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我们人体身上是有很多穴位的,而且这些穴位对于我们的健康来说都是会有帮助的,而廉泉穴就是非常不错的一个穴位,可以通过按摩刺激廉泉穴治疗疾病,那么具体廉泉穴的功效都有哪些,下面就让我们一起看看廉泉穴的情况。
治舌纵涎出
舌纵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舌头伸长吐出来,舌头活动困难,涎出当然就是指流口水了。对于这种类型的病人来说,会常常感觉到脸部烦躁,容易口渴等症状。之所以会舌纵涎出,最长见的原因就在于心火旺盛,气虚。而按摩廉泉穴,会起到清心泄火的功效,对于治疗舌纵涎出有巨大的功效,所以就完全能够通过廉泉穴来解决这样的问题。
治中风失语
中风失语是指由于中风而导致的失语症,中风的问题对于我们最大的伤害就是影响大脑健康,这样的问题也是由于大脑语言中枢受到了伤害引起的,患者在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上存在问题,比如不能说话,不能理解手势语言。廉泉穴位于甲状软骨和舌骨之间,时常按摩对于失语症的恢复有较大的功效,可以帮助我们改善这样的问题,特别是可以搭配哑门穴,合谷穴同时按摩,起到的效果会更好。
治口舌生疮
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得口腔溃疡,这样的情况大家都不会陌生,而且不少人还会反复发作,甚至溃疡久久不能愈合。而之所以会口舌生疮,大多是因为心啤积热,或者脾胃湿热,长期的疲劳引起的身体衰弱也会导致口舌生疮。在这时候我们也是可以选择按摩廉泉穴来改善的,由于廉泉穴具有降火除湿之功效,所以时常按摩对于缓解口舌生疮也有不小的作用,大家不要错过。
我们经常的去按摩廉泉穴,对于身体健康很有帮助,能够很好的帮助我们治疗和改善多种不适情况,上面介绍的这些病症都是我们在平时容易出现的,在这时候就不妨试试用合理的方法改善,上面介绍的这些疾病都可以帮助我们改善。
(一)推拿康复疗法
1.自我推拿康复疗法自我推拿康复疗法是指糖尿病病人自己运用手法对肌表特定部位进行推拿。
推拿方法一:
以拿四肢为主。采用端坐位。四指与拇指相对应放于大腿上,由上而下,轻轻拿捏,一般从腹股沟拿到踝关节部。前面可拿捏5~10遍,后面再拿捏5~10遍。然后右手拿捏左上肢,从肩部拿至腕部,10~12遍为宜。每日可行2~3次。
推拿方法二:
推拿下肢及足部穴为主。盘腿而坐,点按足三里、三阴交,然后按揉照海、昆仑、地机穴,最后反复擦涌泉100遍。每日晨起和临睡前,各推拿1次。
推拿方法三:
以揉廉泉穴为主。取端坐位,头稍向后仰,将拇指指腹放在廉泉穴处,食指放于承浆穴处,做顺时针方向揉按,力量由轻渐重,以局部酸胀为宜,每日可揉按2~3次。
推拿方法四:
2.他人推拿康复疗法他人推拿是指医生或病人家属对糖尿病病人进行手法刺激的推拿方法,是推拿治疗的基本形式。
以经穴推拿为主。常用穴位:膈俞、胰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三焦俞、肾俞,基本手法为一指禅、捏、揉、捻、摩法。基本操作法:
(2)病人俯卧,术者以一指禅推法在两侧膀胱经治疗,自膈俞至肾俞,往返操作,以局部明显压痛点为重点,约10min,然后在膀胱经用擦法,以透热为度。
