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驱虫:驱虫是指使用具有驱杀寄生虫作用的方穴,治疗人体寄生虫病的方法。如驱蛔虫,针灸常选四缝、百虫窠、上巨虚、天枢、大横、足三里、大肠俞等穴,针用泻法。中药·驱虫:驱虫为治法之一。又称杀虫。常用药物有使君子、苦楝皮、甘楝子、榧子、鹤草芽、南瓜子、槟榔、雷丸、鹤虱等。
驱虫药
常配伍泻下药,促虫排出。实验证明,正常小鼠神经肌肉接头突触区突触小泡的密度为184±37цm2/单给川楝素后神经肌肉接头突触小泡明显减少,平均密度为68±15/um2,而给予毒素后再给川楝素的小鼠平均密度分别为137±18/μm2和130±26/μm2,对进一步探索川楝素及肉毒毒素的作用机理有一定的意义。③兴奋胆囊。
肥儿丸
概述:肥儿丸同名方剂约有三十九首,其中《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记载者为常用方,其组成为神曲300g、黄连300g、肉豆蔻150g、使君子150g、麦芽150g、槟榔20个、木香60g,具有健脾消食,清热驱虫之功效。每服三十丸,量岁数加减,熟水下,空心服上为细末,猪胆汁为丸,如粟米大,每服30丸(2g),量岁数加减,热水下,空心服。
肠道蛔虫
肠内蛔虫一般处于安静状态,但受到各种刺激(如高热、消化不良、驱虫不当等)后易使蛔虫骚动及钻孔,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常见的有:一、胆道蛔虫症系蛔虫钻入胆道而引起,表现为剑突下突然发生阵发性绞痛或钻顶痛,可放射至背部及右肩部,难于忍受,极度不安。腹壁软仅疼痛发作时腹壁轻度痉挛,剑突下明显的局限性压痛。
小儿诸虫
小儿诸虫为病证名。日久则脾胃俱虚,影响水谷摄取,四肢百骸无以营养,故见气促,神疲,浮肿、心悸等气血不足的病象。如脾虚气血生化之源不足,导致气血虚弱者,当益气养血,待病情转好后,再予驱虫,必要时驱虫与补益药同时并进。又名黄胖病、黄胖、黄肿、食劳疸黄。胆道蛔虫症,治宜先安后驱;健脾用异功散加减。
防治包虫病行动计划(2010-2015年)
驱蛔汤
《临证医案医方》:方名:驱蛔汤组成:使君子6g(炒香),炒榧子9g,乌梅3g,鹤虱6g,胡黄连6g,槟榔9g,香附6g,厚朴6g,甘草3g。功效:驱虫,理气解痉止痛。主治:肠蛔虫症。用法用量:以上为5岁儿童用量。各家论述:方中炒使君子驱虫消积;槟榔消积理气,有泻下作用,能驱除虫体;上方配伍可起驱虫之功效。
WS/T664—2019包虫病控制
计算啮齿类动物泡型包虫病患病率。A.1.6档案资料:以乡(镇、街道)为单位,建立并保存能反映当地包虫病防治工作的各种档案资料,主要包括人群查病治病、患者转归、犬登记管理驱虫、犬感染检查结果、中间宿主感染检查结果和健康教育工作开展情况等资料。采用剖检法或氢溴酸槟榔碱导泻法,检查犬棘球绦虫感染情况。
胆道蛔虫症的手术
2.有严重感染及中毒症状者应禁食,补液纠正酸碱平衡的紊乱,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6.如T形管内不断有蛔虫爬出时,应积极口服驱虫药驱虫。并发症:1.腹腔或隔下感染胆道蛔虫多合并感染,术中切开取虫可能污染腹腔,所以在T形管安放完毕后,应用大量生理盐水冲洗腹腔,腹腔内放置烟卷式引流,应用抗生素治疗。
蛲虫病
成熟的雌虫在夜间由肠道移行至肛门附近产卵。13mm,雄虫体长2mm~卵自虫体排出时,卵内的胚胎已发育至多细胞期,部分卵已发育至蝌蚪期。患者搔抓肛周皮肤后手被蛲虫卵污染,当用不洁的手抓取食物或吸吮手指时虫卵经口食入引起自身重复感染;将胶纸重新贴回载玻片上,镜检虫卵。异位寄生可导致蛲虫性阑尾炎、尿道炎等。
阔节裂头绦虫病
