复方炔诺酮膜从月经第5日开始服用,一日1片,连续22日,晚餐后服用,不能间断。③复方甲地孕酮膜作为短效避孕药,从月经第5日起,每日1片,连服22日为1周期,停药后2~4日来月经,然后于第5日开始服下1个月的药。④甲地孕酮膜(妇宁膜)用于避孕,用法同③;用于子宫功能出血,一次2mg,一日3次,后每3天递减1次,直至维持一日4mg,连续20日,留学停止后,每日加服炔雌醇0.05mg或己烯雌酚1mg,连续20日。⑤毛果芸香碱膜每日用2-3格,早起、睡前贴敷于眼角上,相当于2%浓度的滴眼剂一次2滴,一日6次。
15.气雾剂使用气雾剂时,宜按下列步骤进行:①尽量将痰液咳出,口腔内的食物咽下。②用前将气雾剂摇匀。③将双唇紧贴近喷嘴,头稍微后倾,缓缓呼气尽量让肺部的气体排尽。④于深呼吸的同时揿下气雾剂阀门,使舌头向下;准确掌握剂量,明确1次给药揿压几下。5屏住呼吸约0~15秒,后用鼻子呼气。⑥用温水清冼口腔或用o.9%氯化钠溶液漱口,喷雾后及时擦洗喷嘴。
三服用药品的特殊提示
(一)服用后宜多喝水的药物
1.平喘药服用茶碱或茶碱控释片、氨茶碱、胆茶碱、二羟基茶碱等
2.利胆药苯丙醇、羟甲香豆素、去氢胆酸和熊去氧胆酸
3.蛋白酶抑制剂雷托那韦、茚地那韦、奈非那韦、安普那韦、洛匹那韦等
4.双膦酸盐阿伦膦酸钠、帕屈膦酸钠、氯屈膦酸钠在用于治疗高钙血症时
5.抗痛风药排尿酸药苯溴马隆、丙磺舒、别嘌醇
6.抗尿结石药中成药排石汤、排石冲剂,或优克龙(日本消石素)
7.电解质口服补液盐(ORs)粉、补液盐2号粉
8.磺胺药磺胺嘧啶、磺胺甲噁唑和复方磺胺甲噁唑
9.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阿米卡星
㈡饮食与吸烟对药品疗效的影响
(1)降低疗效的实例
①抗痛风药别嘌醇可使尿酸生成减少,降低血中尿酸浓度,此时饮酒,会降低其抑制尿酸生成的效果。
②服用抗癫痫药苯妥英钠期间,饮酒会加快前者的代谢速度,使药效减弱,癫痫发作不易控制。
③服用抗高血压药利血平、复方利血平、复方双肼屈嗪期间如饮酒,非但不降压,反而可使血压急剧升高,导致高血压脑病、心肌梗死。
④饮酒可使维生素B。、维生素B:、烟酸、地高辛、甲地高辛的吸收明显减少。
⑥抗癫痫药卡马西平具有抗惊厥和影响精神作用,是控制癫痫发作的首选药。但在治疗期间宜避免饮酒,因为其可降低患者对该药的耐受性。
(2)增加不良反应发生几率的实例
①乙醇在体内经乙醇脱氢酶的作用代谢为乙醛,有些药可抑制酶的活性,干扰乙醇的代谢,使血中的乙醛浓度增高,出现‘‘双硫仑样反应”,表现有面部潮红、头痛、眩晕、腹痛、胃痛、恶心、呕吐、气促、嗜睡、血压降低、幻觉等症状,所以在使用抗滴虫药甲硝唑、替硝唑,抗生素头孢曲松、头孢哌酮,抗精神病药氯丙嗪等期间应避免饮酒。
②乙醇本质上为一种镇静剂,可增强镇静药、催眠药、抗抑郁药、抗精神病药对中枢神经的抑制作用,出现嗜睡、昏迷,在服用苯巴比妥、佐匹克隆、地西泮、利培酮等期间应禁酒。
③乙醇可刺激胃肠黏膜,引起水肿或末血,刺激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如同时服用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吲哚美辛、布洛芬、阿西美辛等,会加重药物对胃肠黏膜的刺激,增加发生胃溃疡或出向的危险。
④口服降糖药苯乙双胍、格列本脲、格列喹酮、甲苯磺丁脲时忌饮酒,因酒可降低血糖水平,同时加重对中枢神经的抑制,易出现昏迷、休克、低血糖症状,严重时可抑制呼吸中枢而致死。
⑤服用呋喃唑酮1周前后,即使只饮用少量酒,也会出现面部潮红、心动过速、恶心、呕吐、头痛等反应,这是因为前者可抑制酒精代谢的中问代谢物乙醛的再分解,造成乙醛在体内大量堆积.不能及时排出体外而引起中毒。
⑥癌症患者采用氟尿嘧啶、甲氨蝶呤等化疗药时,不宜饮酒,酒可干扰胆碱的合成而增加肝毒性、神经毒性,应避免与乙醇同时应用。督