(3)捏揉掌心第四掌骨中纹相交处5min,此为手部胰反射区。捏揉时,术者嘱病人意念存想上腹部,使病人自觉有温热感。
(4)捏揉足底内缘,第一趾骨小头区域5min,此为足部胰反射区。捏揉时,术者嘱病人意念存想上腹部,使病人自觉有酸胀感。
按揉肺俞、胃俞,揉擦肾俞,摩中脘,揉气海,按揉手三里,拿合谷,拿按内关、外关,按揉足三里、三阴交。每穴推拿20~30次,于早、晚各推拿1遍,每遍推拿30min。
若口渴多饮症状突出,配合点按大椎,拿按尺泽;若多食善饥症状突出,配合点按太冲,掐揉内庭;若腰酸尿多症状突出,配合擦大椎,按揉命门,拿按太溪、昆仑,擦涌泉。也可取肺俞、胰俞、脾俞、肾俞、合谷、曲池、足三里、三阴交等穴,用拇指指腹分别在上述诸穴上揉按,每穴推拿1min,力量由轻渐重,先躯干后四肢,以酸胀为度。
辨证取穴为主。上消取肺俞、太渊、胰俞、廉泉,中消取胃俞、脾俞、胰俞、内庭、三阴交,下消取肾俞、太溪、胰俞、然谷、行间。口干咽燥、大渴者,加金津、玉液;善饥多食者加中脘、足三里;头晕眼花加太阳、光明。根据不同穴位,施行不同手法,先从点、捻开始,然后以揉、振、一指禅法结束。先轻后重,每次10~20min,早晚各1次。
以腹部推拿为主,躯体其他部位经络、俞穴为辅。具体方法如下述:
(1)腹部推拿:病人仰卧位。两手顺胸腹两侧平伸,肌肉放松。术者站或坐在病人右侧施术。旋转揉按阑门、建里、气海、带脉、章门、梁门、天枢。抓提诸脉,以平补平泻为主,按顺序推拿15~20min,然后重点施治。如烦渴多饮症状突出,则以左章门、左梁门穴区为重点,用泻法,反复揉按3~5min;如多饮多食症状突出,则加中脘穴,配建里穴用泻法,反复揉按2~3min;如多尿症状突出,应以水分、关元、中极为重点,用补法,反复揉按3~5min。
(3)局部推拿:上消推按肺俞穴后,配合推搓足三里,用泻法弹拨阳陵泉;中消配合搓脚心,点按三阴交、太溪;下消配合搓腰,抓背部,点按肺俞、膏育,揉肩井,揉肩。
(二)其他特殊推拿疗法
1.气功点穴推拿法气功点穴推拿法是一种将气功与推拿相结合的治疗方法,治疗轻中型糖尿病效果较好。可分为三步进行:
(1)起式:松静站立,三嘘息,中丹田三开合。
(2)正功:顺序推拿承浆穴、中脘穴、关元穴、期门穴、肾俞穴。
(3)收式:中丹田三开合,三嘘息。
如上述方法,连做3遍,最后收工做干洗脸动作。每日早、晚各练1次。每次1h左右,可先练调息养气功半小时,然后穴位推拿2~3遍。
2.药浴足部推拿法药浴足部推拿法是指在药浴足部的基础上进行的足部穴位推拿。
药浴方:桂枝30g,红花10g,苏木30g,吴茱萸10g,追地风30g,透骨草30g。每剂水煎2次,取汁洗浴足部。每剂药在冬天可连用3d。
药浴推拿方法分两步:
(1)药浴:中药如法煎好后,熏洗足部。但应注意不要过烫,以免烫伤。
(2)足部推拿:按揉照海、地机、昆仑诸穴,搓擦足底涌泉穴,每次推拿30min。
3.磁锤叩打疗法磁锤叩打疗法是指用特制磁性推拿锤叩打特定部位和经穴,以治疗糖尿病的方法。
[取穴]双侧涌泉、太溪、梁丘、足三里、照海、三阴交。
[操作法]术者右手持磁锤,分别叩打上述诸穴,要求每穴叩击50下左右,强度以病人有酸胀感为度,一般10d为一个疗程。要求接受治疗前检查血糖、尿糖,治疗一个疗程后再复查血糖、尿糖,以便观察疗效。
应该注意的是,推拿疗法治疗轻中型糖尿病虽有一定疗效,对重症糖尿病也有辅助治疗作用,有利于糖尿病并发症症状的改善,但一定要配合饮食治疗、药物治疗等疗法,否则很难收到满意疗效。
