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微博上有位营养师说:寄生虫有益健康?!科大大拖着险些惊掉的下巴,表示不能理解、不敢苟同。
1
揭秘4大常见寄生虫
首先,来看看常出现的4种寄生虫,前方高能,请做好准备!
1.蛔虫寄生在人体小肠里,虫卵易被传播,长的可达30cm甚至更长,喜欢在体内四处游走,钻孔打个......学龄前儿童被感染的居多。
2.蛲虫俗称“屁股虫”,据调查,儿童蛲虫病的感染率竟然高达40%~70%!假装此处有图片
3.绦虫这是一种巨大的肠道寄生虫,成虫可达21米左右!
2
这5种判断,不靠谱!
家长习惯性怀疑,孩子晚上磨牙、脸上有白斑就是肚里有虫,然鹅事实并不是这样!
①睡觉老磨牙根据多项对照研究,磨牙和寄生虫感染并没有直接关系。更有可能是孩子在换牙期,牙齿咬合不好、或睡前吃了不易消化的食物等情况。
②面部有白斑很多人称为虫斑,但实质上是“白色糠疹”,一种主要发生在3-16岁的良性皮肤病。常见于干燥天气,和蛔虫没啥关系,抹点润肤露就好了。
④肚子不舒服感染蛔虫,确实会有肚子疼的表现,但肚子不舒服≠有虫。引起肚子不舒服的原因太多了,过敏、肠炎、便秘、着凉等都会表现为腹部不适。
⑤肛门处总是痒宝宝肚里有虫,肛门可能会痒,但肛门痒不一定有虫。很多情况是皮肤清洁不到位、局部刺激引起的,比如湿疹、痔疮、肛周炎等。所以,大家不能单因上面任意一种情况,就判断孩子感染。那怎么判断才靠谱呢?
3
靠谱方法,看2种!
眼见为实亲眼看见孩子拉出虫子,比任何化验方法都更可靠。比如蛲虫,这个小家伙,也就1cm的样子,细细的像个小线头。
化验大便如果没有亲眼所见,只是怀疑寄生虫感染,唯一办法就是化验大便。注意,通常1小时以内的大便,化验出的结果最准确。由于人体感染寄生虫后,虫卵的排出常常是间歇性的,因此应多次留取新鲜粪便,重复检查。确定之后,再根据医生的建议来有针对性的驱虫,可不要擅自用药!
有家长就要开问了:我能提前给娃吃打虫药预防吗?不好意思,你是不是胆儿大了点呢?
为了预防,选择来损伤宝宝的肝肾吗?
4
打虫用药,首选这类!
用药首选阿苯达唑类药物(如肠虫清),是目前医生最常开的。能杀灭虫卵,用于治疗蛔虫、蛲虫、鞭虫、钩虫等多种肠道寄生虫感染。
海淘驱虫巧克力不管什么驱虫巧克力、驱虫饼干,只要保证有效成分是阿苯达唑,就能驱虫。反之,无用!
吃过打虫药之后,家长注意:
①多吃富含粗纤维的食物,如粗粮、芹菜、白菜、香蕉、苹果等,以利于虫体排出。
②不见虫体排出,也别多吃药。服药后一般2-4天才有虫体排出,或没有虫体排出。
最后,科大大再唠叨一下,做好5点预防工作,让娃远离寄生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