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药企业务拆分不断瘦身是必然选择
为了能够更好地在竞争中生存和发展,企业必须更加聚焦,围绕着特定领域建立更加完善的产品组合,正因如此,将部分业务板块和研发管线剥离也是企业的必然选择。
2020年开年以来,短短一个月内已有3家跨国药企宣布了业务拆分计划。
2月5日,默沙东宣布拆分计划,肿瘤、院内产品,疫苗和动保业务继续保留,而将女性健康产品、成熟产品和生物类似物产品成立一个新公司并独立上市,预计在2021年上半年完成;
2月5日,GSK也宣布了拆分计划:在未来两年内将公司分为两个实体:一个将专注于药品和药物开发,另一个则专注于消费者健康业务;
2月24日,赛诺菲宣布将其在欧洲的六个原料药生产基地合并在一起,创建一家独立的原料药公司。2019年11月,赛诺菲还透露了剥离消费者健康业务的计划。
不仅仅是默沙东、GSK和赛诺菲开启了业务拆分计划,多家跨国企业也纷纷将业务拆分或并购整合。业界分析,随着全球专利悬崖的到来,越来越多的重磅药物将持续降价,医药市场的竞争也将更加激烈,跨国药企将迎来新一轮的并购潮。
拆分过后企业众生相
事实上,并购与分拆(剥离)都是常见的商业操作。可以是产品和研发管线的并购,也可是公司或业务板块的并购。而与之相对应的便是拆分,若找不到买家,或者企业不愿转让,那便干脆拆分,由其独立运营,甚至上市也未尝不可。
历史上最为著名的拆分便是默克(Merck)分家了。默克1668年创建于德国,拥有350多年历史。由于在美国出口业务的成功开展,默克在纽约成立了一个分公司。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默克丧失了诸多海外资公司,其中包括默克美国,默克美国也被美国接管开始独立经营,由此便开启了各自的发展之路。
1953年默克美国与沙东药厂(Sharp&Dohme)合并,成立了如今的默沙东。之后默克美国不断拓展海外业务,规模也逐步扩大。而德国本土的默克公司受益于德国“经济奇迹”,二战后也蓬勃发展。对于“默克(Merck)”这块金字招牌,自然成为两家竞相争抢的香饽饽。经过激烈竞争后双方协定,北美地区的默克属于美国公司,而其他地区的默克属于德国公司。
虽然,这样的拆分是由于当时的世界大战造成的不得已事件,并不是商业行为。但回顾过去几年全球制药行业,这样的操作其实是跨国企业的惯常,并不奇怪。
爱尔康(Alcon),2019年从诺华拆分
2019年4月9日,爱尔康分别在瑞士证券交易所和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标志着爱尔康正式脱离诺华,开始作为一家独立公司运营。
Elanco,2018年从礼来拆分
2018年7月,礼来公司宣布拆分旗下Elanco动物保健部门,并让其独立上市。礼来计划持有Elanco不到20%的股权。
2018年9月20日,Elanco在纽约交易所上市,募资15亿美元。Elanco的迅速增长过程中,经历了多次并购,包括杨森和诺华的动物保健业务。最为重要的一次并购就是在上市前期的8月宣布以76亿美元收购拜耳动物保健业务。该交易预计在2020年中期完成,此举将创造全球第二大动物保健企业,仅次于来自辉瑞的硕腾(Zoetis)。2018年,Elanco、拜耳动物保健和硕腾的业绩分别是31亿美元、16亿美元和58亿美元。
Viela,2018年从阿斯利康拆分
VielaBio是一家处于临床阶段的生物技术公司。主要针对自身免疫性疾病和严重炎症性疾病开发创新疗法,为患者提供新的治疗选择。
2018年2月,阿斯利康宣布将VielaBio拆分出来成为一家独立的生物技术公司,同时宣布后者获得2.5亿美元A轮融资,多家知名投资公司参与,阿斯利康依然是股东之一。2019年6月获得7500万美元B轮融资。在2019年10月,Viela在纳斯达克上市,募资1.4亿美元。
Celularity,2017年从新基拆分
SpringWorks,2017年从辉瑞拆分
SpringWorksTherapeutics,总部位于美国康涅狄格州,专注于为治疗缺乏的患者群体寻找和开发创新型治疗方案,包括罕见病和癌症。
2017年9月,辉瑞拆分出四个在研项目并成立SpringWorks,同时完成1.03亿美元的A轮融资,投资方包括BainCapitalLifeSciences、BainCapitalDoubleImpact、OrbiMed、辉瑞,以及LifeArc等业内知名机构。2019年4月完成1.25亿美元的B轮融资,由PerceptiveAdvisors领投,两家制药巨头辉瑞和葛兰素史克跟投,其他机构OrbiMedAdvisors、贝恩资本和HBMHealthcareInvestments也参与投资。
2019年9月13日,公司在纳斯达克上市,募资1.32亿美元。
Idorsia,2017年从爱可泰隆拆分
Idorsia,总部位于瑞士巴塞尔,继承了爱可泰隆的创新文化,致力于开发罕见病药物。
2017年1月,强生宣布以300亿美元收购瑞士爱可泰隆(Actelion)公司。2017年6月,欧盟委员会批准收购案例,但包含了附加条件。鉴于强生和爱可泰隆当时各自在独立开发具有同一个新作用机制的失眠症药物,而欧洲市场上缺乏同类药物。为了避免垄断,保证充分竞争,欧盟委员会要求两家公司合并后,上述失眠症药物必须继续开发下去。
为了顺利完成收购,爱可泰隆将其药物发现和早期研发部门拆分出来成立一家新公司,并将包括失眠症药物在内的部分项目转入新公司,以满足欧盟委员会的要求。这家新公司就是Idorsia,由爱可泰隆的CEO及联合创始人Jean-PaulClozel领导。Idorsia随即在瑞士证券交易所上市。
Bioverativ,2017年从渤健拆分
Bioverativ专注于血友病和其它血液疾病的治疗与研究,主要产品包括Eloctate用于预防成人和儿童A型血友病患者的出血事件以及术中出血控制,是FDA批准的首个长效A型血友病药物,2017年全球销售额7.2亿美元。