另外,长期饮酒或饮用过量,超过人体肝脏的解毒能力,会造成肝脏损害,形成肝硬化或脂肪肝。使对药物的代谢迟缓。
2.喝茶茶叶中含有大量的鞣酸、咖啡因、儿茶酚、茶碱,.其中鞣酸能与药中的多种金属离子如钙(乳酸钙、葡萄糖酸钙)、铁(硫酸亚铁、乳酸亚铁、葡萄糖酸亚铁、琥珀酸亚铁)、钴(氯化钴、维生素B,:)、铋(乐得胃、迪乐)、铝(氢氧化铝、硫糖铝)结合而发生沉淀,从而影响药品的吸收。
茶叶中的鞣酸,能与胃蛋白酶、胰酶、淀粉酶、乳酶生中的蛋白结合,使酶或益生菌失去活性,减弱助消化药效。
服用四环素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时不宜饮茶。另外,鞣酸也可与生物碱(麻黄素、阿托品、可待因、奎宁),苷类(洋地黄、地高辛、人参、黄芩)相互结合而形成沉淀。
茶叶中的咖啡因与催眠药(苯巴比妥、司可巴比妥、佐匹克隆、地西泮、硝西泮、水合氯醛)的作用相拮抗;服用抗结核药利福平时不可喝茶,以免妨碍其吸收;茶叶中的茶碱可降低阿司匹林的镇痛作用。
3.喝咖啡
(1)咖啡中的成分是咖啡因,可提高人体的兴奋性,加速新陈代谢,改善精神状态,促进消化功能。但咖啡因易与人体内游离的钙结合,结合物随尿液排出体外,因此,长期大量饮用咖啡易致缺钙,诱发骨质疏松症。
(2)过量饮用咖啡,可致人体过度兴奋,出现紧张、失眠、心悸、目眩、四肢颤抖等;长期饮用者一旦停饮,容易出现大脑高度抑制,表现为血压下降、头痛、狂躁、抑郁等。
(3)咖啡可刺激胃液和胃酸的分泌,对有胃溃疡或胃酸过多的人不宜饮用。
(4)咖啡可兴奋中枢神经,可拮抗中枢镇静药、催眠药的作用,患有失眠、烦躁、高血压者不宜长期饮用。且过量饮用咖啡,也会使抗感染药的血浆药物浓度降低。
4-食醋
食醋的成分为醋酸,浓度约5%,pH在4.0以下,若与碱性药(碳酸氢钠、碳酸钙、氢氧化铝、红霉素、胰酶)及中性药同服,可发生酸碱中和反应,使药物失效。
(1)食醋不宜与磺胺药同服,后者在酸性条件下溶解度降低,可在尿道中形成磺胺结晶,对尿路产生刺激,出现尿闭和血尿。
(2)应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奈替米星、阿米卡星)时宜使尿液呈碱性,其目的有二:一是在碱性环境下抗生素的抗菌活性增加,二是此类抗生素对肾脏的毒性大,在碱性尿液中可避免解离。宜多喝水并加快药物的排泄,食醋则会加重其毒性作用。
(3)服用抗痛风药时不宜多食醋,宜同时服用碳酸氢钠,以减少药物对胃肠的刺激和利于尿酸的排泄。
5.食盐
对某些药物和某些疾病有一定的影响,有肾炎、风湿病伴有心脏损害、高血压患者,要严格限制食盐的摄取,建议一日的摄人量在6g以下。
6.脂肪或蛋白质
缺铁性贫血患者在服用硫酸亚铁时,如大量食用脂肪性食物,会抑制胃酸的分泌,从而减少铁的吸收。
(1)口服灰黄霉素时,可适当多食脂肪,因为灰黄霉素主要在十二指肠吸收,胃也能少量吸收,高脂肪食物可促进胆汁的分泌,延缓胃排空的速度。使灰黄霉素的吸收显著增加。
(2)口服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A、D、E、K)或维A酸时,可适当多食脂肪性食物,其有利于促进药物的吸收,增进疗效。
(3)口服左旋多巴治疗震颤麻痹时,宜少吃高蛋白食物,因为高蛋白食物在肠内产生大量氨基酸,阻碍左旋多巴的吸收,使药效降低。
(4)服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时,宜吃高蛋白食物,因为皮质激素可加速体内蛋白质的分解,并抑制蛋白质的合成,适当补充高蛋白食物,可防止体内因蛋白质不足而继发其他病变。
(5)服用抗结核药异烟肼时,不宜吃鱼,发生中毒。
7.吸烟吸烟确能影响药品的吸收、作用和药效。烟碱与药物的相互作用可归纳如下。
(1)吸烟者服用催眠镇静药地西泮(安定)、氯氮草(利眠宁)时,其血药浓度和疗效均降低。另服用西咪替丁治疗胃溃疡的患者,吸烟可延缓溃疡的愈合,而加重出血。
(2)吸烟可破坏维生素c的结构,使血液中的维生素C浓度降低。