(三)气功康复疗法
气功古称导引,是中医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产生了《行气玉佩铭》这部气功学专书。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更提出了“消渴候气功宜宣导治疗法”,为气功疗法治疗糖尿病奠定了基础。建国以后,气功在治疗糖尿病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实践证明:气功能培补元气,扶正祛邪,调节阴阳,调和气血,疏通经络,清心宁神,对糖尿病病人确有疗效。气功疗法不仅可以减轻症状,降低血糖,更可通过多方面复杂的机制,改善胰岛的分泌功能,改善血糖血脂的代谢紊乱,防治糖尿病血管神经并发症。
气功康复疗法包括自我习练气功和外治气功两种,我们所说的气功疗法主要是指前者。
气功锻炼取效的关键在于选择适合自己的功法,并掌握好调形、调息、调神的要领。
1.常用气功功法(1)巢氏消渴候气功宣导法:此功法源于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主要适用于口渴多饮、小便异常的消渴病病人。功法分3步,每日可练功2~3次。
①静卧悬腰行气:解开衣服,放松腰带,安静仰卧。腰部舒展悬空,用骶部抵住床席。两手自然置于体侧,双目微闭,舌抵上腭。用鼻做深、细、匀、长的呼吸5次,并随着呼吸节律,鼓起小腹。
②引肾搅海咽津:接上式,用舌在唇齿之间,自上而下,自左而右,搅动9次;再由上而下,由右至左,搅动9次。鼓漱18次。将口中产生的津液分数口徐徐咽下,并用意念将其引至下丹田。然后静卧数分钟。
③缓行收功:接上式,起立,步出户外,在空气新鲜、树木葱茏、环境幽静的地方缓缓步行。在愉快轻松的心境下,步行120~1000步。
(2)叩齿漱津功:此功法通过叩齿补肾,通过漱津,使被称为“华池之水”的津液下至丹田,有滋阴填精、降火归元之功用,故可用于糖尿病治疗。此功简便易行,值得重视。
①静坐:端坐、头正、颈直、目视前方,含胸拔背,两手4指握大拇指,置于两侧大腿上,舌轻抵上腭,轻轻闭上眼睛,内视返听,意守下丹田,全身放松,自然呼吸。
②叩齿:待情绪安定,精神集中后,上下牙齿轻轻叩打36次或81次。速度宜缓慢均匀,不可用力相击。
③搅舌:用舌在口腔内上腭、下腭、上齿牙龈内外侧及下齿牙龈内外侧,做左右搅动运转各9次或18次,产生的唾液不咽下去。
④漱津:闭口,将搅舌产生的唾液,鼓腮漱津9次或18次。
⑤咽津:将漱津后的唾液分成3小口,逐口下咽,下咽时稍稍用力,并通过意念诱导沿任脉方向将唾液缓缓送至下丹田。
⑥收功:意守丹田片刻,3~5min。而后双掌合十,互相摩擦发热,然后用发热的双手由前额经鼻两侧向下擦,直至下颌,经面颊、耳前,绕过太阳穴回到前额,反复共9次。
(3)内养功:内养功是北戴河气功疗养脘刘贵珍整理挖掘的一种功法,运动幅度小,不致使人疲劳,所以适用于包括糖尿病在内的多种慢性病的辅助治疗。一般每天可早晚各练1次,每次20~30min。
①姿势:一般采用侧卧式,或仰卧式、平坐式。
②呼吸:
第一种呼吸方法:闭口,用鼻呼吸。先吸气,通过意念领气下达丹田,之后稍稍停顿,暂不呼气,片刻后再把气缓缓呼出,呈吸-停-呼呼吸形式。同时配合“自己静”3个字,吸气时默念“自”字,停顿时默念“己”字,呼气时默念“静”字。吸气时舌抵上腭,停顿时舌静不动,呼气时舌随之落下。