疾病分类:消化内科疾病概述:阔节裂头绦虫病是能感染猫的绦虫之一,猫是这种绦虫的宿主,成虫寄生在猫的小肠内,阔节裂头绦虫的生活史要经过两次中间宿主,猫是通过第二中间宿主——淡水鱼而感染的。驱绦虫药常用有三种:即吡喹酮、硫双二氯酚(别丁)、氯硝柳胺(灭绦灵)。驱虫效果都很好。虫体排出后,贫血即可自愈。
猪绦虫病
猪肉绦虫患者在肠道逆蠕动或驱虫时,脱落的妊娠节片均有反流入胃的可能,经消化孵出六钩蚴而造成自体感染囊虫病。当中间宿主猪吞食粪便中妊娠节片后,虫卵在其十二指肠内受消化液作用破裂,六钩蚴逸出并循肠壁血流或淋巴到达宿主体内各部位。两者节片鉴别要点为:①头节:猪带绦虫较小,圆球形,有顶突及小钩;
弓蛔虫病
疾病分类:皮肤性病科疾病概述:本病主要是由狗弓蛔虫、亦称犬弓首线虫的幼虫寄生于人体内所引起的寄生虫病,少数是由猫弓蛔虫引起。幼虫若移行至眼可出现眼炎、眼部肉芽肿。皮肤试验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常用的驱虫药物有丙硫咪唑、甲苯咪唑,左旋咪唑和构橼酸哌嗪(商品名为驱蛔灵)等,驱虫效果都较好,并且副作用少。
土源性线虫病防治技术方案(2010年版)
对不同地区的重点人群,采取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方式,广泛宣传寄生虫病的危害和核心知识,提高群众自我防病意识,增强群众参与查病、驱虫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以钩虫感染为主的地区,重点人群为职业暴露人群;以蛔虫感染为主的地区,可选用噻嘧啶、阿苯达唑、甲苯达唑、伊维菌素、复方阿苯达唑等药物驱虫。
石榴根
可治蛔虫病,绦虫病,久泻,久痢,赤白带下。使用注意:用于驱虫,忌用油类泻下剂并忌食油脂类食物。化学成分:本品含异石榴皮碱、伪石榴皮碱等生物碱,β-谷甾醇,甘露醇,鞣质等。《*辞典》·石榴根:出处:《本草经集注》拼音名:ShíLiuGēn别名:石榴根皮(《摘元方》),酸榴根(《纲目》)。性味:苦涩,温。
咪唑类抗真菌药
与三唑仑、咪达唑仑合用,由于酮康唑可抑制其肝脏代谢,而使唑仑类药物血药浓度升高,应加强临床监护并降低其剂量;合理使用重视药物的迟发反应,对药物进行再评价咪唑类药物所致的脑炎样反应是典型的药物迟发变态反应。临床应用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咪唑类抗真菌药物主要有氟康唑、酮康唑、伊曲康唑、咪康唑和益康唑。
肠蛔虫堵塞
疾病分类:普通外科疾病概述:由于蛔虫团、胆石、粪便或其他异物等肠内容堵塞肠腔,称肠堵塞,是一种单纯性机械性肠梗阻。如经非手术治疗无效.或并发肠扭转,或出现腹膜刺激征时,应施行手术切开肠壁取虫,但应尽量取尽,以免发生残留的蛔虫从肠壁缝合处钻出,引起肠穿孔和腹膜炎。症状缓解后.经胃管缓慢注入氧气驱虫。
欧绵马
使君子仁
归脾、胃经。炒使君子仁可缓和膈肌痉挛的副作用,并长于健脾消积,亦能杀虫,多用于小儿疳疾及蛔虫腹痛。使君子驱虫的有效部位是水溶的,其中使君子酸钾为驱虫的有效成分之一,现证实脂肪油也有驱虫作用。烘制温度在120℃以上,水浸出物含量迅速降低。水煎液(煎煮两次)中使君子酸钾炒果壳比生果壳溶出量增高47.3%;
使君子
使君子仁与带壳使君子功用相同,入煎剂可直接用使君子捣碎入药,使君子仁多入丸、散剂或嚼食。具有杀虫消积的功能。生品以杀虫力强,常用于蛔虫病、蛲虫病。使君子驱虫的有效部位是水溶的,其中使君子酸钾为驱虫的有效成分之一,现证实脂肪油也有驱虫作用。炮制品随温度升高,水浸出物中使君子酸钾含量均有所降低。
链状带绦虫
链体上的节片数约700~胚膜内含球形的六钩蚴(onchosphere),直径约14~将检获的头节或孕节夹在两载玻片之间轻压后,观察头节上的吸盘和顶突小钩或孕节的子宫分支情况及数目即可确诊,并与牛带绦虫相鉴别。囊尾蚴病的诊断一般比较困难,询问病史有一定意义,但主要根据发现皮下囊尾蚴结节,手术摘除结节后检查。
小麦苗