(4)吸烟可使人对麻醉药、镇痛药、镇静药和催眠药的敏感性降低,药效变差,需要加大剂量来维持;同时降低抗精神病药氯丙嗪的作用,使患者易出现头昏、嗜睡、疲乏等不良反应。
(5)吸烟可促使儿茶酚胺释放,减少对胰岛素的吸收,降低胰岛素的作用。
综上所述,吸烟者在服药时要注意吸烟对药效的影响,特别在服用麻醉药、镇痛药、镇静药、解热镇痛药和催眠药期间,最好不要吸烟。
§5处方调配差错的防范于处理
一、处方调配差错的防范
(二)出现差错的原因引起处方差错的因素有:①调配工作时精神不集中或业务不熟练;②选择药品错误;③处方辨认不清;④缩写不规范;⑤药品名称相似;⑥药品外观相似;⑦分装;⑧稀释;⑨标签;⑩其他。
(三)差错的防范和处理
1.在调配处方过程中严格遵守有关法律、法规以及医疗单位有关医疗行为的各项规定
2.严格执行有关处方调配各项管理及工作制度,熟知工作程序及工作职责
4.建立首问负责制。无论所发生的差错是否与己有关,第一个接到患者询问、投诉的药师必须负责接待患者或其家属,就有关问题进行耐心细致的解答,并立即处理或向上级药师报告
5.为减少和预防差错的发生,需遵守下列规则。
⑴药品贮存
⑵调配处方
⑶发药
⑷制订明确的差错防范措施
二、调配差错的应对原则和报告制度
1报告制度
所有调配差错必须及时向部门负责人报告,进行登记,明确责任,并由部门负责人向药房主任或药店值班经理报告,及时与患者的家属联系更正错误,并致歉(如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或事故,应及时通报医院主管领导并采取相应措施)。部门负责人应调查差错发生的经过、原因、责任人,分析出现差错危害的程度和处理结果。
2.差错的处理应遵循下列步骤。
(1)建立本单位的差错处理预案。
(4)若遇到患者自己用药不当、请求帮助,应积极提供救助指导,并提供用药教育。
3.调配差错的调查
进行彻底的调查并向药房主任或药店经理提交一份“药品调配差错报告”,报告应涵盖以下内容。
(1)差错的事实。
(2)发现差错的经过。
(3)确认差错发生的过程细节。
(4)经调查确认导致差错发生的原因。
(5)事后对患者的安抚与差错处理。
(6)保存处方的复印件。
4.改进措施。
(1)对杜绝再次发生类似差错提出建议。
(2)药房主任或药店经理应修订处方调配工作流程,以利于防止或减少类似差错的发生。
(4)填写“药品调配差错报告表”。
§6药学计算
一给药剂量的计算
㈠老幼剂量的换算
1.老年人用药剂量的调整:
>60岁用药剂量应酌减,一般为成人剂量的3/4,初始剂量要更少:为成人剂量的1/2~1/4
2.儿童用药剂量的计算:
⑴依据儿童年龄计算有三种方式
①婴儿药物剂量=月龄×成人剂量/150
②、小儿药物剂量:(年龄×成人剂量)/(年龄+12)
③其他:
1岁以内儿童用量=0.01×(月龄+3)×成人剂量
1岁以上儿童用量=0.05×(月龄+2)×成人剂量
说明:①其中③公式最常用
②年龄计算的方式不太实用,儿科医师很少用,(助消化药、镇咳药用)
⑵根据儿童体重计算
①若已知儿童的每千克体重剂量,直接乘以体重即可得1日或1次剂量。如口服氨苄西林,剂量标明为1日每千克体重20~80mg,分4次服用。如儿童体重为15kg,即为:(20~80)×15=300~1200rag,分成4次,即为一次75~300mg。
②如不知儿童每千克体重剂量,可按下式计算。
小儿剂量=成人剂量/70×小儿体重(kg)
③如不知道儿童的体重多少,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1~6个月小儿体重(kg)=月龄×0.6+3
7~12个月小儿体重(kg)=月龄×0.5+3
1~10岁小儿体重(kg)=年龄×2+8
如所得结果不是整数,为便于服药可稍做调整。用体重计算年长儿童的剂量时,为避免剂量过大,应选用剂量的下限。反之,对婴幼儿可选择剂量的上限以防药量偏低。