第二种呼吸方法:闭口,以鼻呼吸,也可口鼻兼用。先吸气,随之缓缓呼气,呼气完了暂停呼吸。呈吸-呼-停呼吸形式。默念字句同第一种呼吸方法,吸气时默念第一个字“自”,呼气时默念第二个字“己”,停顿时默念第三个字“静”。同时,吸气时舌抵上腭,呼气时舌缓缓落下,停顿时舌在口腔不动,如此反复多次。
③意守法:意守下丹田(该功法丹田位于脐下5cm,实为气海穴),可同时想象气海穴处有一圆球状物,位于小腹之内。
(4)八段锦:八段锦在我国民众中享有盛誉,有调形、调神、调息相结合的特点,糖尿病病人除非危重病例,均可自我习练。
第一段:两手托天理三焦。
预备姿势:松静站立,两脚平行,与肩等宽,或采取立正姿势。两眼平视前方,舌尖轻抵上腭,用鼻呼吸,周身关节依次放松,两臂自然下垂于身侧,各指伸展,躯体自然正直,足趾抓地,足心上提,集精全神,站立片刻。
动作:
①两臂缓缓从左右两侧上举至头顶,两手十指交叉,翻掌向上,掌心上托如托天之状,同时双脚跟提起离地。
②两臂放下复原,同时两脚跟提起离地。
如此反复多次。若配合呼吸,则上托时深吸气,还原时深呼气。
第二段:左右开弓似射雕。
预备姿势:立正。
①左脚向左踏出一步,两腿弯曲成骑马式。两臂在胸前交叉,右臂在外,左臂在内,眼看左手,然后左手握拳,食指翘起向上,拇指伸直,与食指成八字分开。而后左臂向左推出并伸直,头随而左转,眼看左手食指,同时右手握拳,展臂向右平拉如拉弓状。
②复原。
③右脚向右踏出一步,两腿弯曲成骑马状,其余动作同①,只是方向相反。
④还原成立正姿势。
如此反复多遍。若配合呼吸,则展臂拉弓时吸气,做复原动作时缓缓呼气。
第三段:调理脾胃臂单举。
预备姿势:立正,或两脚平行站立,距离与肩同宽,两臂自然下垂于身体两侧。
①右手翻掌上举,五指并紧,掌心向上,指尖向左,同时左手下按,掌心向下,指尖向前。
③左手翻掌上举,五指并紧,掌心向上,指尖向右,同时右手下按,掌心向前,指尖向前。
④复原。
如此反复多遍。若配合呼吸,则上举下按时吸气,复原时缓缓呼气。
第四段:五劳七伤向后瞧。
预备姿势:立正,两手掌心紧贴于双腿两侧风市穴处。
①头慢慢向左转,眼望后方。
③头慢慢向右转,眼望后方。
如此反复多遍。若配合呼吸,则向后望时吸气,复原时缓缓呼气。
第五段:摇头摆尾去心火。
预备姿势:两脚分开,相距约为3脚长的宽度,屈膝成骑马状,两手扶在大腿部,虎口向前。
①上半身及头部向前做俯身深屈动作,随后在左前方尽量做弧形摇转,同时臀部相应右摆。左腿及左臀部适当伸展,以辅助摇摆。
③上半身及头部向前做俯身深屈动作,随后在右前方尽量做弧形摇转,同时臀部相应左摆。右腿及右臀部适当伸展,以辅助摇摆。
如此反复多遍。若配合呼吸,则头左前和右前摇转时吸气,复原时缓缓呼气。两手扶腿的姿势,可随身体的转动稍稍移动。
第六段:两手攀足固肾腰。
①上半身缓缓向前深屈,膝部保持挺直,同时两臂垂下,两手握住足尖(或两手指尖触及两足踝),头略抬高一些。
③两手在背后抵住脊骨,上半身缓缓向后仰。
如此反复多遍,配合自然呼吸。
第七段:攥拳怒目增力气。
预备姿势:两腿分开屈膝或骑马式,两手握拳放在腰旁,拳心向上。
①右拳向前方缓缓出击,右臂伸直,拳心向下,两眼睁大,向前虎视。
③左拳向前方缓缓出击,左臂伸直,拳心向下,两眼睁大,向前虎视。
如此反复多遍。若配合呼吸,则拳向前出击时呼气,回收时深深吸气。
第八段:背后七颠诸病消。
预备姿势:立正,两掌心紧贴在大腿前方。两膝伸直。
①两脚跟提起离地3~4cm,同时头向上顶。