2016年8月,渤健宣布将其血友病业务剥离,成立一家名为Bioverativ的独立新公司。在拆分血友病业务后,渤健更多专注于多发性硬化症和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疾病领域。2016年12月,渤健董事会批准了拆分计划。Bioverativ于2017年1月12日正式登陆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除了手握两个成熟产品之外,Bioverativ在独立之初还拥有3.25亿美元银行资金以及优质的研发管线。
百深(Baxalta),2015年从百特拆分
百深是血友病领域的领军者。公司总部位于美国伊利诺伊,业务领域包括血友病药物和免疫肿瘤产品。
2014年3月,百特宣布将公司分拆两家,其中一家专注于生物制药,而另一家则专注于药物输送系统及透析和医院产品。拆分方案在2015年6月获得百特董事会批准。2015年7月1日,百深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标志着百深从百特拆分完成并开始独立运营。
百深在2015年8月4日确认夏尔(Shire)向公司发来收购邀约,提出每股45.23美元的全股票收购,总价相当于306亿美元。但是,百深对此予以拒绝。
最终经过半年努力,百深在2016年1月11日宣布同意价值约320亿美元的股权加现金收购方案。2016年6月,夏尔完成收购百深,后者退市。此举进一步奠定了夏尔在全球罕见病及专科疾病领域的领航者地位。
2018年5月,武田宣布以620亿美元收购夏尔,此次交易于2019年1月完成,使得武田奠定了在罕见病和血浆疗法领域的领导地位。
硕腾(Zoetis),2013年从辉瑞拆分
硕腾,总部位于美国新泽西州,是全球最大的动物保健药和疫苗公司,业务涉及兽药、疫苗、诊断试剂和基因测试等领域。
2012年8月,辉瑞宣布将动物保健业务(PfizerAnimalHealth)拆分出去,并将新公司命名为硕腾(Zoetis)。2013年2月1日,硕腾在纽约交易所上市,募资22亿美元,并开始正式独立运营。
2019年,硕腾业绩达到63亿美元,增长7%,净收入为15亿美元,继续占据动保领域老大位置。
艾伯维(Abbvie),2013年从雅培拆分
艾伯维是一家大型生物制药公司,全球排名前10。公司专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肾脏疾病、病毒疾病以及妇科病等多领域。
2011年10月,雅培公司宣布拆分为两大上市公司,一家是多元化医疗产品公司,包括非专利药品、器械、诊断产品及营养品业务,公司沿用雅培的名称;另一家是研究型制药公司,包括雅培当前专利药品与生物制药。该方案在2012年11月获得雅培董事会批准。
2013年1月2日,艾伯维公司(AbbVie)正式从雅培公司(Abbott)拆分,独立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
Atara,2012年从安进拆分
AtaraBiotherapeutics,位于美国加州千橡,致力于为癌症、自身免疫和病毒性疾病患者开发通用型同种异体T细胞免疫疗法。
2012年10月,安进宣布拆分出一家独立生物技术公司,并注入6个研发项目,并联合知名风险投资凯鹏华盈(KPCB)共同出资。KPCB的合伙人Dr.IsaacCiechanover领导这家新公司。
2014年10月,公司在纳斯达克上市。
通用电气(GE)剥离医疗保健业务
2018年6月26日,通用电气(GE)宣布,将分拆旗下医疗保健业务,出售该部门20%的股份,并把剩余80%股份分配给股东。GE医疗保健部门将成为独立公司。
通用电气医疗集团(GEHealthcare)是其旗下医疗保健业务部门,提供医疗记录、影像管理、生物制造、细胞治疗技术、人力资源和薪资服务软件等工具。目前产品和服务覆盖140个国家。
根据GE的公开资料,2017年,通用医疗集团收入超过190亿美元,增长为5%。2018年4月,通用电器以10.5亿美元向私募股权投资公司VeritasCapital旗下一家关联企业出售部分医疗保健信息技术业务。
瘦身是必然的选择
上个月,各跨国药企公开了其2019年年报。
2019年,默沙东实现收入468.4亿美元,同比增长11%。其中疫苗板块收入增长15%至84亿美元,动物保健板块增长4%至44亿美元。
GSK2019年实现收入338亿英镑,同比增长10%。其中制药部门收入176亿英镑(+2%),疫苗部门收入72亿英镑(+21%),消费者健康收入90亿英镑(17%)。
赛诺菲2019年实现收入361.26亿欧元,同比增长5%。其中制药业务单元收入257.08亿欧元(+4.1%),疫苗业务单元收入57.31亿欧元(+12%),消费者健康业务单元收入46.87亿欧元(+0.6%)。
可以看出,因全球药品降价、以及专利到期等事件的压力,整个制药行业的利润增长乏力。再加上此前,诸多跨国药企频频扩张,过度投资的问题显现,通过及时调整布局,分拆、并购等方式来过渡,也成为药企的战略调整方向。此外,转战创新也逐渐成为业绩增长的突破口。
未来制药行业的竞争只会越来越激烈,药企仅仅依靠个别重磅产品支持营收的风险巨大,只有完善产品线,壮大核心领域才能保证增长。
(本文综编自医药魔方、赛柏蓝、财新网、健识局、21财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我有话说
0/500
同步到新浪微博
进群即领
扫码加入
扫码进群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意见反馈
下载APP
健康界APP
了解更多
返回顶部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