⑶根据体表面积计算按体表面积计算剂量最为合理,适用于各个年龄阶段,包括新生儿及成人,即不论任何年龄,其每平方米体表面积的剂量是相同的。对某些特殊的治疗药,如抗肿瘤药、抗生素、激素,应以体表面积计算。
此种计算比较合理,但较为繁琐,首先要计算儿童体表面积。
体表面积=(体重×0.035)+0.1
上表不适宜体重大于30kg的儿童,对10岁以上的儿童,每增加5kg体重,体表面积增加0.10m2。体重超过50kg时,则每增加10kg体重,体表面积增加0.10m2
①若已知每平方米剂量,直接乘以个人的体表面积即可。
②若不知每平方米体表面积的剂量,可按下式计算。
儿童剂量=成人剂量×儿童体表面积(m2)/1.73m2
(4)按成人剂量折算表计算按下列年龄折算比例表折算,总的趋势是剂量偏小,然而较安全,下表可供参考。
年龄相当成人剂量的比例
初生~1个月1/18~1/14
1个月~6个月1/14~7/1
6个月~1岁1/7~1/5
1岁~2岁1/5~1/4
2岁~4岁1/4~1/3
4岁~6岁1/3~2/5
6岁~9岁2/5~1/2
9岁~14岁1/2~2/3
14岁~18岁2/3~全量
㈡药物剂量(重量、容量)单位与换算
重量单位有5级。即千克(㎏)、克(g)、毫克(mg)、微克(μg)和纳克(ng)。
容量单位有3级。即升(L)、毫升(ml)、微升(μl)。
㈠浓度
1百分浓度
⑴重量与重量百分浓度系指100g溶液中所含溶质的克数,用%(g/g)表示
⑵重量与体积百分浓度系指100ml溶液中所含溶质的克数,用%(g/ml)表示
⑶体积与体积百分浓度系指100ml溶液中所含溶液的毫升数,用%(ml/ml)表示
2.摩尔浓度系指1L溶液中所含溶质的摩尔数,用mol/L)表示
3.比例浓度
4.百万分浓度(ppm)
㈡高浓度向低浓度稀释
C浓×V浓=C稀×V稀
所需高浓度液体的体积=(所需稀释低浓度×所需要稀释的体积)/高浓度液体的浓度例题:若需用70%乙醇1000ml,现有95%乙醇,应如何配制
直接套用上述公式:需用95%乙醇的体积=70%×1000/95%=736.8(ml)
需取95%乙醇736.8ml,加水稀释至1000ml即可配制成70%乙醇
㈢两种浓度混合的换算用交叉法计算
C1A
C3
C2B
C1为浓溶液浓度;C2为稀溶液浓度;A为浓溶液体积;B为稀溶液体积。其中A=C3-C2,B=C1-C3。交叉公式表示:浓度C1、体积A的浓溶液与浓度C2、体积B的稀溶液混合后,可得浓度为C3的溶液,其体积为A+B。
㈣摩尔浓度的换算:记公式
1不需密度的换算公式:
⑴百分浓度和摩尔浓度
摩尔浓度(mol/L)=%(g/ml)×1000/摩尔质量×100
⑵百分浓度和比例浓度间的换算
1:x=1:100/%(g/ml)
2需用密度的换算公式:
⑴各种百分浓度之间的换算
%(g/ml)=%(g/g)×d溶液(溶液密度)
%(g/ml)=%(ml/ml)×d溶质(纯溶质密度)
%(g/g)×d溶液=%(ml/ml)×d溶质
⑵重量百分浓度和摩尔浓度
摩尔浓度(mol/L)=1000×d溶质×%(g/g)/摩尔质量×100
三抗生素及维生素质量单位的换算
㈠抗生素效价与质量的换算
1理论效价:系指抗生素纯品的质量与效价单位的折算比率,多以其有效部位的1μg作为1IU(国际单位)。少数抗生素则以其某一特定的盐1μg或一定重量作为1IU。
2原料含量的标示:抗生素原料在实际生产中混有极少的但质量标准许可的杂质,不可能为纯品。如乳酸唐红霉素的理论效价是1mg为672IU,但中国药典(2005版)规定1mg效价不得少于610IU,所以产品的效价在610~612IU之间,具体效价需在标签上注明,并在调配中进行换算。
㈡维生素类药物常用单位与质量的换算
1V—A的计量常以视黄醇当量(RE)表示,1IU相当于0.344RE(0.3RE)
2V—D每40000U=1mg
3V—E的计量也可以生育酚当量表示,每3-6mgV—E等于生育酚当量5-10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