②两脚跟放下着地复原。
如此反复多遍。若配合呼吸,则脚跟提起时深深吸气,脚跟放下时缓缓呼气。
①调身:解衣宽带,在床上或凳上,从容入坐。可单盘腿坐、双盘腿坐,也可自然盘坐。
把右掌背叠在左掌面上,贴近小腹,轻放于腿上。接下来把身体左右摇动七八次,再端正身体姿势,令鼻与脐连线垂直,开口以吐腹中秽气,吐毕舌抵上腭,由口鼻徐徐吸入清气3~7次,然后闭目,唇齿相接,舌再抵上腭,并轻闭双眼,端坐。若坐久微觉身体不正,则应随时轻轻矫正。而后开口吐气十数次,令身中热气外散,然后慢慢摇动身体,将肩胛、头颈、双手、双脚依次放松。再以两大拇指指背互相推拿生热后,擦双眼眼皮,然后闭眼,再擦鼻部两侧。
再后两手掌擦热,擦两耳轮,最后再普遍拍打头部以及胸、腹、背、手臂、腿、足、足心,完了方可随意运动。
②调息:呼吸宜轻、宜缓、宜长短均匀。也可用数呼吸法。从1到10,反复循环,息息调匀。
③调心:要求放弃一切杂念,意念守在小腹,安神静志。
②内调五脏四节站桩。
心肾相交9次:
动作:站桩姿势,两臂带动两手,臂稍向里弯,抱球,配合吸气,稍向下丹田合拢,合到两手距离小于3.3cm为止。然后两臂带两手配合呼气缓缓向外展开,掌心向外,展到靠近环跳穴时,掌心翻向里贴于环跳穴处。
疏肝理肺9次:
动作:由站桩预备式开始,两臂前伸,配合吸气,如捧物向上提,提到膻中穴处合十。随后双臂配合呼气悠悠向左右两侧平伸,伸时掌心向外。伸展后以大雁落地之态势配合吸气,两臂带动两手落到原处。两套动作做完,站桩10~15min。
强身健脾9次:
动作:由站桩预备式开始,配合吸气,腰向左后弯,右手由右向上做托天动作,左足随着提起成金鸡独立势。随着呼气,右手向头顶划圆弯至左足,手心向外,最后配合吸气复原姿势。然后如上式一样,腰再向右后弯,左手由左向上托天,右足随着提起成金鸡独立势,随着配合呼气,左手向头顶划圆探左足,掌心向外,最后再配合吸气复原姿势。
滋阴补肾9次:
动作:由站桩预备式开始,两手随吸气由腿外侧向上提至膻中穴。掌心向上,随着两臂内旋屈腕,掌心向上,配合呼气,两臂高举并撑圆。再随着配合吸气,两手由前向下,腰背配合呼吸自然弯曲,两手直下至指尖插地,最后恢复预备式。这两套做完,再练站桩功10~15min。
③练太极拳两遍。
④摇摆功9次。
动作:由站桩预备式开始,先迈出左脚,身体重心前移,两脚尖着地,两脚后跟踮起。大足趾和二足趾用力抓地,两臂自然向左边摆动,同时用鼻吸气,随两脚跟着地,配合呼气。右脚向前迈一步,两脚尖着地,两脚跟踮起,双臂由胸前抬起,向左右分开,犹如凤凰展翅飞翔之势,同时用鼻吸气。然后双腿弯曲下蹲,双手扶在膝上,同时呼气。起身不复原,再做第二次动作,做完9次。
⑤练太极剑两次(动作从略)。
2.气功疗法的注意事项
(1)选择合适的练功场所:选择练功场所以空气清新、环境安静为原则。在旷野花草树木茂盛的地方练功尤好,公园及树林相对安静之处也为练功较适合的场所。有人认为,糖尿病病人应在柏树、梧桐树旁练功,而不宜在枯树、桃树旁练功。古坟、厕所、垃圾站、排污渠附近,切不可作为练功场所。烈日直射、寒风凛冽、暴风骤雨、电闪雷鸣的恶劣条件下,也不宜练功。至于重症或体弱病人,不能到户外活动,也可在家中,在相对安静的环境里习练,同样可取得一定疗效。
(3)练功时的方位选择:练功时所采用的方位,一般主张面向西、面向南、面向东,或白天面向太阳的方位,夜晚面向月亮的方位,有人认为,面向北,可滋肾水。我们体会,练功时应掌握前空后虚,如背靠大山,面向平川;如背靠房屋,面向场脘;如背靠大树,面向旷野;如背靠墙壁,面向门窗,这样便于安神定志,调心调息。
