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1.1适用范围:餐(饮)具、服装、被单等不耐湿、耐热物品的消毒。
4.1.2消毒剂溶液浸泡消毒法
4.1.2.1适用范围:餐(饮)具、服装、污染的医疗用品等的消毒。
4.1.3消毒剂溶液擦拭消毒法
4.1.3.1适用范围:家具表面的消毒。
4.1.4消毒剂溶液喷雾消毒法
4.1.4.1适用范围:室内空气、居室表面和家具表面的消毒。
4.1.4.2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4.1.4.2.1普通喷雾消毒法
4.1.4.2.2气溶胶喷雾消毒法
喷雾时,关好门窗,喷距以消毒剂溶液能均匀覆盖在物品表面为度。喷雾结束30min~60min后,打开门窗,散去空气中残留的消毒剂雾粒。对消毒人员和物品的防护,同普通喷雾消毒法,尤其应注意防止消毒剂气溶胶进入呼吸道。
4.1.5环氧乙烷简易薰蒸消毒法
4.1.
4.2消毒面积与体积的测算
取卷尺,一人牵卷尺一端,固定在墙壁一角,另一人拉动卷尺测出室内墙壁的周长(m)。在测算面积时,除空气传播传染病对墙壁消毒的高度需到顶外,其他传染病对墙壁消毒的高度均为2m。
4.3消毒剂的应用
4.3.1消毒剂的杀菌水平
4.3.1.1高效消毒剂包括戊二醛、过氧乙酸、二溴海因、二氧化氯和含氯消毒剂[漂白粉、次氯酸钠、次氯酸钙(漂粉精)、二氯异氰尿酸钠(优氯净)、三氯异氰尿酸]等。
4.3.1.2中效消毒剂包括含碘消毒剂(碘伏、碘酊)、醇类及其复配消毒剂、酚类消毒剂等。
4.3.1.3低效消毒剂包括苯扎溴铵、苯扎氯铵等季铵盐类消毒剂,醋酸氯已定、葡萄糖酸氯己定等双胍类消毒剂等。
4.3.2常用消毒剂
用于疫源地消毒的消毒剂应具备消毒剂批准文号,使用前应详细阅读产品使用说明书,明确有效期、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必要时按2.2.1.2要求进行含量检测。常用疫源地消毒用消毒剂的特点如下:
4.3.2.1漂白粉
是一种混合物,代表分子式CaOCl2,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钙,还有氢氧化钙、氯化钙、氧化钙。漂白粉为白色颗粒状粉末,有氯臭,溶于水,在光照、热、潮湿环境中极易分解。漂白粉含有效氯25%左右。
4.3.2.1.1杀菌能力:革兰阳性和阴性细菌对含氯消毒剂均高度敏感,真菌和抗酸杆菌中度敏感;高浓度时,亲脂、亲水病毒及芽孢亦敏感。
4.3.2.1.2影响因素
(1)酸碱度:溶液pH越高,杀菌作用越弱。pH升至8以上,可失去杀菌活性。
(2)有机物:可消耗有效氯,明显影响含氯消毒剂的杀菌作用,尤其是消毒液浓度较低时,这种影响更为明显。
4.3.2.1.3剂型和使用方法:使用漂白粉前应测定有效氯的含量。有效氯含量用%(W/W)表示。用漂白粉配制水溶液时应先加少量水,调成糊状,然后边加水边搅拌成乳液,静置沉淀,取澄清液。漂白粉干粉可用于铺垫墓葬,地面和人、畜排泄物的消毒,其水溶液可用于餐具消毒、饮水消毒、污水处理、粪便处理、用具擦拭消毒等。
4.3.2.1.4注意事项:应依测定的有效氯含量,按测定浓度用药。要注意漂白粉对织物的漂白作用和对各类物品如金属制品的腐蚀作用,操作时应做好个人防护。漂白粉应保存在密闭容器内,放在阴凉、干燥、通风处。
4.3.2.2次氯酸钙(漂粉精)
分子式Ca(OCl)2,分子量197.029。白色粉末,比漂白粉易溶于水且稳定,含杂质少,受潮易分解。有效氯含量为80%~85%。影响因素、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与漂白粉相同。.
4.3.2.3二氯异氰尿酸钠(优氯净)
分子式为C3O3N3Cl2N2,分子量为219.95。白色晶粉,含有效氯60%左右,性质稳定,即使贮存于高温高湿条件下,有效氯也丧失极少。溶解度为25%,水溶液的稳定性较差,在20℃下,3d丧失有效氯5%~7%,7d丧失20%。当温度升至30℃时,1周可丧失50%。
4.3.2.3.1杀菌能力:二氯异氰尿酸钠杀菌谱广,对细菌繁殖体、病毒、真菌孢子及细菌芽孢都有较强杀灭作用。
4.3.2.3.2影响因素
(1)温度:温度低时可降低二氯异氰尿酸钠的杀菌作用。
(2)酸碱度:酸性条件下的杀菌作用要比碱性条件下强。
(3)有机物:可降低二氯异氰尿酸钠的杀菌能力。
4.3.2.3.3剂型和使用方法:与漂白粉相同,如水溶液可用于喷洒、浸泡、擦拭消毒。干粉可用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