《中医大辞典》·小麦苗:小麦苗为中药名,出自《本草拾遗》。原形态: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高60~2毫米,丁字着生,花丝细长,子房卵形。78%,完全驱虫率0~还曾报告麦秆中之半纤维素有高度的抗癌作用(小鼠)。"归经:《得配本草》:"入手少阴、太阳经气分。①《本草拾遗》:"主酒疸目黄,消酒毒暴热。
炒使君子仁
用于蛔虫病,蛲虫病,虫积腹痛,小儿疳积等。炒使君子仁可缓和膈肌痉挛的副作用,并长于健脾消积,亦能杀虫。使君子驱虫的有效部位是水溶的,其中使君子酸钾为驱虫的有效成分之一,现证实脂肪油也有驱虫作用。烘制温度在120℃以上,水浸出物含量迅速降低。水煎液(煎煮两次)中使君子酸钾炒果壳比生果壳溶出量增高47.3%;
使君子氨酸
是从中药使君子中分离的一种非蛋白质组分氨基酸。无色针状结晶。使君子氨酸的药理作用:使君子氨酸具有驱虫作用,为使君子驱虫的有效成分。在体外对整体猪蛔虫有抑制作用。其钾盐有明显的驱除人体肠内蛔虫的作用,排虫率较高,对蛲虫的排虫率较蛔虫低,对钩虫、绦虫等肠寄生虫无明显作用。
胆道蛔虫症
指蛔虫因直接遭受强烈刺激(如驱虫不当),或因高热、腹泻等造成胃肠道功能紊乱时,从空肠回窜到十二指肠,进入胆总管而导致的急腹症。2.体征主要在右上腹剑突旁有小范围压痛区,不发作时压痛点仍存在。诊断检查:诊断:1.临床特点有便虫或吐虫史,有服驱虫药史,阵发性剧烈上腹疼痛及剑突右侧压痛点。
胆道蛔虫病
严重的症状、轻微的体征是本病的又一特点。诊断:诊断依据为:1.右上腹或剑突下阵发性绞痛,尤其伴有“钻顶痛”,缓解期如常人者。太冲穴位小剂量阿托品注射的解痉作用优于注射常规剂量阿托品,有显著的效果。32h后从粪便排出。对于部分暴露于十二指肠乳头处的蛔虫,内镜下可用圈套器或网篮套住虫体随镜身一起退出。
姜片虫病
布斯克氏姜片吸虫病分类:感染内科寄生虫病蠕虫病ICD号:B66.5流行病学:地理分布:姜片虫病主要分布在亚洲的温带与亚热带地区的一些国家,如中国、泰国、老挝、越南、柬埔寨、朝鲜、日本、马来西亚、菲律宾、孟加拉等。
布氏布斯克姜片吸虫病
布斯克氏姜片吸虫病
石榴皮
明代有用醋炒、醋焙(《普济方》)、醋浸炙黄(《秘传证治要诀及类方》)和醋煮焙干(《证治准绳》)等炮制方法。炒炭后收涩力增强,多用于久泻,久痢,崩漏。石榴皮的功效与主治:石榴皮具有涩肠,止血,驱虫的功能。中果皮较厚,薄壁细胞内含淀粉粒和草酸钙簇晶或方晶;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鞣质不得少于10.0%。
蛔蚴移行症
疾病分类:感染科疾病概述:弓首蛔蚴移行症在国外系指内脏蠕虫蚴移行症,为动物蛔虫蚴在人体各脏器中移行所致的疾病。诊断:怪食癖儿童有持续较高的嗜酸粒细胞增多,伴肝肿大、压痛和高丙球蛋白血症时,即应考虑本病的可能。1、驱虫治疗苯咪唑类药物是广谱、高效、低毒的抗虫药物,应用最广的有甲苯咪唑和阿苯达唑。
片吸虫病
疾病别名肝片吸虫病,肝片形吸虫病,片形吸虫病,fascioliasishepatica疾病代码ICD:B66.3疾病分类感染科疾病概述片吸虫病(fascioliasis)是由肝片形吸虫(fasciolahepatica)和巨片形吸虫(fasciolagigantica)寄生于草食性哺乳动物的肝胆管内,或人体而引起人兽共患寄生虫病,是牛、羊等动物严重的寄生虫病之一,感染率高达20%~
微小膜壳绦虫病
1、直接感染和发育成虫寄生在鼠类或人的小肠内,脱落的孕节或虫卵随着宿主粪便排出体外,这些虫卵即具有感染性,若被另一宿主吞食,虫卵在其小肠内经消化液的作用孵出六钩蚴,然后钻入肠绒毛,约经4天发育为似囊尾蚴。
大红袍
豆科植物毛杭子梢的根·《中医大辞典》·大红袍:大红袍为中药名,出自《昆明民间常用草药》。隐丹参酮、二氢丹参酮、羟基丹参酮ⅡA、丹参酸甲酯及丹参酮ⅡB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耐药菌株有抑菌作用。还含铁仔醌等。摁贝素对绦虫有驱虫作用。雄蕊伸出花冠很多,花丝基部连合,均被微柔毛,花药伸出花冠约2/3;