(4)练功功法的选择:气功功法和流派很多,选择功法应该慎重。一般要遵循动静结合的原则。由于不同的糖尿病病人,具体体质、病因、病机各有特点,选择功法也当有所区别,最好在医生指导下,辨证练功。在前面谈到的各种功法中,静功以内养功、因是子静坐法为主,通过练静功,可以从整体上培补元气,调整阴阳。动功以八段锦等为主,可进行有针对性的脏腑功能调整,以疏通全身气机,通经活络,使一身气血调畅。叩齿漱津功,简便易行,有滋阴降火之功,所有糖尿病病人均可习练此功,并可收到较好疗效。
(5)练功者的心境:《内经》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这既是常人养生的基本原则,更是对练功者的基本要求。糖尿病病人要尽量避免不良情绪的刺激,勿大怒、大喜、大悲,宜长期保持乐观情绪,在良好的心境下习练气功。
(6)练功前的准备工作:练功前不能过饱、过饿、过于劳累,要穿平底鞋、宽松的衣服,并排空大小便,放松腰带,以免影响气机的畅行。练功前20min,则应停止各项剧烈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如跑步、下棋、打扑克等,以保持练功时全身肌肉放松、心情平静,有利于调息和入静。
(7)练功中的注意事项:练功主要是通过调形、调息、调神而收效。调形即调身,强调全身放松,松而不弛。调息,吸气宜深,呼气宜缓,一呼一吸皆随动作进行,在意念控制下进行。
调神即调心、调意,“练气不识意,其气从何据”,练功的动作、呼吸均应在意念控制下进行,以达到专心一意、万念俱空、物我两忘之境。
(8)收功时的注意事项:练功强调一个“静”字,一个“稳”字。心境要静,环境要静,起功要静,收功要稳。特别是收功,不可急躁而匆匆结束,一定要静守丹田片刻,在气归丹田后,缓缓收功。应避免练功过程中,突然转干他事。
应该强调的是,对气功必须有客观的认识。任何内气均不可一朝一夕养成,任何外气均不能立起沉疴,所以,应教育糖尿病病人,在相信气功疗效的同时,不要迷信某种功法,尤其不能在练功中盲目乐观,冒然把治疗糖尿病的药物停下,否则将会带来严重后果。
(四)食疗康复疗法
在西方国家中,最早提出糖尿病饮食管制的是JohnRollo(1796年),而在我国唐代,孙思邈(581—682)《千金方》就非常明确地指出:消渴病病人,“所慎者三:一饮酒,二房室,三咸食及面”,同时代的王焘《外台秘要》更指出:“此病特忌房室、热面并干脯、一切热肉、粳米饭、李子等”,孙思邈和王焘均强调,不节饮食,“纵有金丹亦不可救”!可见我国古代医家对饮食治疗的重视。
1.食疗康复疗法的基本精神
(1)控制总热量,合理配餐:糖尿病饮食是低热量饮食,而非低糖饮食,一般要求低脂,适当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
粮食:一般每天4~8两。年轻的、不爱吃肉的重体力劳动者,也不应超过9两。
肉类:完全不吃肉食,会引起营养不良,而且可能造成多吃主食的现象,所以,一般各种肉食总量每天可掌握在1~3两,以鸡、鱼肉、瘦猪肉、瘦牛羊肉为宜。
豆制品:可补充蛋白质,对血糖影响不大,每天可进食1~3两,如吃豆腐则可加倍。但如已发生糖尿病肾病,则不宜再进食