石榴皮炭
宋代有微炒、炒焦、蒸制(《太平圣惠方》)、烧制(《重修政和经使证类备用本草》)、酒制(《圣济总录》)、涂蜜炙焦(《小儿卫生总微方论》)、醋制(《女科百问》)等方法。明代有用醋炒、醋焙(《普济方》)、醋浸炙黄(《秘传证治要诀及类方》)和醋煮焙干(《证治准绳》)等炮制方法。
驱肠虫药
概述凡以驱除或杀灭人体肠道寄生虫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驱肠虫药”。驱蛔虫常选用甲苯达唑,噻嘧啶;对肠虫混合感染,宜选用广谱驱虫药,如阿苯达唑,甲苯达唑,噻嘧啶。其二,驱肠虫药的驱虫原理是让药物在肠道内发挥局部作用,而人体对药物的吸收量增加后,会使肠道内的残留药量减少,因此,驱虫效果也会下降。
黄胖
概述:黄胖为病证名。因于虫积者,可兼见呕吐黄水,毛发皆直,好食生米、茶叶、土炭等异物。黄胖可见于钩虫病及营养不良或其他慢性疾患引起的贫血病证。方药治疗:驱虫如使君肉、槟榔、雷丸加绿矾丸等;健脾养血,如归脾汤、人参养荣汤诸方。《杂病源流犀烛·诸疸源流》:“力役人劳苦受伤,亦成黄胖病,俗名脱力黄。”
丙硫苯咪唑
药品说明书:别名:丙硫苯咪唑;扑尔虫,肠虫清,阿丙条;本品尚可用于治疗各种类型的囊虫病、如脑型(皮肌型),显效率为80%以上,用于治疗旋毛虫病,总有效率达100%,疗效优于甲苯咪唑。10日为1疗程。重度感染病人必须住院治疗,进行脑脊液及眼底检查,并密切观察,必要时可酌情给予地塞米松,20%的甘露醇。
南瓜子氨酸
南瓜子氨酸是从中药南瓜子中分离的具有驱虫活性的一种非蛋白组分氨基酸。体外试验表明,l:500溶液使犬绦虫明显兴奋,甚至挛缩,并与氢溴酸槟榔碱有协同作用。对血吸虫幼虫的生长发育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不能杀灭小鼠体内成虫,但能使两性虫体萎缩,生殖器官退化,子宫内虫卵减少。
牛心果
茎皮中含14-羟基-25-脱氧比丽巴素(14-hydroxy-25-desoxyrollinicin),肉叶番荔枝辛(reticulatacin),鹅掌揪碱(liriodenine),布拉它辛(bullatacin),左旋贝壳杉-16-烯-19-酸(kaur-16-en-19-oicacid),16,17-二氢左旋贝壳杉烷-19-酸甲酯[methyl16,17-dihydro-(-)-kauran-19-oate]。性寒归经:大肠经功能主治:清热止痢;
抗蠕敏
吕宋楸毛
扑尔虫
阿苯达唑
海人草
虫痛
《医碥·虫》:“虫证心嘈腹痛,或上攻心如咬,…《医学入门·腹痛》:“虫痛,吐水定能食,虫痛,肚大青筋,往来绞痛,痛定能食,发作有时,不比诸痛停聚不散,乌梅丸、化虫丸。”《诸病源候论·九虫病诸候》为伏虫、蛔虫、白虫、肉虫、肺虫、胃虫、弱虫、赤虫、蛲虫等九种虫病。胆道蛔虫症,治宜先安后驱;
阿丙条
史克肠虫清
微小膜壳绦虫
卵巢呈分叶状,位于节片中央。图1微小膜壳绦虫此外,当孕节在所寄生的宿主肠中被消化而释出虫卵时,亦可孵出六钩蚴,然后钻入肠绒毛发育成似囊尾蚴,再回到肠腔发育为成虫,即在同一宿主肠道内完成其整个生活史,称自体感染(autoinfection)并且可在该宿主肠道内不断繁殖,造成自体内重复感染。驱虫治疗可用吡喹酮15~
百部属
中文名百部属拼音名baibushu拉丁名Stemona中国植物志13(3):254描述StemonaLour.百部属,百部科,10种,分布于印度、马来西亚至东亚,我国有8种,产西南至东南部,其中百部S.japonica(Bl.)Miq.块根供药用,有镇咳驱虫之效。子房上位,1室,有胚珠多颗;)属下物种百部、大百部、对叶百部、细花百部、云南百部、直立百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