大家对于照海穴了解多少呢相信我们大家多数朋友们对于照海穴都是比较陌生的,其实照海穴是位于我们脚部内侧的一个穴位哦,这个穴位的养生功效也是非常不错的,并且能够帮助我们治疗和预防很多的病症了,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照海穴的位置
位于足内侧,内踝尖下方凹陷处。即:在我们脚上内踝骨下方的凹陷处,用手掐按或用皮肤针敲打不要出血,但是我们千万要注意哦,照海穴这个穴位是不能进行针灸的。
穴位解剖:在胫骨后肌腱处;有胫后动、静脉分布;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胫神经。
主治疾病:
1、急性扁桃体炎、慢性咽喉炎、咽喉干燥、目赤肿痛等五官热性病证。
2、神经衰弱、癔病、癫痫、失眠、惊恐不宁等精神、神志疾患;
3、子宫脱垂、月经不调、痛经、赤白带下、阴挺、阴痒、小便频数等妇科病证;
4、便秘、疝气、脚气、下肢痿痹等。
作用功效:滋阴清热,调经止痛。
临床应用:现代常用于治疗尿道炎、肾炎、神经衰弱、癫痫等病症,另外照海穴对于帮助我们女性朋友们调理月经的作用也是非常不错的。
穴位配伍:照海穴配列缺穴、天突穴、太冲穴、廉泉穴治咽喉病症;配神门穴、风池穴、三阴交穴治阴虚火旺之失眠症;配合谷穴、列缺穴,有滋阴清热利咽的作用,主治咽喉肿痛;配中极穴、三阴交穴,有调经活血止带的作用,主治月经不调,痛经,赤白带下。配肾俞、关元、三阴交主治月经不调。
通过我们上面这些介绍,相信大家也了解了照海穴的位置了,我们可以知道,照海穴是我们足内侧的一个重要穴位哦,并且我们在生活中还可以通过按揉照海穴这个穴位来治疗很多的常见病症,对于我们人体健康非常有好处哦。
咽喉肿痛是很多咽喉疾病的主要表现,很多认为咽喉肿痛是上火导致,其实不尽然。
咽喉肿痛的原因概括起来,有以下两方面,外感和内伤。
1、外感:风热感冒和风寒感冒,很多人在感冒后会出现咽喉肿痛、吞咽困难。
2、内伤:
(1)饮食不当:过食辛辣之物,会出现咽喉肿痛,牙龈肿痛。
(2)长期熬夜:长期熬夜、睡眠不佳、加班加点。
1、廉泉穴揪痧
刺激这个穴位,能明显感觉到唾液分泌增加,在喉咙肿痛,声音嘶哑甚至失声的时候,廉泉穴揪痧能救急。
方法:将中指和食指弯曲成钩状,蘸水后,用两个手指的第二指节,以适当力度去夹扯起一部分皮肤向前揪,然后急速放开还原,重复数次可出痧。
2、舌根运动
咽喉炎致使咽喉肿痛、嗓子燥痒、吞咽有异物感,可采取舌根运动法,能收到良好的疗效。即:闭口、舌尖抵牙齿,正转18次,反转18次,然后将口中津液分三次咽下,早晚坚持各做一次。
3、用药治疗
说到治疗咽喉肿痛的药物是有非常的多的,在这里我就给大家一种用于治疗咽喉肿痛的中成药——解热消炎胶囊。
解热消炎胶囊的组方兼具安宫牛黄、清瘟解毒、藿香正气的优点,适合防治结合。清热解毒,镇静安神。用于外感风热引起的发烧,咽喉肿痛,扁桃体炎,咽炎等症。
1、咽喉肿痛起急病者,多属肺胃之热,治疗应适当配合清热化痰利咽之品,可配合中药煎水含漱(银花、连翘、薄荷、甘草),有助直接改善咽喉局部红肿。
2、咽喉疼痛较甚者,也可在医生指导下以刺血法治疗,配合耳尖、少商、商阳穴点刺放血,以助泄热。
3、如急性起病而疼痛在几天内加重,或有高热头痛,甚则意识改变,应及时就医,以免变生他症,延误病情。
4、饮食生活习惯也很重要。要避免烟、酒、辛辣、过冷、过烫、带有腥味的刺激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